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零六章:朱棣失踪了!
         纪纲站在旁边。
         听闻后,瞬间瞪大眼,愣怔。
         随即,激动追问:“指挥使,战果如何?”
         话中,眼巴巴盯着蒋瓛。
         他这些年,好不容易搭上太子爷这条线,还秘密为太子爷办了些连蒋瓛都不知……
         不,除他和太子爷,没有人知道的隐秘事情。
         天知道,他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
         所以,他比蒋瓛更希望太子爷好!
         这段时间,燕王大捷的消息不断传回,陛下还以燕王大捷的名义,开博览会。
         上午去过的百姓,回来激动议论。
         好评如潮。
         虽说,他也不认为,陛下会有什么易储之心。
         可陛下毕竟是皇帝。
         皇帝对另一个儿子的好,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怎么可能没有一点警觉。
         还好,太子爷也打大胜仗了。
         只要战果和朱四郎接近。
         甚至,稍微不如一点都没关系。
         毕竟,普天之下,都知道朱四郎军事方面的天赋。
         太子第一次领兵,稍微不如点朱四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蒋瓛转移视线,落在纪纲身上,深深看了眼,笑道:“此战,太子动用四镇新军,五万多人,会战五万蒙古铁骑!”
         “一战溃敌!杀三万七千北元铁骑,损伤三千余……”
         嘶!
         ‘这是太子?太子军事上的天赋如此高?’
         纪纲忍不住倒吸凉气,都惊呆了。
         完全超出了预期!
         短暂震惊后。
         随即,无比的激动席卷全身。
         太子有此等军事天赋,还怕朱四郎造反?
         这是力压燕王朱四郎的节奏啊!
         他的眼光果然没错,早早向太子靠拢。
         蒋瓛从书案后绕出来,边往外走边说道:“我要入宫向皇爷汇报,你安排人手,我希望一个时辰后,整个金陵都在议论太子爷大捷的消息,把秦淮河畔博览会的声势压到最低!”
         “卑职遵命!”
         纪纲跟随蒋瓛走出官房,抱拳领命。
         目视蒋瓛离开背影。
         琢磨该怎么做,才能把声势搞到最大。
         想要彻底熄灭博览会的声势,这是不可能的。
         海外珍奇物品。
         免费尝试。
         这对于爱贪小便宜的愚民来说,有着致命诱惑力。
         ……
         “太子爷大捷!”
         “真的?”
         “千真万确,听说消息是从镇抚司衙门传出来的。”
         “太子爷杀敌三万七千人?这么厉害?”
         “是不是镇抚司衙门弄错了?怎么太子一战战果,比燕王两次大捷的战果都大!”
         “太子的领兵天赋如此高?”
         “肯定啊,要不然陛下怎么选太子做储君!太子和燕王的打仗天赋都是继承陛下,太子身为嫡长子,肯定继承更多,以前只是没机会展现罢了。”
         ……
         蒋瓛还在赶往皇宫的途中,消息便在金陵城内传开。
         纪纲为了大捷声势浩大。
         绞尽脑汁,深挖细节。
         同时,发动锦衣卫在金陵城内的眼线,从战果方面和朱棣两次大捷做比较。
         如此还觉不够。
         又提出血统继承论!
         朱棣和朱标的军事才能,都是继承朱元璋。
         朱棣的军事才能,并不是一种天赋。
         拉低百姓对朱棣的神化。
         其次,从血统论,提出朱标作为皇家嫡长子,九五至尊真龙嫡长子,继承的更多芸芸。
         别说,百姓还真信这套玄学说辞。
         ……
         六部官衙。
         百官刚刚下马车,聚集在官衙门口,低声议论。
         目视蒋瓛满脸笑容,步履匆匆而来。
         纷纷诧异侧目。
         前方又有好消息?
         朱四郎又打赢了?
         “蒋指挥使。”李善长忽然开口,叫住从身边经过的蒋瓛,打断众人思绪,纷纷看向李善长、蒋瓛。
         李善长笑问,“是否又有好消息?”
         哈哈……
         蒋瓛笑着抱拳,点头道:“韩国公料事如神,太子亲率四镇新军,以步炮协同新战术,会战五万北元铁骑,以三千余人微小损失,杀敌三万七千人!大捷!”
         李善长眉角微挑,满脸难以置信。
         蒋瓛看看李善长、刘伯温,视线扫视,瞬间呆若木鸡的群臣,笑笑,抱拳拱手,转身大踏步往御书房方向赶去。
         哗!
         蒋瓛刚走,瞬间哗然。
         “太子大捷?”
         “哈哈!太子大捷!太子大捷啊!太子的领兵能力毋庸置疑了!”
         “何止毋庸置疑,朱四郎两次大捷,不过杀敌两万余,太子一次战果,就几乎是他的两倍!”
         “事实证明,太子爷领兵天赋优于朱四郎!”
         “朱四郎只是善打小规模的战斗,其实,他最出名的战斗,就是带着一千骑兵纵横草原,这等规模的战斗,太小了,太子爷……”
         ……
         激动议论传入耳中。
         李善长回神,看看手舞足蹈的百官,和刘伯温含笑对视,转身不动声色离开。
         摇了摇头。
         这些人忘记了。
         朝廷四镇新军是依托燕王新军操典细纲编练而成。
         还有蒋瓛提了一嘴,轻飘飘掠过的步炮协同。
         从字面意思,他略微有些明白。
         即便不是他想象中那般。
         步炮协同也不可能是太子首创。
         这种战术明显是运用于装配火器的新式军队。
         太子爷对新式军队,已经如此了解?
         都能独立提出一种战术?
         有可能吧。
         或许朝廷编练新军期间,太子爷自己琢磨出来的。
         可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符合常规常理。
         何况,这几年,每个月都要考校太子的兵法。
         他也次次被陛下传召,指导太子。
         太子若是想当新战术,会藏着不提出来?
         甚至,东宫卫率都没有进行演练过!
         其次,在考校太子兵法时,他也没发觉太子表露出超前的兵法理念。
         他更相信,步炮协同战术,是燕王的理念。
         或许,燕王把这杀手锏交给了太子。
         ……
         李善长进官房时。
         收敛思绪抬头,看着高悬天空的日头,‘朱家老四连这等杀手锏都肯交给太子,这个人虽然有心狠手辣的一面,可如果能得到这个人的认同,不触犯他的底线,他也会真诚对待别人,李琪和长公主是时候早点离开大明这个旋涡了!’
         朱老四有能力。
         且朱老四的团队,现在是一个创业团队。
         创业成功以后如何,他不清楚。
         是像朱皇帝立国后,瞬间人心各异?
         还是向太宗李世民玄武门夺位后,君臣相宜?
         他无法预料。
         但创业团队中,内部即便有斗争,也不会太凶险激烈。
         加上朱老四的能力,以目前来看,朱老四的创业团队凝聚力很强,没有那些龌龊事。
         长子人平庸点,去这样的环境,更安全!
         他有预感。
         未来的大明,绝不会风平浪静。
         ……
         御书房外台阶下。
         朱元璋、马秀英从马车下来。
         朱元璋看向马秀英,“你带着孩子们,去你宫里说说话。”
         马秀英点头后。
         朱元璋冲朱雄英、朱雍鸣招手,“雄英,雍鸣和祖父去御书房。”
         众人羡慕看着朱雍鸣跟着朱雄英走向朱元璋。
         朱允炆抿了抿唇,期盼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伸手揉了揉朱雄英、朱雍鸣的脑袋,牵着两小家伙的手,就沿阶而上。
         朱允炆眼中光芒瞬间暗淡。
         听娘说,以前皇祖父眼中只有大哥。
         若如此,他也不难受。
         大哥毕竟是太孙。
         可都是普通皇孙,为何朱雍鸣就能得到皇祖父的喜爱?
         太不公平了!
         就因为,朱雍鸣有四叔这样一个好父亲?
         要是四叔死了,朱雍鸣、朱祈婳所拥有的一切,是不是就会顷刻间消失?
         “陛下,大捷,太子爷大捷!”
         父亲打胜仗了?
         朱允炆听到从后面传来的声音,短暂愣怔后,惊喜转身。
         所有人,包括已经沿阶而上的朱元璋,听闻喊声都顿足回头。
         朱元璋松开两小家伙的手,快步沿阶而下折返。
         蒋瓛气喘吁吁跑来。
         朱元璋迫不及待催促:“快说!”
         话中,劈手夺过蒋瓛递上的信报。
         蒋瓛同时汇报道:“陛下,太子率领四镇新兵在好陈察哈尔与五万北元铁骑会战,使用燕王告知的步炮协同战术……”
         蒋瓛悄悄窥视朱元璋。
         对纪纲时。
         他没提步炮协同。
         反正对民间的消息,只要宣扬太子大捷即可。
         对百官,他稍微提了提。
         但对陛下,就不能有任何隐瞒了。
         毕竟,捷报都详细记录了。
         朱允炆紧盯蒋瓛,小手渐渐拧紧,小脸微微泛红,眼神余光看向祈婳、雍鸣,‘我父亲打大胜仗了,比伱们父亲两次大捷的战果都大!’
         他终于能在朱祈婳面前炫耀了。
         “大伯母,大伯母,大伯打大胜仗了!大伯打大胜仗了……”
         朱允炆还在琢磨,该如何对祈婳炫耀,才最痛快时。
         大人们还在看着正在反复阅读捷报的朱元璋、马秀英时。
         祈婳突然高兴大喊。
         像只小蝴蝶,在大人们注视下,蹦蹦跳跳高兴跑出去折返回来,一头扑到徐妙云面前,抱着徐妙云的腿,抬头,大眼睛盯着徐妙云,高兴激动道:“娘亲,大伯打了大胜仗,用不了多久,阿爹就会跟着大伯回家了吧?祈婳想阿爹了……”
         ‘我父亲打大胜仗,你高兴什么!’
         朱允炆都傻眼了。
         朱祈婳这个疯丫头,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听到这个消息。
         朱祈婳难道不该难受嘛?
         毕竟,她阿爹又没有打大胜仗!
         他想在朱祈婳面前炫耀,就是想让朱祈婳生气。
         可现在,朱祈婳对于父亲打大胜仗这么高兴。
         他炫耀还有什么用?
         这个朱祈婳,怎么这么可恶!
         祈婳的行为,成功让朱允炆幼小心灵破防了。
         大人们,也全都被祈婳的欢乐给逗笑了。
         哈哈……
         朱元璋溺爱看着朱祈婳,爽朗笑道:“小祈婳,想你阿爹了?”
         小祈婳转头,大眼睛忽闪忽闪,点点头,“皇祖父,阿爹在时,每天都会给祈婳讲故事……”
         朱元璋笑道:“今晚你留在皇宫,皇祖父给你讲故事。”
         众人惊讶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有多忙,所有人都清楚。
         “皇祖父还会讲故事?皇祖父会讲大海历险记吗?知道美人鱼吗?知道小龙女和小书生的故事吗?……”
         朱元璋张了张嘴……
         徐妙云见祈婳把朱元璋问的哑口无言,扶额,责备道:“祈婳,皇祖父很忙的,不许胡闹。”
         四郎一直就给祈婳、雍鸣讲大海中的故事。
         雍鸣也特别爱听。
         而且,四郎每次讲完,雍鸣还会和祈婳一起转述给她,让她润色写成故事书。
         她也乐意参与这种家庭游戏。
         她也知道四郎这样做的原因。
         让孩子们喜欢上大海,对未知的深蓝充满向往和探索。
         四郎讲的大海历险记,也特别有意思。
         想象力丰富。
         即便是她听祈婳、雍鸣磕磕绊绊重复,都听的津津有味。
         有时候,还会故意学着祈婳撒娇的模样,让四郎给她讲。
         整理成书的部分。
         她也准备将来刊印出来。
         让治下的孩子们读。
         对未知深蓝的向往和探索精神,应该是整个四郎治下所有人都应有的一种冒险精神。
         四郎给两小家伙讲。
         其实是不想让两小家伙,将来长大后,把目光投向中原、大明。
         为将来考虑。
         观音奴笑着推了推朱尚炳,“和阿姐去玩吧。”
         王美人看了眼观音奴,轻轻推了推朱玉秀。
         父皇这么忙,都许诺要给朱祈婳讲故事,这是何等的喜爱?
         且燕王是个女儿奴这件事,早不是什么秘密了。
         玉秀若是能和朱祈婳交好。
         现在有好处,将来也有好处。
         “阿姐,什么是美人鱼。”
         “美人鱼可美了,不过,我还是想当小龙女,我喜欢阿爹故事中,勇敢在深蓝大海历险的小书生……”
         ……
         一群差不多年龄大小的孩子,叽叽喳喳议论着离开。
         朱元璋含笑收回视线,“咱今天特别高兴,今晚咱们再吃火锅!”
         他真的十分高兴。
         标儿大捷。
         老四给祈婳、雍鸣讲什么大海历险记的目的是什么?
         他不知什么是美人鱼,不知小龙女和小书生。
         但他知道老四这样做的目的!
         他老朱家有这样的儿子。
         还愁不兴旺?!
         ……
         傍晚。
         晚膳后。
         女眷们带着孩子们陆陆续续出宫。
         皇宫前往东宫的路上。
         朱雄英亲自提着宫灯,和常氏走在前面。
         宫女、太监远远跟在后面。
         朱雄英似乎很高兴,某刻,突然扭头,笑着询问:“娘,四婶儿这么优秀,孩儿感觉比娘亲都优秀,皇祖父、皇祖母也十分喜欢四婶儿,娘你会嫉妒吗?”
         常氏忍笑瞪目,“臭小子!找打是不是!从明天开始,去演武场等着娘!”
         朱雄英笑的更加灿烂了。
         常氏含笑抬手,揉了揉朱雄英小脑袋,“你知道,娘和你四婶儿的关系吗?常徐两家本就是异性兄弟,娘和你四婶儿小时候,在你皇祖母身边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那时候,娘和你四婶儿天天形影不离,睡觉都在一起,你四婶儿打小就很优秀……”
         ……
         灯烛摇曳。
         母子二人轻声边聊边走。
         ……
         朱府。
         徐妙云寝殿外。
         娜仁托娅提着灯笼,围着周世显边转边打量,“你就是我四叔麾下,陆军第一镇,骑兵标标统周浪的长子?”
         周世显有些拘谨,作揖道:“托娅小姐,是,我叫周世显,家父正是朱先生麾下骑兵标标统。”
         他不知如何得罪朱先生这个侄女。
         自从徐先生回来,搬到朱府。
         每次他给徐先生送些村里产的米面、鸡、鸡蛋之类。
         每次遇到娜仁托娅小姐,都不给他好脸色。
         今天这回还算好。
         以前,这位小姐见了他,总要气呼呼哼一声,咬牙切齿,似乎恨不得把他嚼吧嚼吧吃了。
         周世显哪里知道。
         他是子偿父债!
         噗!
         娜仁托娅突然笑了,提起灯笼,靠近周世显脸颊。
         哈哈……
         顿时笑的前俯后仰,“你怎么还脸红了!”
         周浪那个唯四叔之命是从,且脸皮极厚的家伙。
         儿子竟然这么内向腼腆?
         报应啊!
         这倒让她不好意思欺负了。
         “算了,你爹的债,你爹还,往后我不欺负你了。”娜仁托娅好不容易止笑,摆了摆手。
         周世显狐疑看着娜仁托娅,“托娅小姐,家父有什么地方得罪你了,我愿意代家父偿还。”
         “你真是周浪的长子?”
         “托娅!”
         严肃声传来,娜仁托娅余光看到徐妙云抱着金豆子,在乌云琪格和徐妙音陪同下走进来,吐了吐舌头。
         她可不敢在四婶儿面前胡闹。
         悄悄警告道:“不准向四婶儿告状!”
         周世显忙摇头低语:“我不会。”
         两人小声说话时。
         徐妙云走来。
         周世显忙作揖,“徐先生,我有些事要和徐先生说。”
         徐妙云点点头,扭头含笑瞪了眼娜仁托娅,“世显性格真诚腼腆,托娅你不要欺负他。”
         这小丫头,就因为当初四郎直接命令周浪把她从帅帐内粗鲁带走。
         就‘记仇’上了。
         其实,就是小孩子脾气罢了。
         周世显忙摇头:“徐先生,托娅小姐没欺负我。”
         徐妙云哭笑不得看向周世显,摇了摇头。
         转身对乌云琪格、徐妙音说:“不早了,今天一天,你们也累了,都回去休息吧。”
         乌云琪格、徐妙音离开后。
         徐妙云带着周世显来到寝殿宫院旁侧的凉亭。
         侍女奉茶后,站到远处。
         “世显坐吧。”
         “谢徐先生。”
         周世显落座后,就低声道:“徐先生,今天太子大捷的消息传开后,我们大伙儿都很高兴,可临近傍晚时,来米铺买米的人,议论此事,我感觉味道就有些变了,我也拿不准,就来找徐先生……”
         徐妙云笑道:“说说,傍晚时,百姓都怎么议论。”
         “在比较太子和朱先生的战果。”
         “还有人,好像在议论什么嫡长子血统论……”
         ……
         周世显努力回忆着,转述给徐妙云。
         说完后,周世显挠头,“徐先生,我也说不出,到底哪里不对劲儿,可就是听了后,感觉特别别扭,是因为,我亲近朱先生,所以不够客观中立吗?”
         徐妙云笑笑,“有这方面原因,这件事,你就当什么都没发生,朱先生他不在乎这些……”
         有些人,一边在为大哥造势。
         一边想把四郎在百姓心中,近乎神化的形象拉平。
         行为卑鄙。
         但这也是他们夫妻想要的。
         他们并不想在大明,声望太过了。
         “咱们将来都要离开大明,这些事情无所谓,今后,再有类似的言论,你也当做什么都没发生……”
         或许,将来会有更加直白,引导民意,仇视四郎的言论。
         世显这小伙子。
         很感激四郎,别看内向腼腆善良。
         若是攻讦四郎的恶毒话太严重。
         这大小伙子肯定会做点什么。
         他们不在金陵城。
         这样做,太危险了。
         而且也没必要。
         “不久将来,福建的海商会在金陵城开办商号,你多跟他们学学,将来咱们出海后,朱先生肯定会让你从事海贸方面的事务……”
         世显的性格,做生意也能。
         将来帮四郎执掌海关税收也不差。
         “徐先生,我这些年在金陵也有些人脉,到时候,可以协助福建来的商贾开办商号……”
         徐妙云顿时笑了。
         这种朴实真诚的性格。
         谁都喜欢。
         送走周世显后,徐妙云带着金豆子回到寝殿。
         站在窗前,遥视北方。
         她的丈夫、父亲、弟弟、学生如今都在北方。
         也不知,他们怎么样了?
         ……
         济宁。
         梁山县。
         梁山水泊附近一个村庄宗庙内。
         春晓为首一群孩子们栖身于此。
         几个村民送春晓来到宗庙前,感谢道:“小苏先生,太谢谢你了,燕王教出来的学生,就是厉害!”
         春晓笑道:“几位大叔,时间不早了,你们也快点回去吧,今晚我会制作好药丸,按照我交代的剂量,继续坚持服用三天,孩子们的风寒就差不多好了……”
         村民再次谢过后,结伴离开。
         春晓转身,就见祠堂大门走廊内,徐妙锦提着灯笼,双手环臂等着他。
         春晓笑着快步迎上去。
         “妙锦小姐,你还没休息?”
         徐妙锦顿时不高兴,“春晓,你叫我大姐师娘,二姐小师傅,就不能叫我一声小小师傅吗?”
         春晓顿时被逗笑,“你又没教过我,而且你年龄比我还小!”
         “那以后,能不能别叫什么妙锦小姐,叫我妙锦。”
         春晓含笑点头。
         徐妙锦这才笑了。
         她听阿姐说,春晓他们要出来游历天下,就跟来了。
         家里实在太闷了。
         两个女孩子结伴往里走去。
         春晓询问:“采绿她们都休息了吧?”
         “睡了。”
         两人住一个屋子。
         入内后。
         徐妙锦指了指水盆,“水是热的,你抓紧时间洗洗。”
         春晓也不推辞,笑着谢了声,就开始洗漱。
         徐妙锦做到桌边,提笔继续写自己的游记。
         边写边询问:“孩子们怎么样?和之前那些孩子的病情一样吗?”
         “一样,这次的风寒好像专门针对孩子们,其实,这风寒也并不难医治,可百姓穷,孩子病了,不找郎中,竟然去找那些神婆,这个村,就有一个孩子,因此而耽误了……”
         ……
         “我师傅说的对,应该对一些如风寒之类的常见病,核定药方剂量,制作成药粉、药丸之类的成品药……”
         徐妙锦放下笔,好奇看去,“成品药?”
         春晓把毛巾放在水盆边。
         点点头。
         走过去,一边整理药材,一边说道:“对,我们郎中看病,讲究一个因人因病施药,同一个方子,对待不同的病人,各种药材的药量都是不一样的,这就造成,再多的郎中,也无法兼顾这么多百姓,更何况,很多郎中也并不愿意给这些没什么钱的百姓看病。”
         “成品药就是药方要有疗效,但剂量是所有病人身体都能承受的均值,疗效虽然不好,但只要坚持多吃几个疗程,一样可以起到治疗的效果……”
         徐妙锦默默点头。
         她不懂医术。
         但这番话,很容易听懂。
         成品药的好处显而易见。
         百姓只需要对症购买药品就行,不需要郎中号脉出诊,就不需要付诊金钱了。
         一般情况,郎中的诊金钱,都比药品贵!
         单独承担购买药品的费用,百姓挤一挤,也能负担。
         “某种程度,就像那些骗子卖的大力丸对吗?”
         春晓笑着点头,“对,当初师傅提及时,我也是这样说的,不过师傅说,那些卖大力丸的是骗子,可他们兜售那种成品假药,却有借鉴之处,我们可以推出成品真药,不过,这个剂量如何控制,需要大量实践经验……”
         “这次出来,你就风寒采集的各种剂量,至少应该能制作一种专治风寒的成品药了吧?”徐妙锦笑看春晓。
         春晓灿烂笑着点点头。
         随后。
         徐妙锦帮着春晓连夜研磨药材,制作药丸。
         临近子时。
         二人才上床休息。
         吹灯后。
         徐妙锦笑问:“是不是想你家耿瑄了?担心了?”
         “才没有!”
         春晓羞涩声响起后,立刻‘反击’,“妙锦,再过一年,你也到出嫁的年纪了吧,你会和哪位皇子联姻?”
         “我才不!”
         “为什么?”
         “那些皇子,都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的夫君,必须是个英雄!”
         “像我师傅那样吗?”
         “姐夫是英雄,不过,不是我想要的那种英雄,我心目中的英雄,是那种敢为天下先的,有着崇高理想的,姐夫这人怎么说呢,有极端理想的一面,就比如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这是种十分理想的理念,可我姐夫还有另一面,极端现实!你信不信,我姐夫如果有一天发疯,屠尽十万、百万,他都不会心慈手软……”
         “我师傅即便杀百万,那肯定也是该杀……”
         ……
         万籁寂静。
         两个女孩聊着聊着,渐渐沉睡。
         ……
         太阳初升。
         万物苏醒。
         三月中旬。
         草原的冰雪基本已经消融。
         枯黄的野草根部,已经露出嫩叶。
         一片狼藉的战场。
         鲜血浸染滋润着大地。
         朱标伫立战马上,凝视初升的太阳。
         金色光芒洒在身上,整个人沐浴着一层朦胧金辉。
         汤和为首诸将,骑马伫立在朱标身后。
         嗒嗒嗒……
         急促马蹄声传来。
         常茂策马而来,“禀太子,已经统计完毕,昨夜设伏,我部杀敌七千!”
         “七千,不少了!”
         “可不,加上之前的十几次小规模战斗,差不多又歼灭了一万多北元军,北元有多少兵力?”
         ……
         激动议论声响起。
         朱标询问:“我们损失多少?”
         常茂脸上笑容微微凝滞,接着,又笑道:“今夜我们只损失了三千人。”
         诸将议论声消失。
         朱标脸色沉凝,目光重新投射到战场上,穿着杂乱的北元军。
         “上次大战,溃敌五万,杀敌三万七千我们才损失三千,昨天一战,北元损失七千,我们就损失了三千多人,而昨夜的北元军多是一些牧民骑兵,根本不是正规军……”
         加上之前十几次小规模战斗。
         歼灭北元一万多人。
         己方也损失五千多人!
         伤亡比例,都成二比一了!
         朝廷动用了五十万精锐。
         按照这个损失速度。
         恐怕打到捕鱼儿海,北元方面,就能用牧民骑兵,消耗他们十万兵马!
         朱标勒马转身,看向身后汤和、蓝玉、沐英、傅友德为首的诸将,“北元肯定不会因为此番损失惨重,就停止对我们后路的袭扰,我们也承担不起这种损失,而且,随着继续深入,战线拉长,也无法像现在这样,继续设伏……”
         “大家都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办吧?”
         汤和几人对视一眼。
         汤和抱拳道:“太子,为今之计,只能在后方留下机动力迅速的骑兵,沿补给线扎营,建造一个个补给点,我们估算,最少需要在沿途滞留五万骑兵,再配合两万步军……”
         朱标认真听着,默默计算。
         老四带走的各卫,都是骑步混编卫。
         大部分为步军。
         每一卫,又有千余不等骑兵。
         此番北征的十八万骑兵。
         老四都留给他了。
         在后方补给线上,滞留五万骑兵,守护补给线。
         倒也不算太多。
         且不说新军。
         朝廷的步军,只要挡住北元的骑兵冲锋,都能和骑兵打硬仗。
         这是过去已经证明的。
         “可以,就按照这个方案安排吧!”
         随着朱标统帅的主力,不断在后方补给线留下兵力。
         补给线受威胁的问题,总算解决。
         主力大军开始加快行军速度。
         数十万大军,绵延数十里浩浩荡荡前进。
         每天都有规模大小不等的战斗发生。
         “太子大捷!”
         “报!太子大捷,歼敌三千!”
         “报!太子大捷!歼敌两千!”
         “报!太子主力,已经攻占整个好陈察哈尔!”
         ……
         主力方面的报捷,在朱标第一次大捷,歼敌三万七千传回金陵后,捷报就开始频繁传往金陵。
         在不断的捷报喜讯中。
         时间很快来到六月末。
         金陵百姓议论纷纷。
         “太子已经攻占整个好陈察哈尔了!”
         “听说,若是按照这个速度,再有一个半月,就能打到捕鱼儿海了!”
         “燕王呢?这段时间,再也没听到有关燕王的捷报。”
         “是啊,怎么一点燕王的消息都没有!”
         ……
         朱府。
         天气渐渐转暖。
         徐妙云开始经常带着金豆子和乌云琪格、徐妙音一起来府中花园凉亭。
         这一日。
         三个女子在凉亭闲聊。
         徐妙音担忧道:“阿姐,这么长时间,大哥都夺取整个好陈察哈尔,怎么一点姐夫的消息也没有?”
         徐妙云眼底担忧一闪而逝。
         四郎偏师一路,久久没有消息。
         不光她担忧。
         昨天雍鸣和祈婳回家,提及,就连父皇都开始派出锦衣卫寻找四郎偏师一路的踪迹。
         乌云琪格注意到徐妙云眼中忧虑,笑着宽慰:“嫂子,义兄那个人你还不了解嘛,我猜,他肯定是憋着大招呢!”
         她不相信,朱粗鲁会有什么危险。
         很大可能是憋着什么大招,要发起一次大战略!
         大进攻!
         ……
         皇宫。
         啪!
         蒋瓛硬生生挨了一折子,脸上火辣辣的,却连眉头都不敢眨一下。
         朱元璋愤怒道:“咱再给你五天时间,如果再没有老四偏师一路的消息,咱就砍了你的脑袋!”
         ……
         这章有点少,最后的战略决战马上要开始。
         明天写两个六千字章,补今天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