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靠美颜稳住天下 > 第 159 章
         他这么一个冷静的人,现在却只能大把大把地宣泄难过,狼狈地像堆积的洪水超过河岸,猛得从高处冲落。
         薛远感受着脸上一下下砸下的滚烫的泪,黑暗之中,他的心也好像被这一滴滴无声的热泪给安抚了下来。
         顾元白总是很理智,这是第一次失去了那些让薛远又爱又恨的理智。
         薛远喃喃,“元白,别哭了。”
         顾元白隐忍地压制自己:“睡觉。”
         顾元白就在这儿,薛远好久没这么安心,他听话地闭上了眼,逐渐睡了过去。
         他一睡着,鼾声就响了起来。顾元白情绪大开的闸门在这一声声鼾声中拧紧,他收回了手,眼皮发肿,低头一看,薛远的脸好像都被他的眼泪洗过了一遍。
         “田福生,”声音喑哑,“端水来。”
         门外早已听到响动的大太监提心吊胆地端着水亲自走了进来,服侍着圣上擦过脸,眼睛低垂着,避开圣上哭过的龙颜。
         顾元白再出声时,已经平静了下来,“你说,朕该不该让他走?”
         田福生小心道:“政事堂已将薛大人姓名记录在册了。”
         顾元白沉默良久,将浸泡过温水的巾帕敷在眼上,疲惫地叹息:“我也没准备让他留下。”
         顾元白是个野心勃勃的人,薛远也是,他们也都是个骄傲的人。
         薛远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但不想要连累顾元白也背上污名。
         顾元白的功绩已经多到可以数着指头说出来,从他立冠除奸臣卢风到现在,文治武功一样比一样来得功劳大。如今是太平盛世,两年来薛远能立功的事情能做的全都做了,但都是小头功,远远还不够。
         除了外调或者熬资历,丝绸之路就是如今最大的立功之路。若是能重建丝绸之路,那便是能名留青史的功劳,能让薛远的名字牢牢记在顾元白的身边。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如此多的官员不畏险阻也要登上征途。
         错过了这次机会,哪怕是第二次重走丝绸之路,也没有这次来得功劳大了。
         若说是留在京城熬资历,可薛远睡在宫中都会被弹劾,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去熬……熬到不怕御史弹劾的时候,他们都已多大了?
         怕是都要老了。
         最年轻爱意最火热的时候,吃饭睡觉都要小心翼翼生怕外人知道,这不是顾元白的行事风格,也不是薛远的行事风格。说来说去,还是需要功劳,有了功劳,薛远就有了底气,御史即便说再多的“于理不合”也不算什么,旁人也只会认为圣上是宠爱能臣,与薛远是君臣相宜。
         他要是能成为协助顾元白的能臣,那才是最好的事。
         顾元白让自己代入薛远去想事情,将他的想法摸得八.九不离十。薛远曾经同他说过的一句句话浮现在眼前,他嘴角勾起笑,拿下巾帕看着薛远舒服的睡得沉沉的模样,恨不得将薛远拽起来赔他哭的那么多眼泪。
         他在哭之前应该先狠狠揍薛远一顿,逼着他吃饭逼着他睡觉,人再怎么样都不应该去折磨自己的身体。
         等薛远醒了,他得和薛远好好谈一谈。
         “再端盆水来。”
         田福生恭敬应下,重新端了盆温水上前,顾元白洗净帕子,亲自拧干为薛远擦着脸。
         薛远已经累到眼底青黑一片,脸庞瘦了许多,这样由心病带来的暴瘦也不知身体是否能受得住。
         顾元白专心致志,田福生在后方看着,踌躇良久,还是低声道:“圣上若是不想要薛大人远行,去宁夏甘肃走一趟也可。”
         “西北大将张虎成已守在西北两年,”顾元白,“宁夏甘肃一地还有不少暗中想要复国的党派,他们小动作一直不断,张虎成在西北,他们摄于大军不敢大动,这是张虎成的功劳,旁人抢不走,哪怕是朕也不能这么不讲究地派人半路插手。如今天下安宁,先前的军功该封赏的都已封赏了,想要立功,哪里有这么好立呢?”
         “除了张虎成,前去这两地的官员都忙着平息本地混乱来同朕邀功,他们初踏西夏土地,各个都干劲十足,争抢着来做功绩。又说陕西,并入的一州也被治理得安稳非常。大恒里头的贪官腐败,现在没人敢冒着出头,御史台也做得好好的,哪里能轻易调动。”
         田福生嘴唇翕张几下,后悔道:“是小的愚笨,说错话了。”
         顾元白摇摇头,让他上前将巾帕再去换了个水,“他急,朕也急。一个知心人在眼前多不容易,他一旦开始往朝堂上用力,这在宫中宿一夜就有人盯上来的事也不足为奇。但若是朕让他沉寂在身边,做个小小的御前侍卫,一个大好人才,我哪里能这么做?”
         就得放手。
         喜欢是尊重,就得让他离开,不论是为公为私。薛远的才能,若是不用那实在是可惜,顾元白这一颗喜爱贤士的心无法做到这样的暴殄天物。
         田福生鼻酸,开始抹着眼泪,“您和薛大人可太难了。”
         手中的大掌忽地抽动了一下。
         日头西下,夜色渐深。
         顾元白不知何时在薛远身边睡着了,等醒来的时候,他正被薛远抱着坐在窗前的美人榻上。
         身前盖着薄毯,窗外的月亮弯弯,好似一只远航的船。
         薛远的发丝从身侧滑到顾元白的胸膛前,惨白的月光如晃动的水波。顾元白靠着薛远的胸膛,听着外头的蛙叫,闲适地享受当下的宁静。
         头顶抵上薛远的下巴,薛远松松环着圣上,“我知晓圣上的心意了。”
         顾元白悠悠道:“竟才知晓吗?”
         薛远忍不住低头吻了吻他的发丝,突然道:“我愿心甘情愿地去,也想早早地回。折磨自己也让圣上难受,实在不应该。我不会再如此,圣上,只是我在走之前,还有件事想求求您。”
         顾元白问:“什么?”
         薛远拉开腰间的腰带,松垮的衣衫散落,露出一片结实胸膛,他将美人榻旁的匕首捡起,去掉刀鞘,捏着刀刃递给顾元白,目光通透,“臣想让您在臣身上留个印子。”
         顾元白握着匕首惊讶,薛远勾起唇,坚定道:“还请圣上赏臣这个恩赐。”
         良久,刀尖碰到他的胸膛之上,顾元白道:“忍着。”
         薛远笑了,“刻吧。”
         顾元白狠下心,随着心意在眼前这一片皮肤上飞舞出一个“白”字。还好这个字笔画简单,血刚流出来,顾元白已经收回了匕首。
         薛远静静看着他,顾元白拿着手帕擦去血迹,还有一些顺着他的腹部流入裤腰之间,顾元白让人拿来了药膏,仔细抹上,道:“朝中的年轻官员都想要借此次立功,我真不想让你白白错过。我知你想要立功的原因,也知道你为何不想走,无非是舍不得……枢密使数次与我举荐你,他推举你外调,外调三年回京,那时候再升阶便容易了。可三年外调和三年丝路,丝路功劳更大对不对?”
         薛远鼻音嗯了一声。
         血逐渐止住,顾元白喜欢极了他胸膛上的这个字,就好像薛远整个人都已经打上他的烙印一般,他缓缓笑道:“两情若是长久,也无需吝啬朝暮之间。”
         薛远的手抖了一抖。
         “我问你,你别想着我,只想着单单重走丝绸之路这一件事,你会去吗?”
         薛远呼出一口气,毫不犹豫:“我会去。”
         境外的那些国家,薛远早就想去见识一番了。
         顾元白欣慰点头,“那就安心走,朕就在京城等你回来。”
         “圣上知晓我出行的目的吗?”薛远慢慢开口,“我先前总在想值不值。离开了你三到五年,和我本意已有所分歧。”
         薛远还有话没同顾元白说,他这么急着立功的最大原因,便是怕顾元白以后腻了他了,薛远得想办法让顾元白没法离开他,即使不喜欢他也无法赶走他,别再有突如其来的外调。
         顾元白笑了笑,“男子汉志在四方,薛远,朕也不是寻常男子,朕是皇帝。天下会在朕心中占据很大的位置,离别是难过,朕说实话,我不舍得你离开。可是你做的是为国为民的好事,你只有这样做,才能光明正大地站在我身边,让我更加无法抛弃你,你也更加有了底气。”
         “你不想让我留下污名,”顾元白实打实道,“但要真的这样做,你在明面上便和我毫无私情。哪怕我以后不喜欢你了,厌恶你了,你那时候才是真的哑口无言,说都没处说,只能把委屈吞回肚子里。”
         他们几乎是想到了同一个点。
         薛远一愣。
         说着说着,顾元白的面上升起真切的担忧:“我要是以后真的不喜欢你了,你也要给自己留一个退路。让我没法动弹你,你若是想走就能走,若是不想走也能留在朝堂中做自己的好臣子。”
         一个人的野心有可能会使自己变成另外一个自己,顾元白的意志力压着权力给他带来的诱惑,但他不敢保证自己以后会变成什么样。若是他真的喜新厌旧,薛远又该怎么办?
         只这么想了想,就倍感不适。
         薛远鼻音倏地浓重了起来,“元白,别不喜欢我。”
         “我只是说一个可能性。”顾元白认真地回道。
         薛远的表情缓缓变了,眉尾微皱,嘴角下压,又是那副让顾元白觉得心口揪疼的神情。
         顾元白定定看了他片刻,上前在薛远眉心落下一吻,低声:“薛九遥,我曾同你父说过一句话。天下是朕的天下,你是朕的人,你做的事不是为自己而做,而是为朕而做。其他人朕不放心,其他人看过的国家,也不是你眼中看过的国家。”
         “去吧,回来时,再也没有人会因着你夜宿宫中而弹劾你了,”顾元白轻声,“我也不用这么担心你的以后了,因为你总有办法留在我身边,对不对?”
         薛远:“对。”
         我总有办法留在你身边。
         顾元白爱怜地亲了亲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恒在,朕便在。放心去走吧,把成功带回来,朕永远在这。”
         薛远抱住了他,亲了回去。
         *
         军队五千人,马万匹,放置着各种等待贩往各国的物资车辆绵延不绝,自发跟随商户三千者众。锣鼓喧天,送行重走路上丝绸队伍的人们热火朝天,情绪高潮。
         顾元白就在这里送行了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