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赶海:我能看到提示 > 第三十七章 船坏了
         回去的途中,张耀威忽然发现,水旺他们没跟上。
         “没事吧?”
         “掉头回去看看。”张耀华开口道。
         于是,两人驾驶渔船掉头。
         “喂!怎么回事?”
         水旺头疼道:“扑街了,船坏了。妈的!差几万元,质量就差那么多吗?”
         昨天其实就坏过一次,但不是什么大问题,所以水旺就没放在心上,没有找到专业的维修工维修。
         如今,彻底死火。
         他不敢想象,要是自己一艘渔船单独出来,忽然在茫茫大海坏掉,是什么后果。毕竟他们这种小船也没有定位之类,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路过的船只。
         “我看看。”张耀威跨过去。
         “你又不懂修,看了也是白看。”
         嘴上挑刺,但水旺还是让张耀威到驾驶舱查看。
         阿辉和张耀华看到张耀威将里面用手拍了一遍,均是无语。
         你以为是以前的电视机吗?雪花屏的时候,拍几下就能变好?
         “不行,修不好。”张耀华。
         阿辉差点笑出来。
         你这就算修了?
         秀呀!
         “准备拖船吧!”张耀华则说道。
         还能怎么办?用他们的船在前面拖回去咯!
         “好在我备了一桶油,否则真不知道能不能回去。”张耀威表示。
         他们的船,马力本来就不大,还要拖着一艘几乎满载的同等型号渔船,肯定会很吃力,很烧油。
         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呀!拖一艘船很容易。
         比如港口那些超大型集装箱船,进港的时候,可能就要用到一艘小船去推动,或者牵引。港口的拖船,体型比集装箱船小几百倍,却能轻松拖动。
         其实不一样的,港口的那种拖船看着很小,但高达上万马力。
         人家本身就是专门为拖动大型船只设计的,结构也特殊,号称海上牧羊犬。
         水旺他们拿出一捆绳子,将自己的船头和张耀华他们的船尾绑在一起,两船相隔十多二十米,不能完全挨着。
         拖着一艘船,速度慢了很多,跟拖拉机一样。
         等他们回到渔村,天色都降下来。
         让张耀华他们意外的是,不仅大良在,两家的家人都在小码头等待。
         “今天怎么这么晚?出了什么事吗?”大良有点委屈,为了等你们,他在这里喂蚊子,手脚已经被叮咬了好几个包。
         看到阿辉他们的船被拖着回来,就知道船出了问题。
         水旺的老妈一脸紧张:“怎么回事?”
         两家看到儿子这么晚还没回来,都有些担心,出海前千叮万嘱,小渔船不要跑太远。要知道,两家的第二代都在船上,要出了事,直接就是断代了呀!
         “妈,我们没事。就是船坏了,好在是跟阿华他们一起出去的。”阿辉安抚道。
         水旺则说道:“要不是今天收获不错,就亏大发了。”
         大良听到了自己想要的内容,连忙问道:“都有什么?”
         张耀华的父母见儿子平安归来,均松了口气。
         跟大海讨吃是有风险的,这一点他们很清楚。
         也正是如此,见大儿子有读书的天分,家里吃糠咽菜都要送他去读大学,就是希望他以后干点其他事业,不要干这祖传的行当。
         “以后还是得组队出去。”张父说道。
         在大海上,多一艘船就多一份保障。
         其他人深以为然。
         见良哥眼巴巴的表情,阿辉告诉他:“我们捕捞了几千斤带鱼,良哥吃得下吧?”
         “啊!都是带鱼?”大良多少有些失望。
         带鱼的捕捞量很大,市场几乎是饱满的,很难卖出高价。最近几天,带鱼都是十五元以下。
         这种鱼不好卖呀!
         他们鱼贩子不怎么喜欢这种捕捞量大的鱼。
         “华哥他们弄了三四千斤的河豚,稀缺货。”水旺爆料。
         除了张耀华几个出海的知情人,其他人愣住。
         河豚?三四千斤那么多?
         大良脸上肉眼可见的笑意弥漫整张脸。
         “我看看。”
         他马上往张耀华的船走去,对水旺家的几千斤带鱼兴趣不大的样子。
         然而,东梅婶还是很高兴。
         带鱼即便卖十块钱一斤,几千斤也是几万元呀!儿子跟着阿华混,真的是时来运转。
         水旺懊悔地述说着过程,早知道就应该跟在华哥身边,错过了捕捞河豚的机会。
         “都怪大哥……”
         还没说完,阿辉往他踹了一脚:“要脸吗?是你开的船,跟我有个屁关系?怪我?我看你是找打。”
         最高兴的,无疑是张耀华的父母,以及阿珍。
         这四千斤左右的河豚,价值二三十万呀!
         张父不得不承认:“你小子就是天生的打渔人,书是白读了。”
         老妈瞪他一眼:“什么叫白读?前面的海螺,不读书能认识?多读书才能长见识,像你一样,一辈子就这样了。”
         “我这辈子挺好的呀!让养我的人安享晚年,将要养的人养大。”张父给自己点赞。
         大良从船出来,兴奋地举着拇指说道:“阿华,还得是你们呀!近几天我们这里的河豚是70元左右,我给72,都卖给我吧!”
         张耀华两兄弟还没开口,他们老妈就讨价还价了。
         中国大妈讲价,那是相当惨烈,何况还是张耀华老妈那种谈价高手。
         张耀华给大良投去“自求多福”的眼神。
         果然,很快大良就被谈得生无可恋。
         “婶子,75元我是真的赚不到钱了呀!怎么也得给我喝口汤吧!我就挣点辛苦钱。”
         ……
         最后,河豚让大良以75元的单价收购。
         而水旺的那些带鱼,大良只愿意给12元,多一分都不要,态度非常坚决。水旺一家也清楚,市场上的带鱼实在太多,很难卖出高价。
         在大家的帮忙下,把鱼获称了一遍。
         河豚4052斤,带鱼7580斤。
         张耀华两兄弟收入303900元,而水旺他们进账90960元。
         两家都很满意。
         还剩下些杂鱼、海蟹、海虾等,张耀华他们提回家自己吃。
         水旺把那三十几个九节虾往张耀华的桶里一倒。
         “这虾没几个,我家懒得弄。”
         九节虾的虾身上有一深一浅的横向纹路,煮熟后有明显的九节白色花纹,故得其名。
         这种虾上水后,它会吐出分泌物,令自己死亡,让喜欢尝鲜的人不得染指,颇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勇壮烈。
         大概是因为喜欢“自杀“的个性吓怕了渔民,九节虾多为野生,人工养殖的少,再加上当造期产量也不多,所以这种虾的价格也比较贵。
         没等张耀华他们拒绝,水旺就提桶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