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周守藏史 > 第一百八十四章:熊掌·分权而安
         昭阳冷哼一声,大步流星,落座在子爵国最上首。
         其余人怒不可遏,但面对昭阳实打实的先天实力——先天第二境-阳!
         席间众人大惊。
         邓候却低首,望向风允。
         作为国君,他有一国气运庇佑,即使离开了国境,也能远召邓国气运,其邓国气运加身,昭阳也不敢随意动手,遂能抵御昭阳的压迫。
         他感觉,这昭阳之势,是向风允而去。
         “昭阳司马历经扬粤一战,看来对武道又有新的见解。”风允自然清楚。
         昭阳此态,是从项燕处知晓了他封印已破。
         而楚君也担心他离去,恰巧昭阳在楚,就连夜派来。
         毕竟,昭阳来此,也没准备什么贺礼。
         昭阳闻声,对风允一礼。
         随即从腰间摘下一串用丝线挂着的玉坠。
         玉坠十二枚,皆为象,但各行其态,流光温润。
         “此为楚国,祝风子开启安地之礼——十二象玉。”
         十二象玉?
         风允在其上,隐隐察觉到,气运流转。
         望气之术!
         咒?
         十二枚咒?
         昭阳起身,托举象玉,递于风允。
         风允接过。
         这才看清,在十二象玉之足底,是平整的印,上面印刻着十二个咒。
         “望风子,能以安地为家,即使远游,也思此为乡。”
         风允低首。
         “楚国大气,赠送这古玉。”
         上面,是商之金文,与此时的篆文多差异,能看出端倪。
         “风子喜欢就好。”
         昭阳松了口气。
         而风允又道:“余暂时没有离开楚国之想,昭阳司马且放心。”
         “如此就好。”昭阳退后,归席。
         风允望向百里奚,示意宴席准备如何。
         百里奚颔首。
         “禀风子,曾国来使。”
         曾国?
         殿内,众人惊讶。
         曾国可是淮水之南,汉江之北,最大的诸侯国,其不管是在礼乐还是国力之上,都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为一地重国,代天子而令诸国。
         其多国仰视之。
         之前邓国之重礼,君主亲临,在席中的众人还不觉得有什么,都认为是邓候有事相求。
         可曾国来使,又是为何?
         众人不禁惶恐,都暗叹贺礼备少了,若是这礼单传入曾国,怕是会被曾国之人看不起,连带着其余国都暗鄙他们这些汉江流域的国家啊。
         “风子安。”曾国来使,竟是曾国公子丙。
         公子丙如今,三十有余,其面目平和,虽似恭敬有礼,但却傲藏眼中。
         “公子丙安。”风允还未言,其余诸国使节都起身相迎。
         公子丙扫视之,却只对风允礼道:“此番阿父闻风子开垦安地,其心喜之,毕竟随国就在风子之侧。”
         “但又忧风子之尊,五十里荒野楚地,怎能容得?”
         “哈哈…”
         说着,他拿出一份契书。
         “风子,我曾国欲赠,曾之西北,三十里沃土,以添风子之安地,尊风子之德也。”
         “其沃土之数百壮民,也一并赠于风子,以作耕地之用。”
         三十里沃土!
         “嘶……”
         “沃土?”
         “曾侯如此大礼,要知曾国可不是荒蛮之地啊。”
         “西北,莫非是……”鄾国使节似乎想到了什么地方,其蹙眉。
         要知道那地方就与鄾国一山之隔啊,原本还隔汉水而望,如今就成了隔山而邻。
         他回去之后,得与鄾君商议商议,如何对待这新出现的安地。
         百里奚上前,接过曾国所赠的土地-地契。
         交给风允。
         看过地契,确无作假。
         虽是远离曾国都的偏角洼地,但在汉水之边,只要把握旱涝,这样的洼地哪有不沃的。
         而治水,风允多是方法。
         “曾侯这般,却是让允受之若惊,如此,待来年礼乐雅会,余备礼,亲自以谢。”
         风允对土地的多少,或许有后世之念,此时得之也是欣喜。
         但观世而论,春秋战国,此处是为必经要道,其战事累赘,这土地,对他而言,也无多用。
         “请入座。”
         风允出声,本准备安排左上首,可那邓候却准备站起。
         公子丙见之,紧忙道:“余不过是一公子,而邓君为侯爵,怎敢夺席,此为礼仪,不可违之。”
         闻声,仿佛下意识的对答。
         邓候拱手道:“公子丙之礼,不堕曾国,是曾国之幸也,可见曾侯之礼教,曾国之礼大也。”
         其余国的使节也称赞公子丙有礼。
         就是昭阳,也遥遥对公子丙拱手一礼。
         公子丙对此十分受用,坐到了左首席。
         不多时,宴席之上,鸡鸭鱼肉,野猪野熊,炙烤或烹,虽无铜鼎,但其食丝毫不差。
         “这熊是?”风允询问百里奚。
         百里奚道:“是蛮娃打的,打了三头,够这些使节吃的了。”
         风允点头。
         “其熊掌,就只能吃三只,分给他们吧,我就不必了。”
         百里奚闻言,微愕。
         但随即想到什么,就命人将三只熊掌,分给邓候、公子丙、昭阳。
         见此,邓候一惊。
         见风允桌上无熊掌,紧忙端起,可又放下。
         公子丙大喜。
         只是扫过昭阳时,略不满,但安地多为楚地,也无话可说。
         而昭阳,从腰间摘下楚国虎符,放于桌上,这才敢食熊掌。
         其余各国使节低首,暗思风允何意。
         熊掌,其前足也。
         但熊冬眠时,一手抵后谷,一手舔舐,以此渡冬。
         遂烹熊掌时,需俩掌同烹,隐隐有臭者弃之,不可上权贵之桌。
         至于其余熊身,可另作食之,也为美味。
         但因熊掌的珍贵性,这往往也是权力的代表。
         ……
         待食毕,午时已过。
         除却邓候与昭阳外,却无一人欲留。
         一一送别。
         昭阳护卫在风允侧边。
         其旁的项燕忐忑。
         昭阳令道:“项氏-燕,吾令你携虎符归郢都,归君上,即可启程。”
         “诺。”项燕接过虎符,起身又对风允一礼,即离。
         昭阳代替了项燕的护卫之职。
         “风子,您准备在安地待多久呢?”
         此时楚国方得扬粤,军事虽稳,但政要不稳,并且年关将至,遂昭阳这位司马也不用前往征战,可留在楚地。
         但此时,安地多了一块,还是曾国的地方。
         说是赠,但依旧在曾国治下,昭阳怎能安心归郢都。
         “过些时候吧,我欲在安地教玄之农、医,让此地自给自足,不然余真正离开楚地时,这里的人无法安生,又怎么能称作安地呢?”
         昭阳闻言,蹙眉。
         “哈哈,昭阳司马,农事急不得,余有农之异术,却也最迟来年羊羔到来,方能离去啊。”
         “我和屈大宰说过羊羔的,可不能因为他前往了扬粤,就失信了。”
         昭阳舒展眉头。
         初春,尚可。
         “昭阳会及时通知屈氏,将羊羔送来,风君放心。”
         “昭阳司马有言,允是放心的。”
         风允望向远方,临近汉江的这块地上,只有余烟尚在,待温度下去,也就能耕作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