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138章:官家子娶皇后女,苏良的金主
         九月初三,入夜。
         天气凉爽。
         桑家瓦子前,彩楼明亮,车马络绎不绝,甚是嘈杂。
         近期,瓦子里又来了两个女相扑。
         一人号称赛张飞,一人名为胜樊哙。
         据说,年方二十,肤色甚白,长相千里挑一,但身材虎背熊腰,打起架来甚是生猛有力。
         汴京城那群无事的纨绔公子们,就喜欢这种刺激。
         曹佾一直都是这里的常客。
         而此刻,苏良坐在桑家瓦子对面的茶楼里,慢慢喝着茶。
         他在等曹佾。
         曹国舅就是苏良心中那个适合募资建私学的金主。
         准确来讲,应该是高门大族“真定曹氏”家族。
         曹家很有钱。
         特别是今年三月份以后,非常有钱。
         当年,曹皇后出嫁时,其叔父曹琮随了天价嫁妆,因赵祯不喜曹皇后,一直未曾赏赐曹家,导致曹琮欠债极多。
         但是这一切,都在曹皇后怀孕后发生了改变。
         曹皇后怀孕后,赵祯与曹皇后的关系明显好了许多。
         今年三月,赵祯厚赏曹家。
         不仅补上了曹琮当年的欠款,还取出内库费用,将以前的恩赏也都补上了。
         当下的曹家,曹佾这一辈基本都是低阶的武将,很难升迁,然而一些族人做生意做得却不错,积累了一大笔钱。
         而苏良,算是对曹家有恩。
         他想试一试,能否让曹家将这个事情揽下来。
         ……
         不多时。
         曹佾便小跑着来到苏良所在的包间内。
         “景明,你若见我,唤我一声我就来了,若不是我家仆人提醒,我还不知你在这里等我呢!”
         曹家长辈在开家族内部会议上专门讲过:苏良乃曹家恩人,有忙必帮。
         曹佾对苏良甚是和气,俨然是当恩人对待。
         苏良笑着说道:“我怎能耽误国舅爷欣赏女相扑?”
         “哈哈,小趣味,小趣味而已。”曹佾脸色微红,坐了下来。
         苏良拿出一份文书,递到曹佾的面前。
         曹佾不由得乐了。
         苏良上次找他,也是递了一份文书,然后就有了南郊市集。
         曹佾认真地看了起来,看完后,他看向正在喝茶的苏良,疑惑道:“这……这种不靠谱、撞大运的策略,官家也能同意?”
         “咳咳……咳咳……”
         苏良一下子被茶水呛住了。
         此刻。
         他才意识到原来这份《百家学疏》在当下官员的眼里是如此不着调。
         苏良调整了一下呼吸,道:“官家没同意,朝臣们也没同意,然后我……便想自己做,建私学!”
         “私学?那一定甚是有趣,可有修仙问道之法?”
         苏良微微一笑:“若国舅爷愿将此事揽下来,可以有。”
         曹佾是个聪明人,一下子便明白了苏良的来意。
         “你的意思是,此私学想要我曹家来出钱?”
         “不仅是出钱,我想要国舅爷辞去官职,全力做此事!”苏良一脸认真地说道。
         听到此话,曹佾的脑袋摇的如同拨浪鼓一般。
         “景明老弟,莫开玩笑,我若辞去官职,我叔父会揍死我的,家姐也更不会允许!”
         苏良轻呡一口茶,嘴角勾出一个弧度。
         “当下,曹家武事式微,曹家的青年才俊皆是低阶武将,且眼前又无战乱,你一个殿前都虞候,有何前途?”
         “你白日里在禁中溜达闲逛,无聊至极,晚上在这种地方寻快活,日复一日,有何意趣?好男儿,理应去建功立业,行别人所不能行!”
         苏良的话语。
         句句都扎在曹佾的心口上。
         这种一眼便看到头的日子,他确实过够了。
         苏良接着说道:“除了为自己,国舅爷也应想一想曹家的未来。”
         “若皇后十月生子,明年张美人与苗昭仪也生子,三子争太子,曹家可能帮上皇后?”
         曹佾顿时语塞。
         武将地位本就低微。
         他们想帮也压根递不上话,且曹皇后还令他们要时时避嫌。
         “你们不能帮!但是张尧佐定会趁着张美人的恩宠,再爬高位!”
         “我说此话,并不是让曹家与张家相斗,而是想说,若斗起来,曹家要能够自保。”
         曹佾点了点头,他心里很清楚。
         朝堂看似和睦。
         但官家一旦有两子或三子,朝臣就会立即站队,因为谁都想博一个从龙之功。
         而这时。
         后宫娘家人的腰杆硬不硬就非常重要了。
         “曹家若能助我建此私学,到时只要有些许成绩,便能令曹家直起腰来,甚至有可能青史留名。也许我们能培养出一个像鲁班、像张衡那样的人物呢!”
         “即使不成,三五年后,你凭借着家族恩荫,依然能再入武职。无论如何尝试,你都不算吃亏,不过是多花了一笔钱而已。”
         曹佾挠了挠头,道:“这……这……可不是一笔小钱,但是若真能做成了,还真是扬眉吐气!”
         曹佾最感兴趣的是,若在此私学中真培养几个于社稷民生有用的人才,那必将狠狠打了那群文人的脸。
         作为武将,他不止一次受到文官的鄙视。
         曹佾思索片刻,道:“此事……我同意了!”
         苏良不由得大喜,没想到此事竟如此简单。
         曹佾又接着说道:“不过,我同意没有用,还需要家族长辈同意,我……回去向他们说一说,明天或后天给你答话。”
         苏良端起茶杯,作势就要砸向曹佾。
         后者这种大喘气的说话方式,实在太讨打了。
         随即,二人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
         两日后。
         曹家回了话:私学之事,待皇后临产后再定。
         苏良不由得感叹:“这群宗室的人,聪明得都快要成精了。而今建私学的希望,就全落在曹皇后的肚子上了。”
         ……
         九月十一日。
         赵宗实与高滔滔成亲的前一日。
         赵祯连下两道诏书。
         其一,擢升赵宗实为右卫大将军,岳州团练使。
         其二,赐封高滔滔为京兆郡君。
         这些官职,皆是拿着厚俸而不用做事的美差。
         随即,赵祯送给高滔滔娘家的聘礼单也传到了民间。
         白银万两、黄金百两、钱五十万贯,绫罗绸缎、织锦、簿绢各三百匹,瓷器三十件……
         此等聘礼,可谓是前所未有。
         而赵宗实的亲爹赵允让几乎没有花什么钱,只是将赵宗实的新房布置了一番。
         九月十二日。
         汴京城的主街道上彩带招展,热闹非凡。
         赵宗实与高滔滔的成亲规格,几乎是按照皇太子纳妃来办的。
         赵祯出行时的御用仪仗队、皇家乐队、还有一百名仪仗侍卫。
         四匹马拉车,车上设紫色圆形华盖。
         车马队伍足足占了半条街。
         车队自禁中出发,从汝南郡王府绕过,而后还将回到禁中,在赵祯和曹皇后面前拜完后,再回汝南郡王府。
         迎亲车队,一路上吹吹唱唱,锣鼓喧天。
         前面有宫女提着竹篮,撒着谷子、黄豆、铜钱、果物等,引得一众孩童跟随拾抢。
         苏良带着唐宛眉也去喝了一顿喜酒,心情甚是愉悦。
         汴京城许久都没有发生这种大喜事了!
         ……
         两日后。
         苏良的《百家学疏》被传了出去。
         其中,苏良欲募资建私学的事情也传遍了汴京城。
         苏良知晓,这定然是有人刻意为之,等着自己丢人现眼呢!
         毕竟。
         近半个月过去了,苏良都没有再提建私学之事。
         且也没有找到一个出钱的金主。
         此事还引得一些读书人对苏良产生了一些怨念。
         他们认为苏良乃是要以此等博人眼球的奏疏,交好百姓,赚得清誉,实乃天下读书人之耻。
         民间谣言,向来如此。
         凡是能够引起讨论的谣言,往往都会传播得很快、很远。
         并且,一旦辩解,便会越描越黑。
         苏良根本不予理会。
         台谏官要做的本就是得罪人的事情,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言说。
         又一日。
         苏良突然收到张尧佐的亲笔来信。
         张尧佐足足用了三页纸夸赞苏良的才能、人品与官绩。
         就在苏良看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时,后面半页纸终于道出了张尧佐想说的话语。
         张尧佐欲资助苏良兴建私学。
         但前提是苏良要助其将中书省的那封擢升诏书下发出来。
         此外,张尧佐还向苏良承诺,若张美人生下龙子,他定会令苏良成为皇子之师。
         苏良不由得感叹,张美人和张尧佐这二人为了前途大业,实在是拼!
         他们若是捧赵宗实,恐怕赵宗实在几年前都成为皇太子了。
         可惜,人品德才不过关,一切都是白搭。
         苏良写回信时,就写了一句话:景明惶恐,不敢高攀,望见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