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明:征服天堂 > 第五百三十五章 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当年齐国强大吧?一战直接被联军打穿,一丢就是七十城,全盘皆输。就是因为外军进了山东以后就可以横行无忌,根本就没法守。一句话——‘山东以自守则易弱以亡,以攻人则足以自强而集事’。山东是进攻型的割据地区,拿来防守非常吃亏,但要是以沂蒙山为根据地,以山东完整的经济基础为后盾,再加上本地出精兵,就可以进而取天下。所以齐国强盛的时候就能睥睨群雄,三面大出打得天下有二分之势,但一衰败就被人轮番胖揍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就是因为有军事潜力而无雄关险阻,一旦战败就是一溃千里。”
         “可是...现在轮到我们守山东了吧?”
         “所以啊,难就难在这里。我敢跟你们说,要是没有我们去帮忙,凌兵部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希望。只要他一起事,旦夕之间就是三路大军合围,他连和水花都冒不出来。为今之计只有一个拖字诀——像他一样那样对清廷虚以委蛇,趁机在沂蒙山这些低山丘陵建立根据地,依靠山势修建一批金刚郭。山东易攻难守是相对的,只要我们的盾够厚够硬他们就戳不破。沂蒙山要是能打成铁桶一块,山东一样也守到反攻的时候.这些不用我说,凌兵部他自己肯定知道。我要提的建议有两点,第一就是刚才说的金刚郭,第二就是——”他指了指沂蒙山的位置。
         “就算是有金刚郭山东也没那么好守。要是山东大部实在是守不住,我建议他别忙着抹脖子自裁殉国,可以搏一搏。古时候没有这条路可走,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他现在可以躲进先前修筑好的沂蒙山里,依靠要塞组成防线,这就能成为我们北伐的中流砥柱。等将来北伐的大军到了,他就在沂蒙山中策应,来个中心开花,断了北撤清军的退路——这段话你要给我完整地转达,一定要说服他,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这些孤臣在黎明到来前夕的绝望之中以死殉国。”
         朱由检对山东的价值非常清楚——在这个世界线永远都不可能再发生的八年抗战中,山东是最完整的解放区。在日本投降之前,除了大城市以外大部分山东就已经解放了。毛爷爷说过:“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便是因为敌人没法通过控制交通枢纽来控制山东的低山丘陵,而这里却是开展游击运动战的理想地点。到后来,完整的山东根据地成了全国的军事支柱,毛爷爷说过:“四野的主力,三野的一半,二野的部分,一野的几万兵,全是山东来动员。"也只有这样完整的革命根据地才能向外输出这么多的兵源。
         不过朱由检倒是不指望凌駉凌兵部能打一场漂亮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凌兵部有这心也没这力。他希望的是凌兵部能靠着棱堡拖延时间,依靠沂蒙山的低山丘陵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敌后根据地。他不指着这个敌后根据地能为全国的反清复明大业做出什么贡献,只要能自保就足矣。
         他对邵纲和克里斯蒂娜说道:“只要凌兵部那边能够自保,这对全国的战局来说就是一剂强心剂。到时候,全国的反清志士就会士气大振,看到在敌后反清的胜利曙光。就连那些在明清之间摇摆,执行“联虏平寇”大计的明朝旧吏就能看到希望。到时候他们会想着‘不但南京城下反杀了一次,就连山东这种无险可守的地方都有翻盘的架势,看来鞑子也不过如此。’——只要他们能这么想着,敌占区的人心就会开始浮动。所以支援凌兵部那边不只是为了攻城野战,更是为了攻心。现在全国人民有一号算一号,都觉得我大明快要完蛋了,就算有人存着一颗忠于朝廷的心,也不得不在天下大势面前低头。但如果我们一次,两次遏制住了清军的攻势,他们就会觉得清廷也是也不是天命所归。趁着人心浮动的时候我们再大举北伐,那么救国大业就能定了。”
         “知道了,我一定照着你的意思来写。”说罢,克里斯蒂娜看了看刚才自己做的笔记,开始草拟寄给朱聿键还有凌兵部的书信。
         “嗯,身边带个秘书...哦不,带着参谋长就是方便。要是让我写信,凌兵部一看估计就觉得大明要完蛋了吧...行了,东边的事情结了,具体怎么做还是看他们自己,我也只能站在‘过来人’的角度上给他们的解决战略布局的问题,具体的事务非我所长,看他们自己了。我们来谈谈西边吧——”说着,他把昨天夜里白面葫芦娃写的卷子摊到了桌上。
         “选择题第五题——李国英现在是否被擒?甲:被擒;乙:未被擒;丙:被擒,但这是计谋;丁:不知道。那小子选的是‘甲’,也就是说李国英被抓了。邵指挥,你觉得可信程度高不高?”
         “通过比照其他的选项,我觉得可信度很高。有些按理说保密程度比这个还要高的东西他都如实作答了,这个问题他应该会说实话,毕竟李国英本人在不在我们随手就能查证,他要是想活命而且有脑子的话,就不会在这种马上就能验证的问题上欺骗我们,要不然我们就算被骗了一时也能马上找他算账。”
         “你有把握就好,那我这就去找李国英。”
         “头你不先去找左梦庚谈谈?”
         “和他没什么好谈的。这小子就一纨绔子弟,要不是左良玉会做人他一早就被做掉了,哪还有在这里给我添乱的份。走吧,我们直接去找李国英,有什么事我们就和那些总兵谈,他们才是执掌兵权的人。”
         说着,他披上了那身呢子军大衣。
         天色早就黑了下来,又离长江边不远,虽然时值晚春也有些凉意。朱由检把大衣裹紧了些,乘上了车,朝着离此处不远的武昌镇大营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