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三百五十五章:蓝玉、沐英迫不及待观摩新军!这只是表面!
         建安。
         “咦,王爷这是要去做什么?”
         “可不,怎么这么多人,全都跟着王爷出城?”
         “你们不知道?听说朝廷派来一个规模十分大的观摩团,侯爷就好几位!”
         ……
         建安百姓见临近中午,朱棣带着一大家子人,以及建安都司府、布政使衙门的官员出城,纷纷惊讶议论。
         叶茂和沈仁骑马而行。
         打量着街面,感慨低语:“一年不来建安,都感觉有些陌生了。”
         自从燕王这一年没回福建。
         他也没来建安。
         以至于,这次来建安。
         差点惊呆了。
         福建大多数县城那种毛草顶房舍不见了。
         整个建安中心大街两侧,到处都是新建的砖瓦房舍。
         一种红色的砖石。
         他打听过了,都是福建几个盛产黏土的村子烧制的。
         据说,这种烧制砖石的技艺,是燕王在土桥村搞出来的。
         燕王的两个小舅子,如今就在农村蹲点搞乡土村社,这种烧制技艺,就是他们传开的。
         现在建安的临街房舍,都被商贾们买下来,建成了商铺。
         城内还有到处动工建设的货仓。
         很多建安百姓,都因这次动迁发家致富。
         建安的乡土村社已经全面建成。
         正在发力。
         农村产,用于海贸的主编箩筐、棉布、绸缎……
         商人逐利。
         建安百姓比以前有钱了,当地士绅、有点钱的人,开办更多铺子。
         同时,海贸的商人,也特别喜欢建安。
         这并非因为燕王是建安县令。
         乡土村社建成后。
         百姓逐渐被组织起来,习惯了分工合作。
         小的商人还在搞到处收购棉布、绸缎等各种物资。
         原本的豪强,已经不满足这种小打小闹了。
         他们有需求后,会直接派人去建安的农村。
         需要棉布,就把货单分配给各个村子,需要棉花,就和各个村子提前约定收购契约、价格。
         如此,货源稳定,且短时间内,就能聚集大量货物。
         很多福建豪强、大商贾现在更喜欢这样做生意。
         也正是现在这种生意模式,让很多福建豪强,开始反思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并且,渐渐认同,这种原本损害了他们利益的政策。
         闽县也是如此。
         大商贾云集,并且都搞雇工身股制。
         建安百姓的生活条件,肉眼可见发生改变。
         沈仁看着左右,他天天呆在建安,都感觉变化很大,何况叶茂一年没来。
         恐怕,观摩团看了,冲击会更大。
         想到这里,随即笑道:“未来,建安的变化肯定越来越大,以前,建安是福建有名的穷地方,因为穷,百姓不安定,所以都司府才直接设立在建安,就是为了震慑弹压地方,往后,我们都司府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弱了。”
         叶茂瞥了眼沈仁,笑笑。
         沈仁是故意显摆。
         沈仁虽然是武将。
         但他肯定,沈仁也不希望,都司府眼皮子下的百姓造反作乱。
         ……
         于此同时。
         建安三十里外。
         一支庞大的观摩团队伍,缓缓行进。
         此时,已经进入建安境内。
         蓝玉等人看着时不时从身边经过,装满东西的马车,不由诧异。
         蓝玉扭头看向在福建省界,就去迎接他们的纪纲,“纪纲,进入建安后,怎么马车、牛车、驴车这么频繁?”
         其他人也瞬间竖起耳朵。
         纪纲瞧着这群人,不由暗道:‘这才算什么,你们只是看到一个表面。’
         这一年,他在福建秘密活动,完成锦衣卫在福建系统。
         看的最多,感受也最深!
         笑道:“这些都是商贾们运输货物的车队,很多豪强、大商贾为了利用建安高效的组织力,纷纷在建安建货栈,然后把所需货单,分配到组织力高效,且原料产地的农村,还有些商贾,直接提供原料给建安城内百姓……”
         对,就是组织力。
         这个词,据说是朱四郎发明的。
         总之,现在整个福建官员、士绅豪强、商贾,经常把这个词挂在嘴上。
         并且,也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方孝孺好奇插口,“纪千户,这种方式,就是燕王提及的,利用经济方式,宏观引导乡土村社向更高级发展对吧?”
         纪纲看了眼方孝孺。
         方希直,太子爷身边的红人。
         也是最早接触乡土村社的大明官员。
         方希直听闻后,就能理解到这个深度,他一点都不奇怪。
         “对!”
         嗒嗒嗒……
         急促马蹄声这时传来。
         众人循声看去……
         数骑从前面转弯处疾驰而来。
         沐英微微皱眉,“怎么有人穿这么奇怪的衣服?”
         “不对,还有肩标!”蓝玉注意到将士们肩头肩标。
         所有人紧盯奔冲而来的几名将士仔细观察打量。
         纪纲介绍道:“这是燕王以前的五百亲兵,现在已经换装燕王陆军第一镇新式军服。”
         蓝玉、沐英对视。
         在见到纪纲时。
         他们就从纪纲口中了解了。
         朱老四的鸡笼屿新军,采用了一种完全有别于大明的新军制。
         第一镇第一协第一标第一营。
         纪纲暂时也就知道这么多。
         具体如何,纪纲就不清楚了。
         显然,即便是无所不能的锦衣卫,对鸡笼屿的了解也少之又少。
         ……
         随着来人靠近。
         蓝玉认出,为首之人,是江宁衙役周浪。
         这个小人物,因为朱老四,如今也发迹了。
         当然,这人是凭本事。
         跟随朱老四一路纵横草原,回朝后,晋升为朱老四亲兵把总。
         当初那批五百人,就是普通小兵,陛下都给提拔了一级,升任小旗。
         如今,朱老四成立一镇新军,恐怕更了不起了。
         也不知,这周浪如今什么官职。
         ……
         蓝玉琢磨中。
         周浪带着几人策马靠近。
         吁!
         勒马顿足,坐在马背上揣胸行礼,“卑职燕王亲兵把总,燕王东番陆军第一镇骑兵标。标统周浪,拜见观摩团各位大人!”
         “卑职奉命迎接……”
         蓝玉等人打量着周浪,大多数人都知道周浪原本是江宁一小衙役。
         此刻,看着周浪情不自禁暗暗感慨:‘又一个小人物,发迹于微末!’
         周浪身上,哪里还能看到半点衙役那种市侩嘴脸。
         眼前之人,分明就是个铿锵军人!
         蓝玉、沐英等人,身为军人感受最为深刻。
         暗道一句,朱老四果真会调教人。
         随即,沐英笑道:“我们知道了,周标统派人回去给王爷报讯,你留下来,我们有些问题,迫不及待想问你,不知可否?”
         周浪暗笑。
         对此一点儿都不奇怪。
         殿下本来就要带这些人观摩,也没什么不能说的。
         “卑职遵命!”
         周浪吩咐跟随而来的兄弟回去报讯,自己留下来,随着观摩团。
         朱棣亲兵刚策马离开。
         蓝玉就迫不及待询问:“周标统,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骑兵标,你们陆军第一镇……”
         周浪谦虚道:“永昌侯称呼卑职周浪就行,标统只是我们在鸡笼屿新军中称呼。”
         蓝玉含笑点头。
         然后周浪开始给众人科普。
         “王爷的陆军第一镇总人数12560人,一镇两协两标,每标3营,营统制称管带,营下设队官、排长、棚正……”
         “四个标,两个标装备火铳,两个标为刀盾兵……”
         “另设骑兵标,骑兵标人数少点,只有一千一百人,三个营,每营三百,俺们骑兵标缺少战马,兄弟们虽然满员,但只有五百战马……”
         ……
         果然!
         沐英、蓝玉对视,不约而同暗道一句。
         朱老四守闽县,三五一组时。
         他们就猜测,朱老四新军一定会把这种小分组模式,运用到新军中。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另,殿下准备在回朝助战前,再编练一个混成协,防守鸡笼屿,殿下一切都要靠自己,没钱了,只能编练这么多了。”
         周浪最后,不忘替朱棣哭穷。
         他倒不是想替殿下要什么。
         殿下不屑做这种事!
         就是要告诉这些人,观摩归观摩,别看到好东西,就想往怀里搂。
         朝廷几乎没给殿下任何帮助。
         现在这点家底,可都是殿下自己辛辛苦苦打拼积攒起来的。
         在场都是人精。
         岂能听不出周浪暗戳戳表达的意思。
         唇角抽抽。
         朝廷的确没给什么。
         可这发展也太快了吧!
         再编练一个混成协。
         根据周浪介绍,混成协五千多人。
         一个镇,再加一个混成协,也接近两万人了!
         何况,据纪纲介绍,燕王还有一支新式海军。
         一时间,别说蓝玉、沐英、俞同渊这些武将,就是宋濂、方孝孺这些文官都恨不得马上去鸡笼屿,看看这支新军。
         若说对太子威胁最大的,还是这支新军!
         “周标统,朝廷怎么没给燕王支持。”黄子澄不服气开口,“独一份的海贸权,这不是支持?若无海贸特权,燕王也赚不到钱,武装不起你们这支,只听他一人,不听朝廷号令的私兵……”
         朱四郎态度如何不清楚。
         可朱四郎麾下,摆明了一副,朱四郎不欠朝廷的样子。
         这是要干什么?
         陛下在都如此。
         若是太子爷登基,是不是朝廷想要他们做点事情都很难了?
         沐英、蓝玉、方孝孺等人听着黄子澄的言论,不由皱眉。
         人家朱老四是皇帝的儿子!
         这点支持。
         说出去,别人都可能会认为,朱老四不是皇帝的亲儿子。
         黄子澄却把这种支持,当做盛气凌人的筹码。
         方孝孺刚要制止黄子澄……
         “这位大人!”
         周浪已经不干了,冷冷道:“殿下的海贸权也不是白来的!这位大人是忘记了,还是装忘记,殿下之所以能海贸,是因殿下肃清了福建沿海海盗,同时殿下还肩负着,为朝廷肃清四海的任务!”
         黄子澄瞬间被噎的满脸赤红,大红鼻头,更微微发紫。
         周浪却没打算就此罢休,继续道:“现在,福建已经成为海盗禁地,此番,燕王还要给各位观摩团大人展示我们的新式海军,已经选好了一处海盗,准备将其剿灭,接下来,我们海军会为朝廷,逐步肃清沿海所有海盗……”
         ……
         这个人表现的太理所应得了。
         是不是,将来殿下把海外打下的疆域发展好。
         他们也会以这样的口吻,直接向殿下索要?
         看他们某些人理所应当的态度,这种事很有可能发生。
         做梦!
         兄弟们绝不会让殿下受这种委屈!
         “试问这位大人,换做其他人,只身来福建,可动用兵力只有五百亲兵、以及一千多海防将士,能全歼倭寇八千人,能把福建发展的这么好?”
         王爷不欠大明的!
         要说欠,也是朝廷亏欠王爷!
         哈哈……
         就当所有人被周浪怼得哑口无言,气氛极为凝重时。
         蓝玉忽然爽朗大笑,伸手拍着周浪肩头,“好样的,这才是真正的军人!”
         话中,狠狠瞪了眼黄子澄。
         将来坏事,肯定就这群文官坏事!
         怎么就能说的这么理直气壮。
         虽然都是太子系,他还是太子的妻舅。
         可都有些脸红!
         ……
         视线又看向周浪。
         他是真欣赏周浪。
         可惜,朱老四的人,抢也抢不来。
         在得知,朱老四还给他们安排了观摩实战剿灭海盗,他现在迫不及待想去鸡笼屿。
         朱老四是真的没藏私。
         ……
         徐达一直没说话,没任何态度。
         此刻,不由暗暗笑了。
         四郎有这样一群兄弟、下属。
         往后,就愈发没人敢给四郎摆脸子,让四郎受委屈了!
         ……
         小小不愉快,被蓝玉巧妙化解,随后,众人开始加快速度。
         片刻后。
         建安县遥遥可望。
         城门外,黑压压人群,表明了朱老四对他们一行人抵达的重视。
         ……
         “来了!”
         在蓝玉一行人看到朱棣等人时。
         城门处,众人也看到了观摩团。
         队伍很快抵达。
         朱棣率众迎上去时,蓝玉等人纷纷下马,蓝玉抢先行礼:“拜见燕王、拜见太孙!”
         其他人跟着行礼。
         徐达看着蓝玉把朱棣排在朱雄英面前,若有所思。
         蓝玉给出的态度,不可谓不大。
         朱棣也略微有些诧异,含笑道:“欢迎永昌侯、西平侯以及观摩团各位大人。”
         双方人相互行礼,寒暄后,朱棣继续道:“诸位一路舟车劳顿,咱们还是回城在叙说如何?”
         “一切听王爷安排。”蓝玉笑着从善如流。
         双方上马后。
         蓝玉作为观摩团主持之人,和朱棣骑马走在最前面。
         扭头指着后面装着酒坛的马车,“后面车上的酒,是土桥村村民带给王爷的,他们用玉米秸秆酿制,陛下得知后,十分高兴,封土桥村乡土村社第一村,杨老八也被陛下封为劝农官……”
         朱棣愣怔,接着,唇角露出笑容。
         玉米秸秆能酿酒,他知道。
         不过,他不知具体如何酿造。
         没想到,八叔他们竟然搞出来了。
         看吧。
         只要把百姓组织起来,有了本钱,放开让他们搞,一定能创造出成果。
         大明有无数个农村。
         不说各个都像土桥村。
         只要有一成村子,能搞出或大或小的发明成果。
         传播开来,都能把大明推向另一个高度!
         ……
         蓝玉一直在观察朱棣表情。
         此刻,不由笑了。
         他就知道,朱老四听闻此事,一定比他自己搞出玉米秸秆酿酒都高兴。
         论了解朱老四。
         朝廷中,他肯定能排前列!
         “嘶!这是建安?”
         “不是说,建安是福建最穷的县府之一吗?”
         ……
         后面有惊呼声传来。
         蓝玉回神,扭头看了眼,说话之人是练子宁、齐泰、铁铉这群年轻官员。
         顺着这些年轻官员视线,好奇看去……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