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超时空史记 > 第200章 中央银行行长朱标
         楚祯在大观园住了两日,就回到了家中。
         刚坐下来没多久,就又收到来自大明朝的消息,只需打开时空史记就能穿越过去。
         但楚祯没急着去。
         先出门,开车去外面的超市买一些生活用品,再从两个水果店,买了几百斤水果,再去租的仓库那,把东西搬进车。
         回到家,老朱已经在一楼坐着等候,见到他开车回来后,嘿的一声笑道:“咱看你门前这车没了,就知道你是出门买东西去了。”
         “刚好。”楚祯笑道:“你把门给我开了,我倒车进去!”
         朱元璋把门开了,看着这辆铁皮车倒进来。
         楚祯跳下车,打开车门。
         朱元璋再伸脑袋进去看了看,看到方向盘,椅子,以及车后边放着的大堆货物。
         “后世就靠这车来运东西?”
         “对!”
         “用的是你说的那石油?”
         “也能用电,你想弄一辆在应天府飙车可以,但想组成一个车队来运东西不可能。”
         朱元璋飙车应天府,这一幕想想都美如画。
         但楚祯说实话,就古代的路况,非得是越野车才飚得动,越野车多吃油不用说了吧?
         “啧。”
         老朱表示遗憾,帮忙一起将货物运下,又问他:“这些花了多少钱?”
         “加起来不到五万块,主要是这几百把弓箭。”
         楚祯想到件事,又说道:“上次我去看了你那火枪厂,觉得可以给伱大明买一些无缝钢管回去,在我们这很便宜。”
         朱元璋眼前一亮。
         楚祯又笑道:“当然,别想让我再在钢管内壁刻膛线,犯法的,相当于你们那的自制盔甲。”
         “现在大明的火枪也没有膛线,够用了!你们这的钢管够坚固吧?”
         “保准炸不了膛。”
         “那成,你买个十万根回来,缺钱的话,你去内承运库、广盈库里找,看什么东西值钱。”
         “有玉石足够了,黄花梨家具或原木也行。”
         楚祯说道:“这些武器、物资什么的,我只买够让大明将士打完倭国、辽东,以及元朝各残余地方。”
         “足够了。”
         朱元璋笑道:“打完辽东,清扫一遍鞑靼,把那地图的地方大致收入大明版图,朕也该当太上皇,让标儿来即位。”
         楚祯笑了下。
         朱元璋又说道:“可惜如今大明实在缺钱,宝钞停了,税收没改,市舶司有了些钱,但只够老四上次出海巡倭一次。”
         顿了下,说道:“咱打算用你上次说的,大明发行国债!”
         楚祯哈哈笑,奉天承运皇帝终于肯向百姓借钱了?
         朱元璋马上又补充说:“朕让户部去建大明银行,让银行去发你说的这些国债。可行否?”
         “……溜了一圈,还是以大明的名义去发国债借钱。”
         楚祯笑道。
         “转一圈,朕的天子脸面就有了。”
         朱元璋将东西从车内搬出。
         楚祯笑道:“现代国家缺钱了,就会发行国债,卖矿山,卖土地使用权,增发货币,增税等。
         增发货币也就跟大明印刷宝钞差不多。”
         朱元璋听后,也笑了起来。
         楚祯又说道:“我看史书,发现古代朝廷卖官也很普遍。”
         “这可不成!要亡国时才卖官!”
         朱元璋一口否定,坚决不卖官。
         楚祯说道:“秦朝是卖爵位,不卖实权官职,大明不卖官的话,就给买国债的商人一些特殊的待遇,比如让他们可以穿绫罗绸缎,四匹马拉的车,买几百万国债的,赏赐一件飞鱼服,允许他们上奏折等。”
         “允许商人穿绫罗绸缎?”
         朱元璋犹豫起来。
         楚祯再说道:“你定下律法规定每個人做什么、穿什么,想一劳永逸的管好天下百姓,但这是不可能的,不出几十年,有钱的穿明黄色衣服不是稀奇事,更有人绣类似蟒的图案。一项政令能维持二十年就已经是了不得,想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
         朱元璋沉思了好一会,缓缓道:“你是想说,我朱家不可能永远有天下,对吧?”
         “这是必然的事。”
         楚祯斩钉截铁的说道。
         东西搬运完了,朱元璋站在那不知在想什么。
         按照楚祯对洪武大帝的了解,他在对待家庭上,很有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老农性格,现在却来到后世,见到与古代完全不一样的事情。
         也知道了他所创建的大明早已被推翻。
         后世子孙……这个不提也罢。
         “还有别的想要带去不?”
         楚祯问洪武帝。
         “就这些吧,走。”
         两人一起来到了大明朝。
         对楚祯而言是来,对朱元璋来说就是回。
         华盖殿内。
         沙发上,朱元璋与楚祯坐着喝茶,四周十来个太监,外边还有一群锦衣卫,桌子是黄花梨的,茶叶是上等好茶,贡品。
         回到皇宫后,朱元璋仿佛重新有了帝王之本色,坐在那沉思,就足以让四周太监们心中紧张,不敢喘大气。
         “银行要建!”
         朱元璋沉声说道:“国债也要发,我让人定一些条例,凡是买一定数额国债者,许以衣着、礼仪上的特权。”
         楚祯说道:“恐怕还不够,不如以国债加一定数额的钱,允许商行在某地开设地方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补充,规定借贷利率,不允许民间放高利贷。
         中央银行管理地方银行,收税,业务范围,监督等。”
         古代皇权难以乡下,想让民间百姓不去借高利贷,转而在银行贷款,非得需要地方商人、大地主的支持。
         不是全部的地主,是朝廷收编一部分,让其他地主把钱存进银行,再贷款给县以下的百姓。
         最终还是靠县里面的地主负责放贷、收贷。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只不过中央银行调控、监督。
         “和宋代王安石的青苗法相似。”
         楚祯笑道:“青苗法结果如何,宋史里已经有,银行能不能成,还是得看大明吏治水平。”
         只要不像青苗法那样强行摊派,楚祯倒不担心会乱。
         再乱,能有朱元璋一年印发九千万贯,让大明宝钞沦为废纸乱?
         古代不是现代,只要不动税收,不动老百姓手里的粮食,其他事情在皇权前都不是事。
         银行没有保证金又如何,谁敢挤兑?
         宋宁宗甚至强制贬值旧钞。
         古代纸钞,能做到别大肆印发,允许百姓拿纸钞少量兑换银子,就已经是成功。
         没有保证金,就允许百姓用宝钞交税,依旧能撑起纸币的信用。
         “千万别为了解决钱的事就超发纸币,除非大明要完蛋了!”
         楚祯再次强调。
         四周太监偷偷看过来一眼,天底下也就只有楚真君敢在陛下面前说“大明要完蛋”这些话。
         朱元璋道:“朕正要召见户部和一些商人,说银行的事,你待会给他们说一说,这银行和国债到底要怎么实行!”
         “行。”
         楚祯答应下来,又笑道:“不过我也就说一下后世的银行职责,具体政策别来问我。”
         朱元璋点头,下令召见户部官吏与一众商人。
         另外,让太子朱标也过来。
         楚祯本来是想来去国子监上课的,没想到先给古代商人上一课。
         朱标来到华盖殿后,其他大臣和商人也很快来到。
         朱元璋这次请楚祯来,就是为了银行和国债,解决了钱的事,造船和打云南才能去做。
         “参见陛下!”
         众人乌泱泱的行礼,人太多了,锦衣卫进入华盖殿维持秩序,保护陛下。
         “年逾半百者,赐座!”
         朱元璋吩咐下去,很快有太监搬来椅子,给五十岁以上的人坐下。
         至于其他人,就只能站着听。
         楚祯不知道来了多少大臣,上次朝会见到的站前面的官员也来了,胡惟庸,李善长,六部尚书等。
         商人也有不少,估计应天府一带的豪商,都被朱元璋叫来了。
         不过,楚祯现在倒是越来越习惯大场面——朱元璋和朱标都在听,其他人就更不算什么了。
         “我叫楚祯。”
         在众大臣,众大商人的注视下,楚祯惯例报上姓名,“陛下亲封的护国真君,你们叫我楚真君也好,叫楚真人也罢,甚至直呼我名也行。”
         这句话主要是缓和气氛,免得这些商人都绷紧神经,听不进去。
         楚祯开始讲,先粗略的讲货币演变,从先秦时期的贝壳货币,到青铜铸币,再到宋朝交子。
         “交子与大明宝钞一样,都只是一张纸,为何人们会用它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因为信用!”
         “最早的交子能从商户那里换来有价值的东西,但商户有私心,在交子被其他商铺认可后,他们就多印刷了交子,从其他商铺骗取钱财……
         鉴于此乱象,宋朝将交子收归国有,却慢慢的也开始滥发,造成通货膨胀,纸币沦为废纸。”
         “元朝一样有纸币滥发现象,不再赘述。”
         “到了我大明朝,因为朝廷缺钱,户部也印发了许多宝钞,造成现在民间宝钞四五贯才等同于一贯银钱。”
         底下。
         户部试尚书范敏脸色不好看,但下令印发宝钞又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
         几个户部侍郎对视一眼。
         吏部尚书胡惟庸用眼角余光看了一眼陛下,立刻挪开眼神,不敢直视。
         楚真君说的这些话,大明朝不是没人看出来,但无人敢说。
         倒是楚真君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词,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很值得细思。
         “信用是纸币的根本!”
         楚祯总结道,“没有信用,纸币就是废纸,任何时候银行都不应该大肆印发纸币,钱不会凭空生出,通货膨胀的结果,就是物价飞涨,纸币崩溃。”
         他这些话估计这些商人都懂。
         但由“楚真君”说出来,却有不一样的效用。
         这等于是对大明所有商人宣布,今后大明宝钞会维持住一个稳定的汇率,为银行、国债做背书。
         “楚真君”的名头,能用一次。
         如果朱元璋转头就大肆印刷宝钞,楚祯天天刷祥瑞都不管用,信用崩了就是崩了。
         “陛下即将创立的大明中央银行,将会监管未来宝钞的印发,由各地地方银行汇总,统计各项数据,决定明年印多少宝钞作为补充,或者多印发一些,以刺激人们花钱。我称之为消费经济……”
         楚祯列举了银行的好处,说出中央银行未来的功能。
         底下商人有不少都心动了。
         按照楚真君的说法,地方银行不会太多,一个布政使司内大约也就两三个,由地方银行管辖各县、乡的放贷、收贷。
         “总结来说,中央银行有两大作用:
         一是制定金融政策,发行国债等。
         二是指引借贷有序进行,百姓免受高利贷之苦,让民间商业活跃起来。”
         “有宋朝青苗法在前。”
         楚祯笑道:“我相信陛下和朝廷定下的政策,在中央银行管辖下,不会再有地方银行强逼人贷款的事。”
         归根到底,还是吏治,各项细节都得由地方实行。
         朱元璋最后下令:“太子,你来担任中央银行第一任行长!”
         “我?”
         不止朱标,华盖殿内众人都大受震惊。
         太子任户部尚书都是委屈了,如今却要当中央银行的行长。
         就算是挂虚职,也是超格。
         由此可见圣上对银行的重视。
         楚祯笑了起来,有太子背书,国债应该会有人买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