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衣冠不南渡 > 第36章 无限内斗
         新任的永安督阎宇站在城墙上,看着远处正在打造攻城器械的魏军,一言不发。
         他身边的几个将领此刻很是惶恐。
         跟汉中那边不同,蜀国在永安这边的军队,已经是有很长一段时日不曾打过仗了。
         无论是从兵力上,还是从士卒的精锐程度上来说,他们似乎都差了不少。
         这些魏军也基本是不将他们当人看,当着他们的面就开始砍伐树木,打造攻城器械,看起来一点防备的想法都没有。
         “将军!!曹贼欺人太甚!”
         “请允许我领着骑兵冲击他们的大营!”
         有将领开口说道。
         阎宇看都没有看他一眼。
         我是疯了才会去主动出击。
         永安这里的守军也就两万人左右,王基军团原先是有着近五万人,又得到了大量的吴国降兵,加上文钦那边的援军,兵力几乎达到六七万人。
         况且,双方的士气,战斗力完全就不在同一个水平上。
         永安的位置又很险要。
         倘若这里被突破,那整个巴东就要沦陷,在永安之后,蜀国甚至都没有什么像样的关卡能阻挡敌人,敌人甚至可以一路杀到成都去,直接灭国。
         本来兵力上就是弱势,阎宇哪里还敢主动出兵跟敌人交手呢?
         以如今的情况,能守住永安,将敌人挡在这里,争取让援军早些过来,就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看到阎宇不回答,那将领也有些尴尬。
         阎宇这才缓缓说道:“不可出战,继续加固城池,永安坚城,城内有足够的粮食,成都也不会坐视不管,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兵法云:十则围之,曹贼没有派遣二十万大军前来的情况下,都不必担心。”
         他挥了挥手,就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转身走下了城墙。
         看到阎宇如此自信的模样,那几個将领顿时也安下心来。
         回到了府内,走进了书房内,阎宇的脸色就没有方才那么的平静了。
         我的大将军啊咱就不能休养一段时日吗?
         阎宇的脸上满是忧愁。
         羌胡作乱,想要做大,有两个前提,第一得是有名士带头,第二是得组建胡汉联军。
         一般来说,都是发生灾害,然后大家一同叛乱,再找个名士当领袖,以凉州人的名义团结起来,如此才能跟庙堂周旋。
         凉州人很排外,哪怕是叛军,只要是本地人,也都愿意站在自己人这边,这让庙堂的平叛有极大的难度。
         可现在不同啊,雍凉这两年不曾发生什么灾害,根本就不存在爆发本土叛乱的可能,就是单纯的羌胡部落起兵为首领复仇而已。
         而这些部族,别看有近十万人,但是先前就提到了,按着所居住地区的不同,这些部族的生活方式已经出现了巨大的改变,他们早已脱离了纯游牧的生活,很多部族都是半游牧半耕作,耕作的比例甚至还在上涨。
         你让这些人撇开自己的耕地,丢掉手里的锄头,再爬上骏马去为首领而战,这不太可能。
         而且曹魏又不是后汉。
         这三国都是从汉末地狱难度里杀出来的,别的不说,反正战斗力方面还是没得说的。
         这三国面对外敌基本就没有输过,就连弱小的蜀国和吴国都是如此,何况是曹魏。
         阎宇敢肯定,这些羌胡很快就会低头受降。
         而我方的大将军就要单独去面对邓艾军团。
         他要是被拖在雍凉,那王基军团就会加大力度,甚至可能会有文钦军团,毌丘俭军团前来相助。
         永安的局势就完全看姜维的发挥了。
         这跟自己都没什么关系。
         要是姜维被牵扯,甚至是被打败,那王基在这边的佯攻怕是要变成真攻了。
         王基根本不会在意吴国,毕竟他身后还有两大军团,虎视眈眈。
         文钦跟毌丘俭的豫扬军团,以及胡遵的青徐军团。
         想到这些,阎宇就更是头疼了。
         但愿大将军能稍微收敛一些,勿要着急。
         而此刻,王基也是亲自来到了西陵。
         王基在这里召见了诸多将领们,与他们讲述着具体的战略。
         王基此刻并不想要强攻永安,但是又不能不给蜀国压力。
         他如今要做的就是逼迫蜀国出兵救援,牵扯对方的军队,也能一并给予姜维压力,让他不敢深入。
         而往后的事情会如何,那就要看雍凉军团的表现了
         乐乡。
         将军施绩看着手里的诸多情报,他的眉头扭曲了起来,这让他看起来更加的愁苦。
         王基已经开始了行动,调兵前往西陵,准备攻打蜀国。
         可是,施绩却无法动手。
         他这里兵力严重不足,没有能力去强攻敌人的城池。
         但是这些都不是最致命的问题,最要命的问题是,吴国庙堂不太乐意此刻出兵。
         他已经给庙堂连着上了三次奏表,可到现在,也没有得到任何的答复。
         施绩长叹了一声,又对着自己的副将吩咐道:“继续派人去盯着吧,让全军做好准备。”
         哪怕是攻不下曹贼的城池,此刻也不能不出兵,哪怕只是牵制一部分,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曹贼倘若拿下了蜀国,那自己又能坚守多久呢?
         施绩的眼里满是疲惫。
         可他并不知道,他此刻的奏表,却在建业内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孙休坐在上位,特意召开朝议来决定这件事。
         吴国的大臣们此刻正激烈的商谈着要不要出兵的事情。
         “不可出兵!”
         张布跟濮阳兴甚至都没有开口,他们所扶持的那些官员们就已经开始上书反对了。
         张布跟濮阳兴对视了一眼,眼里满是得意。
         孙休上位之后,吴国本应该脱离权臣模式才对,可到最后,吴国还是出现了两个权臣。
         张布掌管宫内官署,濮阳兴执掌军国大事,两人互为表理。
         孙休对他们完全放权,任由他们来处置庙堂大事,群臣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至于孙休本人,则是完全沉浸在了读书的喜悦之中。
         他专心于古典书籍,立志将各家著述通读完,所有的心思都在经典之上,每天都要治经,而且他还很喜欢射雉,在不读书的时候,总是一大早出去狩猎,直到很晚才回来。
         他的日子就是在狩猎和治经之中度过。
         可以说,若是他在魏国当皇帝,魏国群臣定然是要乐疯了。
         他都不怎么干涉庙堂的政务,这些时日里,他唯一做的事情,就是要求重建学校,要教育兴国,重视经典,设五经博士
         此刻,孙休坐在上位,安静的听着群臣的争执,没有说话。
         施绩与丁奉等人上书庙堂,希望能尽快出兵,让曹贼不能安心对付蜀国。
         可是这却引起了张布和濮阳兴的警惕。
         这两人狼狈为奸,独揽朝政,安排自己的亲信,打压朝中的大族联盟,使得吴国朝臣们格外不满,他们多次向皇帝提议,请求让丁奉留在荆州,让大将军施绩回来处置天下事。
         这显然是准备用大将军来打压这两位权臣。
         尽管施绩跟丁奉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打倒曹贼,可朝中这两位,满脑子都是想着他们在如何密谋要夺走自己的大权。
         军事家跟政治家的想法似乎总是会有些出入。
         在张布濮阳兴两人的眼里,施绩正在下一盘大棋。
         什么出兵骚扰曹贼只是个借口而已,永安是那么的牢固,哪里还需要我们派人去帮忙?
         若是曹贼没能拿下永安,那这件事就成了施绩的功劳,然后他就以这个功劳再次上书说要跟蜀国联盟什么的,到时候,丁奉又得回建业,自己的军权又会不稳当
         想到施绩这些阴谋,濮阳兴就忍不住打了个哆嗦,这老家伙当真狡猾啊!
         自己都险些中了他的计策!
         “以王基的兵力,根本就无法攻破永安,他这次出兵,或许就是为了勾引我们出兵,然后好来袭击我们的军队。”
         “蜀国被攻打,我们倒是会出兵援助,可若是他们攻击我们的援军,蜀国会出兵吗?!他们只会观望而已!”
         “就算最后打退了曹贼,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呢?蜀国会给与我们什么补偿?”
         “浪费兵力,浪费粮草,最后却什么都没得到,只是两败俱伤,反而是蜀国没有任何的损失!”
         “早听闻大将军亲近蜀国,没想到,居然亲近到了这种程度!”
         群臣大声的说着,那丑恶的嘴脸在孙休的眼里都显得很是狰狞。
         吴国本土大族的实力极为强悍。
         孙休的正统性又没那么的强,他不敢用那些大族老臣,只能用跟自己最为亲近的两个大臣来与他们对抗。
         而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庙堂里乌烟瘴气。
         而最令人无奈的是,孙休明明什么都知道,可他能做的事情却少之又少。
         在他上位之后,虽然张布跟濮阳兴独揽朝政,但是国内农桑经济教育都得到了稳定的环境,开始缓慢的复苏。
         孙休的想法,是尽可能的将精力放在农业上。
         吴国的家底本来还算厚实,结果被故綝那狗贼一顿祸害,甚至都开始出现粮食问题了。
         而濮阳兴等人商议之后,认为可以修建丹杨湖田,筑浦里塘,让吴国多出万顷良田来,提升农业收入。
         孙休还没想好这件事,曹贼却又准备进攻蜀国
         唉,为之奈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