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争魏 > 第三百四十八章 汉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萧关又称汉萧关。
         自秦汉起,便是西北咽喉之地,抵御西北游牧的前沿阵地。
         历史上的大唐吐蕃之战,宋夏弱鸡争雄,都在此关之下。
         渡河之后,黄土茫茫,一片荒凉萧索。
         安定的精华区域在东面泾水、乌水下游河谷,西面缺水干旱,少有人居。
         北地郡被羌胡侵占之后,汉人势力缩回安定,治临泾县,东汉永初五年,先零羌大动乱,攻破安定,临泾、高平诸县皆废。
         平定先零羌后,汉人回返,但主要集中在东面的临泾地区。
         萧关所在的高平县逐渐荒废了。
         杨峥如入无人之境,没有一军前来阻拦。
         沿着萧关故道深入,行了百多里,才见到秦长城逶迤于六盘山上,由西而东横跨泾河,横亘在萧关故道上。
         见了此地之地形,杨峥才知道卫瓘、杜预为何要鼓动自己先取安定郡。
         等于是一关控锁南北东西。
         河套、河西、陇右、关中皆在此关雄视之下。
         不过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秦城与汉关皆已斑驳,有不少坍塌之处。
         关上旌旗招展,明显早有防备。
         “雍凉军大败,安定胡氏、张氏、皇甫氏联合,聚私兵四千,共守萧关!”斥候一身尘土的前来禀报。
         杨峥忍不住眉头一皱,这些安定大族还真是头铁。
         说是要进关中,兵临长安,没想到才渡河,就碰到硬骨头。
         如何处于士家豪强,关系到今后的发展。
         一刀切肯定不可能。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张氏、胡氏、皇甫氏对华夏是有功的。
         正是他们挡在异族铁蹄之前。
         胡氏不用多说,皇甫氏在汉末有名将皇甫规、皇甫嵩,战斗在前沿。
         而安定张氏,在几十年后大放异彩。
         先是张轨入武威,在五胡之中存蓄汉家烟火,其子张茂,奉东晋为正朔,西控西域诸戎,东抗汉赵刘曜,其孙张骏夺河南地,攻陷陇右,将前凉推向巅峰。
         以前在西平,士家豪右虚弱不堪,任杨峥拿捏,但现在则要谨慎一些了。
         而现在,新的局面,新的形势,新的斗争。
         对外,杨峥可以毫不犹豫的举起屠刀,但对内不能如此。
         这是自伐根基之举。
         天地万物都有两面性。
         在西北,他们同样也是汉家精华所在。
         所以士家豪右并非一无是处,就看能不能掌控他们。
         这需要极高的政治手腕才能驾驭。
         历史上隋唐二代,旷世奇才,也多出自门阀世族。
         事实上这个时代也是如此,荀或、诸葛亮、周瑜等等也多出自士族。
         司马家先天不正,自然也管不了别人长歪。
         “先安营扎寨。”杨峥只能先看看再说。
         “唯!”亲兵下去传令。
         过不多时,士卒们开始砍伐树木,挖掘沟壑。
         斥候向南北更远的地方打探,试图寻常突破口。
         也不知这萧关守将是谁,防守的滴水不漏,所有破口都被堵实,城墙上三步一哨,五步一岗,还派遣大量斥候远远观望。
         两军没打起来,斥候们却先绞杀在一起。
         西北男儿,骑术精良,箭术也高超。
         竟然能与杨峥的精锐斥候斗个旗鼓相当。
         “查到何人为将否?”杨峥对萧关守将越来越感兴趣了。
         此人极具先见之明,在雍凉军大败之际,整合人马前来防守萧关,挡住了杨峥的去路。
         “还没有。”孟观一脸惭愧。
         杨峥思索片刻,“那就让刘珩领着三百锣鼓手前去骂城。”
         刘珩倒是无所畏惧,拍着胸口就去了。
         过不多时,城下锣鼓声震天。
         刘珩这个粗坯,不愿动脑,又没什么文采,直来直去,问候对方祖宗十八代。
         还领着一帮粗坯脱了裤子冲关上放水。
         这时代对祖宗比较敬重,如果是一般将领,早就杀下关来。
         但关上还是没有丝毫动静。
         这让杨峥不禁有些心浮气躁,却又无可奈何。
         就这么灰熘熘的打道回府,又心有不甘。
         如果现在不能攻破萧关,以后只会更难。
         司马孚、邓艾缓过气来,一定会屯重兵于此。
         不得已,杨峥一面下令调集鹯阴大军,一面打造攻城器械。
         几天之后,卫瓘领着一万步骑赶来,望着萧关也有些发呆,“安定将门果然非比寻常。”
         “是攻还是走?”见他这么说,杨峥顿时犹豫起来。
         “关中之屏障,皆聚于此地,今日不取,他日必定头破血流。”
         有卫瓘这句话,杨峥不再犹豫。
         这年头干什么都不容易,每走一步都千难万险。
         既然不能躺赢,那就只能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寒风之中,箭石如雨,砸向萧关。
         关上也有箭石投下。
         萧关占据地利,西平军人多势众。
         后续奴隶、府兵还在源源不断的送来,按照杜预的意思,安定必须拿下来。
         短短几日,萧关之下又聚集了三四万的人马。
         人多力量大,砲石、箭雨日夜不停,关上的城楼都被砸平了。
         关上连个平整的地方都没有。
         一天一夜之后,大军才开始攻城。
         不过守军的反抗异常激烈,后方就是他们的家园,因此人人搏命,两次击退西平军的进攻。
         阵亡足有五百多人,伤千余。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难道我西平儿郎要止步于此吗?”杨峥目光扫过众将,众人低下头去。
         话是这么说,其实心中也明白,士卒连场大战,未经休整,战力不可避免的下滑。
         而这个时代,守城有巨大优势。
         郝昭千余人挡住诸葛武侯数万蜀军,新城三千守军葬送了诸葛恪。
         当然,也有可能是诸葛家天生不擅长攻城。
         “属下领一千精锐为前部!”刘珩半跪于地,满脸通红。
         “不,本将亲自攻城!”杨峥怒喝道。
         众人都惊讶的望着杨峥。
         “将军身系三军之重,不可亲冒失石。”卫瓘劝道。
         “吾若不前,谁肯用命!”杨峥提起刀盾就往外走,“伯玉可为吾击鼓!”
         事不过三,若这一次还打不下来,杨峥就只能夹着尾巴回河西了。
         不过这也正说明萧关的险固。
         现在拿不下,以后更难,流的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