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能对话五脏 > 第一百四十八章 宇宙星河为万物而闪烁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有记载‘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西北属阴,天气不足,影响到人体就会使人的右耳目不如左耳目聪明,东南属阳,地气不足,影响到人体就会使人的左手足不如右手足有力。”
         “这是天气与地气对人体的影响,也称之为气交。”
         “《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篇就提到了‘气交’的概念:‘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曰:何谓气交?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
         “天地人三者是一气分布到不同领域的结果,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也就是说,人与万物,生于天地气交之中,人气从之则生长壮老已,万物从之则生长化收藏。人虽有自身特殊的运动方式,但其基本形式不外乎升降出入、阖辟往来,是与天地万物相同、相通的。”
         “天地是一大宇宙,人体是一小宇宙,‘气交’是连接阴阳之气相互消长平衡的枢纽,阴阳需要‘气交’方能化生万物。《黄帝内经》素问·决气篇有言:‘两神相搏,合而成形。’所以,‘气交’是生命形成的必备条件。”
         “既然人是由气交而成,那么人体五脏六腑自然也是,黄元御《四圣心源》脏腑生成篇就有这么一句,‘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己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是人之五行也。’”
         “人之五行虽然有木火土金水,但这五种属性也只是气的运动规律及多少而产生的,五行本质上就是气的不同表现,那这些气又是怎么变化的呢?”
         “其实我一开始也不了解,后来有位长者给我讲了易经,给我讲了五运六气,我才明白,气的运动规律都源自于宇宙,这也解开了我读黄帝内经以来,多年没有明白的疑惑。”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最后一段,‘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应四时,上为岁星……;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其应四时,上为镇星……;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其应四时,上为辰星……’”
         “这段话中的岁星、荧惑星、镇星、太白星、辰星,就是现在的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几千年前,古人便已是知晓这五颗星影响着地球,从而使得地球的阴阳二气运动规律发生变化,形成五行之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包括人类。”
         “还有二十八星宿,以东南西北各七宿影响四时,改变着木火土金水的旺盛之机,因此才有了四季,四季之变周而复始,既影响天地之间的六淫,也影响着人体五脏六腑的气机。”
         “太阳、月亮、天上星辰,这些有形的物质散发着无形的能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影响着五脏六腑,所以,我认为人体的自愈能力,源自宇宙星河。”
         陆九一直觉得人体五脏六腑不可能自己拥有自愈能力,它的能量来源也不仅仅是食物。
         因为如果单纯是从食物中获取到能量的话,那么很多人吃的食物都不可能做到平衡五脏六腑,另外,即便是食物,它也是采天地之气成长起来的,人吃食物,是否是一种获取宇宙星河能量的途径呢?
         而且食物中的水谷精微,在中医的概念之中,被称为后天之本。
         那人的先天之本是什么呢?
         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吗?
         可为什么有些父母健康,生出来的小孩却有先天之疾?
         有些父母天生残疾,生出来的小孩却很健康?
         是遗传学的概念吗?
         还是说影响一个人的生命状态,不仅仅局限于父母的基因,还有人以外的因素,比如环境、时间、季节……
         那决定环境、时间、季节等等因素的,又是什么呢?
         这些个问题困扰了陆九很多年。
         直到陆九开始跟老头儿学习易经,聊到了五运六气,天上星辰。
         他才跳出了人的思维框架,一下子跃迁到了宇宙之中。
         从整个大世界来看待人的问题,视角便一下子清晰了许多。
         人类虽然是有智慧的生命,但本质上也和天地万物没有任何区别。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界中的飞禽走兽,一草一木,都遵循着这个规律,人也一样,有幼年的成长,青年的茁壮,中年的衰退,老年的死亡。
         这便是天地间的规则,而决定这个规则的是什么?
         陆九这些日子也曾夜间仰望星空,只是城市的灯光太亮,让他几乎看不到任何星星。
         不过不管他看不看得到,这天上的星辰,也一直都在为人类而闪烁。
         不,应该是为天地万物而闪烁。
         人类,不过是其中一个物种罢了,并无特殊。
         教室内,陆九发言结束后进入了一个长时间的沉默,直到一阵掌声响起,才终于打破了平静。
         啪啪啪~~~
         “人体自愈能力源自宇宙星河,很不错的解释,看来你对易经也有一定的研究啊。”黄傅生眼中的笑意再也藏不住了。
         他在问出这个问题时,目的就已经很明显了。
         就是想考一考陆九懂不懂易经。
         中医与其说是叫中医,不如称其为道医。
         因为中医本就是从道医分支而来,古代的一些神医,几乎都是道士出身。
         葛洪、华佗、孙思邈等等,这些名医都是道士。
         阴阳五行学说也本就源自道家。
         只是后来因为要打倒封建迷信,医道才慢慢分家。
         以至于到了近代,几乎很少有中医还懂易经这些东西。
         但只要深入学习中医,你就不可能不去了解道家的东西。
         就像你要了解华夏文化,就必须要全方位学习,因为华夏文化自古一体,从不讲什么分科思维。
         “只是粗浅的了解过一些,并没有系统性学习。”陆九如实道。
         这还粗浅?
         安先达等人恨不得把陆九揪过来呵斥两句。
         他们这些人在陆九这个年纪,别说易经了,五运六气都不懂是啥。
         陆九倒好,医理基础够扎实就算了,连易经都懂,而且居然还知道人与宇宙的关系。
         老实说,黄傅生几个学生里面,有那么两三个还真不知道这些。
         头一次听到这种观点,他们也是觉得有些离谱。
         但离谱中却总觉得很合理。
         因为在中医的理论中,这些都是对的。
         伱找不出任何的破绽。
         但落在别人耳朵里,可能就会觉得有点玄学了。
         人就是人,怎么可能会跟宇宙有关系呢?
         再说了,黄帝内经距今一两千年,那个时候的古人又是怎么发现人和宇宙的关系的?
         仅凭肉眼?
         那不开玩笑吗?
         这种东西要是真的,那你说上古时期有修仙者,好像也都变得合理了。
         “可以了,能有这个认知便已经是非常难得了,我想问问,你师承何处,哪位是你的老师?”黄傅生问。
         呃?
         老师,你这个问题不属于考核内容吧?
         黄傅生的学生哭笑不得。
         难不成这考核面试的现场,要变成拜师大会?
         陆九也有纳闷,不过黄傅生既然问了,他自然得回答,“我是家传的,也上过医科大学,老师是我爷爷。”
         黄傅生一副了然模样,“你爷爷叫什么?”
         陆九道,“陆山。”
         嗯~~没听过。
         黄傅生认识的大医之中,好像还真没有姓陆的。
         不过这也正常,他们一个在北湖,一个在南河,地理位置就差了十万八千里,就算陆九家里面出现了比较厉害的中医,但又没有进入正统的医疗系统,那么他想认识也挺困难的。
         黄傅生笑着问,“你爷爷医术应该相当了得吧。”
         陆九道,“嗯,比我厉害多了。”
         黄傅生问到这,忽然像苍蝇一样搓了搓手,表情有些许不自然,他抿了抿嘴,缓缓开口,“那,如果我想收你当学生,不知道你还有你爷爷,能否同意?”
         啊?
         陆九一脸懵逼。
         黄傅生的学生也没想到自己的老师居然如此的不矜持。
         竟然真的在面试现场收徒了。
         好家伙,这到底是怎样的诱惑才能让他老人家如此把持不住,连等待面试结束都等不了了?
         陆九所展示的基础理论确实相当深厚,但是中医最看重的还是临床表现,知识要是不能转化为能力,那么再厉害也是没用的。
         这也是黄傅生的学生纳闷的原因。
         陆九此刻也同样觉得很奇怪,自己就回答了两个问题,然后就被国医大师求着收徒。
         这剧本戏剧化程度,堪比网络小说啊。
         难道自己刚才的回答很令人惊艳吗?
         也没有吧。
         至少陆九觉得黄傅生作为一个国医大师,是绝对不可能不知道这些东西的。
         难道是大伯走了后门?
         可大伯能送出去的东西,貌似一个国医大师也不可能缺吧。
         搞不懂……
         陆九挠了挠后脑勺。
         “您真的不是在开玩笑吗?”
         写到这章忽然有个想法,以对话五脏形式,将中医养生的概念杂糅到五脏之中,让五脏教主角如何养生,或者是长生?
         不写玄幻,不练武,就写都市长生,探寻人体密藏,以求无病无灾,你们觉得这个想法有看头吗?
         只是探讨啊,写不写另说,反正下本是绝对不会写中医治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