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隋唐:我的猛将模拟器 > 第两百三十三章 世家草莽
         白色的帽子?
         王恪略一思索。
         他看向这道人的目光越发玩味。
         “本将姓王,道者准备送我一顶白色的帽子,是想把白加在王上……呵呵呵,阁下好大的胆子!”
         王恪盯着这个道人,缓缓说道。
         “哈哈哈哈!将军果然聪明……不知这顶帽子,将军是否合了心意?”
         鹤氅道人微微一笑,看着王恪,口中说道。
         “哼!如今乃是皇后丧期,我等本就戴着白色帽子,何必要你赠送?道者有些太看重自己了吧!”
         王恪冷冷说道。
         一边说着,他的脑海之中,也一边浮现出了此人的基本信息。
         【姓名:徐世绩(字茂公),
         年龄:一十八岁,
         武器:三尺昆吾剑,
         坐骑:飞山越影银鬃马,
         武艺:玄罡剑法(大成),
         术法:奇策观星,
         将星:左辅星。】
         “这特么十八岁?”
         看着徐茂公漂亮的三缕长须。
         王恪有些无语了。
         不过。
         他的注意力很快收拢回来。
         王恪一双眼眸紧紧盯着徐茂公,缓缓说道:“阁下来此,到底是何目的,还请直言,不然的话,恐怕你那潞州东岳庙,却不得安宁了!”
         “你怎么?”
         一听这话。
         徐茂公心里吃惊。
         他顿了顿,问道:“原来将军早就知道我的名头?”
         王恪说道:“伱与魏征同随散仙徐洪学艺,在潞州东岳庙挂单,之前救过秦琼秦叔宝,是也不是?”
         “你……莫非是秦二哥告诉你的?”
         饶是徐茂公神机妙算。
         他也算不出王恪乃是后世穿越之人,对于他们这些个隋唐故事里的关键人物,不能说是烂熟于胸吧,也可以说了如指掌。
         不过。
         他却从王恪故意说的话语之中,捕捉到了一个自认为重要的信息。
         “本将的确在北平府顺义村见过秦叔宝一面。”
         王恪云山雾罩的说道。
         “唉!秦二哥啊秦二哥!”
         一听这话。
         徐茂公心里不觉叫苦。
         这秦叔宝生性豁达,喜欢结交天下英雄,可是这等事情如何能给只有一面之缘的王恪说呢?
         若是秦叔宝说起了徐茂公和魏征,那么定然也说起了潞州天堂县的二贤庄。
         这王恪素来与单雄信有些矛盾,如果借题发挥,单雄信处理起来,怕是还要费些周折。
         一个念头转动。
         徐茂公的脑海里转过诸多想法。
         他的脸色微微变幻,个中表情尽皆被王恪收入眼帘之中。
         “徐先生!”
         就在徐茂公略微有些失态的时候。
         王恪突然开口说道。
         “将军有何话说?”
         徐茂公抬起头,盯着王恪,眼中尽是警惕之色。
         “本将素来知道你足智多谋,胸中有百万韬略,不过,有一事,你做得差了。”
         王恪看着徐茂公,缓缓道。
         “不知是何事?”
         徐茂公眼中露出疑惑之色,问道。
         “本将征战沙场,所有功勋,无一不是铁血百战、将士用命,拼搏而来……本将自己之命,由自己来掌控,本将自己之势,也有本将自己取得……什么白色的帽子,若是日后需要,本将自行拿来便是,而并非,是某人赠送所得。”
         王恪盯着徐茂公,冷冷说道。
         听了这一番话。
         徐茂公神色微微一变。
         他的心头有喜有忧。
         喜的是,这王恪的确有自己的谋算和野心。
         忧的是,此等心怀野望之人,看起来更像是乾纲独断的霸主,作为他的臣子,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罢了罢了,既然我认定了此人为天选之主,就受他驱驰,也未尝不可!”
         徐茂公微微点头,心里想道。
         一念至此。
         他再度打了个稽首,对王恪说:“方才是贫道做得差了,将军之言,大善也!”
         “哈哈哈哈!我观先生谈吐不凡,胸中韬略甚广,不如随我回到蓟州,还俗做官,如何?”
         王恪笑着说道。
         “既然是将军邀请,贫道必当从命!”
         徐茂公说道。
         “哦,对了,那位魏征魏玄成道长,本将也十分仰慕,何不一同往蓟州安住呢?”
         王恪笑着对徐茂公说。
         “贫道尽力而为。”
         徐茂公双手抱拳,对王恪说道。
         ……
         与此同时。
         大兴城内。
         皇家内院之中。
         杨坚与杨广相对而坐。
         杨坚坐在龙书案后,目光幽深,盯着手里的一卷奏疏,仔细查看。
         杨广则是身着白色素袍,神色凝重,正低垂着头,随时听候父亲提问。
         “唉!昔日孔子有言,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啊!”
         看完了奏疏。
         杨坚长叹一声,感慨说道。
         “父皇春秋鼎盛,为何出此伤春悲秋之言?”
         杨广拱了拱手,温声问道。
         “我儿可知这份奏疏是何人送来的?”
         杨坚轻轻点了点桌案上的奏疏,随口问道。
         “儿臣不知。”
         杨广摇了摇头,说道。
         “这份奏疏,乃是忠孝王乞骸骨的表文。”
         杨坚摇了摇头,说道。
         “建章公?”
         杨广微微一愣,问道。
         “不错,正是伍建章。”
         杨坚点点头,回答说。
         伍建章。
         乃是大隋开国重将。
         此人文武双全,精通兵法,更有家传枪法绝代,横行一时。
         他年少时,跟随杨忠建功立业,后杨坚掌握大权之后,伍建章乃是杨氏坚定的拥护者。
         之后,杨林扫灭北齐之战,平定尉迟迥之乱,伍建章皆有建树。
         直到大隋开国之后。
         伍建章官拜大将军,爵位忠孝王,乃是开国外姓武勋之中的第一人。
         而此时。
         伍建章年岁日高,自家的儿子伍云召也渐渐成长了起来。
         于是,他就生出了乞骸骨还乡的念头。
         一个月前。
         伍建章便上疏奏请。
         不料中途独孤皇后殡天。
         此时便被杨坚搁置下来。
         今日。
         杨坚感慨时光如水,正好翻到了这篇奏疏,不觉看得入神,又多了几分感时之意。
         “这些时日,父皇悲伤过重,还是要调养为好,莫要再看奏疏,朝中之事,父皇可以交给义臣王叔,和其他的诸位重臣暂管,儿臣一生所愿,只求父皇平安长乐,父皇身体康健,儿臣才能够放心啊!”
         陪着杨坚说了一些感慨之言后。
         杨广跪倒在地,双目发红,声音哽咽说道。
         “嗯嗯,我儿言之有理……待你母亲安葬之后,朕便去仁寿宫居住,这段日子,朝廷之事就交给你打理,凡事要多问问老臣的意见,行事须有礼节,不可僭越。”
         杨坚听了杨广之言,对这个好大儿甚是满意。
         随后。
         他站起身来,勉励道。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杨广向杨坚深施一礼,随后说道。
         之后。
         杨广便辞别杨坚,离开了皇宫。
         走出杨坚的寝宫之后。
         杨广的脸色越发的冷冽。
         “如今得到父皇允准,我代理国事,虽然行了监国之实,却还没有太子之位,终究不能安稳,所以,还是需要一个契机啊……”
         杨广一面缓步行走在皇家园林的回廊之中,一面心头想道。
         “二哥,你怎么在这里?”
         而就在这时。
         一道清脆的声音从左侧的花园门口传了过来。
         听到这个声音。
         杨广略一回身,只见阳光洒落花园,树叶斑驳之下,俏生生立着一位二八少女。
         这位少女体态匀称,容貌俏丽,穿着素白色襦裙,脸上不施粉黛,一双圆溜溜的眼眸正看着杨广。
         “哦?原来是琼花妹妹。”
         看着这位少女。
         杨广的脸上露出了和煦的笑容,口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