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 第一百五十一章 朝堂乌龙,祭天祭祖!
         黄子澄是真的急了。
         他只是想给朱允熞挖坑,可不是真的要嘉奖他的军功。
         怎么能来真的呢?
         报捷的锦衣卫一愣,连连向着老朱磕头道:“陛下明鉴,此事千真万确,绝无半分虚假之言。”
         冯胜三步并作两步,也从高台上冲了下来,一把将他手中的捷报抓住,翻开一看,顿时满脸皆是不可思议之色。
         “这……这……这是真的吗?”
         他蹬蹬蹬向后退了几步,险些跌倒。
         一恍神,才发现皇帝陛下正看着自己。
         捷报是应该先上呈陛下的。
         但他刚才情绪激动,便没顾上这些。
         冯胜连忙请罪,道:“陛下恕罪,是微臣失礼了。”
         “呈上来吧。”老朱恢复了镇定。
         他赶紧上前,将捷报呈上。
         “料敌先机,攻敌不备,再夺其心智,震其心魂……好啊!”
         老朱一看,仰天大笑,拍掌叫好:“不愧是咱老朱的孙子,这仗打得漂亮!”
         文武百官一个个面面相觑。
         真的收复松江府城了?
         下一刻。
         却见老朱脸上笑容骤然收敛,盯着下方跪着的锦衣卫道:“你是不是勾结了倭寇,给朝廷送来假军报?从实招来!”
         他手中捷报猛地往地上一砸,杀机骤起。
         送信的锦衣卫愣了一下。
         他也懵逼了。
         这名来报捷的锦衣卫,正是当初被蓝玉拦住的那个。
         他如今又前来京城,向陛下报捷。
         松江府城到金陵,六百余里,为了迅速将捷报送进京,他这一路在驿站中连换了二十一匹马,自己却不曾休息片刻。
         跑进京城后,马不停蹄的进宫。
         这种报捷的差使,可是一般人抢都抢不来的。
         原来满心想着,陛下看了捷报,必定龙心大悦,对他给予重赏。
         没想到,陛下也怀疑不是真的。
         再看上面满朝文武大臣,一个个皆是质疑的眼神。
         这名送信的锦衣卫真是欲哭无泪了。
         明明是真的啊,为啥你们就不信呢?
         “陛下,臣一家老小皆在金陵城中,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与倭寇勾结,欺瞒陛下啊!”
         送信的锦衣卫拼命解释,可偏生,浑身是嘴都说不清。
         主要是没人信啊!
         就在这时。
         远方又响起一阵阵高喊声。
         “前线大捷!”
         “前线大捷!”
         ……
         此时是在殿外,虽然距离外面的宫门还有一段距离,但那人的嗓门极大,又是顺风,声音传得很远,直入老朱和文武百官的耳中。
         什么情况?
         老朱怔了一下。
         很快,报信的人进入宫中。
         “前线大捷。太孙殿下率新军乘船出海,直捣倭寇在海上的据点,已将其老巢焚毁。所有倭寇,或被大火梵烧而亡,或葬身大海鱼腹之中。困扰我大明数十载的东南倭患,一朝荡平!”
         语落,他将捷报呈上。
         场中。
         诡异的安静。
         所有人都呆呆望着报信之人。
         不敢相信。
         谁都不敢相信。
         是真的吗?
         大明开国的时间不长,在场的许多大臣,都是经历过不少战事的。
         此次松江府倭乱,对大明来说,其实都算不上多大的战事。
         只不过,因为发生的地方在东南沿海,距离京师很近。
         倭寇登陆后,威胁着朝廷的赋税重地苏杭地区,才会那般重视。
         平倭之战,同样不算是多大的战事。
         谁都知道,只要朝廷大军一到,倭寇必定是可以驱除的。
         本身倭寇也没有和大明的正规军正面硬抗的实力。
         就算加上张士诚旧部,私盐贩子等反贼,那也不行。
         当年张士诚势力庞大,尚且败在老朱的手中。
         何况如今的大明,已一统九州,国力较之当初,何止增长了十倍。
         而张士诚旧部残留的势力,早不及当年张士诚的十分之一。
         两相比较,差距百倍之遥。
         大明的大军一到,镇压他们,易于反掌。
         可问题是,大军还没有到啊!
         还在半路上啊!
         仅靠太孙殿下的几百新军,就将数万倭寇和反贼的叛乱给平定了?
         连倭寇老巢都烧了?
         要知道,倭寇最让人头痛的一点,就是依靠大海之利,进退自如。
         大军一到,他们就逃到海上去了。
         即使这次朝廷纠集了五万大军出征,兵力雄厚,有心立威,可谁也不认为,此次出征,可以顺利找到倭寇的老巢,将其捣毁。
         能收复失地,将倭寇驱赶下海就行了。
         可皇太孙,竟然一把火烧了倭寇老巢?
         “陛下,此事一定是假的!”一名大臣出列道:“太孙殿下只带了五百新军,以及五百锦衣卫,怎么可能将收复松江府城,再捣毁倭寇老巢呢?”
         “臣也以为,这定是倭寇设的计。”另一名大臣跟着进言。
         其他大臣也纷纷开口。
         “倭寇以假乱真,欺瞒朝廷,陛下不可相信。”
         “可惜,他们编造的故事太过于离奇,让人如何不疑?”
         “倭寇是当我大明朝廷的文武百官,都是三岁小孩吗?会受他们的欺骗?”
         ……
         大臣们一个接一个的发言,没有一个人相信。
         打赢倭寇是不难。
         但前提是得等军队都到齐啊!
         太孙殿下带的五百新军,都是肉体凡胎,又不是天兵天将,怎么可能就这样将倭寇全灭了呢?
         对方可也有几万人马!
         更别说,这仗也打得太快了吧?
         按正常速度来说,走路都应该还没有走到那里呢,仗就打完了?
         如何能信?
         如何敢信?
         更有大臣忧心忡忡,道:“倭寇接二连三以凉国公蓝玉和太孙殿下的名义,发出捷报,欺骗陛下,该不会是前方战事有变,凉国公蓝玉和皇太孙都落入倭寇之手了吧?”
         此言一出,众大臣心里都有点打鼓。
         难道前线遭遇惨败了?
         朱元璋脸色一沉,目光微转,问道:“冯胜,傅有德,此事你二人怎么看?”
         此时,老朱的心也紧张起来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熞儿该不会真有什么不测吧?
         他心中担扰,连喊冯胜,傅有德都直呼其名字了。
         朝中在场的众臣,属他们两人的军事经验最丰富,故而才问他们。
         冯胜思索了片刻,道:“此事确实奇怪,连同昨日送捷报的人,已经是第三人送来捷报了。而且关防印章皆是无误,辨认字迹也看不出伪造的痕迹。臣以为,此事须得好好查探。”
         傅有德道:“臣以为,陛下不可轻信。暂时仍严令令各路军马,加快速度,赶往松江。同时向苏州,嘉兴,湖州等地发出急递,询问情况,查明原委。”
         老朱微微点头。
         也只好如此了。
         不管怎么样,先将情况查清楚再说。
         就在这时。
         通政使匆匆忙忙走了过来。
         “陛下,今日收到数十封军情急递,皆是前往松江府的统兵大将所呈现,言他们收到凉国公蓝玉发来急递,松江倭寇之乱已平,让他们不要再率军前去了,即刻搬师回朝。”
         “这些将领收到急递后,不敢自做主张,皆派来了加急军报,向朝廷询问情况,查证真假。”
         通政使说着,手中已托举起厚厚一叠的奏章,低头呈上。
         “什么?”老朱脸色骤然一变。
         后方的文武百官,更是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如果说有一个人投靠倭寇,传递假军情,欺骗朝廷,那也说得通。
         但各路兵马,都收到蓝玉传达的急递,那就不可能是倭寇所为了啊!
         难道……难道……难道捷报都是真的?
         并不是倭寇造假,也没有人欺瞒朝廷和陛下?
         一切都是真的?
         黄子澄愣在那里,人完全麻了。
         他完全无法接受。
         “启奏陛下,苏州知府刘翰墨送来急报,说他收到确切信息,松江府城已被太孙殿下收复。”
         “启奏陛下,浙江都指挥使朱正河送来急报,言太孙殿下已收复松江府城,平定倭寇之乱。”
         又有两名通政使司的官员,将两封刚刚送来的急奏呈上。
         百官皆惊得无言。
         冯胜和傅有德对望了一眼,彼此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满眼惊愕。
         刚刚才提议要询问苏州等地官员呢,没想到,奏章已经送上来了。
         老朱也怔在那里,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将奏章都呈上去。
         他用颤抖的手,一本本翻开来看。
         捷报、各路将领的请奏、地方官员的急奏……
         不同的信息渠道,皆指向了同一个答案。
         松江府城真的已经收复,倭寇之乱平定了!
         至此,再无疑虑。
         满朝文武百官,也终于回过神来。
         “臣等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平定倭寇之乱。百年倭患,一朝荡平,此全赖陛下洪福!”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一声声的道贺声,响彻在皇宫内。
         “哈哈哈!”
         老朱仰天大笑:“传旨,咱要祭天、祭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