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 第三百一十九章 朝堂空虚,科举取士提前!
         将金陵长江大桥的事情定下来之后。
         朱允熞又开始商议起科举取士的事情,毕竟现在朝堂空虚,很多事情都无法推进。
         在此之前,朱允熞更是不得不开办了一场小科举。
         用来补充人才,可这些人才用来办一些简单的事情还行,若是当真想要为大明的肱股之臣,却还需要更尖端的人才。
         而若说大明之中最大的人才。
         便一定是从千军万马之中杀出来的科举进士!
         这些人虽然并非全然有用,但大多却都是聪慧之人,必然会有不少的人才涌现。
         “这次科举取士,孤有意将其提前。”
         “如今大明求贤若渴,诸位以为,将科举取士定于何月,最佳?”
         朱允熞问道。
         这件事,他并不想自己一个人独断。
         因为他对于大明士子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反倒是这些通过科举杀出来的大臣们,都很是清楚。
         自然拿出来的主意和章程,也更符合实际。
         这也是朱允熞的用人之道。
         自己负责定下大的方向,然后交给适合的人去办,而朱允熞则是在负责出错的时候,负责纠正。
         毕竟,朱允熞心中可是有着最完美答案的。
         只是如何通往答案,却还需要朱允熞和诸多大臣集思广益,共同思考。
         但此事突然。
         群臣七嘴八舌讨论了好一阵,也没能拿定个主意来。
         纷纷争论不休。
         毕竟一方面要照顾到天下士子赶往京师的时间,而另一边,也要考虑到士子们的住宿、安全、准备等各方面问题。
         大家各执一词,无法定出个准确的时间。
         “詹尚书,你有何看法?”
         朱允熞先点名礼部尚书詹微,此人负责礼部,想必会有主意。
         毕竟,科举一事,便是由礼部负责。
         自隋唐开科举以来,唐朝前期科举由尚书省吏部负责。
         而自玄宗开元年以来,则改由礼部负责,此后历朝相沿不变。
         大明自然也是如此。
         被朱允熞点名,詹微不得不站了出来,此人老奸巨猾,若不是朱允熞点名,怕是他不会站出来表达意见。
         但现在自然没法推脱。
         于是只得说道:“禀殿下,大明科举,常于四五月之间举行。”
         “如今新春刚过,若是提前,臣以为最保守的时间,当为三月初举行最佳。”
         “但思今日之大明与过往之大明不同。”
         “各地有国道相连,便是最偏远之地,也不过半月之路程。”
         “故而……臣以为,当可将时间定在二月初!”
         詹微先是说了一个保守的时间,三月。
         但看到朱允熞脸上有些不满之后,立即又改口,将时间定在了二月。
         这已经是他觉得最早的时间。
         这才看到朱允熞脸上呈现出满意的神色,詹微方才将一颗悬着心的放下,当臣子久了,特别是大臣当久了。
         现在的詹微就只想能够安心退休。
         颐养天年,得以善终就好。
         不敢丝毫惹恼朱允熞,生怕自己也落得个方孝孺的下场。
         但在詹微提出二月之后,却又有大臣站出来诉说不同意见。
         “殿下。”
         “臣以为,二月初着实过早!很多事情都难以安排下去!”
         “科举之事,事关大明国运!”
         “当思之慎重!臣以为,当再往后延迟十日,定在二月中旬为上!”
         “当无多少差错!”
         朱允熞听后,仔细思量,尽管二月初,也就是一个月之后立刻举行科举深得他心。
         但这一个月的时间,未免有些太过着急。
         朱允熞虽然心急,但却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道理,越是着急,就越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所以衡量了片刻之后。
         方才定下主意,道:“此言有理。”
         “便定在二月中旬,举行科举!此事便交由礼部全权负责,勿要让孤失望!”
         礼部尚书詹微顿时感觉自己肩头责任重大。
         不敢有所闪失。
         连忙俯身领命。
         但朱允熞要办的事仍没有结束,时间是定下来了,但这一次,朱允熞开办科举,却打算破例一次。
         而这件事,朱允熞并不想同朝臣商议。
         只见朱允熞说道:“传令天下,这次科举取士,名额不设上限!”
         “由孤亲自出题!”
         “凡孤中意者,皆可取进士!”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直白讲,朱允熞的意思就是,这一次科举取士,只要能让朱允熞满意,那么不管是多少人,他都统统取为进士!
         三百人便是三百进士。
         五百人便是五百进士。
         一千人,那就是一千个进士!
         名额不设上限!
         这则消息一出,怕是会惹得天下士子为之疯狂,趋之若鹜的赶往京师!
         让许多已经放弃了科举的士子,纷纷赶往京师。
         只为求得进士这一头衔!
         “且!本次科举,文章华丽者可取士,文章精炼者可取士,文章实干者亦可取士!”
         “量才以定,使大明无有闲才!”
         这一刻,诸多大臣仿佛看到了无数士子各展所学,只为博太孙殿下认同的模样。
         科举,乃是天下士子的命根子!
         朱允熞原本因为理学一事,或许惹恼了无数儒家士子,可现在放宽了科举的限制之后,只怕是会让无数士子感恩戴德。
         一举扭转太孙殿下在士子心中的形象。
         方孝孺等人所拥护的理学,这下怕是彻底要被扫进尘埃之中了!
         “太孙仁德!”
         众朝臣自然不敢反对,否则便是同天下的士子为难,这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而且文官的势力来源与这些士子更是息息相关。
         自然不会反对。
         将科举的事情定了下来后,礼部的官员便开始紧锣密鼓的开始张罗起来。
         先是派官员通传天下。
         告知大明各地的士子,科举提前的消息。
         同时更是开始安排科举的场地、规制、侍卫。
         每一件事,都要到位才行。
         而日子,就在这般紧张却又有序的时间中过去。
         一条又一条的消息,被传遍了大明的各个角落。
         而一则一则的消息,又从大明各个角落,传回京师。
         朱允熞的决定。
         像是引爆了一个庞大的炸药桶!
         轰然炸开!
         震动了整个大明!
         所有人都开始关注起了这场前所未有的科举考试!
         太孙再度开万古之先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