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 第498章 哄爷爷是个技术活
         正英帝听到这话,那可真不爱听了。
         他承认自己的大晟王朝是有点小小的问题,可真不至于到晚晟的地步。
         一般‘晚’这个字,就意味着王朝来到了末期,差不多就在覆灭之前的称谓。
         正英帝思来想去,自己再怎么着,第一点,在军权方面没出问题。
         第二点,在人事任命这方面没出问题,他不是被人操纵的傀儡皇帝。
         第三点,朝堂上也没什么可以和皇权抗衡的政权,被他多方制衡的明明白白。
         第四点上的天灾人祸有是有,可还没到那种能让老百姓揭竿而起,引起群愤的程度,赈灾这方面,正英帝是一点都没含糊过的。
         那么是...外敌?
         苏为英和苏灵然两人顿时面面相觑。
         晚晟才子,是宁王的儿子,也就是他们的四弟弟苏为邦的世界线,那次世界线里,大晟王朝是被大景王朝给取代的,他们的老爹陆成安正是大景王朝的开国皇帝。
         此等事情,如何跟皇爷爷启齿?
         你敢开口说吗?
         又不是为邦那个心直口快的铁憨憨。
         这不是明摆着会把正英帝给气得暴跳如雷了吗?
         相当于整个家业都被人给颠覆了,光是被人全部没收家产其实也就算了,没收家产的主要功臣里,还有宁王,正英帝的亲生女儿也推了最重要的一把手。
         自家人给自家的基业弄了一个坟墓。
         苏为英怎么看,都不认为皇爷爷有这个心性能扛住这一波的冲击。
         根本没人吃得消这样的冲击力!
         所以...就这会儿,不可能他们现在就把【终晟之时】的事情说出来,要说,也要等到循序渐进,把所有事情都铺垫好了,再跟皇爷爷把这些事情给讲明白。
         “皇爷爷,是这样的。”苏为英立刻怆然泪下道:“很多次世界线里面,大部分的时候,都不一定是好的结局。”
         “这是何意啊?”正英帝沉吟道,有些费解。
         “但凡皇爷爷您驾崩比较早的时期里,咱们大晟王朝都是轰然崩塌的,您也清楚您那几个女儿的脾性,你说这晋王、秦王、还有这个成王,哪个是能成人事的?”苏为英苦涩道:“只要我们没出生的情况下,就让我们那几个母上单打,多数都是覆灭的情况。”
         苏为英说话也讲究,他不能说是咱们大晟王朝太烂了...故此大部分的时候,一到危难时刻立刻就瘫痪,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一到点就自我灭亡。
         而是把问题的关键侧重点放在了正英帝的身上。
         大晟王朝的覆灭,是正英帝死了,这才覆灭,而不是大晟王朝本身就不行,所以被覆灭了。
         换一个说法,给人的听感是不同的。
         而且,他们也得想办法先哄着,不然皇爷爷铁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鬼知道他还能有什么稀里糊涂的想法。
         作为诸多皇女的结合体,正英帝比汉王在重要时刻更心软,比秦王在不该多疑的情况下更多疑,比晋王还会孤注一掷地往前冲击波。
         先不说御三家的性格,正英帝全有。
         关键是皇女们的优点,正英帝有时候是一个都不沾。
         燕王的好运,正英帝就是一点都没有的,此处严重怀疑是燕王的母妃带来的天赋。
         正英帝听了苏为英的解释,也是惆怅了起来,“看来,朕还是有些作用的。”
         确实,作用太大了。
         没皇爷爷您,指不定还没有我们俩呢。
         “再说说张瑞张珣这两个人的特点吧。”正英帝继续询问道。
         苏为英深思了片刻说道:“能力这方面我们暂时不好解释,因为这个东西很玄乎,为了给皇爷爷分得更清楚点,我们把我们对这些臣子的能力分几个等级,给皇爷爷好好梳理一番。”
         “首先像之前南北榜案之中,一手缔造了这次科举舞弊疑案的前礼部尚书张跃,他在我们这边的能力分层次,就是最平庸的一档。”
         “怎么形容呢...就是史书里,你能看到他,但也就只能看到他的名字,其余他的功绩...表现什么的,一概不知。”
         “按照颜色来分级,这就是一个白底的臣子,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又不少,是一个随时能替换的角色,目前皇爷爷您的大晟王朝里面,像张跃这样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平庸臣子有很多。”
         “像皇爷爷之前说的那几个老臣,勉强能说是蓝色的等级,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用的,可是想要青史留名,单独列传的资格还是很低,不可能流芳百世,能让后世之人一下子便能记起来。”苏为英徐徐道来,为正英帝捋顺了整个臣子在他心中的品级分化。
         “张瑞张珣这两个人在你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品级?”正英帝直切主题道。
         “张瑞是能在史书上留名的存在,当然也有可能是沾了一丝我阿父的光。”苏为英对于自己的父亲还是很推崇的,“他是事功学说的主要奠基人,也是在我父亲之后第二个接手,深度研习事功学说的大臣。”
         “其次张瑞是南方杭州籍贯的主要乡党成员,多数杭州派系的官员都是亲和他的。”
         “无论是在内政方面,还是政治上,张瑞都是及格的,此外,张瑞还拥有一定的外交能力。”苏为英继续说道:“按照品级,是紫色水准的大臣,是我大晟王朝的名臣,但想要跳出大晟王朝这个框架,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仅凭现在表现出来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最厉害的臣子,往往是能跳出朝代框架的臣子。
         就是不局限于这个朝代的名臣,是有资格能拉出来跟其他朝代的名臣相比较的。
         张瑞的咖位,还不足以成为一个能跳出朝代框架的人。
         “白蓝紫。”正英帝念了念这几个字,“在这之后呢?你们用颜色区分臣子能力品级的话,那还真是把能力分得更清楚一些了,这些分级,已经在朕的脑海中显现了。”
         “金。”苏为英回答正英帝的问题道:“白色代表着最朴素的,也是最常见最普通的,在大自然里,白色也是最常见的。”
         “蓝色的色调比白色更显眼一些,但还不够,紫色要比蓝色的亮度更高,最后便是最亮眼的金色。”
         “而金色品级的臣子,就是能够跳出朝代框架的顶级人才,是放在其他朝代里,都是不遑多让的名臣。”苏为英沉吟道:“一般而言,一个中兴的朝代,至少是要配置三个及以上有金色品相的大臣。”
         “我和灵然运气比较好,应该有八人以上的名臣作为辅臣。”
         正英帝大为兴奋,“那还不快点报上名来,朕好一个一个启用他们。”
         “这恐怕不行。”苏为英面露难色道:“皇爷爷,你要知道人才是历练出来的,极少有人能做到生来就身具才能。”
         “换句话说,有些人的成才是要有条件的。”
         “而且,我们俩用的人,恐怕在这会儿,大多都是十几岁的,甚至几岁的小娃娃,难不成皇爷爷要用这个年纪的他们?”
         苏为英说到这里,正英帝立刻气馁了起来。
         走捷径的路线,一下子就被苏为英被封堵上了。
         “现在可以马上用上的人有谁?”正英帝还是没放弃。
         主要是正英帝对当下朝廷里的大臣太失望了,很多事情都办不好,还得让他这个当皇帝的操心。
         像赈灾这种事情,难道不该是他这个皇帝敲章以后,按照制度里的流程走一走,赈灾就能顺利结束了吗?
         弄到现在,正英帝很多事情都要亲力亲为,灾情的消息过来,连受灾的是哪几个地方,受灾了多少人都理不清,这样的办事能力,正英帝恨不得一天就把整个班子给换了。
         “我爹。”苏为英想都没想道,就把自己的老爹推了出来。
         “你爹先不算。”正英帝有些不满地说道,他还没准备好怎么面对自己要出嫁的女儿,这个心情也不想体验。
         先把陆成安丢外边磨砺几年再说了。
         让他好好感受基层,体验一下亲民官的难处,到时候就懂得疼爱他的宝贝女儿了。
         “那低配的就是张瑞、张珣、王阶、程和、宣平、李徽那些人了。”
         “不过程和、宣平、李徽都没有我阿父的教导,现在的能力估计也很一般。”苏为英顺着正英帝的思维想道。
         “怎么这些人还能和你父亲扯上关系的?”正英帝又一次发问道。
         “因为这三个人是我阿父的入室弟子。”苏为英解释道:“孙儿之前不是说了吗?有些人是有这个资质,但缺少这个打磨的契机。”
         “毕竟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有才能的,他要读书,要有足够的学识才能成长。”苏为英道:“没有我阿父的话,他们三个学的东西不多,在咱们朝堂里,能用是能用,但想要成长到巅峰状态还需要一段时间。”
         正英帝很痛苦。
         “朕这个朝廷,最棘手的一个问题就是吏治问题,大臣碌碌无为,朕自己也才疏智浅,哪怕是有想法,很多事情上也都有心无力。”
         正英帝叹息道:“所以才想从你们的口里得到一些有用之才的名字。”
         从脑海中的记忆中,知道了未来的走向,正英帝自然是不希望自己会重蹈覆辙的。
         拼着晋王做大的风险,正英帝都要把长孙系的人给打压下去,就是为了避免再出现覆灭大晟王朝的状况。
         现在只是暂时把长孙明送去应天府,哪天他若是犯了什么错,就怨不得正英帝抽冷刀子了。
         对于正英帝的好消息是苏灵然和苏为英提供给他的记忆,赐予了正英帝太多太多的先知性信息。
         给了正英帝很大的操作空间,他可以试着考虑开海放关,来增加财政收入,并且及时补充边军的作战能力,来对抗来自于草原和高句丽的威胁。
         明确了大晟王朝主要的外在敌人,弄清楚了大晟王朝内部敌人,还找了正确地给国家挣钱的路子。
         可坏消息是——信息没太大用,大晟王朝的破绽太多了。
         一个千疮百孔的战船,正英帝正在疯狂地给它敲补丁。
         朕太难了啊!
         “有个主意,不知道当讲不当讲。”苏灵然看到头大的正英帝,提出谏言。
         “但说无妨。”正英帝对这两个孩子的信任是很高的,只要是好的提议,他都会采纳。
         “皇爷爷,你把你觉得不好办的事情,全都给宁王来办就好了。”苏灵然如实说道:“四皇姨办事牢靠,而且下手极狠,您让她来办事,是很难出什么问题的。”
         正英帝犹豫了一下道:“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但不可能朕事事都给她办。”
         “不是。”苏灵然继续道:“皇爷爷你分工啊,汉皇姨是什么性格,适合什么工作,您这次让她去赈灾不就是一个挺好的选择吗?”
         “秦皇姨才思敏捷,城府颇深又有超然医术,您让她暗中试探百官的心思,再让她管理宫中内务。”
         “晋皇姨打仗厉害,为人骁勇,你就让她去练兵,去边军磨砺。”
         “宁皇姨办事厉害,查案缜密,你就让她纠察各地的官员。”
         “每个人她都有擅长的地方,每个人都为你分担一点,那您要苦恼的事情不就变少了吗?”
         正英帝听后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响起。
         “孩儿拜见父皇,还请父皇放我就藩!!!”
         搁着很远的距离,正英帝就听到一道稚嫩又坚定,坚定又高亢的声音。
         苏灵然和苏为英立刻找了一个柱子躲了起来,不用多想,是她们的八皇姨成王来了。
         也不知道这惹事精又有什么想法了。
         “就藩?”正英帝板着脸看着一步步走进来的成王问道:“你想就藩到哪里去?”
         “福建。”成王用很肯定的语气说道。
         搞走私,搞海外贸易,搞茶叶生产,福建是最好的地方,也是最方便挣钱的地方。
         再加上福建的地势问题,没有几个智力有缺陷的人会率兵攻打福建,故此成王觉得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很适合拿来给自己种田。
         正英帝看着个头仅仅到他腰板的成王,却老秋气横地表态自己要就藩,本来就被各种事情烦得要死的正英帝,默默地从案牍下面拿出一块戒尺。
         这是他提前找宫廷里为皇女们授课的老师们手里要来的。
         看到这幅架势的成王有些害怕,但还是高抬头道:“按照我朝律法,藩王有权在合适的年龄里选择就藩的封地。”
         “父皇您这是要违背祖训吗?”
         种田的时间越早,优势越大,种田的时间越晚,越容易遭殃。
         既然中央朝廷靠不住,那就让地方官府撑起一片天,有着陆成安在福建教科书式的发家经验,成王觉得自己未尝不能复刻一番。
         她绝不能在父皇的老巢里坐以待毙,万一哪天,父皇的天京府被人打下来了,成王还能在福建这块地方苟延残喘,这是用来自保的最佳位置。
         “祖训?”正英帝冷笑一声,“你适龄了吗?就想着就藩了?”
         “就你那小呆模样,出去就藩,第一天就被当地的官员骗得团团转,到时候人家拿着你的名号招摇撞骗,搜刮民脂民膏,结果脏水都被你一人接住。”
         “不可能。”成王已经连着好几次模拟推演都单独发育过了,她迫切希望自己能一展拳脚。
         至于拿着她的名号招摇撞骗,就更不可能了,这种事情,一般都是她自己主持。
         反正开局就藩,起手先找父皇要五十万两银子发展资金的流程不会变。
         “父皇,我求求你了,您真把我放福建就藩吧。”成王是一点都不想留在京城,她老感觉哪天一觉醒来,父皇不是被清君侧了,就是被人给打下来了。
         没一点点的安全感。
         “求我也不行,这样吧,为父把天京府九门之中的其中一门让你来掌管,你就管天京府的一处城门如何?”
         “等你什么时候管得像模像样了,再跟朕来谈就藩的事情。”
         “如果连一个城门都管不住的话,那就藩的事情免谈了,朕是放心不下你的。”
         正英帝抚须道。
         “那...什么样的程度,可以说是管得像模像样了,父皇你得给我一个标准吧?”成王贼心不死,继续追问道。
         “你管的那一处城门所居住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并且对你交口称赞,那朕就承认你管得像模像样,放你出去就藩。”正英帝一听成王心里的小九九,发现这小八还不像以前那样容易被糊弄。
         现在都知道讨价还价了,那正英帝也随口编了一个要求给她,就看小八自己能不能做到正英帝所说的条件。
         但正英帝怎么想,以小八的才智和年龄,都不太可能管理出这样的效果,不把百姓们弄得民怨四起,其实就算成功了。
         “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成王不想放过这次脱离京城的机会,立刻答应了正英帝的条件,“不过治理一个地方,得要点银子,不然我两手空空,拿什么去改善百姓的生活。”
         “多的我也不要,二十万两银子,我保证能让这里的百姓做到父皇你所要的效果。”
         “给我五十万两,我能让这些百姓直接在皇城之前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父皇你就说你给不给吧!”
         正英帝皮笑肉不笑,戒尺‘啪’的一下砸在了桌上,发出了巨大的声响。
         “你觉得朕有五十万两给你管京城的一个城门?”
         “这次赈灾总共下拨了银子就五十多万两,你一口气就要了一次赈灾的银子。”
         “你是当为父是有点石成金的法术呢,还是能给你空手变银?”
         “怎么在你小八的嘴里,五十万两随随便便就能有,这银子听来就不像是银子,像是石头一样,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要不你干脆把朕的这身衣服给卖了,看看能挣多少银子?”
         成王听到父皇的话,有些不服气地喃喃自语道:“随便抄几个人的家不就白捡五十万两银子?肥婆的兜里最起码还有一百多万两的小金库呢,父皇的国库怎么穷得连肥婆都比不过了。”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我小八命苦啊......怎么摊上了这么一个爹。”
         “哎!”
         比起正英帝,小八感觉陆成安就挺能挣钱的。
         每次都能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一个如同宝库一样的国库。
         最巅峰的一次,陆成安给苏为邦留下来的国库里,把那些粮食折合成银两......其总价值大概约有六千万两白银的国库。
         如此对比,这人比人,确实是能气死人。
         她小八的爹居然连区区五十万两白银都拿不出来。
         闹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