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北宋最后的良心 > 第五十四节 这,吃了!
         对于王浦的吩咐,一众衙役表示,他们是专业的。
         这一路几千里,有的是手段。
         拿蔡京的儿子说,有可能路上被毒蛇咬了。
         蔡京毕竟是朝中重臣,肯定是要送到白州的,只是到了白州,还能活多久就不知道了,三个月吧,这点手段衙役们还是有的。
         宫里呢。
         赵佶一听说曹评要去梁家谈一谈两家的亲事,特意下诏,给梁师成准假三天,也别让曹评去梁家,命令梁师成去曹家。
         下完诏,有小太监去传。
         梁莘呢,坐在椅子上,一边帮着赵佶处理成堆的奏疏,一边碎碎念:“上次我娶妾,还欠我三天假。我有好多个旬日没休过了,这算起来至少欠我十天假。”
         赵佶听到了。
         “莘哥儿,我前几天到太清楼去,听到一句话。”
         “什么话。”
         赵佶:“曹家旸哥儿说,他和你是天下第一好。”
         “恩,有这事。”这没什么见不得光的,梁莘应下了。
         赵佶摇了摇手边的铃,有小太监听到铃声入内。
         赵佶起身,拿过梁莘的手中的笔,随便抽了一张纸,写了一道诏书:“去,传给曹家,告诉旸哥儿,第一不可妄用,说第二、第三都可以。去吧。”
         “是。”小太监捧着诏书出去了。
         赵佶又回到桌旁,继续整他的画。
         一边整,一边说道:“等你大婚的时候,给你放三天假。”
         梁莘:“依宋律,最少十天吧。”
         赵佶:“我大,还是宋律大。”
         MMP。
         梁莘能说什么,只能说:“是你大。”
         “对了。”
         梁莘翻着奏疏:“郭家喊冤,要补偿一下吗?”
         “补。”
         梁莘:“秦凤路运转使?”
         “随意。”赵佶根本不关心这个。
         梁莘又说道:“芒种要到了,去嵩山,路上展示一下你体察民情,然后去中岳观。我听说,有人挖出一块碑,最终送到了中岳观,有人说那是四明狂客书写的碑,但不知真假。还有传闻,《快雪时晴帖》有可能收藏在中岳观。”
         赵佶眼睛一亮,果真,曹旸只能称第二。
         梁莘问:“那,安排,以芒种麦收,体察民情为由头。”
         “安排。”赵佶伸手一指梁莘,满脸的笑意。
         梁莘又埋头干活了,好多奏疏呢,就算是新法一脉与旧法一脉吵架的,他也要替赵佶作出标注。
         梁师成休假了,去了曹府,商量关于纳采,以及后续的各种礼仪。
         原本,梁师成还想等苏轼回京,反正他认定了,自己就是苏轼的儿子,苏家都没反驳的事,若让苏轼到曹府提亲,曹府估计也不会嫌弃他是一个太监,梁莘是太监的儿子。
         却谁想,曹府开中门,曹评亲自出迎。
         以曹评的身份,二门迎接就算是给足了梁师成面子。
         这让梁师成倍感惶恐。
         进了正厅,坐下客气话还没说完呢,门子报,有小太监似有急务要见梁公公。
         曹评示意,让人入内。
         这小太监只是负责带信息过来,梁师成是书艺局总管,负责传诏、抄诏之事,有大事肯定要有汇报的。
         “公公,官家下诏,郭忠孝复职,升迁秦凤路运转使。”
         梁师成眉头一紧,轻轻的摆了摆手。
         小太监离开后,曹评问:“亲家公,这郭忠孝与潘家有旧,感谢。”
         梁师成想了想:“郡王,可否借一步说话。”
         “请。”曹评起身,请梁师成跟他同去书房。
         曹评的书房内,梁师成也没说话,提笔写了一连串的名字。
         熙河兰会路经略王厚、秦凤路转运使郭忠孝、渭州种师道、北番市城知州辛叔献与统制郭祖德、洮州知州张叔夜统制曹晟、枢密院副承旨宗泽。
         最后,经略西北为济阳郡王担任、监军……梁师成。
         写完后,梁师成:“郡王,可否过府一叙。”
         “好。”曹评看出来了,这名单很是不普通,特别是秦凤路转运使郭忠孝,绝对是神来之笔。
         有了郭忠孝,后勤、粮草便不会再有半点顾虑。
         而渭州种师道,可为先锋,也可以北上防御西夏。
         差一环。
         但这一环曹评相信梁师成可以轻松补上,只要说动官家下诏,不动种家军,调折家带兵北上防御西夏,种师道为左先锋,王厚为右先锋,分兵两路进军……
         想一想,曹评就感觉,此战大有可为。
         梁师成请曹评到家里干什么。
         屋子满了,无数的装满钱的箱子,麻袋已经堆在院子里,任由风吹雨淋。
         梁师成说道:“汴京城,抄了一百多官员的家,其中蔡氏兄弟及党羽,家中甚是丰厚,只待郡王领了兵符,便可着令枢密院宗泽负责,接收这些赃物。其中少了些东西,官家看着喜欢,我是官家的家奴,自然要为官家办事的。”
         曹评没接话。
         不用翻看账册,只看那堆满了几屋子的金锭、银球,他就清楚的知道,粮草充足。
         这次西北用兵,已经胜了一半。
         梁师成又问:“郡王,若西夏在大军回归后,当如何?”
         曹评:“容我想想,这事要慎重考虑,西夏必会南下,因为河湟一旦被咱们拿下,完全控制之后,就等于掐住西夏的咽喉。”
         梁师成:“若,庆州、渭州、延*安府屯兵施压呢?”
         这是梁莘提出的战略,梁师成拿不准,这时正好问曹评。
         曹评摇了摇头:“西夏不足惧,但若施压,西夏必会派人赴辽,不好办,这事容我想想,再细想想。”
         梁师成没再说话,他已经表现出足够的诚意了。
         两天,吉日。
         梁府行纳采之礼,更换草帖、交换定帖。
         依宗律,此时梁莘与曹昙,已经算是登记了,三年内必须完婚,否则退婚。
         曹评计算的日子是,交换定帖之后,十九天内走完一切流程。
         梁莘,没他什么事。
         忙,也是梁师成安排王浦带着一百多号小太监,还有十几名宫女在忙。
         曹家,曹评安排家将、家丁、老仆、女使、婢子、杂工在忙。
         梁莘,闯入了李清照的屋。
         这是头一次,没经李清照允许,闯入。
         李清照,正在手忙脚乱的,带着自己的婢女藏东西。
         “葡萄呢!”梁莘吼了一声。
         “这,吃了。”李清照弱弱的回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