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 第五百五十六章 起点即终点
         “来来来,引满举杯!引满举杯!”
         微风轻柔,吹开的白浪绵密不算多大。
         青木大船稳如平地。
         徐子帅单脚踏立马扎,把酒壶高高地提起,清澈的酒液化作一串透明珠线坠入杯盏。
         琥珀色由浅到浓,渐升渐高,一滴不多,一滴不少,盈盈润润的沿杯口突出一线。
         天边白云飘晃,酒液漾出一环一环的光影。
         热烈的哄闹震得船板轻颤。
         杨东雄把住杯盏,一口饮干,托举杯底,动作利落,平稳,无半滴酒液泼洒,引得满船喝彩!
         “好!”
         “杨兄爽快!”
         “再满再满!”
         ……
         杯盏横倒,淌出残酒。
         小江獭坐在桌底,抓住整只烤鸡分食,连骨带肉吞嚼下肚。
         有一只环抱酒坛,倾倒良久,最后几滴酒液落入舌尖,酥酥麻麻的感觉让獭打个机灵,晃晃悠悠,四仰八叉地瘫倒在地。
         嗝!
         小酒坛骨碌碌滚动甲板。
         留人收拾狼藉,酒足饭饱的梁渠回屋呼呼大睡。
         右舷。
         杨许酡红着脸,扶住船栏干咽几口唾沫,恢复如常,再接水擦脸,消去酒味,进入舱室找杨东雄。
         先前人太多,许多东西不好当面问。
         宗师三步。
         自己老爹怎么莫名其妙就差一步?
         如此大事,家书里未曾提及,必定是近三个月有变故。
         “这事……忘记给你,本想你八月从河源府出发,发了也收不到,索性等见面再说。”杨东雄解开酒意,怀中掏出一本小册,“眼、鼻、耳,三识法,记得吗?”
         “记得,梁师弟给的法门,玄妙非常,孩儿在河源府,靠此技法,专抓北庭密探,立下不小功劳,得了个鹰眼的诨名。”
         杨许回答两句,接过小册观览,《身识法》三個大字跃入眼帘。
         思绪稍转。
         “父亲靠此法门熔炼百经?”
         杨东雄漱两口清水,缓解口中干渴:“还未曾熔炼,信上如此说罢,除开身识法外,尚未见到有其他讨巧之法,若是未成便信誓旦旦,多少显得奇怪。”
         杨许恍然。
         师弟给的法门好是好,端是难练,短时间内出不来成果。
         九月去黄州,时间一来一回相当紧张,给徐将军的信上只能先说结果。
         “你好生修炼,熔炼百经即成,平日里能节省不少功夫,多出来的精力就是最大的财富。”
         “孩儿晓得。”
         退出舱室。
         杨许凭栏相望,迎风远眺。
         徐将军说得一点不错。
         自己老爹当真收了个了不得的徒弟。
         不过……
         “流金海里怎么什么都捡不到呢?”
         ……
         “呼!”
         梁渠洗把脸,启开窗户。
         夕阳黄昏,水鸟低翔,一片碎金粼粼。
         床旁摘一粒葡萄,当即有水鸟收拢羽翼,俯冲抢走。
         黄州位于江淮河旁,不走错河道,一路往西就成,分外悠闲。
         肥鲶鱼等兽甩甩尾巴,拖动船只前行,任劳任怨。
         甲板上。
         关从简正锤炼拳法,虎虎生风,见梁渠午觉睡到傍晚方起,懒散非常,收拢架势:“上船三天,怎么从不见你练功?”
         龙瑶搬来躺椅,梁渠顺势靠下,摆摆手:“我天资非凡,躺着就能进步。”
         关从简若有所思,忽听旁边传出笑声。
         “笑什么?”
         “没什么。”
         徐子帅正经神色,摆摆手。
         旁人不清楚,他还能不知道?
         梁渠过去天天晨练,起床必先打一套猿拳,练一遍长枪,以确保技艺不会生疏。
         如今突然“懒散”。
         一方面,江上几日确实悠闲,让人放松,另一方面,显然《身识法》入了门,不用苦哈哈的每天操练,保持不退步。
         怎奈关从简好似当了真,愈发刻苦。
         此后数日,除开晚上搭建水道,贯通东西,梁渠一派出门远游姿态。
         天天甲板开宴会。
         吃饱睡,睡饱吃,大鱼大肉,口腹之欲可劲满足,不胖半分。
         不吃不睡时,便找人闲聊,打牌,观光。
         路上有两次靠岸补给,亦会下船陪师娘到城里头闲逛。
         日子过得好不惬意。
         “来来来,走过路过看一看,看一看啊。”
         “新出炉的炊饼,香得嘞。”
         徐子帅走在队伍前头,挡开往来人群,背着大包小包悄声问:“阿水,寿礼你准备的啥?”
         “带祝福的两套瓷器,一套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一套麟趾呈祥,螽斯衍庆,师兄呢?”
         “准备到黄州再买,许老爷子大寿,场面肯定热闹,周围卖寿礼的不会少,到时再看有没有新意的,没有就让贾师傅整两个寿桃。”
         “也是。”
         关系有远近,亲疏。
         杨东雄,许氏,大师兄肯定要备好物。
         他们几个徒弟蹭吃蹭喝,陪玩,开眼界行致居多,没必要送什么贵重贺礼。
         打肿脸充胖子。
         寿宴上又吃不回来。
         十几两,几十两的小物件一思意思就成。
         梁渠提醒:“师娘,浔阳是最后一站,补给完这趟就不靠岸了,直达黄州。”
         “知道了。”
         许氏挥挥手,牵着龙娥英的手继续挑饰品。
         再晃三日。
         十月初。
         青木大舟抵至黄州南岸。
         绞动揽绳,收拢风帆,獭獭开跳上肥鲶鱼脑袋,对照地图指指点点。
         听得江獭指挥,三兽调转方向,驶出江淮主流,拐入支流巴水。
         宽阔无边的河道逐渐收缩,立足船头,能轻松看到两岸风光。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平阳府里的第一轮水稻尚未长成,黄州乡民已经在收割第二茬。
         许氏站立船栏,久久不语。
         吱嘎。
         房门启开。
         杨东雄踏足甲板,引得众徒弟瞩目,赫连念慈都不免关心。
         “师父!”
         “师父,如何?”
         “洞开玄光了吗?”
         似是梁渠言语起了作用。
         登船向黄州进发始,除开头几日杨东雄露过面,其余时日全在自己房间静修,破关之志熊熊。
         面对众弟子期盼的目光,杨东雄莫名生出了些许压力。
         怎么回事……
         少顷。
         杨东雄摇头:“洞开玄光谈何容易,为师已于此境蹉跎许久。”
         众弟子稍稍失望。
         “不过。”杨东雄话锋一转,“也不是全无收获,比之曾经有了眉目,半月内,或可一试。”
         众人大喜。
         杨东雄狩虎大境蹉跎许久,深知洞开玄光的困难。
         然不知是否是时势不同,心境有差。
         《身识法》,玄黄牌作保,过去的起点一下变成终点,压力大减,加之朝廷和徐文烛的物资支持。
         曾经巍若高山的宗师一步,如今变得不过寥寥。
         有困难,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