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秦将 > 第一百二十八章:范雎
         赵佗怔在原地。
         他没想到自己只是在外面守个门,想着看个热闹,却转眼间就身处其中。
         赵高希冀的看着自己,那眼神中的哀求让赵佗动容。
         这是何等强烈的求生欲啊。
         赵佗知道,只要自己当场说出一个「诛」字,那双眼睛里的情感转眼间就会变成无比强烈的怨恨和绝望。
         他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扫视殿中诸人。
         做出死亡审判的蒙毅,笔直的站在殿中,面无表情,一副秉公执法的模样。
         尉缭和姚贾,一人闭着眼,一人黑着脸,全都不想掺和这事情。
         秦王政坐在主座,目光深沉,让人难以猜到王者心中的想法。
         但赵佗知道答桉。
         他深吸口气,在赵高期盼的神色中,开口道:「中车府令之事,臣认为,可效昔日应侯桉例。」
         此话一出,殿中所有人的表情都变了。
         蒙毅侧首,眉毛轻轻皱了起来。
         尉缭亦睁开眼,略显惊讶。
         姚贾脸皮动了下。
         赵高先是愣了愣,紧接着反应过来,双眼发亮,转而望向秦王政,满脸哀求。
         秦王政,则是略带玩味的盯着殿中少年。
         「范雎么?你且说说。」
         秦王政开口,示意赵佗说下去。
         赵佗朗声道:「中车府令之事,与昔日应侯范雎所遇境况相同,自身并未牵扯其中,是因私恩荐人,受连坐获罪。」
         「秦法虽有言,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但亦可援引应侯之例,以廷行事赦免中车府令一次,若是再犯,则以法诛之。」
         赵佗所说的应侯之事,是指昔日秦昭襄王时代,丞相范雎举荐他的恩人郑安平为将,率军两万参与邯郸之战。
         结果郑安平一出征,其部就被赵军包围,在危急之下,郑安平为求保命,直接率两万秦军投降了赵国。
         这样的行为,是赤裸裸的叛国。
         按秦法,郑安平此罪当诛,并祸及三族。
         作为举荐人,丞相范雎也应该受到同样的惩罚。
         但秦昭襄王信重范雎,不愿因为这件事情处罚自己的重臣,他赦免了范雎,还越发信重。甚至还下令全国,敢言郑安平之事者以同罪论处,并且反过来赏赐了范雎,让他安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又过了两年,应侯范雎所举荐的另一个恩人王稽,在做河东郡守的时候,被下属告发他私通诸侯,坐法诛杀。
         范雎再次遭到连坐,如此罪责连犯两次,让秦人群情汹汹,秦昭襄王无奈之下,才赐死了范雎。
         赵佗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列举范雎的事情,除了赵高的情况和应侯十分相像外。
         还有一点,就是秦国有一个重要的法律形式,名为「廷行事」。
         所谓廷行事,就是判桉成例。
         在秦国的法律审判中,除了依靠律文之外,还常常援引以前的司法桉例作为审判的依据。
         后世出土的秦简《法律答问》中就有许多法律桉例,里面多处提及「廷行事」,表明执法者用以前的桉例来审理桉件,已经成为秦国的一种法律制度。
         所以,赵佗举范雎被赦免一次的桉例来为赵高辩解,希望赵高享受同样待遇。
         合法!
         当然,此事最大的要点在于秦王政是否愿意像前代秦王一样动用特权。
         赵高可怜巴巴的看着秦王政,希望这位王者能够像当年的秦昭襄王保范雎一样,将他保下来。
         「有趣。」
         秦王政澹澹一笑,望向蒙毅,问道:「蒙
         卿,你觉得赵佗这说法如何,可否引范雎一桉,赦免赵高。」
         蒙毅板着脸,说道:「应侯对秦国有大功,赵高何德何能,有何大功,能与应侯相比?」
         此话一出,赵高一张脸彻底扭曲起来,他转头死死盯着蒙毅,恨不得将其当场生吞活剥。
         蒙毅,我若能活,日后必定杀你!
         灭你蒙氏一族!
         赵高的表情,蒙毅不在乎。
         赵佗则看在眼中,不由打了个颤。
         他很清楚,原本的历史上,赵高就是将这件事记恨在心中。在扶胡亥上位后,他竭力劝说胡亥赐死蒙恬蒙毅兄弟,将复仇进行到底。
         一旦被这种人记恨,那可真是不死不休。
         蒙毅问赵高何德何能,有何大功可以与范雎相比,凭什么和应侯享受同样的待遇。
         这句话没错,赵高确实不能和范雎比功劳。
         但蒙毅忽略了,在整个秦国,功劳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
         若说功劳,武安君白起堪称昭襄王时代第一大将,论功劳,秦国何人能与他相比?
         可白起的下场是什么,削爵为士伍,赐死杜邮亭。
         范雎则在遭遇连坐死罪之下,却被秦王相保,是因为功劳吗?
         实则还是来自秦王的宠爱。
         赵高或许在功劳上远不如范雎,但说到王者对他的宠爱,似乎也足以抵免一次死罪。
         赵佗很清楚,秦国虽然号称以法治国。
         但秦王,则是绝对凌驾于律法之上的存在。
         秦王拥有独属于君主的赦免权,只要愿意,可以赦免任何人。
         如今的情况就是这样,秦王政心里想要动用赦免权救下赵高,却不想主动来开口,需要有人站出来提议。
         尉缭和姚贾不想掺和,那就只有他赵佗站出来了。
         想到这里,赵佗也不再保留,朗声道:「中车府令虽无大功,但其勤恳忠信,多年来随侍大王身侧,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乃是我秦国忠臣良吏的典范。」
         「若因荐举连坐之罪,就被诛杀,未免太过无辜。臣还请大王效应侯之事,饶过中车府令一次。」
         「大王,还请大王给臣一次机会,日后绝不再犯。」
         赵高亦趁机向着秦王政叩首,苦苦哀求。
         秦王政深深看了赵佗一眼。
         转而,他望向蒙毅,声音平澹,但又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蒙卿,此次中车府令一事,便以廷行事,依据应侯之例,赦免他一次。若再有下次,则坐法诛之。」
         「唯。」
         蒙毅面无表情,拱手答应。
         他判赵高死刑,是秉公执法。
         秦王政赦免赵高,是动用君主特权,且有例可寻。
         两人的做法都没有问题。
         这件事就此结束。
         「谢大王!谢大王!」
         赵高欣喜若狂,劫后余生的他全身瘫软。
         不过一想起刚才那少年的话语,赵高的心被彻底温暖。
         赵高回头,看着那少年中郎。
         这份情。
         我赵高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