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秦国相 > 第二百五十章 公平?诸位不觉得好笑吗?(求订阅)
         咸阳的暗流渐渐生成。
         远在南海的大小官吏,同样面临着考验。
         扶苏从南海大营回来后,便将一些事宜交给了他们,每日只是简单的过问一下,其中的建议安排都是他们负责,这种全权放手的信任,也是让不少人心生异样。
         他们一行人更不敢有任何的疏忽怠慢。
         只是临近所有士官,都做出了相对妥善的安排后,却是不知为何漏下了两人。
         有关两人的名册在萧何等人中不断交换。
         但却无一人做决定。
         最终。
         为了确定两人的官职、去向,李旦决定召集众人商议一场。
         这个观点也是博得了众人认同。
         是日。
         零陵的一间偏室。
         李旦、萧何等人齐坐一堂。
         李旦看了看四周,见事务府的官员都到场了,也是微微颔首,沉声道:“我痴长诸位几岁,便自告奋勇的当起这次的主持,还请诸位不要介怀。”
         说着。
         李旦继续道:“这次召集诸位商议的只有一事。”
         “就是对军中两位裨将的安置。”
         “至于具体是哪两位,诸位处理南海事宜这么久,心中恐都有数了,一为大秦将领屠睢之子,屠览,另一人则是秦将赵佗之子,赵眛,两人的身份其实都有些特殊。”
         “屠睢身亡之前为南海大军统帅,屠睢死后,其子继承其父遗志,继续扎根在岭南,在军中多有建树,为不少将领称道。”
         “另一人诸位更是熟悉。”
         “乃现在的南海主将之子,现在问题摆在这里。”
         “从丞相府提供的官职来看,能够安置他们的官职只有两个,一个是雍城县令,另一个是怀县的县长,两者虽同为县官,然无论是年秩,还是身份地位都是截然不同的。”
         “雍城乃大秦过去国都所在,人口兴旺,户口多达数万之众。”
         “怀县则只是一临水小县。”
         “户口一直在万数边缘徘徊,前段时间更是发生过一起十分恶劣的沉船事件,这无疑也导致怀县的官员,在不少人心中是带有一定负面影响,这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日后的升迁。”
         “眼下丞相府能给出的官职就这两个。”
         “我们也需做出选择。”
         “诸位认为屠览跟赵眛两人中何人当为雍城县令,何人为怀县县长?”
         随着李旦的发问,偏室当即寂静。
         无一人吭声。
         对于这种情况,李旦早就有所预料。
         这个决定并不好做。
         论能力跟资历,屠览无疑更能胜任,但坏就坏在其父死了,而赵眛的父亲正当职,若是将赵眛安排去怀县,很容易引起赵佗不满,赵佗眼下是秦军中身份地位仅次蒙恬的存在,位高权重,权柄更是不输九卿。
         这样的人物是他们能招惹的?
         正因为此。
         事务府的众人分明知晓其中情况,却无一人愿承担这个风险,这才有了这两人名册在他们手中不断传递,却又始终悬而未决。
         见状。
         李旦眉头一皱。
         他缓缓站起身,去将偏室屋门关上。
         随后,李旦缓缓道:“现在诸位可畅所欲言了,这都是关起门来的话,并不会为外界知晓,此事也当有个定论了。”
         闻言。
         众人目光微异。
         他们如何不清楚这点。
         只是这口实在不好发声,至于去请扶苏解答,这更是不可能。
         扶苏难道当真不知情?
         定然不是。
         扶苏将此事全部交予他们,分明也存了考校之心,不然都捡一些轻松的事务去做,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因而众人都心照不宣的没有想过去请示。
         这是他们需解决的。
         良久。
         见四周众人还是不肯开口,李旦迟疑一阵,决定主动吭声,他主动道:“既然诸位不愿开口,那我李旦就率先出声吧,我认为当任命屠览为雍城县令,屠览能力出众,在军中一向稳重,屡立军功,足见其才能,让其胜任实是名副其实。”
         “至于赵眛。”
         “其父虽为南海主将,然赵眛并未斩获多少军功,也一直在其父羽翼之下,并未真的独当一面,因而在我看来,赵眛是需要独自证明自己,而雍城乃大县,人口众多,不便让其去施为,因而为怀县县长最为合适。”
         “诸位以为何?”
         闻言。
         众人苦笑一声。
         道理他们又岂会不明?
         只是说容易,真下决定难。
         尤其这份决定还要交给赵佗过目,这更是难上加难,这岂非要拂了赵佗面子?
         沉默稍许。
         乐叔起身道:“我倒是对此并无意见,只是会不会对赵眛有些不公平?”
         “他虽受其父庇佑,但却肯扎根岭南,这其实很是不易,岭南这些年虽有战事,然大多是些零敲碎打,想要斩获军功,除了需自身应付得当,更要一定运气,或许我们见到的履历并不完全准确。”
         “我认为或许当慎重考量。”
         只是说到这些话时,乐叔目光却不住闪躲。
         显然自己都觉得难以服众。
         但此事的难处正在这里,难的不是安置赵眛,而是应付赵佗。
         赵佗毕竟是大军主将,领兵五十万,如此大的权势,他们这般轻慢其子,一旦传出去,定会有损赵佗威名,很容易让赵佗对他们心生怨念,此事棘手就棘手在赵佗本身。
         随着乐叔主动捅破窗户纸,其他人同样发表了自己的担忧。
         无一例外。
         都是担心赵佗的反应。
         只不过大家的言辞多有收敛,也基本沿袭着乐叔的话,都是在为赵眛鸣不平,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平。
         一番争论下来,最终还是无果。
         有人认为屠览当为雍城县令,有人支持赵眛为雍城县令。
         却无一人敢真的拍板。
         屠览虽然其父已亡,但其父在朝中有不少好友,若是让屠览为怀县县长,这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甚至还会引起不少朝臣不满,而且平心而论,屠览之父是为大秦战死的,若是这么处置,多少有些不尽人意,甚至是有些刻薄寡恩了。
         如此对待也实在难以服众。
         甚至。
         就算是他们也会感到有些心寒。
         他们眼下都为大秦官吏,若是有朝一日自己出了事,朝廷这么对待自己的子嗣,这岂会让他们不寒心?
         正是有着这么多顾虑,众人才久久不能确定。
         一时间。
         众人却是僵持不下。
         始终无人敢为这次的事下定论。
         最终。
         李旦看向了王平,问道:“王平,你出身将门,对军中事务多有了解,以你之见,当如何处理?”
         王平面色一僵。
         这般烫手的山芋,岂是他能接的?
         王氏现在家道早已不比当初,随着大父跟父亲的相继离世,王氏已是不复当年,也不愿再去多结是非,王平苦笑一声,摇头道:“这属实是难为我了,我王氏族中的确不少人进入军队,然我却一直从事的文职,对军中事务并不算了解,实在无法给出有效意见。”
         “不过.”
         王平顿了一下,沉声道:“我认为我们如何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何这两人名字会出现在名册上,殿下又是什么心思。”
         闻言。
         众人目光微异。
         王平说的没错,扶苏的态度才是关键。
         裨将在军中军职已不算低了,这次只有赵眛跟屠览在名册之列,这其实已能窥到一些端倪了,但即便如此,也不是他们能够轻言定下的,尤其最终的决定是会先到赵佗手中的,这更是让他们有些无所适从。
         继而影响到了最终决定。
         但这又何尝不是扶苏对他们的考验。
         只是这考验属实磨人。
         他们其实主要是不愿去开罪赵佗。
         这时。
         坐席后方却传出一阵笑声。
         “我道是什么事呢,你们商量来商量去,就为了商讨这个?”
         “一个个揣着明白装糊涂。”
         “有意义吗?”
         “你们在这嘴上说着对赵眛不公平,但话里话外,其实都支持屠览为县令,只是碍于赵佗的颜面,不愿让自己去做出这个决定罢了,都想着让其他人出头,好让自己从中脱身,你们啊,心思太多了。”
         “这事真有这么难?”
         “我刘季却是不这么认为。”
         听着后方传来一阵不以为然的话,众人心中微惊,只是在听到是何人出声后,脸上又不禁露出一抹无奈。
         他刘季哪有资格做决定?
         甚至于。
         若非殿下开恩,他都没资格入席。
         那日,萧何将刘季之日告诉给扶苏后,扶苏并未因此怪罪,却也严令刘季不得插手事务府之事,但刘季却是能言善辩,虽并未明着参与,却又不时在外露面,靠着自己能说会道,硬是让扶苏另眼相看,最终特许其参与其中。
         不过是作为一名‘假’吏。
         即是代理!
         听到刘季这混不吝的话,萧何也不禁扶额。
         不过出于对刘季的信任,他还是很好奇刘季的看法,他朝众人微微拱手道:“刘季既然敢出声,想必是有自己的看法,刘季,你且说说你对此事的看法。”
         刘季嘿嘿一笑。
         很是自然的站起了身。
         他看着前方众人,一脸轻蔑道:“你们之前说的那些话,全都站不住脚。”
         “公平?”
         “这世上哪有公平可讲?”
         “这些话骗骗底层不识字的黔首隶臣够了,诸位是何等出身,都是看过不少书的人,怎么比我这一乡野之人都还见识不足?”
         “张口公平,闭口公平。”
         “诸位说出公平二字的时候,不觉得有些好笑吗?”
         “人生来就分三六九等的,有的人出身就是贵族,有的人出身就是泥腿子,有的地方四季如春,有的地方四季更替,连环境都存在不一,又谈何是人,公平?只是人的伪善罢了。”
         听到刘季的话,场中不少人眉头一皱,眼中露出一丝不悦。
         刘季却满不在乎。
         他负手而立,一脸不羁道:“公平就是士人编造出来的谎言,也是他们为满足自己的一己之私,特意编造出来的诡辩之言罢了,世上需要公平吗?”
         “不需要的。”
         “你们去问问底层的那些人,他们谁又真的在乎公平?”
         “没人在乎的!”
         “因为底层的这些人很清楚,公平是没有标准的,标准是取决于士人的嘴,士人说这是公平的,他们就会变着法的找借口找理由,让人认为这真的是公平的,但这真的就是公平的吗?”
         “呵呵。”
         刘季对此嗤之以鼻。
         在刘季眼中,公平跟儒生一样,都是臭不可闻的。
         全都是一些假大空。
         没有标准。
         全都取决于士人的看法。
         这又算哪门子的公平,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只不过是忽悠一群大字不识的人,以及让一群人跟着演戏罢了。
         只是话说久了,有些人却当真了。
         刘季冷声道:“你们觉得这次的事难决定,在我看来,其实安置之法早就呼之欲出了,根本不是什么公平不公平的事,而是按照大秦的根本去执行即可。”
         “大秦法制的根本就一点。”
         “公正!!!”
         “这才是秦法最重要的东西。”
         “这同样也是世人最在意最在乎的事。”
         “因为大秦是法制,大秦的公正是有律法为准绳的,也是能看得见的,因而公正与否,世人同样看得清,也看的明明白白,相较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世人更希望见到的是实在的东西,什么道德廉耻,仁义公平,全都是糊弄人的。”
         “你可以认为底层的人蠢,但不能认为他们笨。”
         “他们对天下的认识很简单,就是你定下的准则,最终有没有遵守,若是遵守了,那便是公正,不然,又如何能让人信服?”
         “这次也不例外。”
         “一切按章程去做就是。”
         “赵佗有不满,让他去找律法的毛病。”
         “有种就去把律法给改了。”
         “不然按照律令的章程去做,无论如何都不会有错,公正才是事务府最重要的东西。”
         “你们心思太多太杂了。”
         闻言。
         众人面色微变,却无一人反驳。
         都低垂着头若有所思。
         刘季的这番话,让他们瞬间醒悟,也明白了这次的关键。
         公正!!!
         一时间。
         所有人都高看了刘季几眼。
         刘季不简单。
         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就直接看清其中虚实。
         不愧是让殿下都为之侧目之人。
         洞察之力惊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