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导演之王2000 > 第五百五十七章 港岛票房新纪录
         2012年6月15号这一天,内地好多部新电影要上映。
         港岛相对来说少的多,只有《寄生虫》,《喜上加喜》,以及《巨人杀手杰克》,《我恨你,爸爸》四部新电影。
         后面两部是外片,看片名就知道没啥意思,港岛的娱乐杂志都没有介绍,这边的媒体杂志唯二比较看好的就是《寄生虫》和《喜上加喜》。
         《寄生虫》就不用说了,李大导的电影,刘德桦,戛纳金棕榈,贫富差距,都是可以宣传的点。
         《喜上加喜》是一部传统的港式合家欢喜剧,就像是黄百鸣组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喜剧一样。
         《喜上加喜》足足请来了十五位明星,有曾志韦,黄宗则,冯淬帆,苏永康,张曦予等等。
         曾志韦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咔,也是这部电影主要的投资人。
         他看到内地市场蓬勃发展,动则几个亿的票房,做为曾经的港圈大佬,他自然会心动。
         而且投资电影不仅仅能赚钱,还能让漂亮妹妹投怀送抱。
         这部电影原本并不是叫喜上加喜,一开始的名称定为双喜临门。
         2012年春晚,贾玲带着几个朋友表演了一个名为《喜上加喜》的小品,得到了很多的好评。
         于是曾胖子脑瓜子灵机一动,将双喜临门改为喜上加喜。
         他自觉这个措施颇有创新,跟上了潮流。
         对于这部电影在内地的票房,他还是非常期待的。
         另外为了能捞钱,而且要一炮打响,他特地找了一些大师,帮他算首映日子,大师们掐手指,或者是请神,或者是算八字,总算找到了好日子,就是农历四月二十六,阳历六月十五。
         随着六月到来,曾志韦发现这个日子的确不错,虽然有很多新电影,不过都是扑街片,六月初到现在,一部新片都没有起来。
         他越发相信,这些新片扑街,都是为了他的《喜上加喜》可以冲起来。
         《喜上加喜》——没有三亿,也有两亿吧。
         带着这样的心态,曾志韦这些天一直处于亢奋之中。
         电影公映这一天晚上,结束了宣传,在港岛的一家大排档,曾志韦请《喜上加喜》所有的明星艺人一起吃宵夜。
         港岛这边明星比较多,加上他们这一桌都是小咖,倒是没有老百姓过来合影签名。
         此时冯淬帆和苏永康坐曾志韦旁边,其他小辈则坐的远一些。
         冯淬帆曾经是港岛有名的笑星,五福星系列拿过几次年冠。
         他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了,早就退休了。
         不过如果有电影请他,他会出来赚外快。
         他是那种冷面笑匠,演的角色都比较严肃,非常正经,但往往所处的环境比较荒诞,以此来形成反差,制造笑点。
         年龄大了之后,相比年轻时更加慈祥。
         苏永康并不是职业演员,他是一名歌手,有些歌还挺好听的。
         可能是喜欢演戏,他经常会在一些港片中客串。
         不过只能演绎一些不重要的角色。
         说句不厚道的话,他长得太丑了,演戏又不是专业的,不可能让他挑大梁。
         此时正在开酒瓶,他是此中高手,起酒瓶非常快,看着甚至有一丝艺术感。
         曾志韦年轻的时候长的老,老了之后,似乎没啥变化了。
         他今天心情好,一脸微笑,等苏永康开好酒,随后亲自给众人倒酒。
         “大家尽管喝,今天我请客,要是《喜上加喜》大卖,我给大家包红包。”
         就像是琛哥一样,曾胖子看着还挺豪气。
         一众演员闻言,立即举杯说好话,纷纷说《喜上加喜》可以大卖,能破票房纪录,明年金像奖有曾志韦的名字。
         冯淬帆坐在旁边,微笑看着。
         年龄大了,医生,儿女都说要少喝酒,他尽量少喝。
         曾志韦见了,并没有多说什么,继续与其他人和喝酒。
         大家随后一边喝酒,一边吃菜,一边吹水,气氛不错。
         就在此时,曾志韦的手机铃声响起,他拿起了手机。
         却是在内地看数据的助理打来了电话。
         助理告诉曾志韦,《喜上加喜》内地的首映票房差不多出来了,总共两百万。
         《寄生虫》拿到了将近一半的排片,其他新电影就少多了。
         《喜上加喜》这么多明星,才捞到了百分之十的排片。
         曾志韦之前还有过幻想,希望《喜上加喜》凭借更少的排片,争取更高的上座率,捞取票房,完成口碑逆袭,然后增加排片。
         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
         内地观众果然不喜欢合家欢式喜剧。
         黄百鸣不行了,曾志韦同样不行。
         他有些气馁的放下了手机。
         其他人还在吃菜喝酒,并没有注意到曾志韦这边的情况。
         酒杯碰撞的声音,就像是寺庙的风铃声一样。
         曾志韦想到自己最近去很多地方拜过,心中稳了许多。
         内地不行,还有港岛,还有弯弯,还有新玛泰,那么多大师都看好这部电影,肯定能赚钱。
         冯淬帆注意到曾志韦的脸色变化,笑道:“怎么了,老婆打电话来催了?”
         “不是,内地的票房出来了,他妈的,只有两百万。”
         “咦,内地的票房统计这么快吗?”
         冯淬帆很快跟了一句,“我听说过,内地发展很快,那边的网络比港岛都更好。”
         网络信息应用方面,内地的确处于世界前茅,全世界估计只有半岛能竞争。
         内地早就可以网络售票,港岛这边还不行。
         而且内地各大院线都会实时更新票房数据,港岛这边影院更少,但大家还没有共用的票房统计网站。
         就像是上世纪一样,需要第二天打电话去各个院线,一个一个加起来。
         “好有什么用,人家不喜欢我们的电影。”
         曾志韦翻了个白眼,他随后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不过没关系,内地票房不行,我们还有港岛,弯弯,还有新玛泰,我们的成绩不会差。”
         冯淬帆没有接话。
         曾志韦跟着说道:“在内地院线,好的排片完全被《寄生虫》拿走了,《寄生虫》有百分之四十多的排片,《喜上加喜》只有百分之十。
         如果《喜上加喜》有《寄生虫》那样的排片,我们票房不会那么差。
         终究是人家的场子,过江龙很难出头。”
         曾志韦自我安慰,给自己找借口。
         冯淬帆年龄更大,他没有无脑吹捧,而且他跟曾志韦关系好,在一起经常互怼。
         “《寄生虫》和《喜上加喜》在港岛首日排片差不多了,看看两片的成绩就知道好坏了。”
         “《寄生虫》有刘德桦,TVB那群衰仔整天吹捧,这个宣传好得多,我们不能比啊。”
         冯淬帆闻言笑了,“胖子,我们打个赌怎么样?”
         “赌什么?”
         “我赌《寄生虫》在港岛的票房要比《喜上加喜》高的多,如果我输了,我请你一个月的早茶,你输了,伱请我。”
         曾志韦个子矮,但人挺豪气,“高的多是多少?先说清楚。”
         “一倍吧。”
         “好,如果《寄生虫》在港岛的票房是《喜上加喜》的票房的两倍,那我请你吃一个月的早茶,如果没有,你请我。
         我吃的早茶可不便宜,要两千块一顿。”
         冯淬帆点头一笑,“胖子,你输定了。”
         电影已经公映,冯淬帆的儿子就去看了《寄生虫》,还发信息给冯淬帆,说电影很好看,很多年轻人都很有感触。
         除了他儿子,还有不少人发信息给他,向他推荐《寄生虫》。
         而他作为《喜上加喜》的演员,竟然没几个人跟他聊《喜上加喜》。
         由此可见,目前来看,《寄生虫》远比《喜上加喜》更受欢迎。
         等赢了这个胖子。
         带一家人来吃早茶,一定不能亏。
         ……
         翌日晚上,结束了宣传的《喜上加喜》剧组回到了昨天晚上的大排档。
         还是曾志韦请客,还是昨天那些人,座次都没有变。
         曾志韦今天要疲惫许多。
         昨天首映日的票房已经出来了。
         《寄生虫》竟然拿到了四百二十万,而《喜上加喜》只有一百二十万。
         《喜上加喜》这个数据是比较正常的,有希望破千万。
         而《寄生虫》这个数据显然不正常,太高了。
         《少林足球》和《功夫》首日都没有四百万。
         有媒体说《寄生虫》创造了一个记录,港岛首映日最高的华语片,仅次于《阿凡达》。
         曾志韦注意到冯淬帆颇有深意的眼神,解释道:“《寄生虫》有TVB宣传,拿到了戛纳金棕榈,还有刘德桦,首映日票房高,后面就不一定了。”
         很多港岛媒体都分析了《寄生虫》首映日票房高的原因,除了曾志韦说的那几个,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讲述港岛的贫富差距,穷人富人的矛盾,港岛房价。
         曾志韦没有说,是因为他觉得这一点会得罪港岛的大家族。
         这不一定是好事,说不定明天《毒果鈤报》,《明报》,《一周刊》就会黑《寄生虫》和李声耀。
         “等那些大家族反应过来,《寄生虫》就完蛋了。”
         作为港岛人,他深知《毒果鈤报》《一周刊》黑人有多么恐怖。
         ……
         又过了一天,《寄生虫》在港岛第二天的票房出来了,第二天竟然有五百万,也就是《寄生虫》两天九百二十万票房。
         又是一个新纪录,港岛从来没有华语片两天破了九百万。
         等到了晚上在大排档吃宵夜的时候。
         不仅仅其他演员,就连曾志韦都失落许多。
         今天《毒果鈤报》,《一周刊》已经发文抨击《寄生虫》了,不过好像没啥效果。
         《寄生虫》成为了港岛最热门话题,老百姓都在聊电影里的故事,他们深有体会,很多人都说这部电影完美契合港岛。
         还有不少观众去电影院二刷,三刷。
         曾志韦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
         心中依旧期待着会有什么事阻击《寄生虫》。
         “观众新鲜劲过去了,电影就不行了。”
         ……
         又过了一天,还是在那个熟悉的大排档,还是《喜上加喜》的那些演员艺人。
         今天下雨了,夜风凉凉。
         大排档关上了大门,还是觉得凉飕飕的。
         此时大排档只有他们一桌客人,甚是空阔。
         大排档老板的老板为了让饭店显得热闹些,特的打开了音响,播放粤语歌。
         曾志韦却是倍感凄凉。
         他的脸还是胖胖的,眼角还是有很多皱纹,看起来与前几天差不多,但他眼中已经没有光了。
         《寄生虫》第三天的票房已经出来了,四百五十万,也就是说《寄生虫》首周三天,在港岛一共拿到了一千三百七十万。
         这部电影在港岛彻底爆了,《毒果鈤报》和《一周刊》都黑不动。
         一千三百七十万绝对是一个劲爆的数据。
         去年港岛华语片第十是《神奇侠侣》,只有八百八十万。
         去年港岛华语片第七是《单身男女》,只有一千二百三十万。
         也就是说《寄生虫》三天票房,放在去年,就能排华语片第七了。
         这个数据绝对牛逼,说不定能打破《少林足球》的记录。
         而曾志韦投资的《喜上加喜》,第一天一百二十万,第二天一百万,第三天只有八十五万,首周三天只有三百零五万。
         连人家四分之一都没有。
         跟冯淬帆的对赌肯定输了。
         更主要是他雄心壮志,刚刚迈出第一步,就给人打断了腿。
         曾志韦给大家倒酒,随后说道:“明天不用宣传了,大家忙自己的事咯。”
         演员们都觉得尴尬。
         还是冯淬帆拍手,开心笑道:“终于可以休息了。”
         曾志韦翻了个白眼,“我赚钱了,给你红包不是更爽吗?”
         冯淬帆撇撇嘴,“他们不知道你底细,你以为我不知道,你最多给个两三千,哪里是大红包?”
         曾志韦呸了一声,“两三千还不多吗?你当我的钱大风刮来的。”
         两个人接着斗嘴,这样倒是稍稍缓解了曾志韦郁闷的心情。
         冯淬帆还特地陪着曾志韦喝了一杯酒,然后劝道:“世道变了,你要认清现实,以前的搞笑片已经不流行了,黄百鸣都不行了,你怎么会赚钱呢?
         你还是老老实实拍电影吧,不要随便投资。
         遇到李声耀,恭敬点,人家不仅仅在内地,在港岛都是巨星级别的影响力,跟着他能吃饱饭。”
         李声耀一个内地人,执导的港岛故事电影能这么火爆,的确难得。
         不得不说,比不了,比不了。
         曾志韦苦笑举起酒杯,“我知道了,我服气了,我一定对他恭恭敬敬。”
         ……
         曾志韦并不是第一个服气的人,港岛很多电影人看到《寄生虫》的数据,都佩服不已。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港岛电影就没落了,年度前十往往只有一两部港岛电影。
         往年的港岛电影能拿一千万票房,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而《寄生虫》三天就办到了,更不要说现在电影口碑彻底铺开了,未来说不定真的会打破《少林足球》的华语片票房记录。
         大家倒是没有生出敌意来,毕竟李声耀一年一部电影,稍微注意点就行。
         而对于李泽铠来说,一切就没有那么美妙了。
         得知《寄生虫》有黑李家的台词,他差点把电脑砸了。
         李泽铠新包养的小妹仔,只有二十岁的郭佳文劝道:“哥哥,不要着急,《寄生虫》这样沉重的电影,我们女孩子都不喜欢看的,票房不会高的。”
         李泽铠闻言,这才稍稍冷静,他想到最近几年的港岛华娱电影票房。
         “扑街片,顶多一千万。”
         然而《寄生虫》直接破华语片票房纪录,第一天竟然有四百二十万。
         “小文,打电话给《毒果鈤报》,《一周刊》,《明报》,我要黑《寄生虫》,我要让所有港岛老百姓认为《寄生虫》是污化\港岛的电影。”
         然而并没有效果。
         第二天《寄生虫》五百万。
         第三天《寄生虫》四百七十万。
         李泽铠担忧不已,“糟糕了,这部烂片真的要爆了,老头子知道,肯定会骂我。”
         他接着大骂,“王八蛋,当初收了我的钱,还要黑我,真是个无信之人。
         还有那些穷鬼,那么多电影,为什么就要看《寄生虫》呢,他们脑子有问题吗?怎么不看好莱坞大片呢?”
         他拿起手机,便要打电话质问李声耀,不过很快将手机放下来了。
         当初他的确给李声耀送钱,让其不要黑李家,但后来他阴了一把李声耀。
         完全是他自己先犯贱,李大导改台词,情有可原。
         郭佳文是港岛城市大学的学生,今年大二,长的非常靓,而且看着很清纯,她并不知道李声耀与李泽铠的瓜葛,接着说道:“TVB,《达公报》,《纹汇报》,《东方鈤报》都是说好话,《寄生虫》才这么快将口碑传出去。”
         李泽铠点点头,“这些家伙都有病,没有一点点港岛媒体的立场,就会拍马屁,我一定要跟他们斗到底。”
         话音落下,李泽铠点着桌子,忽然问了一句,“小文,你说我爸会知道这件事吗?”
         “肯定会知道的,哥哥,你不如早点跟李伯伯说。”
         “跟他说……他肯定会骂我,再等等吧。”
         《寄生虫》的口碑已经在港岛爆了,不仅仅繁华的九龙,偏僻的元朗,东区都知道这部电影拍的是港岛的故事,拍的非常好。
         《寄生虫》在港岛第二周的票房,达到了三千一百万。
         电影总票房达到了四千四百七十万,同样是华语片两周最高票房。
         依照这个数据趋势看,就算后面好莱坞大片《吸血鬼猎人》,《特种部队2:报复》,以及《神奇的蜘蛛侠》上映,《寄生虫》都可以再拿将近两千万票房,未来肯定能打破《少林足球》创下的华语片在港岛的票房记录。
         李泽铠看着报纸,整个人都惊呆了。
         他没想到《寄生虫》竟然能破《少林足球》的记录,如果……如果当初他不阴李声耀,那这部破纪录的电影,就不会提起港岛房价,就不会阴阳李家。
         现在很多年轻人看了电影,都说港岛房价耽搁了他们的发展。
         老李知道了,那不骂死他啊?
         “小文,怎么办,我爸肯定会骂我。”
         郭佳文今天穿了一件露脐装,搭配了一条类似瑜伽裤的长裤,正打算学习梁洛诗,看看能不能怀上一两个。
         却没想到李泽铠此时一脸颓丧,跟一个小孩一样,哪里有半分男子汉的气概。
         这样的环境,就算她有万般手段,李泽铠估计也没办法举枪吧。
         这小子害怕老李责罚,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气定神闲。
         她想到了老李和李泽炬,那都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她大概明白了老李为啥将大部分产业交给李泽炬,李泽铠仅仅分了几亿美刀。
         这人都快奔五了,平日看着精明,实际上不堪大用。
         可惜李泽炬不好女色,不然的话,她真不愿意伺候李泽铠。
         不过已经上了李泽铠的船,那就没办法下船了。
         她想了想,“你要不要联系一下李声耀,让他发个声明,说电影里的台词并不是说李家。”
         李泽铠微微一顿,“那家伙很贼的,他不一定会听我的话。”
         “那就给他一点好处咯。”
         李泽铠想了想,觉得有道理。
         他随后拨通了李声耀的电话,不到一分钟,他就放下了电话。
         “这个家伙说台词是失误,等以后有机会了,再来港岛解释清楚。”
         这个以后是啥时候呢?
         郭佳文闻言,亦觉得难搞。
         时光飞逝,《寄生虫》还在播放,港岛有几部好莱坞大片上映,挤压了《寄生虫》的排片,不过就像是很多娱乐媒体预测的那样。
         《寄生虫》已经形成了口碑,很多人都去观看,就算第三周有好莱坞大片来袭,不少观众选择了外片。
         《寄生虫》依旧在第三周拿到了两千一百万票房,电影总票房来到了六千五百七十万,打破了《少林足球》六千一百万的票房记录。
         《寄生虫》还能放映十几天,磨磨蹭蹭说不定能搞五百万,到时候在港岛的总票房就能达到七千万。
         这个数据算是将港岛华语片票房拉高了一个层次。
         李泽铠得到了消息,最近几天尤其暴躁,连着打碎了办公室几个花瓶。
         “王八蛋,这件事没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