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两百八十五章 宋辽友谊,蒸蒸日上!( 电饭煲菜谱萌主加更)
         隔日,十一月庚戌(二十)。
         赵煦在紫宸殿中,接受了辽国贺登宝位使耶律白等人的朝贺。
         宋辽友谊,如今蒸蒸日上。
         两国往来越发亲密,数月之间,就已经有五波辽使来汴京了。
         这一次,更是来了辽国皇太孙派来的使者。
         当辽国皇太孙委派的‘谢南朝皇兄赠书使’辽国翰林学士耶律固,亲手将那两卷辽国皇太孙回赠的书卷,递到赵煦面前。
         赵煦当即就笑了起来:“朕早就期待着大辽皇太孙的读书笔记了!”
         “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
         “以后,朕当与大辽皇太孙常来常往,互相印证所学!”
         耶律固连忙拜道:“我朝太孙殿下,亦有此意!”
         “来时殿下曾叮嘱臣等,拜谒大宋皇帝陛下时,务必转达对大宋皇兄的问候……”
         “殿下还言:已得皇兄赠书,日夜翻阅,颇有所得,乃以近来读书心得两卷回赠皇兄……”
         耶律固说着,多少有些心虚。
         因为,他在殿上是亲眼看了这位南朝皇帝,虽然小小年纪,却已经可以独立的接见了他们这些使臣。
         礼仪周到,谈吐轻松,举止之间,自信满满,威仪自生。
         而他们所效忠的大辽皇太孙呢?
         根本比不得,也比不了!
         更让耶律固心虚的是——太孙所回赠的读书笔记,其实是他还有赵孝严等太孙身边的文臣,手把手的教着太孙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出来的。
         为这两卷书,他们准备了足足一个月!
         为的就是向南朝证明——我大辽也有圣君!
         同时也是为了告诉辽国各部,特别是那些五院部、六院部的魏王之党——大辽圣君和大宋新君一样宽厚仁圣,你们别怕,将来太孙长大了,肯定遵循圣人仁恕之政,不会追究的。
         孔子、孟子都可以作证哈!
         赵煦笑了笑,然后就说道:“朕近日来,一直挂念着大辽皇太孙……两位卿既来了,就替朕将朕近日来整理好的读书笔记带回去给大辽皇太孙吧……“
         “往后,当四时常来,互相切磋!”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愿大宋、大辽之交,延绵子孙,爰及万代!”
         “即使黄河如带,泰山为砺,依旧为兄弟!”
         自从司马懿破了洛水之盟后,这政治上的诺言就已经不值钱了。
         当然了,赵煦其实是打算履约的。
         假如,大辽将来愿意臣服。
         那么,草原上那档子事情,其实可以委托给大辽。
         大宋是仁义礼仪之邦,很多事情,其实是做不得的。
         因为大宋士大夫们的道德底线,是如今的世界之巅!
         旁的不说,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对西夏攻略时,朝野物议最大的方面,倒不是要不要打?怎么打?
         而是士大夫文臣们,一再劝谏——不可伤其老幼!
         所以,为了约束军头们杀良冒功。
         赵煦推出了一个政策——生擒西贼老幼妇孺者,赏与斩首相当!
         用钱来买大头兵和军头们,不要滥杀无辜,见人就砍。
         老幼妇孺,活的,赏格和阵斩一样!
         一下子就止住了前线滥杀无辜的趋势。
         毕竟,杀良冒功被查出来,是会被掉脑袋的。
         所以呢,以后真要踏上征战天下的路,还真的有个专门干脏活的白手套。
         契丹人就很合适。
         至于会不会反噬?
         到了那个时候,赵煦相信,契丹人会变得和他在现代见过的蒙古同胞一样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
         因为,工业发展和地理扩张,带来的利益和好处,足以收买任何人。
         ……
         耶律固看着被宋人的内臣,递到他面前的那一个个玉匣。
         匣子里全是书!
         足足有着十几本!
         每一本都用丝绢为封皮,上面写着《读礼记感》一类的文字。
         他张了张嘴,最后拜道:“多谢大宋皇帝陛下!”
         来前,天子叮嘱过他们,务必要想办法,继续让南朝皇帝赠书。
         这是萧秃纳、耶律迪烈等人的意见,也是大辽天子的意思。
         用南朝皇帝的聪俊,给大辽皇太孙背书。
         用其仁圣,安抚大辽各部。
         特别是五院部、六院部的贵族们,让他们知道——南朝圣君,仁圣聪俊,我大辽太孙也同样聪俊仁圣!
         如此一来,或许能有奇效,能稳固那些因为太子之死,而一直惴惴不安,害怕被秋后算账的贵族。
         这样,太孙就可以顺利长大。
         而且,说不定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被南朝皇帝影响,也学会了宽容和宽厚。
         果然不再追究当年的事情!
         至少不再去大规模的清算!
         只有这样,辽国才能顺利的传承权力,稳固国家。
         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新的内乱。
         要知道当年的耶律乙辛麾下,可是有着无数辽国北面贵族效忠。
         这些人大部分都参与谋害太子、皇后的事情。
         所以,哪怕擒获了耶律乙辛,但辽国也只敢先囚禁,后赐死。
         更只能对外宣布:太师、魏王乃是病逝。
         这才勉强的安抚住了各部。
         可各部的心,却一直是悬着的。
         所以,这些年大辽天子才会越发的重视汉人、汉礼。
         可随着太孙日渐长大,各部的不安,在不断加重。
         谁不害怕被清算呢?
         这个时候,南朝出现的聪俊仁圣少主,就成为了辽国君臣的救命稻草。
         在宋辽岁币换交子协议后。辽国君臣对大宋的好感与日俱增。
         这既是因为物质的好处,让他们心动,也是因为这可以帮助辽国稳定北面官,特别是那些昔日的魏王党。
         所以,赵煦的主动赠书。
         在耶律固眼中,甚至比那几百万贯交子的价值还高!
         就是……
         这赠书有点多啊!
         耶律固怀疑,皇太孙恐怕没办法及时的回赠相同数量的笔记。
         想了想,他就只能在心中说道:“为今之计,也只能苦一苦太孙殿下了!”
         于是,再拜谢恩。
         却不知,赵煦是有意的。
         没有比赵煦更想让耶律延禧健康长大,并顺利接班的人了。
         不让耶律延禧即位,难道让耶律大石上位?
         赵煦可不想给自己上强度!
         于是,这一次的辽使入觐,在欢声笑语中结束。
         明天开始还上个月的月票欠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