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这个明星只想学习 > 第四百零三章 论诗
         在京大这种学习圣地,自己还能这么受欢迎蒲潼是没想到的。
         按理来说,他们这些心怀理想的有志青年,对一个唱歌的写剧本的应该不感兴趣才对吧……
         面对他们的邀请蒲潼实在推脱不过,只能跟着他们上了亭子,余纨纨和江絮语默默地跟在后面,感觉她们完全是来打酱油的。
         “你们这是……”
         亭子里四男三女七个大学生,看到蒲潼都是一副兴冲冲的样子,这让他实在有点别扭。
         一想到这群人都是高考时各地的佼佼者,甚至其中还有直接保送的大佬,他就有点慌。
         “这么说吧。”一个短发女生笑道:“我们老师用你的诗给我们上诗词赏析课……”
         他们经常品味着蒲潼的诗,自然对这个人充满了好奇心,现在有缘得见自然喜不自胜。
         嘶,蒲潼都快忘了这茬了,虽然他拿出的古诗不多,但都是精品中的精品,能被专门拿出来赏析研究好像也挺合理。
         是粉丝没错,不过不是歌迷和cp粉,是珍贵的诗词粉。
         “我先问,让我先问,你那句无言独上西楼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啊,好有意境。”
         “还有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怎么想出来的啊,好在意。”
         “《信客》,还有信客!”
         “……”
         七人围着蒲潼七嘴八舌地问东问西,搞得他只觉得一阵头大。
         怎么想出来的?这谁知道啊,又不是他想出来的。
         站在不远处的余纨纨和江絮语看着这一幕,却只觉得好笑。
         京大本就是文学圣地,其中的文学古诗爱好者数不胜数,他跑来这种地方也算是摊上事了。
         仔细想想,这群围着他问问题的人可都是京大高材生,而蒲潼却还在读高中,这未免有点戏剧性。
         “你们刚才是在讨论什么啊,看你们讨论的很热烈的样子。”
         蒲潼被他们问来问去有点受不了,这才赶紧找了个由头转了个话题,要是再逼问他,他怕是得当场投湖自尽了……
         “刚才啊。”
         几人这才从激动的心情中回过神来,他们刚刚这样好像确实有点不礼貌了。
         “刚才我们在聊诗,不过谁也说服不了谁。”戴眼镜的男生叹了口气,“也算是老师给我们布置的课题吧。”
         蒲潼点了点头,看来人家几个是学汉语言文学的,正在这讨论学习呢。
         “哦,那你们继续,我们不打扰了。”
         这群诗粉太热情了,他实在招架不住,不如早点溜。
         “等等……”长发女生恍然道:“我们刚才因为诗的问题僵持不下,现在这里不就有个诗词大师吗?”
         其他六人闻言顿时眼前一亮,对啊,他们几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课题也僵持在了原地,不如让蒲潼来评评理!
         这是什么情况?
         他做梦也没想到会有一群京大高材生让他参与讨论。
         蒲潼顿时感觉自己溜的晚了点,讨论诗,他也不会这个啊。
         论诗和作诗并不一样,后者他只需要直接拿出来用,但前者需要详细分析,人家高材生讨论的课题自然相当复杂。
         让他参与,那不成干瞪眼了?
         汗流浃背了,老弟。
         “其实我家煤气忘关了。”蒲潼顿了顿,“会出事的!”
         “你都游览半天了,别想跑。”男生笑道:“今天要是让你跑了,以后想见到你可就难了。”
         就算到时候蒲潼考进京大,他们估计也毕业了,这或许是他们此生仅有的机会,肯定不能放弃啊。
         坏了,走不了了。
         蒲潼求助似地看了眼余纨纨,却发现她满脸笑意地站在一旁,眼神甚至有些小期待。
         江絮语也是驻足聆听,她虽然不擅长于诗词,但也算是个诗词爱好者,因此她也有点好奇讨论的课题。
         “那,你们说来听听……”
         蒲潼见情况僵持不下,也只能让他们说说看了。
         见他答应,为首的学生当即兴高采烈地把他们讨论课题讲了出来。
         “意境的建构与表现是文学与诗词的准绳之一,在诗词之中,如何在写景的时候构建出意境呢?”
         这什么抽象问题?
         蒲潼听完人都傻了,古诗的意境这玩意本来就模糊,怎么在写景的同时构建出意境,这谁知道啊。
         “我们觉得写景时画面感更重要,画面感越强,脑海中就会出现相应的画面,非常直观生动,也更容易融入情感。”
         听着三人的仔细分析,蒲潼当即点了点头,“有道理。”
         倒不是他敷衍,人家说的真有道理,比方说“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画面感极强,画面感强,意境也就有了。
         “但我们觉得表现力更重要,有些画面没必要太清晰,只要打磨出最富表现力的那个字或者词,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嗯,有道理。”
         蒲潼又点了点头,古诗讲究一个“炼字”,比方说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这个绿字虽然描写的不真切,但表现力极强。
         怎么两个还都有道理了呢?
         七人面面相觑,这家伙不会想当和事佬吧,那可不行啊,作为写了那么多诗的人,多少得给点建设性意见吧。
         余纨纨凑在一旁扶额偷笑,这家伙怎么在这种时候都想着和稀泥啊,真的是。
         “画面感怎么就有意境了,拍照画面感多清晰啊,有水墨画有意境吗?”
         “画面感强就是有意境,什么表现力,表现力也是为了画面感服务的。”
         两波人争执不下,重新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讨论,主打一个谁也不服谁,他们刚来时见到的也差不多是这种情形。
         他们吵了几句,随即又齐齐地把视线投向蒲潼,“蒲潼,你来评评理,我们哪边更有道理?”
         评个锤子,自己是哪根葱啊?
         蒲潼看着他们期待的眼神,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他现在才高中啊,也没太深入学古诗啊。
         “那个,要不我举个例子给你们说道说道,举个例子更直观。”他挠了挠头,只能随便说两句了,不然尬在这多尴尬。
         七人闻言点了点头,也不知道蒲潼能说个什么所以然出来。
         “以前有个私塾里只有两个书生,有一天讲课时窗外下起了鹅毛大雪,于是先生临时出题,白雪纷纷何所似?”
         大雪纷飞像什么呢?一个简单问题,其实也就是让学生来描绘这个场面,也就是写景。
         蒲潼不紧不慢,“第一个书生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妙啊!”
         眼镜男生笑道:“把盐撒在空中,多有画面感啊,果然是画面感更重要一些!”
         “胡说,撒字生动形象,完全把大雪纷乱的样子描绘出来了,这是表现力更强!”
         眼见着两波人又要争起来,蒲潼当即继续往下讲。
         “先生笑而不语,示意让另一个书生回答。”
         争吵的几人顿时老实下来,想听听第二个学生的回答。
         先生笑而不语,这是不满意啊,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是已经很好了吗,这都不满意。
         他们倒是想听听第二个书生怎么说。
         “第二个书生看了眼窗外,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柳絮迎风飞起,形象地描述了雪花轻盈的姿态和飞舞的神韵,同时也给人以暖意融融、春天将至的感觉。
         将雪花比作柳絮,不仅在颜色上相似,而且在形态动感上也具备了共通之处。
         相较于用盐来比喻雪,柳絮在空中的飘动更贴切地表现了雪花飘落的姿态,也更具美感。
         几人闻言愣在原地,只觉得这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未免有些太美了一些,仿佛一场鹅毛大雪就发生在眼前一般。
         无论是画面感还是表现力,其实都是在注重,诗的美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