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刷短视频被古人看见了 > 第178章 他们一吐就是半个锦绣大唐(二)
         陆风看着手机上的视频,他心里满是感慨。
         那大唐实在是令人向往,如果穿越到大唐,和那些名人交流,那将是多么让人期待呀!
         只可惜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穿越,只能在诗词中感受大唐的璀璨。
         《我是小学生:是的,特别伟大,但能不能让他出来帮我完成一下作业[泪奔][泪奔],更可恨的是老师们过度解读他们的事迹,现在的作业都是他们的诗句分析。》
         各个朝代无数正在学习杜甫和李白诗集的学子们,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非常的赞同。
         虽然李白和那杜甫的诗都非常的优美,可是总是要背诵他们的诗集,实在是令他们头大。
         不只是如此,他们的先生,竟然还要为他们详细讲解注释这些诗集每一个词语的意思。
         并且还会讲解,李白和杜甫做诗的时候想的什么?
         这一切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折磨。
         可是他们没办法反抗,只能够努力的去学习。
         秦朝。
         秦始皇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有些不理解。
         如果李白和杜甫都相当的有学问,为啥后世那些学子们那么抵触?
         如果放到他秦朝,只怕有无数的百姓希望自己能够学会他们两人的诗集。
         毕竟他们秦朝,没有出现天幕之前,一直用竹简作为载具流传文字。
         而那些百姓们,家里更是缺少藏书,也没有先生教导,就算想读书也找不到门路。
         如果后世的条件放在他们这里,只怕他大秦的百姓有很多人羡慕。
         唐朝。
         李白和杜甫看到天幕上说说,他们手扶着额头感觉自己的脑袋有点头大。
         他们做诗的时候,哪有什么道理和想法,只不过当时符合情景。
         就算有些诗词,里面藏着心中的抱负,只是也不过是想表达。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流传到后世,竟然会有很多人过度解读他们的诗集。
         如果把他们放到后世,如果看到自己的诗,只怕也不能完全的符合老师的理解。
         明朝。
         朱厚照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非常赞同天幕上的评论。
         他小时候就是这样,本来一首诗而已,可是那些先生们却讲解其中的各种道理。
         而那些道理,只怕那作者本人你也不知道。
         他那时候都想,如果能够把原作者抓回来就好,让他们也和自己一起学习一下他们的诗集,看他们的成绩能不能考满分?
         《早上的朝霞:从悟境来说,李白要高出杜甫很多。。李白看到了芸芸众生皆是仙,因此进入了逍遥境界,成为了诗仙,而杜甫看到的苍生皆在苦海,因此进入了悲天悯人境界,成为了诗圣。[比心]。》
         唐朝。
         李白杜甫看着天幕上的评论,他再一次抚额。
         那些事只不过是自己随意之作,没想到到后世竟然有这么多说道。
         他现在更加的理解,为什么后世的学子那么抱怨自己写的诗词多。
         如果自己是那学子的话,只怕也会抱怨。
         于是他们暗暗下定了决心,自己少做一点诗。
         只是这个决定,还没有过多久,就被他们遗忘在脑海。
         《布衣天下:可笑的是,李白堂堂一介诗仙,却沦为阶下囚,曾经有大志胸怀的杜甫,后来也只写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唐朝。
         正在南逃的李白看到天幕上的评论,如晴天霹雳。
         自己一生被世人所喜欢,没想到到老竟然是这种情况。
         想想才发生的安史之乱,他心里更是忐忑不安。
         杜甫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心里微微的一愣,他没想到自己年老之时竟然发生这样的事。
         同时他又叹了叹气,安史之乱的发生,让整个盛唐转向了衰落,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
         只是他虽然拥有一些才华,可并不能改变整个大唐。
         宋朝的读书人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都微微的一叹。
         不管李白也好,还是杜甫也好,晚年的生活都不是太好。
         也就是那个时候,那万国来朝的盛唐也走向了衰落,实在是让人可惜啊!
         《匆匆人生:没有办法比较的两个灵魂,缺一不可,各有各的魅力。》
         《终有一别:世人皆知杜甫从未年轻,可谁又知他也曾有过一段年少轻狂的人生啊!》
         各个朝代的百姓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觉得很对。
         李白和杜甫并不一样,也都有自己的魅力,是不能让人一同比较。
         唐朝。
         杜甫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心里想着过去。
         那个时候自己真的如天幕上所年少轻狂,可是随着安史之乱的发生,让他慢慢的成熟。
         而且就是那个时候他将家搬到鄜州,直到当知道李亨继位,才开始冒死北上。
         可是他的运气并不是太好,在投奔李亨的路上就被叛军抓到了长安。
         被抓到长安城之后,闲着无聊的杜甫。
         他细想自己的一生,他少年之时遇偶像李白,实在是人生的乐事。
         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出现,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原来如此:如此看来,太白先生和杜甫先生就像镜子的两面,一面是锦绣盛唐的浪漫,一面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两相对照,才是那个真实的大唐和人间。》
         《李白不白: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是我最爱的两句。》
         唐朝之后的百姓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感觉第一个评论说的很对,
         李白和杜甫就像那大堂的镜子,只有有了他们两个,那才算真正的锦绣大唐。
         只可惜那时发生了安史之乱,让极盛的大唐转向了衰败。
         相比百姓们关心第一个评论,大唐之前无数的读书人可惜的看到第二个评论。
         他们连连称赞评论上诗句的精妙,这样的诗词,不愧为口吐半个锦绣大唐的人。
         秦朝。
         秦始皇看到天幕上的诗句,他愣了愣。
         虽然他知道李白和杜甫相当的有才华,可是当诗句真正的出现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他们。
         同时他赶紧让人把这两句诗写到纸上,他要在闲暇时间慢慢的品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