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周守藏史 > 第三十六章:风允之策
         “我早年为士时,也惶恐自身能力,恐败家而丢士位,每每想起《周礼》,都是如此,但也正是这份惶恐,我才能逆流而上,成为大夫。”
         “若不是《周礼》的这份‘缺陷’,我怎能成为宗伯,且能以文人之躯成就先天异人呼?”
         宗伯起身拍拍风允的肩膀打破:“将礼剑施展出来。”
         风允从宗伯的话语中清醒,闻言照做,双指为柄,文气为剑。
         观其上的《仪礼》之言,宗伯道:“你成大夫后,我就将大庭所藏的《周礼》也给你一观,你也好再进一步。”
         风允不答,反问道:“宗伯,那这样的《周礼》,真的在大庭国内施行了吗?”
         宗伯哑然,良久,他背过身去道:“明日,大宰也该传来消息了,你且回去休息,明日来典籍宫置业吧。”
         “……诺。”
         ……
         翌日,大宰还未归,但越国的事情已经传入朝内。
         “怎可啊,要了宝物,现在又要美人!”大殿内乱哄哄的一片。
         宗伯站在右上臣位,跪坐难语。
         “不只是要美人,还要公子烈前往。”
         与宗伯相对的是司马大夫,司马是一魁梧壮汉,此时身着轻甲,看来是刚从城外军营赶回。
         与宗伯不同,司马怒目而视,那些哄闹的朝臣立即禁声。
         在上首,君主-肃伯神色不悦。
         司马起身,对肃伯一礼后道:“君上,越国欺辱我国,不该一而再地俯首啊!”
         肃伯眼中晃过无奈。
         用有气无力的声音道:“什么俯首啊,越国势大,难不成大庭能抵抗?”
         “美人,就找美人去就是了。”
         肃伯一话,底下的朝臣都低首叹息。
         司马气哼一声,撇过头去,眼中满是愤慨。
         而宗伯叹气后,想到昨日与风允说《周礼》之事……
         宗伯心道:那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啊,所有的礼修文人,都是在追逐那个美好的礼制世界,可是明明一切都讲礼,但不管是庶民、士大夫、甚至是诸侯与天子,都有无礼之时。
         人性,礼制难约啊。
         宗伯起身,一脸决然地直面君主-肃伯。
         肃伯瞧见宗伯的眼神,一愣。
         其余朝臣更是惊讶地望向宗伯。
         司马感到不可思议,他此生还未曾见过宗伯以这样的姿态相对君王。
         “诸侯知《周礼》,恩其赐也。”
         “天子知《周礼》,主其行也。”
         宗伯气势雄厚,所说的话在半空汇聚,形成了一道道篆文,正是那《周礼》之言。
         霎时间整个大殿中都充斥着来自《周礼》,礼的力量。
         “天子遵《周礼》而行,分封诸侯,君上为诸侯,应感其恩赐,勤政守国,方不愧先祖,不愧《周礼》!”
         “我大庭历国几百载,怎可一而再地被不尊礼制的越国而辱!”
         司马大震,紧忙跟道:“君上莫要再妥协啊!”
         “是啊,君上,莫要妥协!”
         其余朝臣,不少都快步向前,行礼高呼。
         大势已去,那些心中畏惧越国的朝臣也只能静默无声。
         “你……你们,你们是在逼寡人!”
         司马跨步,高声道:“美人、公子烈,君主啊,公子烈是嫡储,这次妥协,那下一次,越国又会要什么?”
         “嘭!”
         “好你个司马,你上一次就与寡人怒目,这一次又如此不尊礼数!”
         肃伯望向宗伯,这一次宗伯也站在了司马的一头,他恼怒异常。
         这大庭三大夫,司马本就与他不和,而宗伯往日里不参与其中,默默做事,而大宰……
         虽然大宰平日里必听君令,但谁让大宰是司马的大兄呢,肃伯也信不过。
         “哈哈哈,我是君主,君之下皆为其民也,你们是想反了礼制不成!”
         这何时是礼制中的文句了!
         但是无人敢说反字。
         “吾下令!”肃伯撑起身子站起,似乎这时的他是一位威严的君主,而不是刚才倚靠在位上的清瘦男子。
         “收集国内美人,让公子烈带之前往越国,以此谈……”
         宗伯怒视肃伯,那滔天的礼制压在肃伯头顶,让肃伯话语一滞。
         宗伯,曾是肃伯夫子,又主宗室之事……
         “明日再谈!”
         “哼!”
         “君上!”司马高呼。
         但肃伯直接转身,离开这满是异心之言的朝堂大殿。
         “宗伯,这……”
         宗伯垂眸。
         “不可违礼也。”君主之言,是为上听,不可违之。
         “唉,还道你有了改变,却不想还是一个愚昧的老呆头!”司马气急。
         “你自己看着办吧!”
         匆匆而去,那司马眼中的黯然越发深重。
         “宗伯,那我们?”
         宗伯依旧垂眸。
         “今日之事,还劳烦诸位承担了,君上之心,只能慢慢扭转,没有立即答应越国,已经是进步。”
         ……
         宫室内,肃伯坐于软塌上,望着被带来的公子令。
         “八岁,正是学字的时候。”
         “之前那个说君之下皆为其民的人呢,听闻他有些贤名,让他来我跟前出仕……”
         “顺便去告知那几个老家伙,明日我将为公子令,择其贤师。”肃伯微眯眼角,嗤笑道:“免得和那几个老家伙教的小子一样,是个木头呆子,就会说些什么礼!”
         想起自己的嫡长子,肃伯毫无慈爱。
         “诺。”身边的护卫接令……
         ……
         “王召我出仕?”消息来得快,不多时就有君上旨意来到风允面前。
         风允眸光微亮。
         “君上有此意,允必定施尽所学,助力君上!”
         风允还以为是宗伯的安排,也就顺势答应。
         待人走回,风允拿出空白的竹简。
         但思索后,又去将之前所得的帛匹裁剪一块,以墨而书。
         “古时出仕君王,皆是策而论之,如今想要得到君主的重视,只有这越国之事了,希望有用。”
         风允挥笔即写——合小国而辖大国,小国合若一国,其国民随处可往,越敌入,此小国退入临国,临国以接待;而越退,其余小国则攻之疲惫……
         意是为,联合众多小国,越国入侵其一,此国就退入别国寻求庇护,而其余国攻越国的薄弱之处,越国退防守时,其余国退后,被攻之国再归。
         如此下去,等越国气运消耗殆尽,就是群国攻入越国之时。
         而此时需联合吴国,一为找强国担保,压制其余小国异心,让其余小国无胆违背盟友。
         另一是警示吴国,莫做黄雀之后,不然小国也可以此计策来针对吴国,如此这般,虽不胜,却也是为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