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25章 下一步计划
         常浩南在112厂并没有呆太长时间,毕竟整个总装车间一共就停着5架飞机,零部件生产线也并未处在运转状态,能看出来的东西实在不多。
         回到601所,他很碰巧地在吃晚饭的时候遇到了杨奉畑。
         “今天去112厂那边了?”
         后者看了一眼常浩南脖子上挂着的工作牌,就大概猜到了他今天的行程。
         在601所内部一般是不需要这个东西的。
         “是,看了看那三架原型机的总装情况。”常浩南放下手中的汤匙点了点头。
         “只是看了看那三架原型机?”杨奉畑喝了一口汤,露出一副笑眯眯的表情:
         “没看见点别的什么东西?”
         “呃……112厂那边正在接收十一号工程相关的资料和设备嘛,就……顺道去看了一眼。”
         常浩南说完这句话之后,莫名地想起了之前何明说过的,在04号原型机试飞的时候特地让两个苏霍伊工程师“偷看”,最后促使俄方做出巨大让步的事情。
         怎么感觉……有点相似呢?
         一瞬间,他悟了。
         自己这是被安排了啊!
         而且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从涪城那边回来之后,马上接到了去112厂的行程、到了112厂之后、“恰好”看到正在紧锣密鼓准备苏27国产化工作的情况,甚至包括何明跟自己聊的那些关于歼11后续改进的展望……
         这也在你的算计之中吗,杨总!
         那么按照套路来讲,下面就应该是……
         “小常啊。”
         杨奉畑果然恰到好处地开了口:
         “这几个月里面,你对八三工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以说,如果没有你,这个项目的进度恐怕还要拖上很长时间,等到设计定型工作完成之后,我准备以所里的名义,给伱个人申请一个表彰或者嘉奖。”
         听到这句话,常浩南也是一惊。
         这跟603所给他报上去的那个先进技术成果还不完全一样。
         荣誉,算是对成果的一种认可。
         但又不仅仅是对成果的认可。
         其中的关系相当微妙,但总之对于他日后的发展会颇有助益。
         尤其是对方说要以所里的名义申报,那至少也是航空工业总公司,或者是国防科工委这个层面上的。
         作为一个前世在航空工业系统里混了二十年还是个螺丝钉的人,常浩南并不太擅长人情世故。
         但他不傻。
         说话不好听没关系,关键是方向不能出错——
         你要是敢说“我觉得我目前还配不上这样的荣誉”,那上级就敢真的把奖给别人。
         该是自己的东西,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这种时候,需要的不是谦虚,而是表态。
         “感谢杨总对我工作的认可,我以后一定……”
         还没等常浩南说完脑子里组织出来的一长段内容,杨奉畑就摆手阻止了他继续说下去:
         “行了行了,你这套话跟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的风格差不多。”
         前者果断闭嘴。
         意思到位就可以了。
         “八三工程的分量你也清楚,表彰,无论如何都是少不了你的,但荣誉的分量么……说实话,有时候得看运气。”
         说到这里,杨奉畑突然话锋一转:
         “不知道等601所这边的项目结束之后,小常你有什么打算?”
         显然,真正的重点来了。
         之前的一套组合拳,都是为了这个问题做的铺垫。
         先是让你去看了马上准备国产化的第三代重型战斗机,又是把荣誉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最后问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就差把“我要拉拢你”五个字写在脸上了。
         方法很老套,但是有用。
         至少在一般情况下很有用。
         “下一步么……”
         常浩南沉吟了一会。
         他倒不是在纠结自己的选择是否会影响到荣誉级别,而是真的在思考。
         “对于华夏空军来说,八三工程只能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要想直面新世纪的空防压力,还是要把重点放在第三代战斗机上面。”
         “所以,十一号工程,我肯定会参与,白天的时候何工已经跟我说了俄方的协议内容,对我们非常有利,尤其是可以更换其中90架飞机的机载设备,操作空间非常大。”
         听到这里,杨奉畑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一开始,他同意让常浩南和姚梦娜加入八三工程,多少还是看在杜义山和梁卓平的份上,对两个人的期望也不过是“能帮上一点忙”。
         但是很快,他就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预期错的离谱。
         先是发现了副翼反效问题,然后又顺手重新设计了一套前缘缝翼来提高飞机的低速性能,最后甚至解决了困扰涡喷14数年时间的压气机设计缺陷……
         更重要的是,常浩南不仅自己的工作能力极强,甚至还能够带动整个八三工程项目组的效率。
         这对于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非常难得。
         简直是宝藏男孩。
         所以,当杨奉畑得知涡喷14的地面模拟测试一切顺利,甚至还顺带着让科工委决心搞一套独立自主的航空工业标准时,他便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让常浩南在八三工程设计定型之后继续留下。
         至于姚梦娜……
         哪怕是根木头,都能看出来她对常浩南有些超出友情范畴的想法。
         所以只要能把后者留下就行。
         然而,就在杨奉畑觉得自己已经稳操胜券的时候,常浩南却又继续说道:
         “不过,在有了这段时间参与八三工程的经验之后,我更希望自己能跳出具体的项目,解决一些我们航空领域紧缺的、方法论领域的问题。”
         “跳出具体项目?”
         杨奉畑觉得自己的心脏可能受不了这么大起大落。
         “是的,我想尝试解决第三代战斗机相关的一些普适性的问题,比如飞发匹配领域的飞推一体化控制、飞控数字化设计、喘振监测这些。”
         常浩南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当然,这些技术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型号上面的,所以,还得麻烦您,到时候在十一号工程里面,给我留一个位置。”
         “呼……”杨奉畑长舒了一口气。
         “当然,十一号工程虽然不是我负总责,但这个要求,我还是可以拍板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