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快穿之卷王拿错炮灰剧本啦! > 第八章 校花的袖珍妹妹(五)
         沿着熟悉的机耕道,蓬松的爆炸头,配上大红色的棉衣,尤语把儿童自行车踩出了风火轮的架势。
         “叮铃铃,叮铃铃!”遇到三三两两占道的村民,就一顿猛打铃。
         不到十分钟就刹到村里马路边上,唯一的一个小卖部里。
         看着尤语风扯扯远去的背影,村民们忍不住摇头,开始了日常东家长西家短。
         “不是说军大爷全家都去京市了吗?啷个还留了语孃孃一个人在屋里头呢?”
         没法子,尤立军家辈分太高了!
         第七生产队,二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大多都得叫尤语是孃孃。
         “嘿嘿嘿,带她去京市臊皮(丢脸)么?人家尤慈的公婆都是当官滴。”
         “不说臊皮不臊皮的问题,全家都走了,不怕被人戳脊梁骨哦。”
         “就是,多多少少留块人在屋里头照看老人塞。”
         “少扯把子,哪个照顾哪个还不一定呢!豌豆公主是能挑还是能扛啊?”
         “要我说,军大爷他们家菜地收拾得好,一年少不得卖个万把块钱,两口子去京市带外孙,不是浪费么?”
         “还是京市的娃儿惯实得很,全家围着一个转......”
         说啥的都有,话题转来转去,为尤语家操碎了心。
         小卖部VIP客户.尤语,掏了掏耳朵,闷着头在小卖部简易的货架上,挑挑拣拣。
         玻璃或者陶瓷水杯没有,塑料杯和一次性的纸杯可以选择;
         牙刷就两款,选了一个最贵的,三块五角钱;
         洗脸帕一摞摞,别说没啥品牌,简陋到基本的塑料包装袋都没;
         颜色也很普通,全凭手感挑出了一条,摸起来最软和的来;
         洗碗的橡胶手套挑了一个S码。
         估摸着大姨妈也差不多要来串门了,还得买几包卫生巾。
         看牌子:哦霍!山寨品牌全都进村儿了啊,什么“ADC”“异度空间”“朵兰”......
         其它生活用品杂牌或者没牌也就算了,山寨卫生巾尤语可不敢用,这等私密用品别用出问题来了才好。
         “一共九块五,语嬢嬢,要不要来两包辣条喃?还有你喜欢的香辣豆腐干儿,孜然味儿的好吃得板。”
         “不买,过年这些零嘴都吃够了,找钱!”
         她,2016年来的大城市白领丽人,啥零食没吃过?
         “要得嘛,要得嘛。”
         小卖部的老板娘,人称“大龅牙”,只得快速的帮忙找钱,她可不想被VIP决(骂)。
         三个生产队,十岁以下的娃儿(十五个)加起来在她家买的零嘴。
         都不如语嬢嬢去年一个人买的多,不能惹她不高兴了。
         她们村儿,离县城近便的坏处也不是没有。
         好多家长都精明得很,知道阻止不了娃儿们吃零食。
         想要少花钱,骑摩托十分钟就能给自家娃儿,批发一大箱子零食回家。
         大龅牙不晓得,面无表情的尤语眼下正心痛她的软妹币呢。
         二零零四年的百元大钞,虽然很有购买力的,但是破一张它也少一张啊!
         就这,还没买到刚需日用品呢!
         想到超市里面明目张胆的山寨品,她有理由怀疑。
         今天洗头洗澡用的,洗发水和沐浴露也是山寨品牌!
         就说为什么海飞丝的味道,和她以往用过的有些不同?!
         头皮好像有点痒痒.....
         连最起码的生活需求,都让尤语产生了用钱的紧手感。
         她已经不是那个逛世界五百强超市,都不看商品价格的她了。
         习惯性的想上网找找门路,可家里哪里有电脑这玩意儿?
         离家最近的网吧,也在青衣江大桥对面的县城里头。
         在江县二中,读了三年高中她,记忆里也没上过几次网。
         智能手机都还没出来,诺基亚6510,全家也只有她爸有一个。
         爷奶房里半年前才装了一部电信座机,为的是方便和嫁去城里的大孃和小孃打电话联系。
         叹气,她如今连个赚钱的基本工具,都不具备啊!
         出来的时候骑行速度太快,慢悠悠的骑在回家的乡村机耕道上。
         左右随意张望,就能看到不远处,一望无际一个接一个的白色塑料大棚。
         仔细闻闻,空气中还有若隐若现的,发酵过的粪便味。
         幸好她家离这片大棚还有点距离,不然天气一热,这空气还不得把人熏死啊?
         尤沟扁村十个生产队,很少有村民外出打工的。
         仅靠着种大棚蔬菜,大半的村民都修起了二层小楼来。
         架一个半亩地的蔬菜大棚成本得一千多块钱,主体骨架要用到水泥柱子。
         还要用特制的钢管做拱棚,覆盖用的塑料薄膜的厚度都是有要求的。
         蔬菜大部分需要轮耕,所以家家都有好几些个大棚。
         勤快的菜农们,年都没过完就已经在大棚里面忙活开来了。
         苦瓜、番茄、黄瓜、辣椒、茄子、四季豆等菜秧秧。
         冬天就在温室里面育好了苗,立春前后就能开始移栽。
         大棚里移栽菜秧的活儿可不好干,挖坑埋秧全程都要佝偻着腰,又闷热又累人。
         想到这里,尤语才觉察到她家的异象来:
         尤慈应该是,早就和尤立军夫妻谈妥了去京市的事情了。
         不然去年年底,她家六个大棚,过年前居然一根菜秧苗都没育。
         呵呵,看来全家只隐瞒了她一个,不过是在爸妈走之前,给她下了一个最后通牒罢了。
         校花姐姐,你有点东西哟......
         和长辈住得近最大的不便利就是,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
         看到孙女自行车兜兜里买回来的东西,尤奶奶又开启了碎碎念:
         “你那个桃丸子(樱桃小丸子)的洗脸帕,不是还新展展的吗?啷个又买新的呢?”
         “都用了大半年了,哪里还新?我就要换!”感谢原身,任性真爽。
         “才用了半年都不新?真是想精想怪的.....”尤奶奶暗自嘀咕,又怕惹了孙女不高兴,还有事要和她打商量。
         “小语啊,明天早上我们几个老婆子要去掐狗地芽,晌午饭让你爷做,要得不?”
         狗地芽?!
         在尤语的记忆里,称得上江县春季里野菜中的佼佼者(卖得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