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秦国相 > 第五十七章 帝国的傲慢!(求收藏)
         四下死寂。
         扶苏跟胡亥都被震住了。
         嵇恒的说法,太过惊世骇俗,也太过耸人听闻。
         但又未尝没有道理。
         嵇恒没有理会满眼不敢置信的兄弟二人,安然的吃着牛肉喝着小酒,仿佛刚才那一番话,并非出自他的口中。
         良久。
         扶苏才回过神来。
         目中依旧充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
         他在脑海仔细回想了一番,最终惊悚的发现,他身边的确无人提及过黔首。
         他日常听闻的,要么是宫中琐事,要么就是天下大政,亦或者各种流言蜚语,但这些信息,鲜少跟黔首有关。
         扶苏身子一颤,嘴唇微微抖着。
         他已意识到。
         嵇恒说的或许是真的。
         因为大秦的确用民过甚,他甚至还因此上书过。
         他当初之所以上书,是因身边的人抱怨不断,认为朝廷征发民众、加征口赋太多了,他当时对此深以为然,只是后面被始皇驳斥,他为了不惹始皇动怒,也就放弃了。
         而今细细想来,却察觉到了不对。
         当时劝自己最凶的是城中显贵,但在知晓自己碰壁之后,这些人就决然没有再提过。
         但这些人不就是嵇恒口中的恒产者吗?
         他们之所以没再提,恐是担心说的太多,会引起自己不满,但连他们都感觉用民过甚了,只怕底层更是苦不堪言。
         扶苏脸色腾的变得煞白。
         另一边。
         胡亥在理了一阵之后,还是没理清,困惑道:“底层的黔首真有那么苦?还快活不下来了?”
         “这不可能吧?”
         扶苏神色复杂的看了眼胡亥,心中幽幽叹息一声,胡亥久居深宫,没有接触过政事,对天下之事知之甚少,也根本不清楚天下的状况。
         他开口道:“嵇先生之前曾提过。”
         “大秦这些年大兴土木,不仅在各地广修宫殿,还在全国修有各种官道,仅郡县级就有三百九十余条,这里面还不包括内史郡通外官道十二条,以及正在修筑的驰道、直道,以及北方的长城。”
         “除此之外,还有堑山堙谷,决通川防,疏浚曹渠等等。”
         “如此种类繁多,耗民甚多的工程,都在这几年推行,底层民众如何承担得起?”
         “其中还不包括迁五十万人口于南海,迁数十万人口填戍边等手笔,要是加上南海北疆的驻守将士,数量只会更巨,若真按律法一户出一人的情况算,只怕大秦家家户户服役都填不上,但现在这些工程还在继续施行,势必是强加到了黔首身上。”
         “大秦如此耗费民力,天下岂能不怨声载道?”
         嵇恒淡淡的看了伯秦一眼,缓缓道:“你能看出这些已不错。”
         “但不够。”
         “大秦之所以会落得民怨民沸。”
         “其实原因就一个。”
         “傲慢!”
         “帝国的傲慢。”
         “这种傲慢非出自一人,而是大秦的整个君臣。”
         “甚至是整个体制!”
         “大秦开国之初,信誓旦旦的昭告天下,今后要改制华夏文明,要盘整华夏山河,要一扫华夏之积弊,更要再造华夏文明,重整河山,更说要让天下永久太平。”
         “这番超迈古今之豪言,的确是振奋人心。”
         “也引得了天下人瞩目。”
         “大秦立国之初,的确开始雷电施治,大刀阔斧的整饬天下积弊。”
         “更新官制,集权求治。”
         “以郡县一治为根基,以求治天下为宗旨,以施政治民为侧重,以治权集于中央为轴心。”
         “再辅以郡县制,实现自上而下的有效施治。”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甚至还弄出了一套乡官系统,即基层的三级民治。”
         “乡、亭、里。”
         “然这些归根结底,其实都是中上层建筑。”
         “但下层呢?”
         “那些最底层的存在呢?”
         “大秦朝堂从来就没有考虑过。”
         “因为朝堂上下都希望底层永远一层不变,唯有如此,底层才会永远的去当牛做马,去任人鱼肉,去任人宰割,而无丝毫反抗的余力。”
         “所以大秦立国之后,严格执行过去的户籍制度。”
         “人从一出身就已决定了今后命运。”
         “子民就是要恭顺。”
         “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大秦森严的户籍制度,对寻常民众而言,就是高山,是雷池,是天堑。”
         “而朝廷上下就是希望底层能一代接一代的种地、当兵,遵循着商鞅划定的利出一孔。”
         “商鞅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富国强兵,但随着天下一统,军功爵制几乎半废,底层再无任何上升渠道,这個现状,朝堂的大小官吏真的不知道吗?”
         “知道。”
         “但满朝上下都会装不知道。”
         “因为无人在乎底层,也无人关心底层有无情绪,这也是朝廷要的结果。”
         “让底层永远的安于天命,安分守己,继续心甘情愿的为人支配,朝廷傲慢的认为,底层不敢有情绪,更不敢有任何不满。”
         “只是这一次,大秦错了。”
         “经过数百年的渐开民智,越来越多人不会再选择在沉默中死亡,而是会陆续选择在沉默中爆发。”
         “只是眼下尚未到那个临界点。”
         “但快了!”
         “大秦这套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从始至终都忽略了底层基础,但没有扎实的底层基础,再完美的上层设计,也只不过是套外强中干的空壳子,一碰就倒了。”
         “放在过去,大秦所为并无问题。”
         “然时势异也。”
         “在中央集权的体制下,民已从‘恒产者’,逐渐过渡到了最底层。”
         “而大秦一直忽略了一个致命要点。”
         “官民关系!”
         “若大秦继续这么盛气凌人,继续这样高高在上,继续视民如草芥,终有一日,这些草芥会变成压死大秦的最后一根稻草。”
         “时间不会太久远了。”
         嵇恒摇了摇头。
         继续吃起了自己的餐食。
         下层建筑决定上层建筑,用秦代的话来讲。
         就是管仲那句。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大秦从上至下对底层的傲慢,终会埋葬掉这个心高气傲、不可一世的庞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