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一百八十一章 赵煦:他竟惹太母、母后不高兴,孙儿也不喜欢他了
         元丰八年六月乙巳(初七)
         有司奏报:正议大夫致仕李及之卒。
         两宫命有司抚恤,并命依故事,按李及之遗表,荫恩其子侄。
         淮南西路转运使奏报:楚州孝子徐积,三岁丧父,自幼侍母笃孝,自熙宁中母丧以来,结庐坟茔十余年,居丧尽礼,如侍母生,每岁甘露降坟茔月余,有木连理生其中。
         毋庸置疑,这是地方官人造的祥瑞。
         那个徐积是运气好,正好被选中了,拿来哄两宫开心。
         两宫也确实被哄到了!
         当即下诏,命淮南西路有司,迎孝子徐积入州学为教授,赐给徐积绢百匹,米百石。
         同时,那位乖巧的淮南西路转运使,也因此进入了两宫视野。
         赵煦却不怎么在乎。
         所以也就懒得去记这个家伙的名字。
         这个时候,通见司的人,拿来了一封刚刚送到通见司的上书,匆匆进来,呈递到两宫面前。
         两宫接过来,打开一看,都是惊讶了一声。
         赵煦在旁边瞥了一眼,也是心中震动!
         因为这封上书,是司马光写的。
         内容只有一个:请郡!
         司马光请郡!
         赵煦知道,从此以后,一个新的,前所未有的历史岔路已经启动。
         在上上辈子的这个时候,可正是司马光最威风的时候。
         旧党元老们,紧密团结在他这个旧党赤帜周围,对新党发起猛烈攻击。
         偏偏新党自己闹了矛盾。
         特别是蔡确在王珪死后,死活不肯去河南就任山陵使,被旧党元老抓着穷追猛打。
         其后,蔡确、韩缜内讧,也给旧党提供了无数弹药。
         最后,虽然章惇意图力挽狂澜,在都堂上抓住了司马光不通政务,不懂民情的弱点,给他挖了一个大坑,然后看着他跳进去。
         然而,一切为时已晚!
         旧党已经占据了全面优势!
         于是,尽管司马光把自己的短处,暴露在朝野面前。
         但旧党的君子们,却可以发动:我不听,我不听之法,反手将章惇打入奸臣、小人行列。
         一群君子正人,对章惇发起了猛烈围攻。
         这些自诩正人君子的大臣们,所用的策略却是卑鄙之至!
         譬如著名的激进派王觌就上书说:虽然司马光在事情上的看法或许不对,但他也是君子啊!而章惇虽然说的有些道理,但他难道不是小人吗?
         这个家伙甚至还说:我虽然没有看过章惇对役法的建议,但我听说很多人都觉得有点道理,那就不妨按照他的建议实行,可是章惇是小人素来以欺骗蒙蔽他人出名,他这样做肯定是处心积虑,为了攻击司马相公,故意设计的,请太皇太后贬黜他,以此警醒天下!
         苏辙也上书说:朝廷对重臣和小官,有不同的任免升迁制度,小官的话,只要没有犯错,就继续任用,犯错就贬黜,重臣的话,即使他还没有犯错,但只要他的心思不正,用意不对,就应该立刻贬黜!
         章惇被这些家伙气坏了!
         于是,在殿中当着太皇太后和赵煦的面,咆哮着吼出了他在元祐时代在朝堂上的最后一句话:他日安能奉陪吃剑!
         正是这一声咆哮,让当时年少的赵煦,记住了这个在君前被无数人围攻,却依旧不肯低头,依旧据理力争的大臣。
         此后章惇遭受了极其残酷和可怕的政治迫害!
         不让他按照惯例陛辞也就罢了。
         责贬章惇的奏疏,用词恶毒和刻薄程度,也就较苏轼写的责贬吕惠卿的文字的程度稍微好一点点!
         旧党的人还将他调来调去,生怕不能将他折磨死!
         所以,章惇后来被赵煦召回朝堂,拜为宰相。
         他就开始了他的复仇!
         赵煦正回忆着上上辈子的事情。
         耳畔就传来了向太后的声音:“六哥……司马公请郡了……”
         赵煦哦了一声。
         两宫看着赵煦的这个反应,也都放下心来。
         她们就怕,赵煦不同意!
         如今看来,这个孩子虽然敬重司马光,可他却是分得清楚亲疏。
         不过,太皇太后还是问道:“官家舍得吗?”
         赵煦抬起头装出一副难舍的神情——司马光,还是有点用的,现在看来,他是最好的MT,可以分散两宫对旧党,特别是旧党激进派的好感。
         就像现代人说的那样——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有司马光疯狂拉仇恨,两宫会恨屋及乌,对其他类似性格的人产生反感。
         就像赵煦的上上辈子,太皇太后因为信任司马光,所以在司马光死后,爱屋及乌,也宠幸那些和司马光脾气、立场差不多的人。
         “回禀太母,这个大臣虽然是父皇遗我的大臣……”
         “但他竟惹太母、母后不高兴!”
         “孙儿也就不喜欢他了!”
         两宫听了,都是开心不已。
         太皇太后更是抱住赵煦小小的身子,说道:“真的是菩萨保佑,天降这么一个孝顺的孙儿给老身!”
         于是,两宫立刻批准了司马光的请郡要求。
         并下诏命陈州来接司马光的官吏,做好准备。
         同时,还是给了司马光足够的体面。
         不止下令,将御史的弹章,全部归档,还准许司马光入宫陛辞。
         此外,将司马光的学士职,从资政殿学士,升为资政殿大学士。
         更下诏给司马光,准许他在陛辞时,上表推荐几个人给朝廷。
         看似恩宠满满,体面拉满。
         实则暗藏恶意。
         为什么?
         旁的大臣请郡,再怎么样也会虚应故事,挽留三次。
         但司马光的请郡,却立刻批准!
         在这样的背景下,再看给司马光的那些恩遇,就充满了讽刺。
         有心人只要稍微一想就知道:两宫这到底是有多怕司马光继续留在京城啊?
         而且这种做法,像极了民间的一些富户,在家里面来了恶客不好直接驱逐,只能包一个大红包,赶紧打发走的做法!
         ……
         司马光请郡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御史台。
         整个御史台,顿时陷入了欢呼之中!
         一个元老重臣,旧党赤帜,今日折戟于御史们刚正不阿的弹劾之下。
         所有人今年的kpi,因此全部完成!
         最重要的是——他们这一次在两宫面前狠狠的露了一把脸!
         将来就算是出知地方,也该有个好差遣!
         在这一片喜庆气氛中,安惇却一个人在自己的官廨里,绞尽脑汁的想着,他应该如何接近少主。
         注:历史上,章惇给司马光挖了一个天坑,让司马光自己跳下去,将司马光完全不懂政务,不通地方情弊的弱点暴露在全天下面前。
         按照我们现代人的看法,司马光应该已经社死。
         但事实是——旧党集体动手,将章惇打为奸臣!小人!居心叵测!竟敢陷害正直的司马相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