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争魏 > 第九百零五章 杨家
         不出意外,高句丽派来使者向杨峥求饶了。
         不仅高句丽派来的使者,三韩也纷纷派出使者。
         马隆攻打辽东,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鲜卑三部给平了。
         慕容、宇文、段氏,全都成了秦军的马前卒,磨刀霍霍朝着高句丽。
         其实在辽东,华夏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就是高句丽,从他们立国开始,就一直在扩张,不断挑衅汉朝,并向南面的三韩进军。
         国都从纥升骨城迁到更靠近辽东的丸都山城,历史上又迁徙至平壤。
         高句丽不同于鲜卑、乌桓等游牧民族,它也是一个农耕为主的文明,兼有渔猎,现在低头,等它壮大,一定会攻占辽东,一定会进军中原。
         一山不容二虎。
         高句丽不仅侵略性强,韧性也非常强,潜力极大。
         历史上,先被毌丘俭灭国,后被慕容恪打趴下,却依旧屹立在辽东大地上,击败了隋文帝,拖垮了隋炀帝,勉强抗住了李二大帝三次进攻,最后才倒在唐高宗的手上。
         】
         让他们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高句丽又是称臣,又是进贡,承诺为大秦的属国等等。
         杨峥全都拒绝了,不给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汉魏以来,宽仁为怀,我等一向崇慕中原,遣使进贡从无断绝,陛下自恃武力强横,穷兵黩武,一意孤行,甚失人望也。”辰韩使者拱手道。
         毌丘俭灭高句丽,顺手把辰韩也扫了一遍。
         魏晋鼎替,大秦崛起,中原内战,辰韩跟高句丽一样复国了。
         “你是在教训朕?”杨峥有些纳闷,他娘的自己打高句丽,关他们屁事?一个个前仆后继的跑来当和事老。
         贱不贱?
         高句丽壮大,第一个要干的就是你们。
         这跟后世棒国一直捧倭国臭脚一个道理,倭国崛起,肯定先干棒国……
         再说他们有这么大的面子吗?
         “不敢、不敢,陛下乃圣君降世,我国与中原一衣带水源远流长,愿陛下息雷霆之怒,以和为贵……”
         “一衣带水源远流长?”杨峥冷笑起来。
         棒国人永远都摆不正自己的位置,都怪东汉把他们惯坏了。
         说实话,杨峥看不上他们那一块破地方,山多田少,统治成本太大,但自己看不上,豪强们一定有兴趣!
         “大秦乃上国,你们也配跟大秦源远流长?尔等听清楚,高句丽必灭!”杨峥沉声道。
         使者们目瞪口呆,没想到中原皇帝会如此强势,几乎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至于三韩,胆敢收容高句丽一人者,朕必兴兵讨之,尔等好自为之!”原本的好心情,被这些人搅乱。
         杨峥只信奉丛林法则。
         你强大了,周围遍地都是孙子,你虚弱了,周围全是坏人。
         强大的文明需要强大的武力守护、震慑!
         不给它们点教训,它们永远不知道谁才是爹。
         使者失魂落魄的退下。
         卫瓘低声道:“莫非陛下真有攻略三韩之意?”
         杨峥反问道:“难道朕不可攻略三韩?”
         “三韩土薄民稀,得不偿失……陛下雄才伟略,非臣所能预料。”卫瓘委婉道。
         杨峥令人抬来辽东的沙盘,“三韩这些年有统一之势,未经大秦允许,立辰王为三韩共主,大秦灭高句丽后,必有大量北人南下,三韩实力必大增,伯玉以为他们穷困,实则不然,马韩五十四城,辰韩、弁韩亦有十二城邦,有民十五万户,五十余万口,比之高句丽犹有过之。”
         高句丽被毌丘俭灭国,实力大不如前。
         三韩要人有人,要城有城,比苦寒的高句丽强多了。
         再说大秦想要发展辽东,就需要大量的奴隶付出心血,辽东的野人就那么点,只能把主意打到三韩了。
         这才是杨峥决定打三韩的主要原因。
         有些事情,可以做,不能说。
         “臣愚钝。”卫瓘拱手。
         “至于战事,伯玉无需担忧,最尔小国,万余偏师加上豪强军即可,不费中原粮食。”杨峥比任何人都在意内部的安稳。
         在许昌呆了两月,天气已然温暖起来。
         杨峥率众继续东行,路过阳夏,停留数日,拜祭了老杨家的祖坟。
         其实杨峥脑海里对家乡没有丝毫印象。
         但出于政治需要,杨峥把自己装扮成关东天子,入主关中,提高中原士民对大秦的认同和归属。
         别的不说,陈郡百姓对杨峥的支持简直空前绝后。
         杨峥走到哪里,哪里便一片欢腾。
         进贡之物堆积如山,有钱的富户献绫罗绸缎,寻常百姓杀鸡宰羊……
         盛情之下,随行的官员怎么劝都劝不住。
         最终还是杨峥出面,才算制止了这股风气。
         老杨家的祖坟早就被修的气势恢宏,当地官吏还派了专人守护,伺候的无比周到,比皇帝本人还要上心……
         也不知道他们对自家祖坟有没有这么上心。
         杨峥扫扫墓,上上香,也算是对得起老杨家的祖宗们了。
         “拜见陛下!”一众杨家青年跪在御辇前。
         “平身。”
         “这些都是陛下本家子弟。”几个耆老激动道。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话说自己当年在凉州道山血海,也没见一个本家来帮衬一二……
         杨峥这么多年经历的事多,见过的人也多,一眼扫过,见到的只有纨绔子弟,一个个长的白白嫩嫩,眼神中傲气十足。
         真有本事,要么从军、要么科举,没必要弄这么一出。
         大秦向上的通道畅通无阻。
         无才无德,身居高位,不仅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哈哈,甚好,有赏,每人名刀一把,战马一匹,全部随朕回京,入青营学本事!”杨峥也没拒绝。
         耆老却目光一闪,“陛下,这些都是杨家的青年才俊,文武双全。”
         “文武双全?朕的儿子都不敢如此托大,自幼入青营,看来他们比朕的儿子们强?”杨峥皮笑肉不笑道。
         心中多少有些失落。
         任何事沾上利益之后就变了味道。
         其实不用想就知道,今日能站在自己面前的人,都在当地有一定势力。
         不是耆老的子弟,就是豪强大户的人。
         老杨家祖孙三代都入曹家为部曲,中原战乱频仍,祖坟是不是这座都不知道……
         好在耆老也是老江湖,见杨峥语气不对,没把天聊死,连连告罪,“岂敢、岂敢,陛下让他们入青营,也是爱护之意。”
         “多谢陛下!”一众杨家“青年才俊”们叩首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