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超时空史记 > 第237章 五百大炮守汴京
         说完后,李格非问:“贤侄觉得如何?”
         李清照也期待的看向他。
         “尚可。”
         楚祯勉强点头,对两人说道:“不必说其他,把不许议和这条做好,汴京就能守住!”
         野外战斗宋军不行,但守城战还是能打的,纯属徽宗钦宗在瞎搞。
         现在楚祯要做的,就是抽宋徽宗几鞭,让他停下昏庸行为,并下定决心守住汴京!
         “有贤侄这句话,我就放下心了。”
         李格非笑道。
         这些日他同样担心靖康之难。
         楚祯看了李清照一眼,从储物纸条里拿出准备好的书籍与资料,递给李格非:“伯父,这本书你看看。”
         见到了书页上的字,李清照眉眼弯弯的笑起来。
         “这是什么书?”
         奇怪的看了女儿一眼后,李格非打开书来看。
         翻了没几页,他就震惊的抬头看向准女婿与女儿。
         大宋有救了!!
         ……
         李格非急忙进宫,来到垂拱殿外。
         见到他后,殿门外的小宦官先行过礼,请李侍郎稍等,随后他就进去禀报。
         很快,李格非就被请进垂拱殿内,官家正在与童贯、方琼等枢密院、兵部官员商议事情,见到他后,忙让他上前。
         “陛下!”
         李格非躬身行礼,忍住激动说道:“臣有一件喜事禀报!”
         “李卿带来何喜事?快说来!”
         赵佶顿时间激动起来,他已经担惊受怕了一个月,昨日又被仙官骂得抬不起头,如今总算有喜事了!
         童贯,方琼,郑居中,蔡京等大臣,也纷纷投以关注的目光。
         “仙官赠予了我大宋一本书!”
         李格非将书籍呈递上去,解释说道:“臣以为,此书能极大增强我大宋军的守城能力,故而急忙进宫。”
         “快拿来朕看一看!”
         赵佶喜上眉梢,命身边宦官快些去把仙官所赠的书拿来。
         童贯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不知到底是何书。
         方琼看向官家,只见官家迫不及待的翻开书来看,却看得皱起眉来。
         “陛下。”
         李格非主动解释道:“此书内有一些文字与平常所用的不同,臣在后边附了一张纸,陛下请先看过。”
         赵佶这才注意到后面那张纸,翻开来后,再简单对照一下,原来那些是数字,以及长度、重量单位?
         赵佶勉强看懂了。
         他的眉毛逐渐舒展开,看到某处后,猛地抬起头震惊的问李格非:“能将炮弹打出四里地外的大炮?!”
         此话一出,垂拱殿内人人震惊。
         童贯尤其吃惊。
         他比谁都清楚,现如今大宋官军内的火器,不过是一些弓弩火箭,火球,霹雳火球等,用抛石机扔出砸到敌人营地,或从城墙扔下,抵御敌军。
         霹雳炮比之抛石机也好不到哪去,且铸造麻烦,火药不易保管。
         如今,仙官却拿出一门新式大炮,能打四里地外敌军?
         “是,陛下!”
         李格非肯定的回答:“仙官给臣说过,此万钧炮能将数十斤重的炮弹轰出数里地外,可在城墙、船上等地方使用,威力极强!”
         赵佶捧着书的双手颤抖起来,只不过这一次是激动的。
         “好,好,太好了!”
         赵佶笑得合不拢嘴,“有仙官所赐万钧炮,何愁汴京守不住?!李卿,你来负责督造此炮,朕要造五百门炮,横列在汴京城墙上!!”
         他仿佛看到五百门炮对着金兵猛轰的壮观场面,来多少女真酋兵都不怕了!
         听到官家让李格非负责督造这万钧炮,殿内众人心思各异。
         “陛下,臣不通军备。”
         李格非委婉的拒绝,又提醒说:“仙官叮嘱过臣,此书内所记载的火炮,黑火药,火绳枪等,皆是战场利器,若是泄漏出去,汴京恐怕受不住敌军用大炮猛攻。”
         赵佶吓得一抖,五百门炮从汴京城墙下到了城下,变为对着他皇宫猛烈轰炸!
         李格非再说:“仙官叮嘱,宜将三者的制造工序分开,令不同官员、工匠制造,以达到保密效果。”
         赵佶连忙答应下,赞叹道:“还是仙官考虑周到,就这么办。李卿真不能来做此事?”
         “臣除了本职外,还有另外一件事要做,怕是顾不得许多。”
         “是何事?”
         “是农事。”
         李格非解释说:“两月前我女儿从楚仙官处得来一些种子,说是推广开来后,能多养活千万百姓。”
         “什么?!”
         垂拱殿内,君臣再一次吃惊。
         赵佶忙追问是什么种子。
         “种子颇多,有土豆,玉米,番薯,辣椒……”
         李格非列了一些,并说道:“臣已在城外租了一些地,雇人将它们种下,再命人看管,等收成后再采摘一些送进宫献于陛下,余者作为种子继续种植。”
         “陛下!”
         户部尚书徐处仁按耐不住激动,启奏道:“大宋得仙官所赠,能多养活千万百姓的作物,乃是天下百姓之福,臣请陛下准许,派人协助李侍郎种植这些农作物!”
         赵佶对李格非笑道:“李卿差点误了朕,仙官所赐之粮食,岂能等收成再去看?明日朕就与李卿去看过,派人看护起来,防止牲畜鸟雀来啄食践踏!”
         众人都笑起来,于是君臣议定,明日就去城外看庄稼。
         赵佶再下旨,让童贯负责督造火炮,兵部侍郎方琼协同,尽快把万钧炮研制出来!
         童贯要领兵征方腊,具体事宜还是由方琼来办。
         ……
         楚祯回到了家中。
         为了对时差,他特意等到第二天下午,才返回海城。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结果刚回来没多久,就收到了来自李世民的召唤,楚祯又穿越去了唐朝。
         长安,弘义宫。
         “先生!”
         李世民站起身迎他,脸上露出笑容来。
         “二郎!”
         楚祯拍了一下他肩膀,叹道:“果然还是和你们聊天好!”
         他跟宋徽宗完全聊不来!
         李世民略想了下,才笑道:“先生是又去了其他朝代?”
         “先不说他了,你这……过去了多久?”
         楚祯换一个问法。
         从时间上,能大致推算出长安现在的局面。
         “如今已是武德七年五月。今日请先生来,倒没别的事情。”
         李世民停顿一下,才说道:“今晚我宫里又有个宴会,请先生来过来一起享用!”
         楚祯笑起来,知道宴会上准有其他事。
         距离上次来长安,又过去了半年,而离史书中的玄武门事件,还差两年。
         “先生请!”
         李世民做了個手势,楚祯这次来没带什么东西,只去仓库里搬了些穿孔钢片,留在了这屋内让他之后再处理。
         走出门外,直接就是弘义宫后苑。
         楚祯在凉亭下坐了没一会,长孙氏、阴氏等人带着一大帮孩子就出来了。
         “义父。”
         六岁大的李承乾无需人教,朝楚祯拱手行礼道。
         楚祯看了一眼他的腿,并没什么问题,笑说道:“伱竟然还记得我,可惜这次我没带什么东西来送你。”
         李世民的一大帮儿子女儿都好奇看着他,另有阴氏,杨氏,燕氏,郑氏等妃子在一旁带孩子,也在看他,楚祯有些后悔发懒没去小卖部买一些糖果来。
         李世民笑着没说话,示意儿子自己说。
         李承乾想了半会,才憋出话来:“自上次一别,义父许久没来,故而承乾记得!”
         众人都笑起来。
         长孙氏又打量了“先生”几眼,她竟不知二郎是什么时候邀请先生进宫里来,突然就出现。
         “我这个义父当得不称职。”
         楚祯对李承乾笑道:“下次来我再给你带些连环画,童话书,等你认字了再看。”
         “义父,我已认得字!”李承乾马上说道。
         “爹爹!”
         一个五岁大的小孩在李世民身边喊了起来:“为何只有大哥有义父,而我却没有?”
         小孩子都爱争。
         楚祯看到,李世民颇为心疼这个儿子,抱着他哄道:“青雀想要何人当义父?也和先生一样的?那爹爹我可找不出来第二个。”
         青雀即是李泰,长得虎头虎脑模样,比李承乾壮实。
         他看向楚祯,半天没敢说话。
         楚祯对李世民意味深长的说道:“李承乾有的,李泰并不一定也要有,给他找个老师也一样。”
         长孙氏等人都看了过来。
         李世民愣住,在青雀又吵起来的时候,让他们先去玩了。
         很快,阴氏等人也带着孩子们离开,亭中只剩下三人。
         李世民犹在想着楚祯的话,直到长孙氏推了一下他的手,他才回过神来。
         “如今二郎与太子之间,关系如何了?”
         楚祯问他。
         李世民看向了承乾青雀离开的方向,隐约猜到了他的用意,不由得沉默了半晌。
         长孙氏感受到了丈夫此刻的心情,劝他道:“先生问你与大哥之间的关系,你又想到哪里去了?”
         李世民这才收回思绪,又沉默了好一会,才缓缓说道:“我与太子、齐王之间,恐怕只有一方能留在长安!”
         楚祯没有马上说话。
         长孙氏握住丈夫的手,轻叹了口气:“如今形势,二郎与太子齐王已不能再以兄弟情谊论处,上次在太子府的酒宴几欲动了刀兵,方才回到弘义宫。”
         “怎么回事?”
         楚祯问他二人,上次问李世民,他也没回答清楚赴酒宴是怎么个情况。
         长孙氏对楚祯说:“二郎去赴宴,提前带了先生所赠予的美酒,因其酒够烈,故而有借口不喝太子府内的酒。岂知齐王又命人上了一桌酒菜,让二郎与淮安王留下继续吃喝。”
         “随后,尉迟将军、程将军等带人去太子府门前叫人,闹出好大动静,引来玄武门守军,惊动陛下后才得以离开。”
         长孙氏说着当初的事,依旧一肚子的不满。
         带人去太子府,其实就是带兵去太子府。
         李世民笑道:“不妨事,我带了对讲机去呢!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杀我。”
         “什么对讲鸡?”
         长孙氏狐疑看向他。
         楚祯哈哈笑起来,问他:“你还要继续等?”
         长孙氏又看向先生。
         这一句“等”,颇多含义,连她都未曾听二郎说起过这些。
         二郎怕她太担心。
         “等,当然等!”
         李世民看了看天色,“这不还没到晚上,酒宴没开始,现在就开宴,始终缺点什么。”
         “行,随你。”
         楚祯没继续再提,李世民又不是宋徽宗。
         “今晚吃完酒后,明日先生与我们一起去打猎如何?”
         “打猎?多少人去?”
         楚祯很有兴趣,能吃正宗的野味,还能知道唐朝人都爱的打猎活动是什么样的。
         长孙氏看着丈夫,果然只有先生来到时,二郎才能敞开心怀的畅谈天下事。
         83中文网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