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北宋穿越指南 > 0138【林冲是杨志的小弟?】
         别扯什么青年时热血正直,二十多岁的秦桧,已经擅于察言观色了。
         这跟他的家世有关,其父是个选人官,在山区做过两任县令。估计也没捞到多少油水,就此一命呜呼,母亲带着他跟弟弟投奔舅父。
         常年寄人篱下,还教村塾补贴家用,自身又颇有才华,秦桧自卑自傲且市侩自利。
         他在当乡村老师的时候,估计没少被熊孩子折腾,愤而留下两句残诗: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
         就连赴京赶考的随从,都是从舅舅家借来的。
         此时此刻,交谈之间,秦桧已在认真观察。
         他觉得朱铭应该是大户子弟,虽然穿得普普通通,但身上带着宝剑、铁枪、铁锏和弓箭。
         加之朱铭说的是“西语”,多半属于将门子弟——将门子弟也能考科举,种师道就是先恩荫当武官,又考试改做文官,一直都拥有文官身份。
         再看李含章、白崇彦和令孤许,一个个都穿得不错,想必也是有些来头的。
         不管如何,先结下善缘。
         抱着结交的心思,秦桧回房放下行李,拿出一些零食,跑去挨个敲门。他首先敲的是朱铭那屋:“成功兄,这是从江宁带来的果脯,区区薄礼,不成敬意,多谢阁下让出客房。”
         “好说。”朱铭并不多言。
         秦桧属于敏感细腻之人,察觉到朱铭的疏远态度,下意识认为这是世家子弟的高冷。
         于是,他随便聊了两句,便去敲开别的房间。
         这货刻意结交,说话也好听,李含章、白崇彦、令孤许都对他印象颇佳。
         白胜寄养马儿回来,朱铭顺手把果脯扔过去:“南方来的东西,你们尝尝鲜。”
         白胜快速打开纸包,跟石彪围着桌子坐下,大快朵颐的吃着零食。
         瞅了瞅屋里的床,睡两人没问题,睡三人就太挤了,白胜说道:“大哥睡床上,俺跟石头打地铺。”
         “好,等过了元宵,就有空余客房了。”朱铭没有矫情。
         众人旅途劳顿,囫囵吃了些干粮,便倒头呼呼大睡。
         “嗙嗙嗙!”
         大清早,李含章就在门外喊:“大郎,出门吃东西了,今天要好生逛逛东京!”
         朱铭洗漱完毕,吩咐道:“石头,你在客店守着行李,等会儿给你带吃的回来。”
         “好,俺等着。”石彪点头说。
         朱铭只带一把宝剑出门,下楼与众人汇合,秦桧那厮居然也在。
         先在城外溜达一圈,很快便看到小吃摊,还有块“一律十五文”的木牌子。
         “便在这里吃吧。”令孤许提议道。
         摊位旁有许多小马扎,李含章搬来一张坐下:“每人来一份,我请客!”
         这是各种内脏下水煮成的早餐,心肺小肠居多,并没有大肠。或许放了什么粉进去,汤汁显得浓稠,还附带一小碗米饭。
         白胜很快把米饭干完,低声取笑:“东京人就是不行,早饭也少得很,哪能填饱肚子?这价钱也贵,下水值什么,十五文钱能在西乡买几大碗米饭。”
         朱铭笑了笑:“再来几碗饭!”
         秦桧那边慢条斯理的吃着,好奇打量薛道光,又问陈渊:“还没请教先生大名?”
         陈渊说:“陈渊,南剑人。”
         秦桧常年住在江宁(南京)乡下,并未听过陈渊的名头。
         老陈只在福建和苏杭一带有名,去别的地方讲学,都是先报老师的名号,然后再报叔父的名号,这样才会有人把他当名儒招待。
         “原来是陈先生当面,久仰大名。”秦桧睁眼说瞎话。
         吃过早饭,又打包几份,还多要了米饭,众人溜达着回客栈。
         东京可以慢慢逛,摆摊却得抓紧时间。
         按白崇彦的说法,元宵节期间摊位紧俏,商贾们早就花钱买下了,不可能让举人免费摆摊。所以,刨开元宵节灯市那几天,考试前只剩十天左右用来卖货。
         大家都带着货物,绕城来到南边,从戴楼门进城去。
         行不多远,便见蔡河两岸,全特么是摆地摊的士子。
         国子监、太学、武学,这些学校都被蔡河环绕,士子们觉得此地有文化气息,就算做生意也不会丢脸。
         “那边有空位!”白胜嚷嚷道。
         众人互相推辞,最后猜拳决胜负,令孤许把摊位给占了。
         行走一阵,陆陆续续,大家都找到空地。
         朱铭铺上一层麻布,将干香菇倒在上面,又摆出朱院长特供的百年灵芝。
         秦桧就在旁边不远,这货卖的是私盐。
         明显私盐更好卖,因为价钱很便宜,许多开封市民,专门溜达到这边来买盐。
         隔壁摊位的士子正在看书,朱铭随口说道:“在下洋州朱铭,阁下家乡何处?”
         那士子放下书本:“林勋,贺州人。”
         草,原来是“老乡”!
         朱铭父子自称是广西人,这林勋恰好也是广西来的。
         朱铭往他摊位上一瞅,好嘛,果然属于土特产,各种兽皮兽骨,另有一些团茶。
         林勋似乎性格内向,只说一句,便继续看书。
         随着时间推移,摆摊士子越来越多,把蔡河两岸都挤满了,少说也有好几千个举人。
         买东西的市民也多,这里价钱便宜啊。
         “伱这香蕈怎卖?”一个顾客问道。
         朱铭同样在看书,白胜负责卖货:“八十文!”
         “多少?”顾客没听明白,因为白胜的口音太重。
         “八十文。”白胜比划道。
         顾客摇头:“太贵了。”
         白胜急道:“不贵,这是干货,不压秤的。”
         顾客骂骂咧咧走开,大概在说白胜穷疯了之类。
         不多时,又来个三十岁左右的汉子,腰间还悬着一口宝刀。
         汉子问道:“这是几年的灵芝?”
         “少说也有百年。”白胜瞎扯道。
         汉子又问:“多少钱?”
         白胜说:“三百贯。”
         “却当俺是傻子。”汉子连连摇头。
         朱铭忽然出声:“阁下的刀不错,刀鞘是蟒皮的?”
         汉子笑道:“你那剑也不错。”
         “可否借刀一观?”朱铭问道。
         汉子拔刀出鞘,却不交到朱铭手里,只那样自己拿着。
         朱铭凑近了瞅瞅:“百炼钢刀?”
         “差不多。”汉子颇为自得。
         朱铭问道:“阁下是军士?”
         汉子自嘲道:“俺叫杨志,穷丘八一个。相公是应考举子,随身带着宝剑,看来文武双全。”
         听着此人自报姓名,朱铭仔细打量,脸上也没有胎记啊,青面兽的绰号想必有假。
         又有两个汉子走来,其中一个说:“杨大哥还没买盐吗?我俩都买齐了。”
         汉子介绍道:“这两个是俺兄弟,一个叫林冲,一个叫孙立。”
         额……朱铭脑子有点混乱。
         这豹子头林冲、病尉迟孙立,咋就在东京跟青面兽杨志相识?
         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是东京的大头兵,后来被派去押运生辰纲时,十二人还结拜为兄弟。而且由杨志做大哥,李进义(卢俊义原型)是二哥,林冲属于三弟。花荣排老五,柴进排老六,张青排老七,徐宁排老八,关胜排老九……(出自《大宋宣和遗事》)。
         朱铭忍不住多看林冲几眼,很想问问他家中是否有个漂亮娘子。
         但观其穿着,就知不是有钱人,八十万禁军教头就更扯淡。
         “各位都是好汉,我就便宜便宜,五十文一斤尽管拿去。”朱铭说道。
         孙立喜道:“这价钱好,便来十斤!”
         林冲扯了扯孙立的袖子:“这些读书人,大老远也不容易,给俺们便宜价钱,买两三斤便是了,莫要耽搁他做生意。”
         “林兄弟说得在理。”杨志拍板,一人买走一斤。
         看着白胜上秤,朱铭感觉有些滑稽。
         自己穿越一场,千里迢迢跑来东京,就是给梁山好汉们卖香菇的?
         好汉们还没离开,陈渊开始做法……嗯,开始讲学了。
         他专挑人最多的地方,站在保康门桥的护栏上,虚空拱手说道:“在下陈渊,南剑人,近日若有所悟。什么是道?百姓日用即为道……”
         生怕买东西的百姓听不懂,陈渊还详细解释:“老百姓衣食住行,都蕴含着大道。这便是《周易》里所说,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孔夫子的学问是高深的,同样也是浅白的,乡下老农也听得明白……”
         首先被吸引的,是在桥边摆摊的士子,他们像看猴戏一般盯着陈渊。
         “那是默堂先生,我们南剑州的大儒!”有来自福建的士子,一眼就将陈渊认出。
         于是乎,福建士子们都不看摊了,把地摊交给随从处理。
         福建也属于科举大省,附近的士子还挺多,他们纷纷围过来听课。
         陈渊讲学,必须兼顾士子和百姓。
         一会儿引经据典,一会儿说大白话,深入浅出的讲解我本、道用、方矩三论。
         而且大量举例,时而讲物理小常识,时而讲伦理小故事。
         社会伦理关系,也属于百姓日用。
         初时看猴戏的各省士子,也渐渐被那套理论吸引,不时引用圣贤经典来质疑。
         陈渊都逐一解答,展现出超高的经学功底。
         讲到后来,有士子干脆询问经义,完全跟讲学内容不相干,只把陈渊当成免费的经学老师。
         杨志、林冲等大头兵,也站桥边听得津津有味。
         不到半个小时,便造成交通堵塞,保康门桥完全被堵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