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争魏 > 第七百三十一章 围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安邑城下,杨峥喃喃自语道。
         变化太多的一方,反而会先出现混乱。
         十几万的大军,不可能做到如臂指使的地步。
         古代行军打仗,能约束士卒朝一个方向走,就算是强军了。
         所以古代大战,大部分都是平平无奇的相互对垒,以静制动,直到一方内部出现变化,先犯错,然后找准弱点,一击致命。
         更何况杨峥麾下还有五万敢死营,数万义从。
         如果自己不在军中,这些人肯定先自乱阵脚。
         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而非自己变来变去,给敌人取胜的机会。
         卫瓘的虚虚实实之计,杨峥没有完全听从。
         而是直接率兵一头扎进敌方所谓的“陷阱”之中。
         阴谋诡计只可为辅,不可为主!
         真正决胜的还是双方的硬实力。
         不过,安邑城着实坚固,杨峥令敢死营勐攻了十几次,都没有拿下,反而死伤近万人。
         】
         只能顿兵城下,休养士卒,静待其他战场的消息。
         等到的第一个消息是陈骞攻破华阴,进入关中。
         第二个消息是杜预挺进中原。
         第三个消息是马隆聚拢漠北诸部,六七万人马突入河北。
         心中对这场大战的最后结果也就心中有数了。
         关中张特和鲁芝,长安有数万人马,城中几十万百姓,陈骞五六万人马想要攻破,难如登天。
         且关中坞堡密布,到处是府兵,和组织起来的青壮,陈骞占不到好处。
         马隆、杜预随便一人有所斩获,都能动摇前线的晋军。
         所以杨峥选择观望和等待。
         期间,庞会还来了几份奏表,假惺惺的问安。
         杨峥也一一回信,让他坚守稷山。
         庞会最大的作用,就是让秦军不必与晋军在蒲坂大战。
         也间接促成了河东大战。
         煌武三年八月初九,金风万里。
         终于等到杜预攻破许昌的消息。
         整个安邑城下欢声雷动。
         许昌是曹魏旧都,对士气的影响可想而知。
         其后,马隆率部勐攻孟津的消息传来,杨峥知道这场大战,自己赢了一半,真正的决战也即将到来。
         再拖下去,就是对大秦有利了。
         万一杜预在许昌站住了脚,或者马隆攻破孟津,司马炎的半条命也就去了。
         果然,大河之南的十几万晋军动了,浩浩荡荡向安邑而来。
         东垣的刘弘也动了。
         庞会也蠢蠢欲动。
         整个河东的晋军超过二十万。
         杨峥也从蒲坂调来三万精锐中军,安邑城下秦军也有十二万。
         “三路人马,北路庞会居高临下,威胁我军背后,实力最弱,当先除之!”卫瓘拱手道。
         “属下只需五千人马,便可提庞会人头来献!”刘珩一向跟庞会不对付。
         不过五千人马对庞会一万人有些悬。
         庞会打仗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急什么?我们先斩了庞会,万一吓跑了司马炎岂不是白白辛苦了这么长时间?”杨峥笑道。
         也正如杨峥所言,司马炎进兵极为谨慎。
         走一天,停一天,修建营垒,步步为营,广撒斥候,哨探整个河东。
         进兵极为缓慢。
         仿佛被围的不是秦军,而是他们。
         刘弘也是如此,在外围游弋,几乎与司马炎一样缓慢。
         秦军的野战能力让他们大为忌惮。
         “既然贼军如此缓慢,陛下不妨率军南下,勐攻司马炎!”杨济建议道。
         杨峥也想各个击破,但司马炎实在太谨慎了。
         根本找不到机会。
         而且自己大军一动,庞会、唐彬、刘弘或是跟在后面,或是攻打秦军大营,那画面实在不敢想象……
         与其劳心劳力,还不如休整士卒,蓄养马力,以逸待劳。
         时间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
         八月十九,司马炎终于慢悠悠的抵达战场。
         十几万人,加上数万青壮,推着几万架鹿角就上来了,那场面让杨峥一阵发懵。
         仿佛乌龟背着自己的壳,还是带刺的那种。
         层层叠叠,如潮水般涌来。
         一上来就沿河挖土伐木,构建营垒,一如司马昭围死诸葛诞一般,深沟高垒,垒上重围。
         杨峥苦笑不已。
         这么围攻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不过话又说回来,司马炎这么搞的确有些用处。
         望着一层层如犬牙般交错的鹿角,杨峥实在提不起强攻的兴趣。
         几次让敢死营冲击,收效甚微。
         留下千多具尸体。
         晋军被孙皓喂了两口,战力有所增长。
         秦军不攻,晋军也不攻,就这么围着,从南边挖到西边。
         杨峥几次派人去下战书,司马炎都无动于衷。
         卫瓘道:“司马炎这是要凭国力来消耗我们!”
         晋军近二十万,秦军十二万,看上去消耗比晋军小。
         然而,秦军远道而来,十二万大军,战马就有六七万匹,一匹战马的消耗抵得上四五名士卒。
         而且安邑距离洛阳近,司马炎的粮草输送过来也近一些。
         忽一日,杨峥当机立断道:“退兵!”
         安邑这片战场对自己太不利了。
         本身就是个盆地。
         南有司马炎深沟高垒,东有安邑坚城。
         若司马炎愿意野战决出胜负,杨峥也就忍了,但司马炎却深得司马家猥琐之精髓。
         上来就挖土,玩围攻寿春那一套,让杨峥完全找不到机会。
         众将皆是一怔。
         “末将愿率一军突袭司马炎大营,若不胜,提头来见!”蒙虓拱手道。
         “末将愿同去!”文鸯站了出来。
         马循、刘珩、杨济、文虎等将也站出来请命。
         卫瓘道:“我军退兵,晋军趁后,首尾失联,岂不自乱阵脚?”
         十几万大军,一旦后退,人马必然混乱,到时候都想跑,人心自乱。
         历史上淝水大战,苻坚自作聪明的后撤,几十万人马混乱,被东晋军抓住机会,一战而破后秦八十万大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刚好,现在也是一个秦国和晋国。
         杨峥的秦国不如苻坚的秦国,司马炎的晋国比东晋强不少。
         还有庞会这个二五仔,淝水大战的所有要素都凑齐了。
         仗肯定不能这么打。
         “退兵,诸位勿多言也!”杨峥笑道。
         卫瓘似乎发现端倪,不再多言。
         文鸯、蒙虓、马循等将也看出了什么。
         只有刘珩大吼大叫,“为何退兵?为何退兵?”
         杨峥懒得理他,“把这厮叉下去!”
         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道理就这么简单,没必要死磕。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我想打,天王老子都拦不住,我不想打,天王老子也留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