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 > 第二百三十七章 模拟总结:打破循环的帝王!(求订阅)
         秦末汉初这段历史,史记里用的是月表而不是年表。
         因为这个时代节奏太快、强度太高。
         在秦末,几个月的时间拉起一只队伍打出一小块领地,也只够资格给六国贵族当小弟,大部分还没发育起来,就直接被各方势力兼并消灭了。
         如果既没有被秦国灭掉,也没有被其他人兼并,而且还不断发展壮大,或许勉强才能算一路诸侯。
         如此,才有机会参加戏下分封,有被项羽拉拢的资格,达成封王成就,当上一个真正的诸侯王。
         不过好不容易当个王,本以为能再次进入群雄割据的局面,结果那边的刘邦已经强到几个月就可以灭一个普通的诸侯王了。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地盘都没怎么经营,组织都没建设完全,大局就已经定下,稍微慢一步就再也没机会了。
         就这样的节奏,水平一般的诸侯,除非是大贵族出身,不然连名字都不配留在史书里。
         水平比较高的人,王位屁股都没坐热就被刘邦秋风扫落叶。
         只有项羽这种水平已经相当不错的人还能跟刘邦打几年。
         在这个时代,真的只有项羽一个对手吗?
         其他人真的是土鸡瓦狗吗?
         或许并不是。
         实在是这两位的水准太高,衬托得其他人就像是渣渣一样。
         这种事情,就怕有对比。
         有对比才有伤害。
         …
         这一次汉军出关,局势比当年刘邦出关的情况好太多了。
         一是因为这个时候的诸侯王们,还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
         二是因为秦军并没有被项羽坑杀,保留着完整的战斗力。
         在历史中,刘邦之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被项羽追着打,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手下大部分的精兵在韩信那边,本质就是兵力不够的原因。
         刘邦的军事能力并不差,虽然远远比不上韩信,也比不上项羽,但并不意味着他就是渣。
         这个时间点,在项梁集团还在努力发育的时候,苏澈已经开始横扫其他势力了。
         这就是他的优势。
         二月,韩信灭魏。
         三月,韩信灭赵。
         四月,韩信破代。
         五月,韩信袭齐。
         六月,燕国望风而降……
         很快,才不过半年的时间,大半个天下,就已经被苏澈纳入其中了。
         得益于苏澈远播的贤名,以及他那免除田税的骚操作,攻占各地之后的统治,可谓是非常顺利。
         在得到大半个天下后,大汉集团就像是滚起了雪球一样,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拥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项梁集团,也很难再对抗滚滚大势。
         半年之后,项梁集团所在的楚地被平定。
         天下,再一次被大一统。
         前后两次的大一统战争,给六国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民力衰弱,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修复,所幸苏澈有这方面的经验,知道该如何处理。
         打击地主豪强,一手大棒一手糖笼络豪族,分发土地给无家可归的流民,发放低息贷款,剿灭山贼土匪,与民休养生息,稍稍停下脚步,等一等人民。
         这时候唯一的对手,或许就是那草原的雄主,冒顿了。
         这家伙是个狠人。
         早些年。
         他制造了一种响箭,训练他的部下骑马射箭的本领。
         冒顿下令:“凡是我的响箭所射的目标,如果谁不跟着我全力去射击它,直接斩首。”
         开始,冒顿射猎鸟兽,有人不射响箭所射的目标,冒顿就把他们杀了。
         接着,冒顿以响箭射击自己的爱马,左右之人有不敢射击的,冒顿立即杀了他们。
         很快,冒顿又用响箭射击自己的心爱的宠妻,左右之人有感到恐惧的,不敢射击的,冒顿再次他们杀了。
         又过了些日子,冒顿出去打猎,用响箭射击单于的马,左右之人都跟着射,冒顿便知道他左右的人都是可以用的人。
         有一天,冒顿跟随父亲头曼单于去打猎,他用响箭射击头曼单于,左右之人下意识把箭射向头曼单于,头曼当场身亡。
         随后,冒顿又把他的后母及弟弟还有不服从他的大臣全部杀死,自立为单于。
         冒顿当上单于后,东击东胡,西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统一了匈奴各部,迅速强盛起来。
         由于中原处于秦末战乱而无暇北顾,冒顿单于利用兵强马壮的优势,收复了蒙恬所夺的匈奴地及朝那、肤施等郡县,直接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威胁。
         后来刘邦的白登之围,就是为了解决冒顿的问题,结果自己反倒是陷入其中,处于了一个非常尴尬危险的境地。
         所幸。
         苏澈有这个时代的核武器韩信,对于冒顿的忌惮也就没那么多了。
         此外,一统天下之后,苏澈完全继承了秦国的遗产。
         此前始皇帝嬴政一统天下,登上大位之后,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反而因为苏澈的那一张世界地图,产生了征服世界的野心,然而受限于时代的限制,嬴政的野心终究是未能实现。
         不过嬴政并非没有成就,开辟航道,占据海外领土——到现在,那些被占领的海外郡县,依旧还打着大秦帝国属地的名号,因为距离太过于遥远的关系,他们还不知道,大秦已经亡了。
         这些航道所带来的贸易收入,不容小觑,特别是苏澈打算发展商业,进行海外倾销,无论是丝绸之路,还是海外贸易,都是重中之重。
         对于自己这个全新的大汉帝国。
         苏澈早就想好了如何构建。
         内墨——这墨,当然是苏澈的新墨。
         作为墨家新圣,苏澈开创了科技兴国的主张。
         虽然后来暂且放下了,但并不意味着苏澈放弃走这一条路,相反,他认为这一条路非常重要。
         提高生产力,增大生产,促进商业,使人民变得富足。
         最终的目标是去掉人头税,使税彻底于无形,如此一来,底层百姓的压力将会彻底消失。
         久而久之,土地兼并这导致王朝崩坏的罪魁祸首,也会因此慢慢消失。
         毕竟土地不用交税,还没有人头税,这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农民的抗风险能力,谁会愿意将自己赖以生存的田地卖掉?
         哪怕那些豪族豪强们用了各种手段,最终还是兼并了土地,隐匿了农户,隐藏了土地,可问题是——这部分本来就不用交税,即便隐匿农户和土地,也不影响国家的正常税收!
         在古代,土地兼并的危害本质,就是国家的土地税源减少了。
         这样一来,会造成三个方面的问题。
         国家方面:税源减少了,财政吃紧,没办法支付昂贵的军费,打不起仗,赈不起灾,什么都做不了。
         社会方面:贫富差距不断增大,劳工或佃户受地主的压榨,付出很大,所得最多维持生存线水平。
         治安方面:被迫离开土地的人变多了,为了维持生计只能抢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天灾,就会直接引爆矛盾。
         首先粮食产量减少,国家税赋更少,劳工和佃户会更受地主的盘剥,流民数量大规模增加。
         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不可能坐着等死,只能组织起来,发动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需要镇压,国家又要花钱。
         镇压不利,农民起义成了流寇,穿州过省,破坏生产。
         这又进一步造成粮食产量减少,国家赋税再次减少,无以为生的人再次增加。
         这直接形成了恶性循环。
         这时候要是国家还有对外战争,那更是雪上加霜。
         古代王朝有四大噩梦。
         一,土地兼并导致的贫富不均。
         二,气候变化导致的农业减产。
         三,蛮族入侵导致的统治崩溃。
         四,特权阶层腐化导致的行政低效。
         这四个现象交相辉映,宛若王朝挥之不去的梦魇。
         不管有多少改革家呕心沥血,却都逃不过这相同原因导致的死亡。
         每一个新王朝在取得政权后,都会开启新一轮的轮回。
         土地兼并——农民起义——战争消灭大量人口、荒地较多——鼓励农耕,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土地兼并。
         循环往复,不断轮回。
         每一个朝代的建立者虽然在初期尚能打击土地兼并,维持农民的权益,但是久而久之,随着政权能力的下降和新一代官绅阶层的形成,往往会人死政歇,以前的轮回又会再次上演。
         为了抑制土地兼并,有许多人物拿出了自己的改革政策。
         汉武帝时期的假民公田政策。
         王莽的改制,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
         王安石的青苗法。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雍正的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当差。
         于此种种,
         一代又一代的改革者,力图根治土地兼并这一帝国的痼疾,由此让民众不再受饥饿冻馁之苦,让国家摆脱治乱循环的周期律。
         但是,
         他们全都失败了。
         这一次。
         苏澈再尝试打破这该死的王朝周期律,他要用自己的方法,彻底根除土地兼并。
         一般来说,土地兼并的本质是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太低了。
         所以,免除田税是苏澈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免除人头税,彻底减轻农民身上的负担。
         而墨家的科技兴国主张,自然也包括杂交出新的优良品种,以及开发出各种好用的农用器具。
         苏澈要真正的做到藏富于民。
         他倒是不担心老百姓吃饱了,就忘了大汉的好。
         有暴秦这个先例在,所有吃饱饭的老百姓,都会知道大汉的政策是何等的圣王仁政!
         这也是苏澈坚持内墨的原因。
         以新墨为根基。
         再中以法。
         这是以韩非子为代表的一派,他们制定了全新的律法,试图创造出一个人人守法的法治社会。
         再外以儒。
         儒宣传道德,用于启蒙,开启民智。
         苏澈的几个师兄,都是儒家的大儒,刚好可以委任。
         内墨,中法,外儒。
         这是苏澈构造的全新大汉。
         时光匆匆。
         一转眼数十年以后。
         大汉已建立数十年,国力鼎盛到了极点。
         在苏澈的晚年,他终于完成了当初的目标——废除人头税,将历史彻底的推向下一个进程。
         原本土地兼并,会让王朝的不断循环。
         而现在,苏澈打破了这个循环。
         只不过……
         这一个进程,是不是也是一个循环呢?
         苏澈也没有多想。
         百姓安居乐业,人人富足,这已经足够了。
         又转眼过去了数年。
         苏澈慢慢闭上了双眼。
         他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事情没做。
         不过。
         他已经做得足够多了。
         也该学会放下。
         【结束模拟】
         当苏澈闭上双眼之后,这一次的模拟也到此结束。
         让苏澈意外的是。
         当他再次睁开双眼,并没有回到‘契灵空间’之中,而是出现了一座宫殿里。
         他愕然的看着四周,一时间有些分不清,这到底是现实,还是模拟的世界中?
         在苏澈的不远处,坐着一个身穿大红楚服的不羁少年,不是青年的刘邦,还能是谁?
         苏澈眨了眨双眼,惊讶的问:“这里是哪里?”
         “这里是我的宫殿。”青年刘邦淡淡笑着说道。
         “你的宫殿?”苏澈先是愣了一下,很快反应了过来,他猛地站了起来,感受这一处空间的奇妙,惊讶的说道:“这里是英灵界?”
         “对。”刘邦点了点头,说道:“你完美通过了我的模拟,打破了王朝历史的循环,虽然仅仅只是一次模拟,但也是了不得的成果了,所以你有幸来到了这里,来见证英灵界的毁灭。”
         “英灵界的毁灭?”苏澈皱着眉头,这一切和他的猜测吻合,刚想说话,忽然他看到了什么,不由得抬起头。
         天空之上。
         那是苏澈的模拟画面,结果被完全改变,甚至还打破了王朝的循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进程,这引起了天道的变动。
         一个个画面不断闪过。
         这一次并没有文字。
         而是无数个画面。
         少年时期的求学,稷下学宫的勤恳,创建新墨的主张,数十年的蛰伏,攻入咸阳的果断,废除田税的各种新政……
         出关之时的意气风发,面对诸侯的不屑一顾,对决项羽的豪气冲天,再接着就是一统天下的忙碌,登上大位的锐意进取……
         无数个画面不断闪过,最后的苏澈,励精图治数十年,最终晚年时期,成功废除了人头税,将税成功转移到了其他方面……
         毫无疑问,这极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制度,彻彻底底的改变了历史,推动时代进入下一个进程。
         真正的改天换地!
         而在苏澈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个评价。
         【内墨,中法,外儒。】
         【综合评价:寻到唯一的路,最终打破循环的帝王,千古唯一成功的改革者,一个全新世界的缔造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