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 > 第八百二十四章 山坡羊 十
         世间处处皆学问。
         秋八楼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学问来源过于单一。
         于是便愈发觉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极有道理。
         这位表弟,仅仅是读了个启蒙。
         能识字,就连做生意必备的算学他也不行。
         诗词文章他是绝对写不出半句的。
         他喜欢的就是青楼和酒!
         可他的这番话含义深远,令秋八楼感悟极深!
         他发现行万里路,似乎不如阅人无数!
         只是这阅人之法多种多样,自己似乎无法如这表弟一般去青楼阅人。
         那位摄政王是诗仙,有远见卓识,他肯定是读过万卷书也走过万里路的人。
         他似乎也阅了不少人!
         秋八楼扭头也看向了窗外,心里开始为李辰安担忧起来。
         这位摄政王,他要去的可是大荒国的南溪州!
         那位刚建国不久的大荒国皇帝宇文峰若是知道李辰安去了南溪州……恐怕宇文峰手里的北漠十三鹰全会被调往南溪州!
         还有什么比抓住宁国未来的皇帝更重要的事?
         摄政王,可能安然归来?
         ……
         ……
         三天后。
         骑兵通常的速度在日行两百里地。
         倒不是人受不了,而是马受不了。
         但李辰安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赶至幽州,他给了郑旺一道王令——
         着沿途所经州府县郡,每两百里为一站,集最好的马匹六百,换马不换人!
         就这样除了吃饭,连睡觉都免了!
         队伍狂奔三天三夜。
         就这么冲出了安南道,再从江南道的东北边穿过,跨过了黄河,进入了北漠道。
         时昭化二十五年七月初八。
         北漠道瀛洲。
         虚怀县。
         青石镇。
         黄昏,大雨!
         青石镇只有一条街巷!
         长不过五十丈,宽不过两丈!
         街巷上的那些铺子都关了门,因为在这样的大雨中,青石镇是没可能再有人来的。
         来青石镇的人,皆是附近村子里的农人猎户。
         他们需要在这处小镇上贩卖一些地里的出产,或者山中的野味,再购买一些农具或者必须的生活用品。
         做完这些之后绝大多数的农人都会回去。
         不会在镇上住宿,甚至不会在镇上吃一顿饭!
         所以这条街巷上,有官府的盐铺,有商人开设的铁匠作坊,也有一个小小的布庄。
         当然还有两个小食铺,卖的也都是最便宜的蒸饼草糕之类能填饱肚子的东西。
         没有客栈!
         没有酒楼!
         没有胭脂水粉店!
         更没有青楼!
         整个镇上也只有居民数百。
         与繁华无关。
         与热闹也无关。
         尤其是在这样的大雨中,整条街巷上莫要说人,就连狗都没有一条。
         街坊们都在自己的家中。
         正是做晚饭的时候,女人在厨房围着灶台转,男人则看着房间里囤积的货物在发愁。
         生意不好做!
         瀛洲在北漠道还算是一个稍好一些的州,毕竟距离荒人的地盘颇远,至少不会受到荒人的抢掠。
         原本还有一些山匪偶尔会来镇上打个秋风,可听说去年来了一群女菩萨。
         这些女菩萨将那些该死的山匪一家伙给捞了个干干净净,以至于而今的青石镇再没有受到匪人的抢掠,居民们再没有了那担惊受怕的时候,甚至已能夜不闭户。
         可生意也并没有因此而有多少起色。
         整个北漠道人稀地广,外地的商人不会来,本地那些生意做得大一些赚了些银子的商人却几乎都离去。
         毕竟整个宁国,生意最好做的地方在江南道!
         可那地方铺子很贵,生活开销也极大,这便导致许多的小商贩根本无法在江南道立足。
         他们只能在这样的地方,过着平凡、简单,也没有梦想的生活。
         哪怕从江南道传来了摄政王要提振工商业这样的好消息,哪怕其余各道的商人似乎都在忙活了起来,这地方依旧如一潭死水。
         仿佛春风不渡。
         但终究还是有些小商贩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儿子身上。
         倒不是求儿子能够继承家业——
         这样的家业有啥好继承的?
         而是传闻摄政王重视科考,选拔官员不再走举荐之路,所有学子皆可参与科考。
         听说很是公平。
         于是,这些小商贩们便耗费巨资,将自己的孩子送入了青石镇唯一的一个学堂。
         这学堂就在青石镇的最东头。
         是一处四合院的建筑。
         也是整个青石镇最好的建筑!
         它由从青石镇走出去发了财的富商林永豪所捐赠,故而学堂的名字便叫永豪书院。
         书院里的教书先生也是林老板从外面请来。
         一个身材消瘦下巴留着一撮山羊胡须的老先生。
         镇上的街坊没有人知道老先生的名字,只知道他姓韦,人们皆称他为韦夫子。
         这位韦夫子据说是举人出生,却在仕途极为不顺。
         他来到这青石镇已有十余年了。
         为人很是谦和,看起来也确实博学,至少他偶尔说起北漠道之外的事,听在这些街坊们的耳朵里皆觉得很是稀奇。
         今日大雨。
         无课。
         韦老夫子坐在临街的二楼自己的房间里,正煮着一壶茶,正看着一本书。
         忽然,
         窗外传来了一阵激烈的马蹄声!
         韦老夫子眉间一蹙,这地方似乎早已被朝廷遗忘,这些年这里也没有兵戈。
         但他一听,却知道这是一支骑兵!
         因为马蹄声越来越大。
         也因为镇上无马,就连虚怀县,也没有几匹马!
         那么是哪里来的骑兵?
         他起身,撑开了窗户。
         探头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心里顿时一惊——
         就在这大雨中,一队黑甲骑兵正从街巷的那头而来!
         骑兵的速度渐慢。
         到了这处学堂的大门口前停了下来!
         最前头的一个将军翻身下马,去了队伍中间,向一个应该是官儿更大的将军问询了一声。
         雨太大,看不清那个大官儿的模样。
         但既然没有马车,那位大官儿也定然是一个武将。
         接着,韦夫子便看见那将军又走了回来,而后传来了叩门声。
         韦夫子想了想,关了窗,下了楼,打开了学堂的那扇大门。
         周正穿着一身黑甲背着一把长刀浑身都流着水。
         他取下了头盔,看向了韦老夫子:
         “途径此地,雨势太大,欲借宿一宿……老先生可能行个方便?”
         言语有些生硬,但还算客气。
         这令韦夫子心里又吃了一惊。
         因为这些当兵的,在他的印象中,基本上是不讲什么客气的。
         “将军,此地乃学堂。”
         “我知道,我们就是找个能避雨的地儿,其余无须老先生操心。”
         “……请进!”
         队伍进入了这永豪书院。
         韦夫子侧身站在一旁,就这么安静的看着。
         许是因为淋了这场雨的原因,他没有在这些骑兵身上看出风尘仆仆的模样。
         他本以为这就是一支借道而过的寻常骑兵,可他忽然眼前一亮——
         他看见了三个俏生生的姑娘走了进来!
         就在那三个姑娘的前面,是一个斯文帅气的青年!
         而后,
         是一头黑驴子。
         一匹黑马。
         一只小黑狗。
         再后有个男子的声音传来:
         “大师兄,这地方……穷啊!”
         “小师弟初来如何知道?”
         “狗都没有一条……这一路太辛苦,本想弄一条狗给他补补的……要不我去牵了那处磨坊里的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