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秦将 > 第三百四十三章:勿吃独食
         “不谷的寿春,被秦军攻破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楚王负刍发出一声尖叫,将怀中的两个美人猛地往地上一推,从榻上蹦了起来。
         因为动作太过剧烈,甚至撕裂了屁股上刚愈合不久的伤口,殷红的血顺着楚王的大腿流下。
         但楚王负刍却丝毫顾不得这样,他瞪着双眼,面容狰狞。
         “左徒?左徒呢!”
         不一会儿,左徒孙常就急匆匆的走入楚王宫殿。
         “不谷有雄城一座,精兵数万,城外的赵佗秦军不过两三万人,他凭什么能攻破不谷的寿春?”
         “这是假消息吧!”
         楚王负刍双眼通红,死死盯着眼前的左徒,希望得到一个能让他安心的回答。
         孙常闭上眼,脑海里想起过来时,看到的那个被楚王卫兵拖下去斩首的王之亲信。
         他知道大王想听什么话。
         只是如今秦军已经入城,以假话自欺还有用吗?
         孙常咬咬牙,从头开始说起:“这几日城中有谣言流传,据说有山鬼过寿春,狐鸣言楚亡,更有人从鱼腹掏出帛书,上书‘灭楚者佗’一语……”
         “假的!鱼腹安能出帛书,定是城中有通秦者伪造,欲惑我楚人之心!”
         楚王负刍咬牙切齿,这时候他倒是清醒过来,一语捅破玄机。
         孙常无奈苦笑,摇头道:“可那些无知的庶人平民却信以为真,哪怕是吾等命人禁绝流言也是无用。且那些人将之前大王城头祭祀,祈求大司命无果的事情联系起来,说是神灵已厌弃荆楚。”
         楚王负刍无言。
         秦军兵临城下,连他这个大王都想着祈求神灵相助,那些无知的贱民听信鬼神之语,想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孙常继续说着:“所以寿春之中民生二心,兵无战意,再加上秦军整日在外使人持异器向城头欺哄,故而当秦军攻城时,我楚军无人应战,城墙虽坚却被秦军一举拿下。还有城中大族豪贵,响应秦人,打开城……”
         “我宫城中尚有多少人!”
         楚王负刍打断孙常的话,他此刻满脸狰狞。
         杀死那个禀报军情的亲信后,他就已经从温柔乡中惊醒。
         如今左徒孙常的话,更是将血淋淋的现实摆在了他的面前,在这样的情况下,楚王负刍只能抬起头,面对残酷的未来。
         从孙常的话来看,秦军轻易拿下寿春城墙,恐怕数万楚军有大半都会向秦人投降。
         寿春外城已经沦陷,他只能坐困王宫了。
         “秦军虽然拿下城门,但其兵少,将军叶柏收拢两广卫士和其余士卒万余人退守宫城。宫城高固,有河流环绕,且粮草颇多,若是坚守,秦军短时间是拿不下来的。”
         孙常一阵安慰,又提议道:“然宫城虽固,粮草虽足,我军士卒之心却是不稳。当此之时,大王诚能令宫中王后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尽王室所有财货珍宝散以飨士,则军心方稳,士卒才能用命啊!”
         “且外郭虽陷,但秦军毕竟兵少,寿春城中定有忠义之士。只要秦军在城中施以暴虐,激起楚民反抗,则大王遣将军率师出宫,以袭秦人,未必不可趁势将其驱逐出寿春。”
         楚王负刍微微颔首,当今之际,左徒所说确实是唯一的方法。
         固守宫城,以期变故。
         “便依左徒之言,发宫中金玉以安军心,不谷稍后会亲自前去抚慰将士。”
         听到这话,孙常心中暗叹。
         大王总算醒悟了,如此做法方是个合格的君主。
         只是,太晚了啊。
         看着左徒离去的身影。
         楚王负刍拢在袖中的双手不停的颤抖着。
         “那赵佗竟如此卑鄙,以谣言惑我楚民,破我城池,真是无耻啊!“
         嘴里虽然骂着,但这位大王的眼中却充满绝望。
         他很清楚。
         寿春外郭既破,区区一座宫城,又能在秦人手中撑上几天呢?
         秦军何时拿下他的楚王宫,只看那秦将赵佗的心意罢了。
         楚王负刍又忍不住想起左徒刚才所说的鱼腹帛书之语。
         他喃喃着:“灭楚者佗。“
         ……
         “将军英武绝世,吾靳氏愿以私兵一千,助将军攻破楚宫!“
         “白氏愿出兵五百,助将军破楚王宫城,覆荆楚社稷!“
         “吾郑氏也愿倾尽所能,助将军灭楚!“
         城外秦军营帐中,数个身着锦衣高冠的楚国贵人站在帐中,向着主位上的秦国将军点头哈腰,满脸堆笑。
         秦军攻破寿春外郭,半日之间便控制了寿春八门,掌握了楚都要害。
         楚军大举溃败,一部分当场向秦军投降,另一部分不愿投降的士卒则在楚将叶柏的收拢下退守楚王宫城。
         城中数万楚人战战兢兢,因为之前的各种神谕谣言流传,还有秦军的政策宣传,让他们生不出抵抗的心思,个个呆在家中,战战兢兢的等待着胜利者的处置。
         秦军接下来的举动,却出乎这些楚人的意料。
         秦人除了掌握城门等关键地方外,没有再向城中派遣一兵一卒。
         反而是委任那些投降的楚国贵族,来处理寿春城中的种种混乱之事,让这些投降者去安抚民众,围剿反抗者。
         秦军让原本的贵族,去统治原本的平民以及投降的楚军士卒。
         战争时期,实行楚人治楚的政策。
         这样一来,寿春城中无数楚人,全都心中安定下来,没有了反抗之意。
         秦军果真讲信用啊。
         不杀人,不抢劫,甚至都不派军进入城中。
         如此言而有信,谁人不服?
         这就导致那些原本忠心楚国,准备煽动民众起事驱逐秦军的楚国义士一下就显得很尴尬了。
         他们不仅无法煽动楚人,反而会被各贵族派出来的兵卒进行围剿。
         寿春城没有出现楚王和左徒等人设想的,秦人施虐,楚人奋起反抗的场景。
         反而这座城池中,除去少许里闾尚在爱楚人士手里,正与投降派僵持争夺外,大部分地区都恢复了平静和秩序。
         楚人,似乎已接受了被秦军统治的结果。
         在这样的境况下,城中那高耸巍峨,还插着赤色凤旗的楚王宫城,就显得更加突兀了。
         投降的楚国贵族,眼见秦军竟然没有趁势进攻楚宫,竟然一个个的表现比秦人还急。
         他们不停派人前来请求赵将军尽快攻打楚王宫,愿意为秦军先驱,攻灭荆楚。
         面对一个个恨不得尽快覆亡荆楚社稷的楚人贵族,赵佗只是摇了摇头。
         “尔等向秦之心,吾已知之。”
         “不过时机未到,尔等如今只需管理好城中事务,勿让生乱,便是大功一件。”
         “负刍不识天命,据宫死守,不过是螳臂当车罢了。待到我秦国大军到临时,自会将其一举覆灭,尔等勿要忧心。”
         赵佗拒绝了他们的提议。
         这些满是“灭楚热情”的贵族们,只能失望的离去。
         “国之将亡,除了忠义之士外,更多的还是这些带路党啊。”
         赵佗轻轻一叹。
         眼见那些楚人离开,帐中陪着赵佗接见楚人的诸位将吏,立刻就有人忍耐不住。
         “将军,如今寿春已下,吾等为何不趁势攻取楚宫?”
         黑臀叫起来,双眼发亮道:“攻破楚宫,擒获楚王,覆灭楚国社稷,这可是惊世大功啊!我军士卒早已摩拳擦掌,只要将军下令,都不需要这些楚人帮助,定能一战拿下楚宫,将那楚王抓出来,狠狠捅他屁股!”
         “是呀将军,吾等若是拿下楚宫,那就是此番大战最显眼的功劳,大王定会重赏将军,甚至直接让将军封侯也说不定啊!”
         张贺、白荣,西乞孤等人一脸期盼的望着赵佗。
         就连涉间、赵广、苏角、钟离眛、卢绾等人亦是脸露激动。
         灭国虏王!
         这般功绩,足以震惊天下。
         日后天下人只要一提到楚国,就会想到灭楚者乃是秦将赵佗这种话。
         就连他们这些跟随参与灭楚之战的部将,也将感受到无上的荣耀。
         而且除去荣耀外,大王也一定会对他们赐予最丰厚的奖赏,升一级爵位定是稳稳当当。
         看着诸将期盼的目光,感受着他们激动的心情,赵佗只是淡淡笑着。
         他轻声道:“灭国虏王,确是滔天大功。只是吾等若做此事,又将置上将军与诸位将军于何地呢?”
         帐中气氛顿时一凝。
         “上将军。”
         诸将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
         “吾等攻破楚都寿春,控制全城,不仅展现了我军之能,亦是大功一件,此番功勋加上之前的战绩,诸君拜爵自不会少。”
         赵佗缓缓开口,解释道:“但到此就该收手了,如果我军在上将军所率大军抵达前,就拿下楚宫,擒获楚王,看似功勋甚大,却是一军吃下所有的功劳,此乃独食也!”
         “如此行为,诸军将帅谁能心甘?上将军又将如何看待吾等?”
         “十余位将军,数十位校尉,数十万大军的功劳尽数被我军独占,嘿嘿……”
         赵佗说着,自己都不由摇起头来。
         帐中诸将跟着叹气。
         道理他们也懂,只是灭国大功就在眼前,那巨大的诱惑实在让人难以忍耐啊。
         赵佗很冷静。
         他清楚的知道,独食灭楚功劳,看上去利益极大,却不是一件好事。
         要知道他赵佗之前在甄城大胜已经是出尽了风头,如今若是再独占灭楚大功,不知要得罪多少人。
         上将军王翦,副将杨端和,裨将军冯无择、羌瘣……
         到时候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在心中嫉恨和骂他赵佗。
         小子不懂规矩,只知道吃独食,连口汤都不给人喝。
         这些人可都是秦国宿将,背后是各个家族将门啊,届时赵佗不知会与多少人结下仇怨。
         灭国虏王的大功看上去很诱人,但后面潜藏的危险之大,让赵佗光是想想就感觉后背发麻。
         他之前和蒙氏不睦,又因为李由的缘故和李斯心生嫌隙。
         如今若是再因为灭楚之事,让众多秦将对他心生不满,届时放眼望去,满朝皆是敌人,他日后还想不想在秦国混了?
         所以与其吃独食,与众多将军结仇,还不如等待大军到来后,将功劳共分。
         届时大军到了寿春,众将都知道赵佗本有灭国虏王的能力,却一直按捺着等待大家来分。
         这般懂规矩,知道将功劳共享的同僚,谁人不喜?
         如此一来,他赵佗既有功劳,又与众人交好,皆大欢喜,岂不美哉?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啊。”
         “而且,这不是结束。”
         赵佗低语着,目光望向东方。
         感谢书友白顿的打赏,以及各位书友的投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