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060章:主罪者,皆编外人士(求追读)
         翌日,一大早。
         枢密使贾昌朝、御史中丞王拱辰、监察御史李定三人,便顶着黑眼圈将反对田产变法的奏疏呈递了上去。
         三人知晓欧阳修、唐介素来勤勉,定会一大早便呈奏疏,故而便想着抢先一步。
         免得官家看完二人的奏疏后,头脑一热,做了错误决定。
         昨晚,三人几乎是一夜未眠。
         因为他们知晓,一旦开启变法,三人的官位必将不保。
         为了仕途,只能通宵达旦写奏疏。
         近午时,三人才知晓,欧阳修和唐介根本没有呈递奏疏。
         三人甚是意外,如同一拳打在了空气上。
         就连赵祯也甚为意外,没想到这两位耿臣竟然没有发声。
         与此同时。
         永嘉郡王赵允迪来到垂拱殿认错了。
         但认的是失察之错。
         他称杨庄农户的田地完全是其管家私自做主,强占豪夺。
         殴打农户也尽是其管家之罪,他并不知情。
         他已将管家绑到开封府,且退还了所有管家侵占的农户田地。
         认错态度特别好。
         句句泣泪,满脸委屈。
         赵祯自然知晓,这完全是赵允迪的托辞。
         后者不可能不知内情。
         当下,赵祯的打算是,变法是不可能变法的,但对于这些强势侵占百姓田地的人必须严惩。
         宗室更是要罪上加罪。
         这一次,赵祯一改往昔的仁善作风。
         将赵允迪的职衔直降两级,且杖刑二十。
         对一名宗室而言,此处罚甚重。
         尤其是杖刑二十。
         打的哪里是屁股,分明是脸面。
         赵祯此举,自然是为杀鸡儆猴,警告汴京城那些大肆抢夺田产的人。
         ……
         田产买卖,都有契约字据,且大多都需经过衙门处理。
         开封府和大理寺的调查速度非常快。
         不到五日,便将近两年来汴京城周边侵占田地的事情调查清楚了。
         当陈执中拿到大理寺和开封府主官呈上的数据时,直接傻眼了。
         近两年来。
         涉嫌在汴京周围强卖田产的数量,足足有八千五百余亩!
         要知——
         这还只是强行低价购田的数量。
         那些按照市价兼并的土地和两年前兼并的土地都未曾算上。
         这八千五百余亩地,涉及官员二十一人、宗室十三人、外戚八人、商贾十六人。
         陈执中觉得此数据若公开,易引起动荡,且他不知接下来该如何惩处。
         便带着数据来到了垂拱殿。
         赵祯看到一条条数据以及数据后面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后,不由得大怒!
         “朕每年给他们的俸禄和赏赐那么多,难道还不够花吗?为何还要与百姓争抢田地?”
         陈执中低着脑袋,不敢说话。
         人的贪婪是无限的。
         没有人会嫌手中的财富多。
         当下,买田已成为很多官员商贾的习惯。
         做生意会亏损,当官会被罢免,但是买田几乎不会亏损。
         直接租给下等民,旱涝保收,简直是一本万利。
         “一群吃白食的狗东西,朕整日里省吃俭用,他们却在掠夺民脂民膏,此害大焉!”赵祯气得脸色铁青。
         陈执中做宰执的能力一般,但揣摩圣意的功夫可称得上当朝第一。
         官家有稍微瞌睡的征兆,他立马就能递上枕头。
         他知晓,官家当下正处于两难的境地。
         不重惩这些人,不足以平民意。
         但若重惩,牵连的官员贵戚又太多,而官家还担心此事一出,会有更多的官员提出变法,希望朝廷抑制土地兼并。
         他还知晓。
         官家之所以不愿抑制土地兼并,是因为官家在上次新政中得出一个道理。
         “有些事情保持原状可能有些糟,但若改变了原状,可能会更糟!”
         变法,已经令官家感到恐惧了。
         陈执中朝前走了两步,道:“官家,据开封府审查,这些侵占田地的官员宗室、外戚商贾、只是买卖中的主家,而真正的主犯并不是他们,这里面大多都是他们的家仆远亲打着自家旗号强买田地!”
         赵祯也是聪明人,怎能听不明白陈执中要表达的意思。
         一言以蔽之:主罪者,皆编外人士。
         那些官员宗室、外戚商贾们和赵允迪一样,最多只有失察之罪。
         这已是达官贵人们常用的伎俩了。
         所有涉嫌违犯大宋法令的事情,他们都不会出面。
         且在最初便找好了替罪羊。
         而此刻,这個伎俩俨然是给赵祯找台阶下了。
         赵祯不可能将这些官员宗室、外戚商贾全都重罚。
         他要脸,特别要脸!
         赵祯缓了缓,道:“此事不宜张扬,你私下告诉这些人,让他们将所有侵占的土地一律归还,造成农户损失的一律赔偿,七日内必须全部还完!至于那些主犯,一律送到开封府严惩!”
         “臣遵命!”陈执中拱手,欣然退去。
         三日后。
         一份汴京周围强行低价购田的人物名单出现在欧阳修手里,唐介手里,苏良的手里。
         汴京城的衙门,就像无数并联的灯泡,互相交错。
         官员们的差遣互相勾连,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苏良等人想要拿到这样一张名单,非常简单。
         苏良看到这个数据,当场就笑了。
         侵吞八千五百余亩地的主犯竟然没有一名官员,但都与官员有关。
         有官员的师爷、官员的奶妈、官员的小舅子、官员的表叔、官员的远房侄子……
         各种亲戚关系都有,唯独没有官员本身。
         苏良不由得感叹道:“我大宋的官员,绝对是天下最聪明的一群人,只是大多数人都没有将聪明用对地方!”
         面对这个审查结果,苏良定然是不满意的。
         这些达官贵人侵占田产的危害,不仅仅是让一些农户无地无田。
         当下,很多买卖人口、逼良为娼的案件,都与田地争夺有关。
         一些农户因家中无田,租田费用又高,为了活命,只能卖儿鬻女,甚是悲惨。
         有的无奈下选择为贼,为盗或选择造反。
         这些帐,都应算在那些达官贵人头上。
         当即,苏良写起了奏疏。
         而欧阳修和唐介在憋了数日后,看到这份审查结果,也不由得写起了奏疏。
         他们要将此事闹大。
         此事闹大了,变法才会拥有更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