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借力打力,文官们都气晕了!
         黄子澄的脸已涨得通红。
         目光直欲喷火,盯着蓝玉,仿佛恨不得剥其皮,噬其肉,碎其骨。
         在他的谋划中,通过咨政处夺得军权,可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而且,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武将勋贵一则文化水平不高,批阅处理奏章困难。
         二则有资格进入的大将,随时可能要领兵出去作战。
         毕竟,如今北元还未完全平定。
         鞑子仍然蠢蠢欲动。
         大明也时常用兵,征伐草原。
         大将在朝中的时间不多。
         至于常年驻守在金陵城附近的低阶将领,肯定是没有资格进入咨政处的。
         咨政处代理朝政,在他看来,自然也包含军务。
         文官进入之后,通过掌控咨政处,虽然不指挥战争的细节过程,但可以决定何人为将,大的战略方向如何确定,功劳如何确定,谁应该得到升迁等等诸多军务。
         如此一来,就掌握了武将的生死前程,武将便完全在文官的节制下,只能乖乖听命。
         这是许多文官,心心念念之事。
         唯有掌控军权,才能真正掌握朝局。
         但没想到,这才刚开始议呢,蓝玉就站出来反对了。
         黄子澄怎么能不气?
         “蓝玉,我等议论国事,你岂能以一己私见,借为国之名,行争权之实?”
         “我等读圣贤书,明天下理。”
         “文人通兵术,晓战术者亦不在少数。”
         “岂不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朝堂庙算,文人又何时不及武将了?”
         “你言过其实,饰词狡辩,只是为自己争权罢了,真以为别人看不出来吗?”
         “太孙殿下,蓝玉假公为私,借名夺权,还请严厉处罚,以敬效尤。”
         他的话音刚落,齐泰也站了出来。
         “素来朝廷用兵,都离不开兵部调度,考核武将,奖励战功。某自任兵部侍郎以来,从不敢怠慢。”
         “军国大事,用兵之道,粮草军饷筹备,悉数在心,何来不懂兵,不知兵之说?”
         “凉国公此言大谬,还请收回。”
         接着,又有一名文官出言:“凉国公分明是想让武将夺权而已。武将本就手握重兵,咨政处代理朝政,若是再交权给他们,岂不是要造反吗?是何用心?”
         一名名的文官,纷纷出列。
         “我看分明是有反心了吧?”
         “居心叵测啊!居心叵测啊!”
         “咨政处决不可落入武人之手。”
         “不能冲锋陷阵,就不懂军事谋略啊?天大的笑话。”
         “姜尚年八十,犹能助武王起兵伐商纣;孙膑被砍去双足,尚且能统三军,灭庞涓。将在谋而不在勇,岂能以文人武人随意划分?”
         ……
         文官们全体愤怒,一个个慷慨陈词,皆是指责蓝玉所言不该。
         文官入玉咨政处,天经地义,理所应当。
         但,武将勋贵们又哪里肯让?
         有蓝玉带了头,他们当然不会示弱。
         老子可是跟随皇帝陛下出生入死打江山的人。
         你们这些文官,算个屁啊!
         “一群狗屁不懂的儒生,也想指挥千军万马?”
         “伱们打过仗吗?冲过锋吗?军国大事,岂是儿戏?你们也配指挥老子?”
         “凉国公说得很有道理啊,咨政处若要管理军务,那便只能由武人来入主,书生只会误国。”
         “对,从未上过战场的文弱书生,指挥老子打仗,天大的笑话。”
         “说我们想夺权,恐怕真正想夺权的,是你们吧?”
         “操他奶奶的,这些文官是想骑到老子头上拉屎吗?老子不干!咨政处没有咱武人,绝对不行。”
         “纸上谈兵的家伙,没有实战经验,说一千道一万道也不行。”
         “只会耍嘴皮子有什么用?有本事出去和老子真刀真枪干一场。”
         ……
         武将勋贵们的声音比文官们更大,言语也更粗俗。
         一时间,朝堂上唾沫横飞。
         开始还算文雅,慢慢火气就都上来了。
         一个个你指着我的鼻子,我指着你的嘴巴,破口大骂起来。
         挖以前老底的,骂祖宗的,问候全家的,撸起袖子就准备开干的……
         种种难堪之言,无数不能入耳之语,在殿中飞荡。
         文臣和武将激烈交锋,谁也不退让。
         直将庄严肃穆的大殿,变成了一个闹哄哄的菜市场。
         两拔人马,神色已是都像斗公鸡似的,你望着我,我瞪着你,青筋暴涨,目露凶光,杀气腾腾。
         大有一边骂,一边就要干起来的驾势。
         朱允熞坐在上方,闭上了眼睛,好似是睡着了一般,任由文官和武将去吵。
         “一群儒生,再敢在那里聒噪,信不信老子大耳刮子扇你?”
         “只知动手的莽夫,以为我就怕了你们不成?”
         “好啊,今日我非得叫你们识得老子的厉害!”
         “我辈读书人,岂是贪生怕死之徒?又岂会怕了你的威胁?”
         “我干你奶奶的!”
         ……
         双方的争吵越来越激烈,眼看就要大打出手了。
         上方的太监终于出声高喊。
         “肃静!”
         “这是朝堂,你们以为是什么地方啊?”
         “吵成一团,成何体统?”
         “再有争吵不休者,依律严处。”
         声音渐渐停了下来,大家慢慢恢复了冷静,望向上方,便见朱允熞正在那里呼呼大睡。
         “太孙殿下,太孙殿下”太监连忙弯腰,附到他身旁,轻声将他唤醒。
         朱允熞揉了揉眼睛,伸了个懒腰,望向下方的文武百官。
         “吵完了?”
         “怎么不接着吵了啊?”
         “吵啊!”
         “接着吵!”
         众官员顿时都垂头低目,不敢说话了。
         朱允熞的神色渐渐冷了下来。
         “身为朝廷重臣,在朝堂上,公然喧嚣吵闹,甚至还想大打出手,你们眼里,还有大明律法吗?还记得自己的身份吗?”
         朱允熞冷冷道:“今日在殿上的官员,每人罚俸三个月。”
         众官员皆是心中一寒。
         后世很多学者,都认为大明官员的俸禄很低。
         其实严格来说,也算不上有多低。
         比如说,七品官一年的俸禄是禄米90石,合一个月7.5石。
         当时一石相当于后世的150多斤,7.5石,放在后世,也就是一千多斤米。
         看起来确实低。
         但别忘了,现在还是生产力低下的大明。
         这时候,一名壮年男子苦干一个月,一天都不休息,能获得的报酬大约是1.5石。
         也就是说,七品官的收入,是一般壮年劳动的五倍。
         如果说后世一般人的收入(加班加点,苦干不休)是一年10万元,那七品官的薪水,大约就是50万元。
         虽然算不上多好,但绝对也不算有多低。
         正常来说,什么饿死之类的,完全是不存在的事。
         要是收入是别人的五倍都要饿死,那一般的老百姓,就真的不用活了。
         至于一品官,二品官,一年的俸禄,更是分别达一千多石,七百多石,已经是普通人平均薪水的40倍到60倍不等了。
         也就相当于后世四百万到六百万的年薪,还不用交个人所得税。
         这个收入,无论如何都说不上很低,更谈上穷死饿死。
         老朱在给官员定俸禄的时候,还是很全面的进行了考虑的。
         不是很高,也饿不死。
         后世的读书人,总说大明俸禄低,那完全是站在自己立场说话。
         恨不得读了一点书,认识几个字,俸禄报酬就要比老百姓高几千几万倍才好!
         至于武将勋贵的俸禄,那就更高了。
         比如公爵有很多等级,其中开国公爵的俸禄,最高可达一年五千石,最低也比一品官还要高出一倍以上。
         当然,对大部分官员来说,最重要的一项福利,甚至都不是俸禄。
         而是可以享受豁免纳税和服兵役。
         凭着不用纳税,就能轻松的聚起万贯家财。
         但也有一些穷官,指望着俸禄过日子。
         罚俸三个月,就真的肉痛了。
         这也是朱允熞所要达成的效果。
         不指望能让他们所有人痛,让一部分人痛就够了。
         “至于设咨政处一事,凉国公之言,不无道理。”
         “文官们虽然学识渊博,毕竟不谙军事。”
         “但朝中大将,都有统兵之责,随时可能率兵出征,让他们入主咨政处,也有不妥之处。”
         黄子澄进言道:“下官以为,文官也并非全然不知兵,如兵部就有不少人,知兵晓军,完全可以胜任。”
         “况军中将领,读书不多,批阅奏章,恐难胜任,望太孙殿下三思。”
         他的话一说出来,武将勋贵们皆是一个个怒目而视。
         可恶的文官,可恶的匹夫,怎么敢如此轻视我等?
         朱允熞嘻嘻笑道:“孤倒是有一个主意。”
         众官员的目光一齐望了过来。
         他说道:“文武有别,军务政务各有不同。孤打算在咨政处外,再设军务处,挑军中老练精干将领加入,专门处理军务。”
         “好!”
         “好主意!”
         “甚妙!”
         “我赞成!”
         “我赞成!”
         ……
         下方,武将勋贵们一个争先恐后的表态。
         一直以来,陛下商议朝政军政,大多与文官们商议较多。
         因为统兵的大将大多数时候,都在外面。
         留在朝中的将领,要么职级不高,要么只负责守卫,没有上过战场……皇帝要找人商议军国大事,只能是一干大臣,也就是文官了。
         时日一久,武将勋贵们总觉得处处受制,只能巴结讨好那些文官,被他们压一头。
         若是设立专门军务处,文官们不能参与,那可就真是太好了。
         “太孙殿下,军务政务,并不是能完全区分,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要领兵作战,便需要后勤保障,要地方官员协助,若将军国大事交给军务处,只怕协调不便……”
         黄子澄面色已冷若冰霜。
         原想着设咨政处夺军权,没想到,竟然反而将军权彻底交出去了。
         以前还可以与陛下经常商量军国大事,借此施加影响。
         以后军务处一设,恐怕连询问都不需要询问他们文官了。
         军权从此与文官无缘。
         连对军队施加一点影响力,都会变得极为困难。
         这无疑是狠狠地砍了文官们一刀。
         懵了。
         文官们一个个都懵了。
         上朝之前,大家都是摩拳擦掌,认为今日正是夺权掌政之时。
         至少,将兵权抓到手中,从此节制武将,肯定不是问题。
         看到常茂被打板子,他们更强化了这种想法。
         太孙殿下应该是想打压武将勋贵。
         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看法。
         历朝历代,打完天下坐江山之后,都要收兵权。
         毕竟,任谁都不会放心,让武将们一直控制着军队。
         没准哪天就上演黄袍加身的戏码了。
         大明也不会例外。
         若要对付武将勋贵,重用文官,就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以文官节制武将,天经地义。
         他们都没有想到,太孙殿下竟然还要设置专门的军务处。
         那又如何将武将勋贵的军权夺过来呢?
         慌了。
         全部都慌了。
         故而,黄子澄才会连忙进言,阻止此事。
         朱允熞微微一笑,望向他道:“与地方官府协调之事,也无须担心。”
         “孤早就想好了,以后咨政处在左殿办公,军务处在右殿办公。”
         “批阅后的奏章,交孤再阅。若有需要协调的地方,召入中殿,一同议事,如此便再无后顾之忧。”
         “诸位大人以为如何啊?”
         蓝玉躬身道:“太孙殿下天纵奇才,才能想出如此高招,太妙了。”
         武将勋贵纷纷出言赞叹。
         “好主意!”
         “妙极了!”
         “不愧是太孙殿下啊!”
         “哈哈,看你们这群心怀不轨的文官,还有何话可说。”
         只要能设置军务处,不受那些文官节制,他们没有啥不赞成的道理。
         ……
         文官们则是一个个垂头丧气。
         原本还多少可以利用朝堂议事的机会,影响军队的战略布局和重要人事任命。
         但军务处一设,军归军,政归政,彻底完玩。
         再想插手军事,就难于登天了。
         可能不同意吗?
         理由呢?
         朱允熞见他们都不说话,顿时沉下脸来,道:“诸位是莫非真的只是想夺军权,不是为国为公?”
         这可就是诛心之论了。
         夺军权想干嘛?
         造反吗?
         要不然为啥?
         文官们不敢再无动于衷,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出言。
         “太孙殿下此义可行。”
         “这个主意甚好,下官附议。”
         “下官附议。”
         “下官亦附议。”
         ……
         除了同意,还能怎么办呢?
         总不能说自己有私心,想夺军权吧?
         所以,哪怕心在滴血,要被气晕了,却也只能纷纷表态赞成。
         唯独与武官们兴高采烈的表情不一样,他们都像是刚死了老娘似的,面色难看无比。
         黄子澄,齐泰等人更是如此。
         他们算是看出来了。
         这是朱允熞早就设计好的。
         借咨政处成立之机,收取军权。
         若是在以前,他提出要设军务处,主管军政。
         武将勋贵们肯定会集体反对。
         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头上,多出一个专门管自己的“爹”。
         但借着反对咨政处掌兵的名义,借力打力,军务处毫无阻力的设置了。
         武将勋贵们反而大力支持。
         而他们文官,又一次被耍了。
         黄子澄如何能不气?
         “这群蠢货,设军务处明明是为了收兵权,而且肯定会收得更彻底,他们竟然以为是放权,以为是武将掌权……蠢……蠢不可言。”
         虽然他也无法看出,朱允熞具体打算如何收兵权,但坚定的这般认为。
         黄子澄心中堵着一口气。
         但偏生无法吐出来,只能强忍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