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两百一十九章 辽国还得感谢大宋 【9000月票加更】
         辽使拜辞之后,整个崇政殿上下,都已经像看神仙一样看着赵煦。
         因为,他们从未发现,少主在理财、财政方面,有着特殊的天赋!
         而今天,他却一鸣惊人!
         无数人心中,都有着疑问。
         这是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
         好多人至今都还在梦中一般。
         但没有任何人敢问!
         因为,少主……不……官家的表现,实在是太神奇了!
         神奇到哪怕已经接受了大宋有一位堪比成王一样的圣主的大臣们,也依旧脑瓜子嗡嗡的。
         而帷幕之中的两宫,则互相看了看彼此。
         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惊喜和喜悦。
         向太后自然单纯是为了赵煦而开心。
         太皇太后则觉得,自己真的是大宋太似了!
         像!无比的像!简直一模一样!
         不过,她们也都有着疑问。
         “六哥……”向太后在帷幕中问道:“是怎么想到这样做的?”
         这也确实是很多人的疑问。
         群臣都屏住呼吸,看向殿上。
         就看着官家走到两宫的帷幕前,笑着答道:“回母后,这是儿从明道先生所遗的文章中悟出来的一些道理……”
         “又读了父皇批示交子所的奏疏……以及给付各地钱帛的诏命……”
         “恰好儿听说了辽使也听说了每年大宋需给辽国钱帛……”
         “此皆民脂民膏!”
         “儿每念及此,便深痛不已!但儿牢记太母、母后教诲,知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用之的道理!”
         “便只能退而求其次,想了这么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群臣听着,都是一楞一楞的。
         可官家说的无比诚恳,叫他们不信都没有办法。
         不然怎么解释?
         于是齐齐持芴拜道:“陛下圣明,臣等为天下贺!”
         少数几个,察觉到了异议的大臣,则在拜贺之后,开始眼观鼻,鼻观心,紧紧的闭上了嘴巴。
         他们很清楚,有些时候,知道的越多,下场越惨。
         这种事情还是糊涂一点好。
         但是,大宋朝堂上,永远不缺想要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
         之前被赵煦点名的户部尚书王存,持芴出列,道:“陛下之策,臣虽拜服……然而……陛下如此一来,北虏岂非就能得到更多钱帛了?”
         赵煦回首,微笑着问道:“这有什么不对的吗?”
         “北虏拿了这些交子,除了买我大宋茶叶丝绸瓷器之外,还能做什么?”
         “难道他能买到神臂弓,还是可以买到八牛弩?”
         王存咽了咽口水。
         发现还真是这么回事。
         辽人拿了交子,就买大宋商品,他们买的也都是丝绸瓷器刺绣香料茶叶茶盏这种东西。
         而能做这些买卖的商贾又都是什么人呢?
         王存低下头。
         他知道的,形势户!权贵!外戚!
         当他想明白这一点,他再看他的周围,发现好多人的眼睛都已经红了。
         一年三百万贯!
         辽人现在有一年三百万贯的购买力了!
         这还没有算辽人自己国内的财物!
         辽人自己过去可以拿多少白银黄金到大宋购物来着?
         没有人知道具体数字,也没有人说得清楚。
         礼部尚书韩忠彦在深吸了一口气后,出列奏道:“陛下,若北虏将其国中金银,也送来我朝,要我朝制作交子呢?”
         其他人立刻像饿了三天三夜的恶狼一样看向了殿中。
         大宋不立田制,自然也不禁官员经商。
         实际上,私底下让家人、亲戚或者门客经商的人,这朝中不知道有多少!
         这也是市易法当年遇到了那么大阻力的缘故。
         不止外戚宗室,趴在商业上吸血。
         士大夫文臣,更是直接就在局中。
         市易法的目的,就是让国家取代这些人的生态位。
         他们能答应才怪!
         赵煦微笑起来:“辽主若是以礼而来,大宋礼仪之邦,自当应允!”
         无数人的内心,顿时欢呼雀跃!
         这么一搞辽国的购买力凭空放大了好几倍!
         傻子都知道,得回去赶紧叫人扩大生产!
         因为,黄金时代已经降临了!
         圣主临朝!圣主临朝啊!
         ……
         耶律琚回到都亭驿,脚都在发软。
         三百万贯!那可是三百万贯!
         他知道的,自己回国,必将成为英雄!成为如同萧特末、萧禧一样的英雄!
         他甚至没去考虑大辽天子会不会同意。
         因为所有人都支持会他的。
         从南院到北院,自上至下,只要知道了他拿到的条件。
         那么都会疯掉的!
         天上凭空掉下可以让大辽每年在南朝这里购买三百万贯货物的铜钱。
         上上下下,每一个人都将获利!
         哪怕是天子也是一样!
         有了这笔钱,天子还不是想买就买什么?
         还抠抠搜搜的干什么?
         喜欢的直接买,反正有的是钱!
         所以,天子一定支持,就算不支持,也会被大家一起说服!
         想到这里,耶律琚忽然停下了脚步。
         他的身体开始兴奋起来。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喃喃自语着。
         “谁掌握了这笔钱,谁就是大辽的重臣!”一个声音在他心中呐喊。
         “甚至能如魏王当年一般……”
         他魔怔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王师儒看着他的神色,也没多想,只是喊了一声:“节度……节度……”
         耶律琚回过神来,整个人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像疯子一样,直接冲进了都亭驿的房间里。
         他要立刻写奏疏,送去上京,送到天子御前!
         他一定要将这个权力拿到手中!
         为此,他将不惜一切代价!
         ……
         退朝后,群臣从崇政殿鱼贯而出。
         在殿外的大将们看着这些大臣,怎么看都觉得他们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好像很亢奋?
         怎么回事?
         殿中发生了什么?
         无数人都有着疑问。
         韩绛却是在人群中,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崇政殿的殿堂。
         然后他发现,章惇也和他一样,在回头看着崇政殿。
         于是,韩绛悄悄走到章惇身边:“子厚啊,可愿至老夫都堂令厅一会?”
         章惇回过神来,对韩绛拱手一拜:“右揆有命,下官莫敢不从!”
         两人心照不宣的拱手一礼。
         于是,便一起出了内东门,回到了都堂上。
         然后韩绛领着章惇,进了自己的令厅。
         然后将左右上下都挥退下去,只说和章惇有国事商议。
         韩绛将章惇请到客席上,然后就从自己令厅的橱柜上,取来一坛陈年的羔羊酒。
         给章惇倒上一杯韩绛就坐下来,对章惇道:“子厚尝尝老夫在河南的时候请人酿的这羔羊酒……”
         章惇拿起酒杯,轻尝了一口,然后赞道:“好酒!”
         放下酒杯,章惇看向韩绛。
         韩绛也看着他,两人对视一会,然后就都笑了起来。
         “子厚似乎对今日崇政殿上的事情有想法?”韩绛问道。
         章惇微笑着:“右揆就没有想法?”
         两人互相看着,同时笑了起来。
         “官家之智,天授其才!”良久之后,韩绛感叹起来。
         他到现在,都还有些糊涂。
         每年二十万两白银,三十万匹绢的岁币,官家就这样简简单单的收回来了?
         辽人还得感谢他!
         最重要的是——辽国甚至可能会求着他,让他帮忙多印一点交子!
         神庙要有这手段,西贼早就投降了吧?
         章惇也是感慨:“生逢圣主,右揆之幸,也是下官之幸!”
         他们两个都是久在地方,熟悉地方,同时也在中枢多次为官的官员。
         对交子到底是怎么个流通法,也多多少有些了解。
         表面上,大宋现在每年确实只发行了一百二十六万贯交子。
         实际上,交子的数量,可能已经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为什么?
         因为好多商贾,他拿了交子,他不愿意再换回笨重的铁钱啊!
         所以,每每赎回的时候,这些人都选择不要现钱而是换成新交子。
         这样他们才好做买卖!
         毕竟,谁愿意带着几千斤几万斤甚至几十万、几百万斤的铁钱到处跑?
         光是运费,他们都得亏死!
         何况,铁钱每年都可能因为生锈,而损失一批。
         所以,很多世代使用交子的商贾,现在都习惯了用旧交子换新交子。
         现在,官家虽然是用铜钱为本金,发行交子。
         可铜钱也很重!
         一贯钱,已经至少五斤重(宋斤,约合640克)。
         一万贯就是五万斤铜钱。
         做大买卖的商人,光是为了运输这五万斤的铜钱,恐怕每百里的花费都是几百贯。
         还得担心路上遇到绿林好汉,还得忍受被沿途官吏盘剥敲诈……更得交税!
         所以,一旦宋辽交子发行,而且信誉稳定,币值坚挺以后。
         民间的商贾,恐怕会有好多人,选择在交子赎回时,放弃钱币,选择新交子。
         带一叠纸,可比带上几万斤的铜货到处跑,还要提心吊胆好多了。
         无非每次换新的时候交点钱嘛。
         所以,这宋辽贸易交子将来说不定每次换新,光是本金就足以应付兑换!
         如此一来,对大宋来说,其实全是好处!
         辽国却还得感谢,还得称赞大宋真兄弟之邦,有事他真帮忙!
         ……
         保慈宫中,两宫也在听着,粱惟简带来的汴京交子务的官员的汇报。
         在这些官员的叙述中,慢慢搞懂了一些事情。
         “卿是说……如今民间流通的交子,可能已经超过千万了?”
         对方点点头。
         两宫对视一眼,都感觉离大谱!
         因为根据这个人的说法,每次交子赎回的时候,光是本金就已经足以应付兑换了。
         好多年份,甚至只有不到一成的人选择换钱。
         其他人都选择了以旧换新,宁肯多给赵官家一笔钱,也绝不要现钱!
         这已经超出了两宫的理解能力范围,感觉像是在听天书一样。
         送走交子务的官员,两宫都陷入了沉默。
         良久,太皇太后道:“英文烈武圣孝皇帝究竟给老身生了个怎样的孙儿啊!”
         又孝顺又聪明又懂事还念亲情,知道外戚们都不容易,对高家、向家还有两位皇叔那是恩宠不绝,生怕他们吃亏受委屈了。
         两位太夫人,更是被他的仁孝感动,特别是太皇太后的生母韩越国太夫人,就常常让人入宫在她面前称赞官家,都说官家隔个十天半个月,就派人登门赏赐。
         财帛、御药、香药甚至脂粉。
         络绎不绝,源源不断!
         上上下下,都说官家仁孝聪俊,真社稷主。
         如今更是在两宫眼皮子底下和朝臣面前,给她们整了一个大活。
         一旦成功,在两宫的理解中,不仅仅每年给辽国的岁币起码省下了九成。
         辽国还得感谢大宋!
         官家的成长速度,两宫感觉自己要是再不努力,恐怕就要跟不上了。
         看着太皇太后的样子,向太后满心都是欢喜。
         “娘娘,新妇以为此乃祖宗庇佑,神佛保佑!”
         “保佑我大宋国运昌盛,天降圣主!”
         “将来,娘娘有的是福可享!”
         太皇太后听着,点点头,道:“太后,是该选个良辰吉日,去开宝寺中给佛祖、菩萨上香了!”
         向太后道:“新妇一切唯娘娘之命是从!”
         注:北宋元丰、元祐、绍圣、元符的铜钱,大约在4-3克上下徘徊,北宋一斤约合640克,一贯770文,差不多五斤。
         注2:北宋交子的崩溃,是因为赵佶那个大聪明滥发,导致信用破产,后来搞了个钱引取代,其实就是金圆券的套路。
         当然在哲宗时代,其实已经在贬值,因为军费开支,大量印刷,这是史实!但哲宗稳得住,知道回收,而元丰时代交子币值非常坚挺,因为准备金充足!
         注3:现在主角搞得这个贸易交子,其实就是老毛子的贸易卢布的北宋版本。
         虽然毛子活糙,玩脱了,但我个人觉得在北宋应该是行得通的,毕竟辽国他只想要货,恰好北宋有货啊!
         什么封建计划贸易区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