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争魏 > 第三百零八章 将起
         杨峥站在河关之上望向东面,明显感觉到天下形势的变化,历史的洪流已经滚滚而来。
         苟且了这么长时间,效果终于来了。
         司马师的心思和精力并不在自己身上。
         西平与东南的几位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到了六月,邓艾在10辈贾靡环之后,退回狄道。
         司马孚也急匆匆赶回洛阳。
         胡奋回防武威,再无之前张牙舞爪之态。
         姜维的一场北伐,虽然是平局而去,但潜移默化中影响了雍凉格局。
         杨峥明守东而暗攻北,武威元气大伤,胡奋乞丐版的“府兵制”基本破灭,还赔上了卫。
         而邓艾在与姜维的反复绞杀中,损耗了大量实力。
         郭淮的手若隐若现。
         李简在关键时刻投降,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简直是神来一笔,立即改变了局势。
         以至于司马孚止步于故关,整合雍凉之策沦为泡影,草草收场。
         姜还是老的辣。
         “郭淮没有遇刺,至于是否病倒,细作探听不到。”孟观禀报道。
         杨峥记得高平陵之变后,郭淮就渐渐销声匿迹了。
         于眼下而言,杨峥反而希望郭淮能多活几年。
         司马师伐吴目的并不单纯,忠于曹魏的将领几乎都在东南。
         历史上的司马家,也是在不断收拢兵权。
         从这几次大战就可以看出,郭淮一直在玩平衡之术。
         既没有让蜀军攻入雍凉,也没让司马孚邓艾讨到便宜。
         某种程度上,他也是自己的潜在盟友之一。
         想起骆谷战败后,遭遇的种种,与郭淮简直是不死不休之局,转眼,就有了几分唇齿相依的意思。
         昨天是朋友,今日是死敌,昨日是死敌,今日成了盟友。
         世事变幻之奇,莫过于此。
         “探听不到就是没死。”杨峥忍不住笑了起来。
         孟观也笑了,“关东传来消息,许昌、淮南、青徐、荆豫都在大规模征发民夫,筹备粮草军械,不日间将有大战。”
         历史上的东兴之战马上就来了。
         “洛阳有什么消息?”杨峥问道。
         孟观回道:“皇帝这段时日与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等人亲近,亦时常召见张缉、李丰。”
         杨峥眉头一皱,夏侯玄就是被这两货坑死的。
         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既没有兵权,也没有名望,联合皇帝,就想造司马师的反。
         而且李丰此人名声并不好,司马懿与曹爽争权期间,两面讨好,时人讥之: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
         游光,有飘忽不定之意。
         “能劫出大鸿胪否?”如果能把夏侯玄弄回西平,振臂一呼,雍凉至少半壁听杨峥号令。
         张掖太守杜通、酒泉太守王惠阳、敦煌太守皇甫隆,还有西域戍已校尉马延,武威前太守范粲等,都是曹魏的忠臣。
         有夏侯玄在,杨峥根本不需要这么苟且,趁司马师东兴大败,直接扯旗清君侧。
         但凡造反,都需要口号与大旗在前面顶着。
         孟观摇摇头,“司马师对大鸿胪外宽内严,斗木獬等细作已经无法进入夏侯府。”
         夏侯玄是曹魏最后的一根庭柱,司马师岂会置之不理?
         以前救不了,现在司马师的权势越来越大,更救不了。
         细作、刺客、死士,河北都督陈本死的有些莫名其妙,引起了杨峥的警觉,“从今以后,西平核心之人要暗中保护,每人二十亲卫,鲁公一百,杜预、卫、张特、周煜、尹春五十,其余重要人物,每人二十,出入之间,必须有甲士保护,
         九野营暗中保护。”
         聚集这些人才不易。
         尤其是鲁芝、杜预、张特,随便被阴一个,后果不堪设想。
         司马师三千死士,还是要防备一下的。
         历史上司马昭就曾起过心思,要派刺客弄死姜维,后来觉得还是应该要点脸,就打消了主意。
         “唯!”孟观拱手道。
         既然邓艾退走,杨峥无意留在河关,率领亲卫营、骁骑营回西都。
         金城西平这几年远离战火,又吸纳大量百姓,境内一片安宁生平。
         几年之前讨伐冶无戴,杨峥初入西平,大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荒凉感。
         而现在,皑皑雪山之下,散落着大片村落,阡陌纵横,鸡犬相闻。
         屯田的区域沿着湟水不断扩张,地里的庄稼正青翠喜人。
         烈日之下,奴隶、农夫不辞辛劳,忙碌在田地之间。
         七月的天气虽然酷热,但也生机勃发。
         杨峥长叹了一口气,治下的土地能有这番景象,实在太不容易了。
         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世道没有乱世桃源,更不可能永远的苟且下去。
         司马家削平了淮南,终有一日会看向西北,彻底撕破脸是迟早的。
         暂时没有外部威胁,西平呈爆发之势。
         府兵制全面落地,十六折冲府,养兵两万四千。
         孟观、庞青在武威大闹了一场,让整个武威都凋敝了。
         大量青壮或死或逃,屯田被彻底破坏,胡奋实力快速下降。
         鲜卑、匈奴、羌胡又死灰复燃,咄咄逼人,连一向蛰伏的沮渠部,都开始张牙舞爪,让胡奋疲于奔命。
         以胡奋的能力,固然能轻易平定叛乱,但此起彼伏的叛乱,也让他焦头烂额。
         此消彼长,杨峥又在北面新置两个折冲府,平羌口之南的门源谷、扁都口的大斗拔谷,uu看书皆是扼守北进之要地。
         胡奋正在全力弹压羌胡,也没空管这些。
         除此之外,杨峥颁布军令,各折冲府有材武过人的健儿,直接召入亲卫营、骁骑营中。
         而亲卫、骁骑二营每年都会裁汰一些老弱,降为屯田司的什长、伍长等低阶官吏,一边屯田,一边管理奴隶。
         时刻保持有新鲜血液流入核心战力之中。
         青营毕业的孩子越来越多,考核合格的,直接任职各折冲府,不合格的则转为宣义掾,作为宣义郎的副手。
         忙忙碌碌间,又是一年的秋收到来。
         鲁芝、杜预分管耕与牧。
         而卫自从来到西都之后,对所有的一切充满好奇,折冲府、屯田司、宣义司,乃至于坞堡,林森带着五十甲士日夜“守护”。
         嘉平四年算是一个小丰收,与去年基本持平。
         西平府库大为充裕,粮仓全部堆满。
         西海牧场经过杜预这几年的努力,终于突破十一万头牲畜。
         安定的环境下,人口也在大量增长。
         不断吸引高原上的羌人、西域的胡人。
         民间的大量婴儿出生,繁衍是所有生物最原始的渴求,连奴隶们也在疯狂造人。
         秋收之后,朔风渐起,肃杀之气弥漫天野。
         大将军司马师传檄天下,兴兵十五万,南下伐吴。
         丘俭领豫州之众四万攻武昌,王昶领荆州之众四万攻江陵,司马昭领许昌驻军,与胡遵、诸葛诞合兵七万攻打东兴。
         又征发青徐兖豫荆青壮转运粮草。
         天下形势,风云激荡。
         23shu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