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热血驸马 > 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棣:都是本王的安排
         “见过岳父、岳母大人。”
         见燕王亲临,李逍急忙抱拳作揖。
         看来岳父岳母对自己很是关心啊,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特意来看自己。
         估计是想看看自己如何做官。
         李逍眼睛微瞟,发现岳父岳母大人的表情带着微笑,应该对自己是颇为满意。
         “参见燕王殿下。”
         李逍带来的卫兵们一见到人群之中还有燕王,急忙跪拜道。
         闻言,百姓们都惊讶的转过头,看向了朱棣。
         燕王?
         北平的燕王??
         场上,有幸见过燕王的百姓,仔细一看,还真是燕王!
         “草民,见过燕王。”
         随着一声呼喊,原本还跪拜在李逍面前的百姓们,纷纷转过头,朝着燕王跪拜。
         朱棣旁边的几个百姓现在有些慌,他们刚才还让燕王跪下呢
         “燕王大人,草民有眼无珠,方才多有得罪.”
         那老头面带苦涩,急忙想要澄清。
         “罢了罢了,不知者不怪。”
         朱棣笑着摆摆手,不以为然。
         他原本是打算偷偷看一眼就走,没想到现场被识破了。
         既然如此,索性就摊牌了。
         顺便再捞一波好名声。
         在明朝当藩王,什么最重要?
         可能各地的藩王想法都不一样。
         但朱棣在徐妙云的感染下,明白了一个至纯质朴的道理:名声最重要!
         念及至此,朱棣挥手,大声道:
         “东安县的老百姓们,本王给你们安排的父母官,可还满意?”
         闻言,在场的老百姓们先是一愣,随后纷纷瞪大了双眼。
         原来,原来这又霸道又好的知县大人,父母官,是燕王大人给安排的啊!
         早就传闻燕王爱民如子,嫉恶如仇,果真不假!!
         他是知道东安县的百姓过得不好,特意给安排的。
         “满意,可太满意了!我们东安县终于迎来了一位好青天。”
         “几十年了,总算来了个好官,原来都是拜燕王殿下所赐!”
         “感谢燕王大人!燕王真是爱民如子啊!”
         “谢燕王殿下啊,原来这一切都是燕王殿下的恩赐!”
         “老朽对这个知县太满意了,感谢燕王,我给燕王殿下给磕头了!”
         百姓们纷纷叫好,随着一个百姓磕头,其他百姓也纷纷磕起头来。
         今天的知县大人,他们可太满意了。
         以往的知县,都是一个鸟样,在其位不谋其政。
         袒护各乡绅,遇事糊弄,但也不犯什么大错,什么事情都是和稀泥,百姓们是十分憋屈啊。
         如今,这个知县似乎是来办事的。
         虽然新官上任三把火。
         可从办事作风来看,这个知县是有些东西的。
         审案子奇快无比,一炷香的功夫就能审完一个案件,还能让人没话说,比如之前三人欠债的案子。
         之前遇到这种情况,上一任知县就直接推延,推延,推延
         再然后就是审刘老大的案子,不讲道理直接将黄花村的村霸给痛打一段,最终还是赔了钱。
         虽说有种屈打成招的感觉。
         但这种“屈打成招”,百姓们喜欢啊,太痛快了,大快人心!!
         以往这种屈打成招,对付的都是百姓。
         可现在,知县大人直接对准了乡霸。
         要知道,以往不管是哪一任的知县都不会对乡霸,乡绅做什么。
         这些乡绅,乡霸听话,明是非,会帮知县大人收税,办事。
         因此遇到好处都是这些人的,遇到事情也是偏袒这些人,更别提拿他们开刀了。
         但这个知县大人不一样。
         难怪敢开刀,原来有燕王的背景.
         说到燕王
         有不少百姓已经反应过来.
         刚才那个知县大人似乎叫燕王殿下叫岳父、岳母???
         “哈哈哈哈哈!!!”
         朱棣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大家满意就好,满意就好!”
         一旁的徐妙云微微一笑道:
         “实不相瞒,你们眼前的这位知县大人便是燕王的女婿,东安县的乡亲们,东安县是北平县中最贫穷,最破落的县,燕王心中一直惦记着你们,深思熟虑,特意将女婿,安排到你们东安县!就是为了改变你们的生活!”
         徐妙云心道,这李逍那么多鬼点子,绝对能改变东安县。
         让东安县不说变成最富有的县城,但也比以前要好一些。
         女婿帮老丈人捞点名声,不过分吧?
         随着话音落下。
         百姓们心中那个激动啊。
         瞧瞧,瞧瞧!
         这就是燕王殿下,心中还惦记着我们这些老百姓们。
         百姓们动作整齐划一。
         叩首,叩首,再叩首!
         “谢燕王殿下、燕王妃恩赐!”
         “北平有了燕王,就是有了天啊!”
         “我等能生活在燕王的封地中,三生有幸!”
         就如此。
         燕王在老百姓的心中,瞬间变得和蔼可亲起来。
         倒是李逍有点郁闷了。
         什么鬼?
         刚才这些百姓可是对我感恩戴德,我正享受着呢.
         怎么转眼就调转枪口了?
         燕王朱棣。
         你可真是我的好岳父啊
         待百姓们亲切的目送燕王离开。
         这才转头看向李逍。
         好家伙。
         看李逍的眼神,简直是像在看香饽饽。
         因为刚才燕王说过。
         这个知县大人,能带大家过上好日子
         李逍心道:虽然我早就打算这么做,但总感觉感觉被燕王算计了.
         吐槽归吐槽。
         但案子还是要办的。
         接下来,李逍又继续开始办案。
         几年累积下来的案件,其实处理起来也挺快的。
         因为大部分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因为拖得太久了,等将告状人和被告人喊来,人家早就私下里调解好了。
         至于命案之类的大案,则是没有。
         因为出现这样的案子,知县是必须要快速办理的,至于怎么办理,公不公平,有没有找替罪羊,李逍一概不知。
         毕竟那些案子早就结了,留给李逍的案子,主要都是一些因为经济纠纷产生的矛盾。
         老百姓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会来县衙告状。
         很多老百姓这辈子都没告过状,甚至连县衙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大部分的事情,乡里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就解决了。
         实在解决不了的,才会来县衙告状。
         大部分是经济纠纷,因为钱财才会来告状。
         总之,为了彻底将这些案子解决掉,李逍花了三天的时间。
         三天的时间,吃住都在县衙。
         将积累三年的案子都给解决了。
         这期间,也有朱凝云的帮助才能这么快。
         李逍办案的时候,朱凝云就在一旁学习。
         不得不说,她十分聪慧,很快将李逍的一些小技巧都给学去了,渐渐地,她也就能帮帮自己。
         办了三天的案子,朱凝云也变得心事重重起来。
         县衙府邸中,朱凝云看向李逍,皱眉道:“逍郎,经过这三天,我算知道民间疾苦了,百姓们往往因为几个鸡蛋,或者几分田地,大打出手,或者想计陷害他人.”
         说完她叹息一声:“这些人说可怜,也可怜,可又让人可恨”
         也难难怪朱凝有有如此感悟,因为大部分都是百姓之间的矛盾,而且往往因为一些小事情而闹大。
         李逍笑道:“这有什么,穷长奸计,富生良心,当一个人吃饱穿暖都做不到,能做的,就是拼命维护自己眼前的这点东西了。”
         说着,李逍便将自己的真实经历,说给朱凝云听。
         朱凝云听后,感悟良多,用纤纤玉手拖着下巴,也不知道想些什么。
         古时候乡里面斗来斗去,动辄就械斗,不都是为了嘴里的那点口粮么,什么仁义道德,都不如吃饱活下去来的真实。
         可到了未来,大部分人都能吃上饭,不存在饿死人的情况,于是械斗少了。
         但是斗争是人骨子里的东西。
         于是乎变成了在网上互喷,其实没什么两样。
         但至少网上喷人,他喷不死人啊
         朱凝云听着,觉得很有道理,但又问道:“可那些富人,也没什么良心啊,不少都压榨百姓呢。”
         李逍解释道:“这就是为富不仁,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心思坏不论穷富,有些穷人有钱了一样会有坏心思,这就是概率问题了。好人不分穷富,主要靠素养,这个需要学习、引导。至少如果让大部分人吃饱饭,日子过好,他们就会安分守己。也不会平日里徒增这么多矛盾。”
         朱凝云觉得很有道理,道:“逍郎,你怎么懂得这么多,这些都是跟谁学的?”
         “自学成才吧”李逍挠了挠脑袋。
         朱凝云问道:“有让百姓们富起来的办法吗?”
         李逍道:“当然有。”
         朱凝云一喜,又道:“有让北平都富裕起来的办法吗?”
         李逍想了想,道:“先富带后富,从东安县开始,应该可以做到。”
         朱凝云挽着李逍的胳膊,撒娇道:“逍郎,父王说过,让东安县百姓日子过得好,我帮你一起努力,可好?”
         这不就是你想么.李逍点点头:
         “好,好,好,都听我的好夫人”
         想要管理好这东安县一县之地。
         那就先要了解这地方。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于是乎,李逍便喊来县丞梅佳乐。
         当他带路,去管辖之地到处看看,体察民情。
         “大人,您厉害啊,才三天的功夫,就将沉积几年的案子处理了个干干净净,下官佩服。”
         梅县丞刚一来,就对着李逍拍马屁,随后说道:“大人,您要了解本县的情况,何须下乡啊,那乡下路不好走,脏了您的鞋子,我给大人将本县案牍库、鱼鳞册等案卷端来,一看便知。”
         以往哪有知县大人下乡的啊,不都是在县衙就把事情给办了。
         这些日子,忙上忙下,可把县衙的人给累坏了,还上上下下得罪不少人。
         好不容易见三天将案子处理干净,梅县丞以为能清净一阵子。
         这要是下去查探民情,不又弄出了什么幺蛾子么?
         李逍眉头一皱:“少废话。皇帝还微服私访,体察明情。我作为一县之父母官,不能下去看看嘛?”
         “不敢,不敢,下官这就带您去。”
         梅县丞立马应下来。
         就这样,李逍又带着朱凝云坐着马车,出了去县衙。
         先是在这县城溜达。
         所谓县城,就是古代的称呼。
         整个县中心,就是一个小城。
         外面有城墙围起来,里面有市场,官府,街道,居民区。
         街道两旁,就是各种商铺,客栈、酒楼、茶楼、书铺、包子铺、肉铺、布行.
         另外,东安县城,城南、城北还有两个大一点的市集,就是农贸市场,里面有卖菜、卖牲口的.
         “青天大老爷!”
         “青天大老爷!”
         “大家快看,是知县大人。”
         知县的马车在县城里面一溜达。
         百姓们纷纷就认了出来,热情的打着招呼。
         李逍将投探出马车,面带微笑,微微挥手。
         一幅和蔼和亲的样子。
         但百姓们知道,别看知县大人这么和气,对待那乡霸可厉害着呢.
         “果然,恭维容易使人迷失自我啊.”
         体味到这种受百姓爱戴的感觉,李逍心中有种满足感。
         这种满足感,是金钱无法替代的。
         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毕竟在明朝金钱已经无法给李逍带来什么满足感啊,自己该有的都有了。
         美人?
         有!
         还是郡主,未来还是公主。
         金钱?
         李逍现在拥有的钱财,这辈子都花不完。
         当然了,钱还是多多益善为好,也要为靖难做准备。
         名?
         也有。
         自己现在是子爵,虽然说是最拉胯的爵位,但好歹也是皇帝朱元璋给颁发的。
         “逍郎,被百姓爱戴的感觉,是不是很妙?”
         朱凝云拖着腮帮子,用一双桃花眸子,看着李逍那幅春风得意的样子,心中也很开心。
         她喜欢李逍能享受这种感觉。
         这样也就能更好的治理这一方百姓了。
         “你还别说,真的很妙。”
         李逍点了点头,如实道来。
         “其实,逍郎刚才说的我想了很久。”
         朱凝云沉吟道:“我觉得,百姓们还是可爱的,淳朴的,更是容易满足,只要他们能吃饱穿暖,就会无比感激。逍郎你看,你只不过办了三天的案子,整个县城的老百姓都对你爱戴有佳,这就是百姓。”
         李逍微微点头。
         还真是如此!
         逛完县城后,随后又去县城里的乡下巡视。
         一天是逛不完的,这一逛,又是三天。
         东安县下面有十三乡,在明朝不算多,当然也不算少,中等。
         每个乡,李逍都亲自去进入其中,到百姓家中去看看。
         巡视一周后,发现自己辖下的乡村民是真的不富裕,很多人家里都是土巴房屋,屋顶是稻草,一天只能吃早晚两顿饭,还是稀的.
         这可比自己的宛平县还要穷啊。
         看得李逍差点都落泪了,百姓们的日子,过得可真苦。
         李逍查探了一下,出了土地兼并问题。
         还有就是土地土壤贫瘠的缘故。
         李逍微微蹙眉,心中想着如何解决。
         “咦?”
         这时候,梅县丞轻轻咦了一声,疑惑道:“大人您都亲自来了,这些地方当地的乡绅们,竟然没有一个迎接的?”
         “好像的确如此啊。”
         李逍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朱凝云作为“私人幕僚”,琢磨道:“不单单是这一个村子,十三个村子都是如此,想必他们已经联合起来了吧?”
         闻言,梅县丞一想,还真是如此,暗道不妙,道:“不好了!大人,这帮人怕是私下里联络,抵制大人您了。”
         “别一惊一乍的。”
         李逍呵呵笑道:“他们能抵制我什么?”
         梅县丞道:“当然是收税了,大人啊,想从老百姓手中收税,那可不是我们这些人能办到的,多半还要靠各乡的乡绅们帮忙,县衙最重要的就是税收,每年必须按实给北平府上税,这关乎到大人的政绩。”
         “政绩?”
         李逍笑道:“政绩是本官该考虑的问题吗?”
         啊这
         梅县丞愣住了,好像真的不是李逍该考虑的问题。
         毕竟他的后台可太大了,那是燕王的女婿。
         政绩如何,还不就全凭燕王的一句话吗?
         “可是大人。”
         梅县丞皱眉道:“咱们县衙收不上税,我们这些官员倒是好说,但那些胥吏的支出,是由各县衙承担的。”
         “谁说不收税了?”
         李逍笑道:“税是要收的,这是国家之本,即便是本官,也不能动摇国本。不过这个税,本官可不需要这些乡绅来帮忙,我们县衙自己收。”
         一听这话,梅县丞脸色都变了。
         自己收,那不是天方夜谭吗?
         看来燕王的女婿虽然办事情秉持公正,雷厉风行。
         可毕竟没当过官,也没当过知县这样的小官,不懂得其中的道理。
         跟官员打交道,可不比跟百姓们打交道。
         跟百姓们打交道是非常难的,更何况还是成千上万的百姓。
         县衙才几个虾兵蟹将,光是收税就要累死人。
         “大人,我来给您解释一下。”
         梅县丞急忙讲解道:
         “咱们县有十三乡,每乡又平均下来五个村庄,算下来就是六十五个村,每村又有百来户!”
         “合计起来七百多户,加上县城中,估计有一千三百多户人,接近一万八千人。”
         “咱们要收的税有田赋、丁税、盐税、水利税、人丁丝绢税”
         “这税收又要收麦子、又要收丝绸、又要收银钱”
         “收钱的还好,收实物的就麻烦了,您说我们来收税,我们衙门总共才二十来人,这就算一年忙到头,也收不上来啊。”
         “以往有乡绅帮忙,乡绅帮忙组织人员,比如麦子,统一将税收收缴,带着乡民有秩序的来上税,这样才能按时收税”
         梅县丞一口气,说了一大通。
         目的就是让李逍明白,现在的事态很严重了。
         估计是上次他打了那个村霸王,让其他乡绅们感到了危机。
         而这段时间,不少乡绅前来给李逍送礼,李逍闭门不见。
         这让他们更是感觉到危机感来了
         而这个人还是燕王的女婿,动不得的。
         于是联合起来,想要让李逍知道,他们的作用。
         当然,也不是威胁李逍。
         只需要李逍到时候摆一桌酒席,这些人立马服软。
         要的就是一个态度。
         听到这些话。
         朱凝云也有些犯愁了,看向李逍道:“梅县丞说的没错,这些乡绅固然可恶,可收税的事情还是要靠他们”
         李逍想了一想,摇了摇头,小声道:“我有办法解决。”
         “他们想让本官服软?”
         李逍看向梅县丞,呵呵一笑:“本官偏不服软,我就不信了,还治不了他们?”
         听到这话,梅县丞感觉头皮发麻,嘴角扯动。
         他知道李逍的本事,很是聪明。
         可即便再聪明,真有计谋.
         到时候还不是轮到他们办事?
         累啊他还想过过清闲日子呢
         比如之前的知县.嗯,就挺好.
         李逍笑着看向梅县丞,看出了他的心思,道:“你说这么多,不就是怕苦怕累吗?”
         “下官哪敢,下官是为了大人考虑。”梅县丞连忙解释道。
         李逍呵呵:“别解释了,我看你,还有县衙的哪些人,以前日子过得太舒服了,养懒了,本官决定,过段时间,就在衙门中执行新的制度。”
         啊?
         梅县丞疑惑道:“什么新制度?”
         李逍算是明白了这群人的尿性,陪着自己搞了三天案子,已经是极限了。
         一个个是叫苦连天,当然这些人不敢在自己面前诉苦,私底下不知道骂了李逍多少遍了。
         毕竟拿着固定的薪水,能少干事,就少干事。
         靠这些人,是成不了事情的,要慢慢的将这群废物给剔除出去。
         李逍眸光一凛,缓缓道:“末位淘汰制!”
         梅县丞:“??????!!”
         某酒楼包房。
         一群衣容华贵的富态之人聚坐在一起。
         这些人,就是东安县十三乡的乡绅们。推杯换盏,满面红光。
         能在大明朝活得这般潇洒,可不简单。
         “哈哈哈,看来那位嫉恶如仇的知县李大人,也该明白我们的用处了吧?”
         其中一名腆着肚子的中年人大笑道。
         他在本乡有良田三千多亩,在县城还有店铺做生意。
         因为家中儿子中了举人,许多田地是挂在儿子名下,免税的,这些年家境是越来越好。
         “你们说,这样会不会惹怒了李大人?毕竟是燕王的女婿,惹不起啊。”
         另外一名商人小声道。
         “没事,我们什么都没做啊。”
         中年人大笑道:“这收税的事情,本该就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毫无过错!大家莫慌,等我们的李大人发现凭借他,无法跟刁民们收税,就知道我们的用处了。我们也不是真的去得罪他,只需要他稍微松一松口,大家就给他台阶下,卖他面子,好礼相送,供着他,抬他就好。以后我们的日子才会好过,不然跟那刘家人一样,小小事情就落得个蹲大狱的下场,那才是真麻烦,这叫未雨绸缪!”
         一番话下来,在座的各位乡绅都非常认可。
         “张公真是好计谋啊!未雨绸缪,料敌先机,为大家着想!聪明,难怪家里的儿子中了举人,家里有聪明种子。”
         一名乡绅端起酒杯:“来,大家敬张公一杯,我们定要同心协力,大家未来的日子才会更好。”
         “干杯,干杯!”
         众人纷纷端起酒杯。
         与此同时。
         李逍逞凶除恶,为百姓做主的事情,也通过锦衣卫传到了皇宫。
         皇帝朱元璋的耳朵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