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 第三百零八章 天相易算,人心难测
         苏璟一番话,直接让朱标愣住了。
         杨宪的身份,此前他还真没有在意过。
         恩师刘伯温,那就是浙东党。
         所以,这一次提拔杨宪,其实是父亲朱元璋对于淮西集团的一次打压。
         之前朱标还觉得杨宪只是因为干的好才被父亲朱元璋赏识的,现在看来,一切都是政治上的博弈。
         宋国公冯胜侄子的事情,他也并不是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就直接忍了。
         也难怪当时自己劝说了,结果依旧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苏师,现在这样的情况,难道是要用杨宪来立威吗?”
         朱标朝着苏璟问道。
         经过苏璟这么一指点,朱标也意识到了朱元璋的考量了。
         苏璟淡淡道:“不错,我的想法是,这杨宪此时的行为,已然是无法被容忍的行为了,那么干脆就让他做的再过分一点。”
         “到时候,直接以雷霆手段处置杨宪,让这大明的朝堂来一次震荡,告诫其他所有人,皇帝的刀,依旧很利。”
         “毕竟杨宪是浙东一党的不错,但现在的还是大明的右丞相,连右丞相都能被直接处死了,其他的官员,是不是也会收敛些,总没有人想成为杨宪第二吧。”
         苏璟的话语缓缓落下,那是让朱标越发的清晰明了起来。
         自己老爹的想法,此刻朱标算是真正了解了。
         “多谢苏师解惑。”
         朱标立刻朝着苏璟躬身谢道。
         苏璟立刻摆手道:“别,这可算不上什么解惑,只不过是我一家之言而已,到底是啥样,你还是问本人比较清楚。”
         老朱的想法到底是啥样的,苏璟不敢保证自己说的就是对的。
         不管怎么说,自己没当过皇帝,不在那个位置,怎么可能考虑到全部的情况。
         “学生会的。”
         朱标点头道。
         “好了,最近好久没教导过你了,我这个老师有些不太称职。”
         苏璟微微感叹道。
         虽然没教导朱标有客观原因存在,不过总归是老师学生的关系,自己还是有着脱不开的关系的。
         朱标立刻说道:“苏师哪里的话,现在您不是正在教导学生么。”
         “开什么玩笑?”
         苏璟眉头一蹙道:“这些怎么能算是教导,不过是些政治博弈罢了,这种东西,也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根本不是能改变世界的知识。”
         苏璟对于政治智慧并没有偏见,但在他这里,政治智慧只是求存的工具。
         他想要教导朱标,这不是这种东西。
         而且,朱标有朱元璋这个顶级政治家的父亲在,也不需要他的教导。
         朱标先是一愣,随即朝着苏璟道歉道:“苏师,学生知错,还请苏璟不要生气。”
         苏璟摇头道:“无所谓了,我也没那么小心眼,好久没回溧水县了,不知道家里的情况都怎么样了。”
         这自从年前离开溧水县远赴山东,到现在已经开春,苏璟接近两三个月没有回自己的小院了。
         虽说在牛府是好吃好喝的供着,吃穿不愁,要啥有啥,但俗话说的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
         朱标默然不语,他当然知道现在苏璟暂时回不去的原因是自己的父亲朱元璋。
         他内心已经做好打算,之后回去就和朱元璋提,让苏璟回溧水县。
         “对了,现在火器局已经开始建设了吗?”
         苏璟朝着苏璟问道。
         对于这件因为自己而改变的历史事件,苏璟还是有些在意的。
         原本大明专门制造火器的部门,还要晚不少时间才会出现,宝源局的使命不会就这么快消失。
         现在火器局即将成立,也意味着大明的火器制造迈入了新的篇章。
         “工部已经在筹集物料和征集劳工了,不日即将开工,不过对于火器局的整体设计,现在还是有些问题没有解决,学生正想向苏师讨教呢。”
         朱标不紧不慢的回答道。
         一个新部门的建立,哪怕是朱元璋全力推行,那也是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的。
         其中最关键的还是火器局的建筑设计,这是目前朱标最头疼的事情。
         “建筑设计我可不在行,顶多给些意见而已。”
         苏璟笑着说道。
         关于建筑理论,他倒不是一点都不清楚,不过那都是现代建筑的理论。
         这大明朝的建筑,还都是以木质结构为主,苏璟是真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苏璟向来不装没把握的比。
         “学生需要的正是苏师的意见。”
         朱标一脸兴奋的说道。
         在他眼里,苏璟就是无所不能的,火器局的建设自然也是。
         “那择日不如撞日,现在就去看看如何?”
         苏璟笑着说道。
         牛府很好,但很无聊,能出去走动,苏璟肯定是要出去的。
         “好的,苏师,咱们这就去工部。”
         朱标当即带着苏璟就要前往工部。
         ……
         诚意伯府。
         刘伯温的神色并不是太好,只因为他的学生杨宪当上了大明右丞相。
         对于汪广洋和胡惟庸,他的判断准确无比,那么对杨宪,刘伯温自然是了解的更多。
         他很清楚,杨宪的能力和品行,是不足以担任右丞相的。
         现在的杨宪,怕是已经犯错了。
         对于朱元璋提拔杨宪的考量,刘伯温自然也很清楚,所以他才越发的感觉到问题的严重。
         说到底是自己举荐的学生,刘伯温还是不忍心看着杨宪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
         踌躇许久,他决定进宫。
         杨宪的事情,破局的点,总归还是在朱元璋的身上。
         “陛下驾到。”
         太监的声音突然响起,直接打乱了刘伯温的思绪。
         坏了!
         几乎是第一时间,刘伯温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朱元璋竟然提前来找他,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朱元璋已经料到了他要为杨宪求情了。
         刘伯温顾不上想太多,直接来到了前院,朝着朱元璋跪下道:“草民刘基,参见陛下。”
         朱元璋看着刘伯温笑道:“伯温,赶紧起来,朕就是来看看你,怎么还自称草民了,就算不在朝中任职了,伱也是诚意伯。”
         刘伯温随即起身:“谢陛下。”
         朱元璋左右打量了一下刘伯温的院子,和上次来的时候没有什么不同。
         “伯温啊,难不成你和朕和你就这么站着吗?”
         朱元璋说道。
         刘伯温随即侧身,带着朱元璋来到了客厅之中。
         刚进入客厅,朱元璋便发现客厅上之前挂着的一副山水画没了。
         “伯温,朕记得上次来的时候,你这堂内不是挂着一副山水画么,怎么收起来了?”
         朱元璋朝着刘伯温问道。
         刘伯温回答道:“回陛下,画中山水哪里比得上这大明的繁华江山,臣看的多了,自然也就腻了,所以收起来了。”
         “哈哈哈!”
         朱元璋大笑道:“伯温,你这话的意思是在怪朕啊,怪朕不让你回青田老家是不是?”
         刘伯温想要回老家的想法,已经多次和朱元璋提起过,但朱元璋每次都驳回。
         现在听到这话,自然就联想了起来。
         “臣不敢。”
         刘伯温躬身道。
         “哎,你怎么又这个样子了,你我君臣,总是搞这些虚礼就没意思了。”
         朱元璋眉头一蹙,说道:“伯温,随意点,这是你家,不是朝堂之上。”
         “是,陛下。”
         刘伯温点点头。
         朱元璋说道:“今日朕前来,是有件事想问问你。”
         “陛下请说。”
         刘伯温恭敬道。
         朱元璋一愣,微微有些诧异,然后说道:“看来伯温你已经猜到朕要问什么了,那你是什么看法,说说看?”
         刘伯温说道:“臣不敢随意揣摩圣意,还请陛下明言所问何事?”
         朱元璋摇头,看着面前恭敬的刘伯温,眼神中露出一抹失望之色。
         “伯温,杨宪为右相之事,想必你已经知道了吧。”
         朱元璋朝着刘伯温问道。
         刘伯温点头道:“臣近日刚刚知晓。”
         朱元璋继续道:“那你可知,朕原本是想提杨宪为左相的。”
         一直都古井无波的刘伯温此刻神色总算是变幻了下,他不可置信的问道:“陛下,难道你要让李善长退下?”
         “怎么,不行吗?”
         朱元璋淡淡道:“反正他现在也病重了,之前也请辞了好几次,趁此机会,让他退了不挺好?”
         刘伯温立刻道:“陛下,老臣以为大明左丞相之位,唯有李善长可以担任。”
         朱元璋看着刘伯温,摇头道:“伯温啊伯温,你真是让朕看不透啊,李善长背后怎么说你清楚,这朝局如何你也清楚,你怎么就能这么为他说话呢?上次是这样,这次还这样,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老朱说的上次,自然是他问刘伯温继任丞相之人的建议那次。
         刘伯温将汪广洋和胡惟庸都否了,直言李善长继续担任左丞相之位最好。
         现在又这么为李善长说话,明明李善长多次在背后说刘伯温的不好,刘伯温也清楚。
         “臣只是想让大明江山更加的稳固而已。”
         刘伯温低着头说道。
         “好!”
         朱元璋立刻道:“好一个为了大明江山更加的稳固,那现在朕告诉你,杨宪在中书省倒行逆施,放肆为奸,你觉得该怎么办?”
         李善长是对头,你刘伯温不遗余力的为他说话。
         杨宪是学生,你刘伯温是不是还能公正的为了大明呢?
         朱元璋这话,着实是有些逼迫刘伯温表态了,直接把刘伯温为杨宪求情的可能性直接封死。
         刘伯温沉默片刻说道:“杨宪咎由自取,陛下想必早有处置,臣绝无意见。”
         无奈,但又无可奈何。
         朱元璋看着刘伯温说道:“朕还记得杨宪是伯温你举荐给我的,那是至正十六年的时候了,杨宪在你的举荐下到了幕府,掌管文书工作,办事很干练,朕很赏识他,一晃眼,都过了这么多年了。”
         “没想到啊,现在竟然变成了这样,朕想想就有些唏嘘。”
         对于臣子的变化,老朱的心里何尝不痛心。
         在他看来,杨宪忠心耿耿,办事的能力也不错,所以他提拔了杨宪。
         只是,刚提拔完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实在是辜负了他的期望。
         刘伯温回答道:“陛下好记性,杨宪之过,是臣教导不利,还请陛下责罚。”
         没有任何撇清关系的行为,刘伯温直接将杨宪的过错揽到了自己身上。
         朱元璋摇头道:“伯温,你不是圣人,人心之变,你无法掌握,那是正常的,杨宪有此变化,与你无关。”
         老朱虽然在生涯后期的时候因为一些事牵连了很多人,但现在的他还是比较清醒的。
         他并没有因为杨宪而对刘伯温有什么迁怒。
         “臣愧对陛下。”
         刘伯温直接朝着朱元璋跪了下来,朱元璋的信任,让他感觉自己也没有那么不堪。
         “起来吧。”
         朱元璋将刘伯温扶了起来,然后说道:“伯温,你可知朕为何后来没有让杨宪担任左相?”
         刘伯温一愣,刚才他还真没多想。
         朱元璋已经想好的事情,那是很难改变的,尤其是这样的大事。
         “苏先生?”
         刘伯温回过神来,直接脱口而出道。
         朱元璋点头道:“没错,正是苏璟,苏璟告诉朕,杨宪不可为相,可惜,朕并没有完全听他的。”
         说实话,此刻的老朱内心还是有些后悔的,后悔没听苏璟的。
         杨宪的事情,搞成现在这个样子,并不是他所期望的。
         刘伯温怔了一下,问道:“苏先生当真说了?”
         朱元璋回答道:“朕何必骗你,不过朕实在是没想到,苏璟竟然连此事都能算到。”
         之前就算是苏璟算出了许多事情,都没有这件事来的震撼。
         因为这不仅仅是算出了杨宪不可为相一件事,还有朱元璋想要让杨宪为相这件事。
         天相易算,人心难测。
         朱元璋想要提拔杨宪为相这件事,他之前从未和任何人提起过,甚至连他自己,也是没多久才萌生出的想法。
         听到这话,刘伯温立刻道:“陛下,老臣以为苏先生能对陛下言明此事,乃是真心为了大明。”
         “嗯?”
         朱元璋看向有些着急的刘伯温,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刘伯温的意思,笑道:“伯温,放心吧,有皇后在,朕可不敢对苏璟做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