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 第179章 磨刀霍霍向肥羊
         “二少爷。”
         看着所有木匠们热火朝天的样子,几个体格健硕的铁匠直羡慕的抓耳挠腮。
         “除了木匠,我们这些同批来的铁匠,金匠,泥瓦匠和瓷匠等也都安家近半月了,每日只能帮着这些木匠打打下手。”
         “小的没有抱怨的意思。”
         “府里已经为所有人安排了食宿,小的感恩戴德只是大家伙,各自多年苦练的手艺都无从发挥,每日只能帮木匠们干苦力,多少有些不务正业不是。”
         看着一个胆大的铁匠出面来找自己讨活。
         再看看四周,所有其他匠人也都投来了探求的目光,里长正预备出面训斥一二。
         就听常升抬手安抚道:“莫急。”
         “府里既然收了各位师傅的身契,列位的手艺自然都是要用上的,毕竟纵是府里有些身家,也不能养这么多张嘴吃干饭不是。”
         “但这么多人,我亦分身乏术。”
         “就请各类匠人中推举出一名手艺最好的师傅过来。”
         “待我逐个考察之后,才好给诸位答复不是。”
         听到这话,大家心中都振奋不少。
         木匠组的绩效考核制度,他们都看的眼热。
         就算是不通术算,找人一问也就明了了。
         主家给他们的待遇好,他们是心知肚明的。
         原本被迫搬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来落户,许多原本在应天府中有家宅的人,心中难免有怨,但这会也都云散烟消了。
         毕竟就算在城里待上再多年。
         不碰上祖坟被天雷连劈上个十回八回的,谁会给平白你一个引荐自家孩子读书做官的机会?
         加之如今给他们的月俸又高。
         除了也想改善生活。
         这帮匠人们也是真心实意想为主家出一份力。
         不然,这钱拿的亏心啊。
         对于这些匠人的心情,透过他们的神情反应,常升也能揣摩个七八。
         不禁感叹从各勋贵府上搜罗来的这帮匠人的淳朴。
         很快。
         十几个明初的“技术大拿”就聚拢在常升的面前。
         除去木匠后,刨去铁匠,瓦匠,石匠,皮匠,毡匠,裁缝匠等大类,还有烧瓷,玉匠,金匠,以及常升亲点的制香制胭脂水粉的花匠等冷门匠人。
         除了在他这实在派不上什么用场的编匠,丝匠和厨子等。
         所有匠人的种类在这个山坳几乎都能找寻的到。
         常升首先随着玉匠和金匠们探了探他们的工作场地。
         因为需要安静。
         他们的木屋建造在远离其他人的一角。
         屋内摆放着各种精巧的工具,摆放之工整,直接治愈强迫症。
         尤其在看过金匠们在一张金箔上完成雕画。
         玉匠在米粒大小的碎玉上刻诗,常升也不禁为他们的手艺喝彩。
         如果他们的手艺都到了这种程度。
         把一些顶奢手工艺品作为敛财的工具,的确可以垮时代复制出来了。
         比如——手表。
         时间对于作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这样的顶级奢侈品一出,不管别人舍不舍得花钱买,也不管这玩意多贵,朝堂上那些领兵打仗的武将,必然要人手备上一个。
         这就够这些金匠做上很久了。
         至于玉匠,除了部分手表的组件,需要玉雕师傅的配合,常升还准备让他们负责制作一些香水瓶。
         瓶身用玻璃制造。
         瓶口的喷雾装置自然得让这些玉匠负责制作了。
         如果有人愿意出钱定制,在这些瓶身上刻上主人的名字,甚至雕像也不是不行。
         为了沟通和理解方便。
         常升还特意花了点摸鱼值,给他们加了理解力提升的BUFF。
         于是乎,当常升提炭笔画下最原始的怀表和制作难度不高的玻璃瓶图纸后,金匠和玉匠的两个大拿都觉得自己仿佛被醍醐灌顶般灵感爆棚,便各自拉组讨论了起来。
         涨月俸的第一步。
         他们首先得能把东西做出来才行。
         就是烧玻璃的煤炭如今还在运来的路上,玉匠们只能先奢侈的用玉石试试手了。
         等未来玻璃瓶不稀罕了,玉石瓶说不定还能作为典藏版再割一波韭菜。
         安排了金匠和玉匠。
         常升扭头留给皮匠和毡匠安排了包装盒的制作。
         等到手表和香水瓶出世,那必然要有一个让人觉得与众不同,与价格相媲美的包装。
         毕竟,总要给贵找个贵的道理。
         那些贵夫人才能心甘情愿的掏钱不是。
         安排了这些人之后,常升去看了看山坳中依山而建的几处土窑。
         这是泥匠,瓦匠,烧瓷和铁匠们集中共事的地方。
         站在窑口,常升都能感觉到炙热的火焰。
         可是当拿着一口坩埚,倒入了一些河沙,官窑加火半晌之后,最终只出炉一块粘稠如沥青的异色糊状物后,常升便不禁摇了摇头。
         这温度。
         离玻璃的烧制还差点意思。
         这已经是这些老师傅们经过多少代传承,能够制出来烧制温度最高,耐用性最好的几口土窑了。
         即便磨合成老窑之后,温度还能再升些,却也达不到融化沙子成玻璃的标准。
         就算把木炭换成煤炭也不行。
         看来,还是得建一个高炉啊。
         常升也不墨迹,挥手边再画出了一个高炉的示意图,给几个老师傅上了BUFF之后,讲解其中原理,让他们先做个小高炉出来。
         等到试验积累足够,最后再做个大的。
         一口温度够高的好窑。
         不仅能解决很多精品瓷器烧制的难题,还能冶炼出更好的铁锭。
         常升已经预备好的玻璃烧制方法和水泥烧制也都需要炉温足够的好窑,所以是必须拿出来的。
         等到他们把东西吃透。
         高炉建好,煤炭差不多也就到了。
         到时候,铁匠们绝对没时间和常升抱怨没活干的事了。
         单就他们能提供更高质量的铁锭这一出。
         他们可劲撸铁就是。
         说不定还得时常帮着打造些玻璃塑形模具。
         石匠和瓦匠不必多说,如今成立的洗浴一条龙和水塔空调几乎成了套餐组合,只是产量完全受限与土窑,建了高炉,就不愁没事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