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 第一百七十八章 百利而无一害
         “朕知道了,宋濂,你先下去吧。”
         朱元璋朝着宋濂说道。
         宋濂的态度让他很满意,至少这位翰林院承旨没有像那些地方贵族和官绅一样,要抵制科举。
         失责惩罚宋濂,那自然也是不可能的。
         “是,陛下。”
         宋濂点点头,正欲转身离开。
         “等等。”
         朱元璋却是再度开口道:“把这个拿下去好好看看,之后朕会来问你一些问题的。”
         宋濂当即来到了朱元璋的面前,拿到了苏璟给他的东西。
         正是那一首《念奴娇·中秋对月》。
         “臣遵旨。”
         宋濂当即小心收了起来,然后转身离开。
         奉先殿内,剩下的便只有朱元璋和刘伯温了。
         和宋濂这种纯粹的文臣不同,刘伯温的能力,在整个大明朝堂都是独一档的。
         而且,苏璟那些惊世骇俗之理论,刘伯温知道不少。
         可以说,除了朱家人之外,刘伯温是知道苏璟事情最多的一个人了。
         “伯温,你知道吗,朕最近收到了不少关于推迟科举的奏章,伱以为如何?”
         朱元璋朝着刘伯温问道。
         自从刘伯温主动请辞之后,这是朱元璋第一次正式朝刘伯温问政。
         刘伯温低头道:“陛下,臣已经告老,这朝中之事,臣不便多言。”
         虽然是朱元璋亲自问,但刘伯温还是没回答。
         他不确定老朱的想法到底是什么,兴许是看看自己是真的辞官还是为了辞官而辞官。
         朱元璋笑道:“伯温,你我君臣,朕只是想听听你的心里话,你随意说说就好。”
         要说老朱的脸,那变起来真的相当的快。
         刘伯温听到这话,抬头道:“臣明白,那臣就斗胆说上一说。”
         和老朱在一起,刘伯温就秉承一个原则。
         不能犟。
         老朱的好话,一定要听,给了台阶立马下就行了。
         刘伯温说道:“陛下,我在询问苏先生科举一事时,提到了科举会遭遇的阻力,也就是地方贵族和官绅,科举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会阻拦。”
         “哦,苏璟怎么说的。”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本想着是问问刘博文的看法,没想到刘伯温直接问了苏璟。
         这不是正好!
         苏璟的想法,正是朱元璋想要了解的。
         刘伯温回答道:“苏先生说,如今大明内忧外患尚未解决,陛下只不过是暂时放他们猖獗而已,但待到事情解决,任凭他们如何阻拦,都无法阻止陛下的意志。”
         啪!
         听到这话,朱元璋直接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说道:“好!苏璟说的不错,朕想做的事情,没人能阻挡!”
         苏璟所言,正是朱元璋内心所想。
         对于那些地方贵族和官绅势力,朱元璋早就有心去处理了。
         只不过事情有轻重缓急,得分主次。
         这元朝余孽还在肆虐,外面的征战是一直都需要的。
         此时的大明内部,需要的是稳定。
         况且,这第一次科举大概率是不尽如人意的,如此暂时停下,倒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刘伯温看着朱元璋兴奋的表情,内心却没有丝毫的喜悦。
         看起来苏璟是被朱元璋重视起来了,但实际上,这和当年的自己是多么的相似。
         自己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经常能说道朱元璋的心坎里去。
         当时的朱元璋有多兴奋,现在就有多猜忌。
         有时候,太能揣摩皇帝的内心,并不是一件好事。
         “伯温,那你有没有问问苏璟,科举什么时候能再开呢?”
         朱元璋又朝着刘伯温问道。
         既然苏璟知道这次的科举会停,那么是不是也能预测下什么时候科举会再举办呢?
         刘伯温摇头道:“臣并未问过此事,请陛下责罚。”
         朱元璋稍稍有些失望,不过他倒也没有要责怪刘伯温的意思。
         “无事,是朕没有嘱咐你,此事与伯温你无关。”
         朱元璋说道。
         “谢陛下。”
         刘伯温恭敬道。
         朱元璋脸色严肃了一些,问道:“那伯温,朕嘱咐你的事情,现在有答案了吗?”
         这才是重头戏,是这一次朱元璋让刘伯温直接去找苏璟最重要的原因。
         刘伯温沉默了一会,这次抬头看向朱元璋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苏先生对大明,百利而无一害!”
         没错,朱元璋嘱咐刘伯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观察苏璟,然后判断苏璟对于大明的利弊。
         或者说,对于朱家的利弊。
         刘伯温说出这话,也是带着相当大的勇气。
         他知道最好的回答是什么,但他依旧选择遵从本心。
         “哦,你是这么看的吗,伯温。”
         听到刘伯温的回答,朱元璋的脸上并未有太大的变化。
         刘伯温当即点头道:“臣的看法就是如此,也不会再更改了。”
         尽管这么说,有种为苏璟开脱的嫌疑,甚至以朱元璋猜忌的性格,还可能怀疑是苏璟和刘伯温窜通一气。
         朱元璋没说话,起身缓步来到了刘伯温的面前。
         他的眼神无比的锐利,直勾勾的看着刘伯温。
         什么话也没有说,就是看着刘伯温,然后缓缓的踱步绕圈。
         刘伯温站在原地,也没有畏缩,也没有低头。
         就这么让朱元璋审视着。
         刘伯温已经学到了自己想要“道”,如今的刘伯温连畏惧都不曾生出。
         奉先殿内一片寂静,只有朱元璋轻轻的脚步声。
         “说说,你和苏璟都聊了些什么。”
         过了不知多久,朱元璋突然开口问道。
         “是,陛下。”
         刘伯温点头,然后开始讲述自己和苏璟在这两天不到的时间里,都谈了些什么。
         事无巨细,从一开始的饭桌气候学开始论起。
         这是朱元璋早就听过的内容,他也没有出言打断。
         然后就是重头戏,社会形态的变化。
         刘伯温说的不快,也很详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一样。
         朱元璋一开始还能听听,听着听着就开始犯迷糊了。
         “这些有什么用?”
         在讲到奴隶社会的时候,朱元璋开口的打断了刘伯温的描述。
         他听了好半天,实在是不知道刘伯温说的这些,到底有什么意义。
         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不知道在讲些什么。
         刘伯温回答道:“回禀陛下,若是以现在的大明来看,这毫无用处,不过若是看历史变化,社会变迁,便是大大的用处。”
         朱元璋听到这个回答,顿时失去了不少兴趣。
         他本人是个实用主义者,说的再好听,现在用不上也是白搭。
         “那还有没有什么谈到其他的东西呢?”
         朱元璋问道。
         让他在这里一直听刘伯温讲社会变迁,确实是不太可能的。
         听刘伯温说要时间,理解也要时间。
         老朱可是很忙的,哪有这么多时间浪费在这无用的事情上。
         “回禀陛下,自然是有的。”
         刘伯温点点头道:“苏先生给臣传授了一套饮食延寿之法,臣本没有很在意,但太子殿下特意嘱咐臣一定照做,臣以为此法或许真的有用。”
         饮食延寿?
         朱元璋一下子来了兴趣。
         延寿!
         这可是任何一个帝王都无法拒绝的诱惑。
         甚至不少帝王为了长生,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寻找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朱元璋虽然不会去做这种事,但听到是苏璟的有延寿之法,自然是想知道详细内容。
         “苏璟说的延寿之法是什么?”
         朱元璋问道。
         刘伯温毫不意外,立刻就将苏璟当时跟他讲的饮食方式方法原原本本的和朱元璋讲述了一遍。
         “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少吃……”
         也就几句话的内容,刘伯温便将苏璟的嘱托全部说完了。
         “苏先生和我讲的饮食延寿之法就这些了,陛下。”
         刘伯温说完恭敬的站着。
         朱元璋听完,眉头却是紧紧地蹙了起来,因为这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
         “只有这些吗?”
         朱元璋看向刘伯温问道。
         他的直觉告诉自己,这延寿的办法,不应该这么简单。
         刘伯温回答道:“是的,陛下,苏先生与我说的,就是这些。”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他倒没有怀疑刘伯温会欺骗他。
         因为这事是可以验证的。
         但这样就能延寿,属实让朱元璋无法相信。
         刘伯温说道:“陛下,臣当时也以为此事有些荒谬,但太子殿下特意嘱咐臣,臣以为或许陛下可以问问太子殿下。”
         让刘伯温重视这个饮食延寿办法的,是朱标的认真告诫。
         朱标跟随在苏璟身边的时间最长,他都如此认真,那这事大概率就是真的了。
         “好,朕知道了。”
         朱元璋点点头。
         刘伯温却是说道:“臣有句话,还请陛下允许臣冒昧。”
         朱元璋说道:“准了,说吧。”
         刘伯温立刻道:“苏先生在与臣说着饮食延寿之法时提到了,这是针对臣的状况提供的,所谓臣猜测,苏先生这饮食延寿之法,对于每个人来说应当是不同的。”
         “若是陛下要用的话,最好让苏先生亲自告知。”
         延寿这种事,太具备吸引力了。
         刘伯温生怕朱元璋照着苏璟给自己的饮食规划操作一波,这要是出了问题,怕是苏璟和自己都会倒霉。
         朱元璋看了刘伯温一眼,说道:“朕明白,苏璟还有什么其他的话没有?”
         此时刘伯温直接从怀中取出了一副眼镜道:“陛下,这是苏先生为臣做的眼镜,可让臣看得更清楚些。”
         “眼镜?”
         朱元璋眼神一动,苏璟怎么又搞出来了新奇的玩意。
         他来到刘伯温的面前,接过了眼镜看了看。
         “这眼镜如何使用?”
         朱元璋看了看,朝着刘伯温问道。
         刘伯温说道:“将其置于眼前,两边的架子架在耳朵上就行了。”
         朱元璋立刻听着刘伯温的办法将眼镜戴上了,但刚一戴上,他便感觉到眼睛酸胀,立刻又取了下来:
         “这眼镜能让你看的更清楚?为何朕看的却是十分的模糊?”
         刘伯温学了光的传播,立刻解释道:“这眼镜是针对臣这样看不清的人做的,对于本身就看的清的,比如陛下这种,便无用了。”
         “就好像药石可以将病人治好,若是常人吃了反而会不适一样。”
         听完刘伯温的解释,朱元璋立刻就明白了。
         他将眼镜递给刘伯温道:“这是苏璟给你的,你就好好收着吧。”
         “谢陛下。”
         刘伯温接过眼镜,说道:“苏先生与臣说的就这些了,不知陛下还有什么吩咐。”
         该说的刘伯温都说完了,那些社会形态转变的内容朱元璋又听不懂也不想听。
         这会,刘伯温还真没什么可说了。
         没东西了?
         朱元璋再度看向刘伯温,稍稍沉默了一会,说道:“那就到这里,伯温,你可以回去了,舟车劳顿,好好休息一下,身体还是得注意的。”
         “多谢陛下关心,臣告退。”
         刘伯温点头谢过朱元璋之后便转身离开了。
         奉先殿外,刘伯温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要说没压力,那是没可能的。
         对于苏璟的评价,他很认真,但他也不清楚,自己的评价到底能不能影响到朱元璋。
         苏先生,我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
         刘伯温在内心说道,然后便离开了皇宫。
         奉先殿内,朱元璋的手里多了一份密报。
         这正是刘伯温这两天以来的所有行踪记录,事无巨细,全部都详细记录在册。
         虽然刘伯温和苏璟具体谈话的内容朱元璋并不清楚,但刘伯温做了什么,他还是清楚的。
         而且,朱标也在旁边。
         真要验证,并不难。
         至少目前来说,刘伯温所言详细之内容,并没有太多的问题。
         只是,对于刘伯温评价苏璟的话,朱元璋这心里,并没有完全的相信。
         “百利而无一害。”
         朱元璋口中喃喃重复了一句。
         他的脑海中想到的是自与苏璟有交集以来,所有经历的一切。
         苏璟对于大明,倒是真的已经做出了相当多的贡献。
         无论是皇家宗室供奉,还是反贪,又或者是望远镜,还有土豆红薯等等等等。
         不管别人怎么想,苏璟已经切切实实的在该摆弄着大明了。
         而且还是把大明往好的方向在改变着。
         至于危害么,现在还没有看到。
         但这绝不等于苏璟就没有危害。
         朱元璋将密报收起,目光微动,谁也知道他心里到底怎么想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