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周守藏史 > 第六十六章:以情蕴剑
         “夺命!”剑客浑身的内息翻涌不断,脖颈上的青筋不断蔓延,整个人狰狞无比。
         “噗!”血雾爆腾,压制剑客的冶鸟也被震碎成了文气,趁此机会,剑客猛然将宝剑飞掷而出。
         一道耗尽全身内息的夺命之剑冲向风允面堂。
         “轰!”雷电轰隆,风卷而涌,在场的众人衣袍涌动,只感觉头顶犹如被利剑所指…
         风允感觉到一股浓烈的杀念。
         “既济卦!”
         盛极转衰之术!
         杀念折腰。
         宝剑骤然一滞。
         “嘣!”一声清鸣,风允以礼剑轻易挡下,那宝剑就落入风允手中。
         大禹断运!
         大禹的虚影在风允身后浮现,《大禹赋》缓缓而出,那剑客身上的越国的气运骤然一虚……
         “呃…”血液从剑士口中缓缓吐出,他双眸一瞪,躺倒在地,其身上的气息忽强忽弱,时而武人二流,时而气运先天。
         风允挥手,那冶鸟彻底化作白狐,巨大的白狐俯视倒下的剑客。
         “不…”
         一爪拍下,毫无犹豫,随之白狐化作文气消散而去。
         经过此役,风允也有了杀死气运先天的方法。
         不过也是这气运先天自大,鲁莽……
         “为甲兵包扎伤口,等到大庭,我自会让大庭给予诸位抚恤。”
         风允说罢,重新踏入马车。
         其余甲兵对视,有人准备上前去翻找那些刺客随身之物。
         但甲兵之领呵斥道:“不过是山野小贼,欲害风君,翻找作甚!”
         被呵斥的甲兵立即住手,不敢再碰。
         而风允居坐在车内,透过裂开的木板望向那些受伤的甲兵,微微蹙眉。
         “越君是何意,莫不是公子烈出了问题。”
         对此,风允微微摇头。
         不该才是,越君只需向大庭要粮,就足以让两国对立。
         大宰之前的种种都已表明,他不愿再迁就越国,而肃伯只是新君,若是没有大宰支持,难以成事。
         大宰只需要一个理由……
         而这要粮的竹简足矣。
         风允不看,那是因为数目的多少不是由越君决定,而是由大宰决定。
         大宰知晓多大的数目可以压垮大庭,激起民愤。
         公子烈无须多做什么,只需安心呆在越国,找机会逃走即可。
         似有所菜,风君将手探向竹简。
         只需打开一观……
         可又顿住。
         “事已至此,观之何用?”
         回忆公子烈的赤城,风允闭目,遮掩眸中升起的怒意。
         风允猜到了些什么。
         越君派剑客刺客来杀。
         唯有……
         “共戚策。”
         “我让你隐忍,你怎这般愚蠢,你都说了,无我,此策难成,我也拒绝为大庭行此策,你应该烧去的……”
         沉默几分,风允也唯有叹之。
         命难改也……
         风允的怒意稍减。
         “嗡……”一道微弱波动。
         他睁眼,疑视那把剑客的宝剑。
         只见这宝剑之上,有着不少的纹路,古怪扭曲,散发着隐隐的杀意。
         而风允的怒意似乎被吸收,掺杂入内。
         这杀意与之前风允感受的冲天杀意一般无二,但此时却气息微弱,时有时无,有散去的趋势。
         风允以文气探入,只见在剑上,似有小人耍剑,一招一式间,质朴无比,就是风允之前所学的剑术基础。
         但唯有一点不同。
         “以情蕴剑?”
         风允在这一招一式间,感受到一股由小人传入的情感。
         风允将宝剑放下。
         “这宝剑在吸收人的情绪,以此蕴养自己。”
         不然也不会吸收风允的怒意。
         而刚才那剑客的夺命一剑,就是利用了这蕴剑之力,以杀之情,日夜蕴养宝剑,待夺命之时而出。
         “果真是夺命剑客,一剑定生死。”
         风允暗暗观察剑上的纹路,将其记下。
         随即又施展出自己的礼剑,将纹路试着烙印其上。
         ……
         不去想公子烈之事,只是揣摩宝剑上的纹路,一夜过去……
         “风君,可以启程了。”
         风允点头。
         “走吧。”
         马车轰隆隆继续行驶,留下了一地的尸体。
         而等到日落时分,这队马车也来到了大庭国国都附近。
         “何人!”一甲兵上前询问。
         “越国甲兵,护送大庭使节归国。”
         “越国……”大庭的甲兵对视一眼,一个人紧忙去请镇守在城外的司马。
         “是风允司徒回来了?”
         司马大步流星,带着一队甲兵前来。
         当看见越国甲兵身带有伤时,微微蹙眉。
         风允也在这是下车。
         “司马大夫安。”如今风允与司马也是同级,倒也只是微微行礼。
         司马回礼,欲问为何。
         风允先道:“路上遇袭,多亏越国甲兵相助才无碍,司马不若派医师前来看看。”
         闻言,司马挥手,一旁的甲兵紧忙去办。
         “司徒与某先回城内吧。”司马道。
         风允微微点头,手中拿着竹简。
         “越国水患,越君欲求粮,所需数目皆在竹简当中。”
         风允将竹简递给司马。
         司马接过,眼中满是不悦,气恼道:“是何数目?”
         “余出使结束就不再为司徒,此事为朝堂商议之事,余怎能打开。”
         司马蹙眉。
         “先上马车吧,我来御之……”
         “不过不能乘坐此车了。”
         四马之驾?
         司马惊讶,但想到风允的风君之名,又觉得理应如此。
         但大庭不是越国,这是越君的礼待,与大庭无关。
         随即,司马驾车,带着风允入城。
         而城内,早已快马加鞭,将风允归国的消息传给大庭肃伯。
         肃伯紧急下令,让众士大夫入朝商议,看看越君是何要求。
         而被召集的士大夫们对这样的情景早已熟悉,之前大宰出使,每次都带回些坏消息,而肃伯又怯懦,纷纷允之。
         “唉,这一次,肃伯必定是继续屈服越国,我们可还要劝阻?”殿内,肃伯未至,士大夫们纷纷交谈。
         一人摇头叹息,他躲入偏僻一角,面上悲哀,看样子是不想继续与昏庸的肃伯浪费口舌。
         史官幽幽,拿着笔与竹简,时刻准备记录又一次的屈辱。
         “大宰大夫安。”
         “宗伯大夫安。”
         不多时,大宰与宗伯皆来到殿内。
         宗伯居于左首席位,大宰居于右首席位。
         但很快,大宰让出一身位来。
         宗伯不满,立即道:“大宰,你这是作何。”
         宗伯出声,其余士大夫纷纷静音,默默关注。
         “哈哈。”大宰轻笑道:“司徒以使节身份归来,且有风君威名,我怎能不避锋芒呢。”
         “大宰此话,是何意?”宗伯不满更甚,昨日大宰才说待风允归来,必不会害之,此时却行为难之事。
         故意挑拨!
         大宰微微瞌眸。
         下一瞬睁眼时,宗伯看见了一对蛇瞳。
         转瞬,蛇瞳又消失不见。
         你!
         宗伯惊愕无声,但紧忙收敛神色。
         大宰竟然去接触了女娲氏!
         如今已染上了女娲氏的怨气,有了妖邪之状。
         如此,宗伯却再无声音,低首沉思。
         大宰微微一笑,将目光望向殿门。
         “司马大夫安。”
         “司徒大夫安。”
         风允踏入大殿内,就见到一双含笑,带着欣赏之意的眼睛。
         正如第一次见大宰时一样,此时的大宰如同亲切爽朗的长辈。
         可其下,风允却见多了大宰的阴暗。
         不管是《大庭三十六卦》,还是近身杀越君,都让风允厌恶无比。
         “司徒,请上坐。”大宰仿佛从未对风允做过恶事一般,亲和地指向右首席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