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反清 > 第三章:神器
         “磁候。”
         众人离开后,李自成单独叫住了刘芳亮。
         正欲离去的刘芳亮闻言脚步一顿,拳头紧了又松,最终还是转过身来。
         “陛下知道清狗骑兵的厉害,今夜我率精骑劫营,缠斗起来,可顾不上小闯王!”
         李自成看向堂外刘宗敏等人的人背影,他们方才的嗤笑和议论还回荡在总兵府的大堂上。
         “你要多少人?”
         “一千老营精骑。”
         刘芳亮瓮声瓮气的回话,但心中的气愤一点儿没少。
         这次劫营本就九死一生,还得带上这么个拖油瓶,更是雪上加霜,现在只怕连自己也难全身而退。
         “我给你一千五百老营精骑。”
         “关内武器辎重、铳炮甲胄,只要看得上的,任你挑选!”
         李自成的态度转变,令刘芳亮意外。
         老营兵是李自成赖以生存的根本,是明军和清军口口相传为穷凶极恶的老匪,由转战多年的历战老兵组成,极为珍贵。
         由于有最好的装备和最多的饷粮,所以忠心不二。
         正是凭借这些随他转战多年的老营,李自成才得以屡剿不灭,转眼之间便能一呼百应,众至百万。
         李自成的作风一向是宁可丢弃一万流民,也不舍得放弃一名老营,山海关兵败,大顺老营损伤惨重,这种不可再生资源,更是弥足珍贵。
         可见这次,他是真心想要保住李自敬了。
         老营精骑的战斗力堪比满洲护军,不是寻常军卒可比,多带五百人,比一万流民都有用。
         李自成来回踱了数步,目光深沉。
         “眼下潼关战事吃紧,米脂家乡怕也难保。”
         “今夜劫营,一定要把自敬活着带回来,朕就剩这一个弟弟了。”
         一番促膝交谈,足见李自成心里,其实也并不看好这次夜袭。
         刘芳亮不好继续推脱,总要给永昌皇帝这个面子,只好抱拳喊了一声。
         “谢陛下!”
         看着刘芳亮离开,李自成重重一叹。
         总兵府外,乌云密布。
         议事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夜色便更暗一重。
         “刘将军。”
         李自敬一脚踏进神机库,一眼便见到了身材魁梧的刘芳亮。
         这里是原本潼关明军堆放火器、刀枪和盔甲的军械库,刘芳亮正在将原本的布面甲更换成棉甲。
         夜袭作战,以轻便不易发出响动为主,边军棉甲更加合适。
         刘芳亮手上动作未停,随口说道。
         “有什么事吗?”
         李自敬以笑示之,表达礼敬。
         “刘将军听说过火龙神书吗?”
         刘芳亮语气冷淡,似拒人千里之外。
         “未曾听过。”
         李自敬也知道,虽说刘芳亮迫于李自成的威压,明面上同意了不再直接突袭,但是到底怎么打,还是刘芳亮说了算。
         要是他非得跟历史上一样,直接带着人冲过去送,那李自敬确实也拦不住。
         尽人事,听天命吧!
         李自敬整理心绪,平静的说道。
         “火龙神书是明军的兵书,专门记载了两种劫营神器,飞云霹雳炮和烧天猛火无拦炮。”
         “我在书中看到,当年戚继光曾多次使用这两种火器劫营,未尝一败,想必定有厉害之处,我军劫营,最好在清点火器时带上一些。”
         历史上的刘芳亮,是极为忠义之人,在李自成死于九宫山后,便举起联明旗帜,坚定抗清直到战死。
         李自敬觉得,只要好好说,他应该还是会听从建议的。
         刘芳亮这时已经将整套棉甲穿戴好,并且在外罩了一层黑色箭衣。
         他这才眯起眼睛,上下打量了李自敬一番,但是脸上很快露出一阵似笑非笑的表情。
         “你什么时候识字了?”
         李自敬心下陡然一惊,忽然意识到历史上的原身米脂农民出身,其实是并不识字的,连忙稳住气息,尽量显得正常。
         “刘将军以为我平日不参战,都是在做什么?”
         刘芳亮被反问后一愣,转念一想觉得倒也对。
         毕竟多年以来,这位小闯王一直待在营中不参战,总不能是在终日睡大觉吧?
         “知道了。”
         刘芳亮的态度并没有什么改观,回应也是惜字如金。
         李自敬并不觉得意外,毕竟原身无尺寸之功,凭一个空有其名的“小闯王”名号,显然难以服众。
         李自敬摇了摇头,没再抱多大希望,抬脚走出神机库。
         看来还是只能靠自己,等出潼关外,再去观察清军的伏兵位置吧!
         既然多铎提前布置了伏兵,那就一定有马脚。
         ......
         当夜。
         月黑风高。
         李自敬外罩淡蓝色束腰箭衣,内着缴获于明边卒的棉甲,靠在潼关东城门向外二里金陡关外的一块大石头上,缓缓擦拭笠盔。
         李自敬不时将目光望向远处,观察着这处地区的任何风吹草动。
         抬头时,恰好一阵劲风扑面而过。
         黄土迷离之下,李自敬只得用笠盔挡在眼前,只感受到天接连着地,都变成了一片土黄色。
         黄沙漫天扬起,将一人一马裹在黄土当中。
         金陡关是潼关的东门户,清军若想进攻潼关,除非越过长达二十里的远望沟,否则只能强攻金陡关。
         远望沟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
         远望沟的地势非常不利于大军展开,阶梯土塬更是天然的一层层屏障,大顺军可以居高临下攻击过沟的清军,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虽然沟内也有稍缓之处可以容人通过,但除非是熟知的本地人,否则极易迷失,绕不出来。
         唐代安史之乱,安禄山便是舍弃远望沟强攻金陡关,高仙芝死守不出,最终让安禄山铩羽而归。
         多铎是清军中战功卓著的镶白旗旗主,临阵经验非常丰富,选择的扎营之处就在远望沟西侧数里平川,牛头塬下,距潼关东城门大概二十余里。
         金陡关也称潼关第一寨,北依远望沟而建,南靠黄河,是清军入陕的第一道阻碍。
         今天白天,八万大顺军在金陡关外靠关列阵,想要集中优势兵力,借关城之险与清军决战。
         但从清军营地至金陡关外,约为五里的走廊沟壑处处,道路也不宽阔,清军攻关不利于展开,大顺军主动出击,兵力优势也难以发挥。
         多铎正是意识到这点,所以抵达潼关外以后坚守不出。
         李自敬知道多铎在等什么,他在等孔有德的红夷大炮。
         明末清初,毕竟是火器崛起的时代,再坚实险峻的雄关也难以抵挡攻城重炮的轮番齐射。
         大顺军中都是缴获于关内明军的轻铜铁炮,佛郎机都是极少。
         千里转进,稍微沉重一些的火炮都被抛弃,现在大顺军手中没有任何一种火器可以威胁到红夷大炮这样的利器。
         一旦等到十三天后,清军的红夷大炮运抵潼关,大顺军纵有天险雄关,却也只能被动挨打了。
         想让李自成相信主动出击可以取胜,今夜是最后的机会,必须要抓住任何动静,越早发现多铎的伏兵越好。
         可是远望沟至清军大营沿途沟壑林立,任何一处都可能设伏,多铎会将伏兵设在哪儿呢?
         身侧传来一阵缓慢的脚步声,打断了李自敬略微凌乱的心绪。
         刘芳亮从金陡关走出,双手环胸靠在李自敬的身边,只见他眺望夜空片刻,转头看过来。
         “我在神机库看过了,的确有这两种旧炮,还有不少能用的,我各运二百杆到远望沟里藏住了,真能有用?”
         李自敬也正凝眸远眺,听见这话脸上一愣。
         没想到这刘芳亮当时一脸的满不在乎,却是暗自上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