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三百零九章 大宋工程队:起飞!
         在保慈宫里,陪着两宫吃了午膳,然后赵煦就在保慈宫里的内寝之中,在那位太皇太后身边的文熏娘的服侍下,在这保慈宫里睡起了午觉。
         一觉醒来,赵煦就看着,文熏娘那张白皙娇俏的小脸蹲在自己榻前。
         “官家……”文熏娘低下头去:“您醒了?”
         “妾服侍官家更衣!”
         说着就站了起来,带着人来服侍赵煦。
         赵煦和她也相处了不少几个月,几乎天天相见。
         对这个文家的小娘,有些基本的了解。
         这个小姑娘,柔弱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坚强的心。
         根本不像是宰相家里养尊处优的小姐。
         赵煦让人调查过才知道,原来这个小姑娘的身世有些坎坷。
         生母只是一个歌姬,父亲文宗道则是文彦博的续弦所生。
         本来就和文彦博原配生的那些儿子,天然的对立而根据传说,文宗道甚至还不如文及甫、文贻庆等人。
         而文家的规矩又很重。
         赵煦打探的消息说,过去这个小姑娘和其母亲在文府,得自己洗衣、做饭,还常常被文宗道的正妻训斥、责骂。
         总之,这个小姑娘是吃过苦的。
         但也正因为如此,赵煦对她总是留了一分提防与警戒。
         因为,后宫妃嫔之中,最怕的就是这种幼年时吃过苦,心智坚定的女人。
         唐朝的武则天,本朝的章献明肃都是典型。
         不过,这个小姑娘伺候人是没的说的。
         心思细腻,做事缜密,为人也低调。
         两宫都很喜欢她,太皇太后更是将之真正当成女儿一样教育、教导。
         赵煦在她的服侍下,穿戴整齐,然后洗漱好就和她道:“辛苦熏娘了!”
         “不敢!”文熏娘小脸红扑扑的,像苹果一样。
         赵煦则看向也在内寝之中,午睡的两宫,和文熏娘道:“我还要去崇政殿见大臣!”
         “莫要惊动了慈圣歇息!”
         “妾明白!”
         赵煦蹑手蹑脚,轻轻走出帷幕,然后带上石得一,在御龙直簇拥下,去往崇政殿。
         ……
         苗授站在崇政殿的殿堂上。
         他已经知道,在上午就在这里,官家召见了执政司马光。
         可能就在官家召见司马光前,下了旨意,命他入对。
         所以,苗授的心情有些忐忑。
         “官家为何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召见我?”他想着。
         随着礼乐响起,苗授连忙站直了身子,将朝笏握紧,恭身迎接着天子驾临。
         他是正任武臣,是大宋未来的勋贵!
         子子孙孙,都将和赵官家一起同享富贵。
         所以,在官家们眼中,其实武臣远比文臣可靠!
         因为文臣不爽了,可以不干。
         武臣不行!
         武臣必须无条件服从官家的旨意。
         这是一种交换——用忠诚换取富贵!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现在在汴京城里,人厌鬼憎的王诜家族。
         王家的祖先王全斌,并不是太祖义社兄弟,甚至没有参与陈桥从龙。
         而且在灭蜀的过程中,纵兵劫掠,激起了民变。
         可人家听话、懂事。
         所以,哪怕已经过了一百多年,依旧可以和皇室结亲。
         也就是王诜太骄横了。
         连公主都敢虐待,太不给赵官家脸面了。
         不然,王家富贵可以与国同休!
         类似王家这样的例子,还有无数!
         这些例子,激励着后来者。
         也让大宋的勋贵武臣们,始终安分。
         即使是熙宁变法,勋贵们满腹怨言,却也终究只敢嘴上说说,原因正是来自于此。
         ……
         赵煦坐到御座上,看着站在殿中的苗授,待苗授两拜问安后,就道:“朕躬安!”
         “太尉免礼……冯景,给太尉赐座、赐茶!”
         等到苗授谢恩再拜,坐下来后,赵煦就问道:“太尉前时得病,如今恢复的如何了?”
         苗授自然立刻答道:“蒙官家挂记,臣如今已经康复,可以为官家继续效命!”
         “善!”赵煦点头说道:“朕正有一事,欲劳太尉!”
         苗授立刻起身,恭身再拜:“臣恭听官家之命!”
         赵煦看着,无比满意苗授的态度!
         不愧是儒将,也不愧是大宋的忠良之家!
         “奈何,乃孙行事犹豫……”赵煦想起了,他在现代史书上看过的刘苗兵变,就在心中悠悠叹息。
         起事之人,就是苗授之孙苗傅还有刘昌祚的孙子刘正彦。
         两个大将搞政变都磨磨唧唧,让赵煦扼腕叹息——怎么就不果断点,把完颜构那个废物杀了?
         同时,也让赵煦无比安心。
         在那个人心惶惶的时候,两个手握重兵的大将搞兵变,闭着眼睛都能赢,结果却犹豫不决,迟疑不定,最终一败涂地。
         这说明,大宋的武臣们都是忠诚的,也是值得信任的——不然要换五代的丘八,完颜构十个脑袋都被砍掉了。
         想着这些,赵煦就道:“本月以来,多地天旱不雨,朕心甚忧!”
         “昨日执政司马光上书言:四民之中,唯农最苦,朕读之亦是感同身受!”
         “禁军,朕之羽翼,国家长城,值此天变灾异之际,农夫受苦之时,朕希望禁军可以拿出担当来!”
         苗授虽然还不懂,官家的意思,但他立刻就拜道:“陛下,臣及马步军上下将士,必恭从陛下之命!”
         “善!”赵煦点点头。
         “天旱不雨,百姓忧苦至极!”
         “朕欲命卿率马步军诸将士,于汴京城中开始凿井济民!”
         “若成,则推于四方,为民凿井,以解旱苦!”
         “凿井?”苗授楞了一下。
         在京禁军的业务很广。
         既能在金明池里表演,以博得官家和汴京城百姓一笑。
         也能帮着人建造宅邸,打造园林,修葺假山、阁楼。
         同时还能给人运货、卸货,甚至临时充当保镖护卫。
         可,并没有凿井这个技能啊!
         赵煦微笑着:“对,就是凿井!”
         大宋禁军,特别是在汴京城的禁军,早就腐朽堕落了。
         不然仁庙时,也不会一败再败。
         但,在同时禁军们也点开了全新的技能,华丽转身成为大宋包工队。
         他们给人修宅建邸的手艺,广受天下好评。
         营造的假山园林,堪称大师手艺!
         现在汴京城的大部分豪宅,都是禁军们的得意作品!
         也是他们的活广告!
         这个时候,你可能就要问了——当兵的去干工程了,万一打仗了怎么办?
         答:凉拌!
         这就是范仲淹、王安石都要搞将兵法的缘故。
         更是吕惠卿,拼命的搞买田弓箭手的原因。
         老禁军打仗真的不行了啊!
         元丰时代,赵煦的父皇,面对在京禁军的摆烂状态,只能想尽办法的,将那些还没有烂掉的禁军,抽调去沿边轮戍。
         这些部队,就是赵煦抽调出来交给狄咏去指挥的十个指挥了。
         换而言之,其实除了那十个指挥外,剩下的禁军。
         不管是上四军也好,皇城亲事官们也罢。
         都已经烂透了!
         根本没有战斗力!
         但,现代不是有句话吗?
         当别人给你关上一扇窗的时候,那你就有机会打开另外一扇窗。
         大宋禁军们点开了工程营造的天赋。
         而且点满了!
         那些汴京城有数的豪宅,全是他们的作品。
         无论是艺术性还是工艺上,都已经达到了满分!
         最关键的是——禁军们承包工程,童叟无欺,绝不烂尾。
         拿了钱,肯定给伱做到最好,确保工程质量。
         他们的商誉,在汴京城中那是有口皆碑的。
         赵煦看着苗授的样子,说道:“太尉不必犹豫!”
         “朕已经命人准备好了相公的文字、图样,禁军只将士们只管按图、按步骤施工便好!”
         “此外,每凿一口井出来,都有赏赐!”
         苗授听着,再无疑虑,躬身再拜:“臣恭从陛下之命!”
         注:北宋在京禁军,基本上打仗是不要指望他们的,但他们营造工程……却是行家里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