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九十三章:帝国的黎明!
         王宫。
         朱棣和徐妙云寝殿。
         四更天,当整个燕京开始热闹起来的同时。
         朱棣、徐妙云也早早起来,为今天登基事宜做准备。
         毕竟,今天,他们才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沐浴净身,洗漱后。
         服务两人的唯一一个侍女,捧着一个放衣服的盘子走进来。
         徐妙云含笑轻声吩咐:“绿荷,把衣服放下就行了,你忙你的吧。”
         绿荷是她闺阁时就跟随在身边,情同姐妹的侍女。
         早先年,她在土桥村时,绿荷一直留在徐府。
         后来,她让阿爹做主,给绿荷找了一户小富老实人家嫁人。
         燕京建立,他们入主王宫后。
         她和四郎虽然都不愿意身边跟着一堆使唤的仆从,打搅他们已经习惯且喜欢的生活。
         可这里到底是王宫。
         入主王宫后,四郎麾下官员越来越多,有些事情,总需要有人帮他们对外打理。
         可她本身就不想太多人,围在她和四郎身边,打扰她们的生活。
         更何况重新找一个陌生人。
         于是就把绿荷一家,从金陵动员到燕京。
         绿荷也是宫中所有正式聘请侍女中,唯一一个,每晚都能出宫回家的。
         当然,现在宫内这套规矩,雍鸣往后是要继续延续,还是如同中原历朝历代那般改变。
         那是雍鸣的事情。
         反正,她和四郎在世,要保持这种人少一点,简简单单的生活。
         她更希望,亲自为四郎做顿饭,现在做饭这种事,也越来越轮不到她了。
         可为四郎刮胡须、偶尔帮四郎穿衣服这些事情。
         她不可能再让给别人代劳!
         哎!
         绿荷莞尔一笑,高兴应了一声,转身笑着离开。
         小姐和姑爷的感情,别说她这个经常在小姐姑爷身边的人了。
         恐怕全天下人都知道!
         朱棣看着绿荷笑着离开,扭头,看着徐妙云,打趣道:“瞧瞧,就连绿荷都笑话你呢。”
         哼!
         徐妙云微哼一声,微微仰头,欲显风韵,岁月却仿佛没有留下痕迹的白嫩俏脸上,露出一丝‘傲娇’,美眸流光溢彩盯着朱棣,唇角噙着浅浅笑容,“笑话就笑话,反正放眼四海,谁不知道,伱朱四郎折在徐大丫的温柔乡了。”
         朱棣抬手,笑着捏了捏徐妙云脸颊,“还和以前一样厚薄呀,以前怎么就没有现在这么大胆。”
         噗!
         徐妙云被逗笑,溢彩的美眸,瞪了眼朱棣,“都老夫老妻了,在你前面,胆子可不就愈发大了。”
         “什么老夫老妻,我们家大丫,一点儿都不老,越活越年轻,我现在就想天天和你在一起,什么天下大事,要不是走到这一步,只能向前走,不能后退,我恨不得现在就把这些乱糟糟的事情,都丢给雍鸣那个臭小子……”
         ‘被你捧在手心里宠着惯着,可不越活越年轻。’徐妙云含笑腹语,下意识伸手摸了摸脸颊。
         二十五六岁时。
         大嫂这些妯娌说她越活越年轻。
         现在都三十岁了。
         这段时间,和大嫂她们一起参观燕京,私下里,大嫂她们还是说她,比以前更年轻了。
         搞得她自己都偷偷照镜子,仔细端详打量。
         似乎,岁月真的没有在她的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迹。
         只是在她心中,留下了太多太多,永远也忘不掉,回味无穷的甜蜜。
         有时候,连她自己都在思考,她到底做了什么至善之事。
         上苍如此厚待她。
         几乎把一切,好的东西,都留给了她。
         幼年时,得到父亲的溺爱。
         嫁人后,四郎给她的一切溺爱,更是少女时期,幻想婚姻时,都不敢幻想的。
         为人母亲后。
         女儿调皮可爱,好吧,祈婳有时候,就是个黑心的漏风棉袄。
         谁让她怀着祈婳时,没少让祈婳背黑锅呢。
         ……
         朱棣见徐妙云出神时,突然笑的更甜了,笑问:“想什么呢?”
         徐妙云回神,抬头,带着一丝鼻音,骄哼道:“你别对我太好了,不然,我会贪心的,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生生世世,一直缠着你!”
         朱棣笑着伸手,把徐妙云揽在怀中,紧紧拥着,下巴轻轻压在秀发上,闻着发丛淡淡的花香,郑重道:“那可说好了,你要一直缠着我,未来,科技会更加发达,那个时代,我能带你看更多美好的东西,或许,那个时代,会有一种机器,把我们这一生都能记录下来,或许,还会有一种巴掌大的机器,无论我们隔着多远的地方,都能通过某种奇妙的信号,让我们从这种神奇的机器中,看到彼此的每一个表情,还能同步聊天……”
         ……
         徐妙云都听呆了。
         真会有这样的时代?
         朱棣低头,看着徐妙云呆呆的小模样,不由笑了,“到时候,我或许是个穷小子,你可一定要像这一世,别嫌弃我。”
         “就嫌弃你!”口中说着反话,却下意识低头偷笑,双手更紧紧抱住朱棣的腰。
         好一会,徐妙云才抬头,同时松开手,“穿衣服啦!”
         朱棣笑着,伸展双手。
         这种,对他而言,格外重大的时间点。
         妙云绝不会让他自己做这种小事,执意做,徐大丫就会嘟着嘴,十分不高兴。
         索性,就配合她,让她亲手,为自己捯饬吧。
         徐妙云满意笑着,取出帆布料做成的白色裤子,“抬脚。”
         朱棣笑着配合。
         片刻后。
         徐妙云帮朱棣穿上褂子,认真将一颗颗金色纽扣扣上。
         褂子颜色类似海军军服,是白色的。
         又与海军军服不同。
         不似军服的大翻领。
         而是小圆领。
         袖口有两条金色条纹。
         左臂,一条四爪金龙在白色衣袖衬托下,栩栩如生。
         肩头也没有肩章。
         只是在右肩,别着一个,金色流苏肩章。
         金线丝绒穗状流苏,从肩章边缘,披在肩头。
         徐妙云仔细整理着流苏。
         这套结合燕藩新服饰的君王冕服,是那群为燕藩设计新服饰的老裁缝们,偷偷为四郎设计的。
         设计的样板有上百种。
         最终,四郎挑中了这一套。
         白色。
         就如同未来国旗中,处于中间的白色部分,象征着燕华以两个主张、两个理念为立国根基的纯洁主体思想。
         这套衣服,会成为定制。
         类似中原历朝历代的龙袍。
         徐妙云反复仔细整理后,拿起白色的大檐帽,双手捧着,微微踮脚,给朱棣带上。
         仔细调整后。
         向后退一步,看着帽檐上,剑形的龙凤国徽,视线向下移动。
         尽管,朝夕相处,每天看着入睡,看着醒来。
         这一刻,徐妙云看着朱棣身穿冕服的样子,还是忍不住呆呆发痴。
         四郎,天生就应该做英雄!
         就应该,像雄鹰翱翔九天之上!
         “好了,别花痴了,晚上好好花痴,我奉陪到底!”朱棣笑着在徐妙云面前晃了晃手。
         徐妙云俏脸微红,催促:“你出去吧,我也要换衣服了!”
         “我帮你!”
         话落,不由分说,拿起绿荷为徐妙云准备的王后冕服。
         上衣是一件白色的丝绢衬衫。
         与朱棣曾经为徐妙云设计的衬衫样式一样。
         女士翻领。
         唯一不同之处,原本绣织的荷花,变成了右臂小臂位置,一条金红色凤凰,盘在小臂位置。
         人工一点点打磨,小巧而精致的团凤镂空纽扣。
         ……
         朱棣取来点缀了简约金色图案的红色马面裙,将马面裙裹在盈盈一握的小腰,把衬衫下摆,束在马面裙内。
         来到左侧,用束腰的红色绸带,轻轻打了一个好看的蝴蝶结。
         之所以在王后冕服中,选马面裙。
         也是他、妙云以及麾下臣子们,深思熟虑的。
         燕华开创了新文化、新文明。
         但他们始终都很清楚。
         新文明、文化的根是在中原文化的基础上。
         他身为燕华君主,一举一动,都会被人进行各种解读,冕服上,不能太明显倾向中原传统的服饰。
         若是太倾向传统的中原服饰。
         难免会让人解读为,燕华可能不坚持现在的一切,会复辟中原那一套。
         会让百姓不安。
         也会让很多,受制度约束不敢,但内心想搞尊贵卑贱的人,自以为是的欢欣鼓舞。
         但在提倡新文化、新风尚的同时。
         也不能完全丢弃中原的传统文化。
         尤其是对于燕华这样一个年轻的国家、政权。
         这个年轻的政权,有着如同年轻人的热血、盲目、冲动,若是释放错误的信号,会让这个政权,迅速脱离实际!
         就好比中原传统文化,要一定程度坚持。
         一个建立在中原文化,对中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发展弘扬的新文化文明。
         如果释放错误的信号,让这个热血、盲目、冲动的年轻国家,一味只讲新,而忘记了新是在中原文化的基础上生根发芽。
         那么,燕华的新文化文明。
         最终必然变为无根之萍。
         所以,经过综合考量,最终选定在妙云的王后冕服中,加入更多中原传统文化。
         并且,马面裙也并不冲突。
         现在燕藩女性服饰中。
         若是穿裙装,也是衬衫配马面裙。
         朱棣取出最后一根红绸带。
         来到徐妙云身后,轻轻拢住徐妙云的秀发,用红绸带,简单扎了一个马尾辫。
         ……
         寝宫所在别院外。
         朱元璋、马秀英、徐达、汤和、朱樉、雄英、雍鸣、祈婳一群人静静等着。
         眼看着天色都蒙蒙亮,微微发白,都不见朱棣、徐妙云现身。
         老五朱橚忍不住打趣:“咱们都知道四哥四嫂恩爱,可今天这么大的日子,四哥四嫂该不会还在被窝里,舍不得起来吧?”
         一群妯娌瞬间笑着瞪了眼朱橚。
         朱樉哈哈大笑,起哄:“还真有可能,天下人不都说,咱们家老四,哪儿都好,就一点让人笑话,折在了妙云小妹的温柔乡!”
         哈哈……
         一群兄弟,顿时笑得前俯后仰。
         朱元璋罕见没有制止。
         他很清楚,老二他们,都是为老四高兴。
         其实,他很清楚,整个大明的精英层也很清楚。
         老四卓越的能力。
         为避免手足纷争,出走海外,创下这么大一片基业。
         这些年,又对兄弟们竭尽全力的帮扶支持。
         老二他们对老四是即敬佩又感激。
         老四在老二他们心中的威望,其实早超过标儿了。
         “二哥,我是请你们来观礼祝福我这个弟弟的,不是让你们来笑话我!”
         声音从别院内传出。
         众人纷纷看向别院门廊。
         眼睛顿时瞪大。
         “娘亲,你和阿爹要再成一次婚吗?”祈婳捂着嘴,满脸惊讶看着朱棣、徐妙云。
         徐妙云俏脸顿时微红,嗔目瞪视。
         哈哈……
         众人欢快的笑声,再次响起。
         朱元璋审视着两人,眼睛、鼻子不由微微发酸,眼睛微红,向马秀英转头,低声道:“咱们家祈婳没说错,这两孩子,还真像是又成婚。”
         这次,他这个做父亲的,没有错过见证。
         马秀英看了看朱元璋。
         她很清楚,重八对于两孩子简简单单,没有在他们见证下成婚,一直充满了愧疚。
         小祈婳童言无忌,恰好戳中了重八的愧疚处。
         朱棣、徐妙云躬身给朱元璋、马秀英行礼,“父皇、母后。”
         朱元璋、马秀英上前一步,在众人默默注视下,扶起朱棣二人。
         朱元璋打量着朱棣,伸手帮朱棣理了理流苏肩章,轻轻拍了拍朱棣肩膀,“带着妙云走在前面,今天,父皇要在你身后,亲眼看着你,一步一步往前走,不要停下,不要回头!”
         朱棣点点头。
         按道理,这不合规矩。
         他即便登基,也只是王!
         而父皇是皇!
         而且,父皇还是父亲。
         可他知道,正是因父皇是父亲,所以,父皇希望以一个父亲的身份,看着儿子,一步一步,稳稳的向前走。
         朱棣扭头,看向徐妙云。
         马秀英笑着催促:“丫头,跟着四郎往前走,不要停下来,不要回头。”
         徐妙云郑重点头。
         众人默默让开一条通道。
         朱棣、徐妙云联袂走在前面。
         朱樉、朱棡一众兄弟。
         徐达、汤和、刘伯温、李善长、宋濂一众长者。
         太子妃常氏、秦王妃观音奴、小晋王妃谢氏一众妯娌。
         都默默看着,朱棣、徐妙云从面前经过。
         没有嫉妒,没有抵触,目光中投以祝福。
         他们都清楚,朱元璋让朱棣,走在前面,不要停下,不要回头暗含的意思。
         过往,老四在大明,受了很多委屈。
         父皇这是告诉老四,往后,不要了。
         不要停下来,不要回头,做燕华之主,不要再让自己,委曲求全,受诸般委屈。
         告诉老四,从这一刻起,他虽然是朱家皇族一员,虽然是大哥朱标的弟弟。
         但仅此而已。
         同时,更是一国之主!
         朱元璋、马秀英提步经过时,众人纷纷跟上。
         朱元璋、马秀英带着众人,走在后面,夫妻二人,看着朱棣、徐妙云二人的背影,眼睛均都有些微红。
         ……
         登基仪式,在炎黄殿举行。
         燕藩一直在宣扬,四海所有族群,都是炎黄子孙,是手足兄弟。
         炎黄殿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但炎黄殿,和大明的奉天殿不同。
         炎黄殿主要承担的职责是祭祀,以及君王、王后加冕。
         平日里,炎黄殿都是关闭的。
         燕华议政,是在议政殿。
         炎黄殿的规模,也是整个王宫内,最大的宫殿。
         炎黄法相栩栩如生,背北朝南,并立高台。
         共同手持一张展开的册封‘天眷’!
         高台,一节节铺着红地毯的台阶向下延伸。
         宽大宏伟的大殿两侧。
         分别伫立着神农、尧舜禹等夏商以前的圣贤法相。
         叶茂、蒋进忠、俞靖、谭渊等文武两班人位列左右两侧。
         在燕华朝臣两侧,则是应邀入宫观礼的胡惟庸、蓝玉等人。
         与叶茂等人,激动肃立不同。
         胡惟庸、蓝玉等人,是第一次来炎黄殿,都不由好奇打量着炎黄殿的陈设布局。
         吕本微微皱眉,轻声低语,“胡相可知,今天登基仪式的具体流程?”
         他在这殿内,没有看到王座、龙椅。
         着实让人奇怪。
         胡惟庸默默摇头。
         燕藩对于建国流露出的内幕消息很少很少。
         他们也是不久前,才听闻,燕藩定下的国号是燕华。
         除此,其他消息,一概不得而知。
         即便蓝玉等人知道的多些,可这些革新派,根本不会向他们透露。
         呜呜呜……
         激昂的号角声,就在此时,突然在殿外响起。
         众人精神一震,除了叶茂等燕华官员,其他人,纷纷转头,顺着纯净透明的玻璃窗看向外面。
         由海军陆战队实验营,及陆军实验营抽调组成的仪仗队,站在铺着红毯的台阶两侧。
         当朱四郎、徐妙云联袂远远走来时。
         威风凛凛的仪仗队,双手紧握新式燧发枪,斜于胸前,肃穆提臂行持枪礼。
         这一幕,实在是太让人如芒刺背了。
         以至于,胡惟庸等仇视朱棣的保守派,都忽略了,朱棣、徐妙云走在朱元璋、马秀英前面。
         太阳初升。
         长长的台阶。
         红毯两侧。
         身着军服,肃穆行持枪礼的燕藩军人。
         这一幕,冲击力实在是太大了。
         给人一种,新生的燕华,在这一黎明时刻,某种东西正在觉醒!
         帝国的黎明!
         朱四郎现在称王。
         可有如此一支强军。
         又有如此的工业底蕴。
         未来,真的不会称帝吗?
         一群仇视朱棣的大明精英,一群前来祝贺的使节,视线从仪仗队缓缓转移到,沿阶而上的朱棣身上。
         帽檐上方中间,金色剑形龙凤配饰,咄咄逼人!
         左臂的金龙绣织图案,随着摆臂,那条龙宛若活过来一般。
         似乎,蠢蠢欲动,随时都会从朱四郎身上冲霄而起,盘旋于九天之上。
         发出,震惊天下的龙吟。
         且听龙吟!
         他们这些人,有生之年,是否就会听到这震慑、威压天下的龙吟。
         若真如此。
         对于他们这些精英。
         那将是一个,多么黑暗绝望的时代!
         ……
         胡惟庸等人视线,从窗户外,跟随朱棣身影,移动到殿内。
         叶茂等本就激动难抑的燕藩文武,顿时隐隐激动的手都在颤抖。
         今天,将翻开燕藩的新篇章!
         一个国为燕华的年轻政权、国家,将在这四海之上诞生!
         为这几千年来,几乎一成不变的天下,注入新的,绚烂缤纷的色彩。
         而他们,有幸,追随王爷,追随这样一位雄主,见证、开创未来,绚烂缤纷的世界!
         朱棣在成千上百双眼睛注视下,一步步走到炎黄矗立的高台台阶下方。
         宋濂颤颤巍巍,从后面走出来。
         这位对中原文化,最为精通的大儒,受朱棣请求,主持宣读他登基加冕仪式的告词。
         宋濂在众人注视下,雄英搀扶着,来到台阶下,朱棣左侧面。
         拿出写好的告词。
         “中原子民,大明皇族,四皇子,燕王朱棣,受命于炎黄先祖,出海披荆斩棘,提携流落四海之炎黄子民,开创燕藩基业……”
         ……
         宋濂宣读时。
         朱棣一步步沿阶而上,来到炎黄法相前。
         抬手,将手按在炎黄共同手持的册封‘天眷。’
         “燕王朱棣,不负祖先之期许,应燕藩百姓之呼声,于太阳历,皇帝纪元4089年,于燕京开国登基,始建燕华!”
         宋濂的宣读声落下。
         朱棣按着‘天眷’,抬头肃穆注视炎黄法相,绣着龙纹的左臂举起,握拳,郑重宣誓:“我,朱棣,今于炎黄先祖法相前宣誓,于今日,立燕华,燕华历代君主,将毫不动摇,坚持两个理念,两个主张,若我朱棣子孙,有违誓言,天下百姓共击之,请先祖见证!”
         胡惟庸等人脸色变了又变。
         随着朱四郎这番话,就意味着,两个主张、两个理念,已经成为定制。
         要知道,这可是朱四郎这个开国之君,当着炎黄先祖许下的誓言。
         某种程度,比祖制影响性更大!
         而且,燕藩的开国仪式也别开生面。
         竟然没搞受命于天。
         而是一套,受命于祖先、受命于百姓。
         朱棣宣誓完毕后,看向徐妙云。
         小祈婳立刻高兴捧着凤冠来到朱棣身边。
         凤冠和大明的凤冠不一样。
         燕藩的凤冠以简约为主。
         银圈镶金,又在银圈上,点缀了一圈珍珠。
         珍珠这种,以往被小邦当做贡品,供奉中原王朝的宝贝。
         在燕京可不缺。
         凤冠上的每一颗珍珠,都纯洁无瑕。
         朱棣双手捧起王后凤冠时。
         徐妙云唇角噙着浅浅笑容,缓缓提步,红色马面裙摆动中,沿阶而上。
         来到朱棣身边。
         朱棣亲自将王后凤冠,认真仔细戴到徐妙云头上。
         当朱棣握住徐妙云的手,徐妙云转身瞬间。
         殿内,有幸来观摩的女人们,全都羡慕看着徐妙云。
         “吾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山呼千岁声响起。
         砰砰砰!
         外面,一排排火炮,在山呼声响起瞬间,鸣响礼炮。
         “礼炮鸣响!加冕仪式完成了!”
         “王爷和王妃很快就会出宫,接受咱们的祝福了!”
         “俺迫不及待,想看看王爷和王妃!”
         “快快快,把爆竹和烟花准备好!”
         ……
         外面,街道两侧,早已迫不及待的百姓,听到礼炮声,顿时激动沸腾。
         沈至为首一群商人,也站在人群中,笑着议论着,翘首以盼看着王宫方向……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