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155章:元昊身死,可废岁赐!
         “元昊没了?”
         赵祯面带疑惑,看向张茂则。
         众臣也都看向张茂则。
         元昊乃当下的西夏国主,比赵祯仅仅大七岁,仍算是壮年。
         张茂则一边将手中的文书呈递到御前,一边兴奋地说道:“元昊看上了其子宁令哥之妻,将其立为己妃,而后又册立了去年生下幼子李谅祚的没藏氏为新皇后。”
         “宁令哥发动兵变,刺杀元昊,使得元昊重伤而亡。其后宁令哥也被处死,西夏已立不足两岁的谅祚为西夏主……”
         苏良听到这个“父夺子妻,子弑生父”的剧情并未感到意外。
         党项人向来野蛮。
         经常发生此类不合伦理之事,如牲畜一般,龌蹉肮脏之极。
         赵祯看完文书后,心中甚是欢喜。
         但毕竟作为一国之君,还是不能喜怒形于色,便强忍着没有笑出来。
         但下面的臣子们却都忍不住了。
         一个个笑容灿烂,如娇妻生子一般。
         就连向来不苟言笑的包拯,都在抿着嘴唇,浅浅的笑。
         若问当下的宋人最恨谁。
         那绝对是元昊!
         此人生性暴虐,荒淫无度。
         在大宋,说起他的名字就足以将小孩子吓哭。
         自继位后,元昊废唐宋所赐的赵姓、李姓,在西夏称帝,下秃发令,创西夏文,和吐蕃打,和大宋打,和辽国打……
         打到哪里便抢到哪里,俨然就是一名强盗。
         他不仅是大宋的心腹大患,也是辽国的心腹大患。
         赵祯按耐着心中的兴奋,道:“稍后我们再议论此事,朕先对文宽夫和苏景明进行封赏。”
         “朕欲擢升文彦博为参知政事,令曾公亮以枢密副使之职知大名府,众卿可有异议?”
         “官家圣明!”众臣齐齐拱手。
         文彦博立下此等功绩,有此升迁,实属正常。
         曾公亮在大名府整顿军纪,清除妖教,亦是有功,属于正常升迁。
         而此刻。
         所有人都在等待赵祯对苏良的封赏。
         陈执中、夏竦的心脏怦怦直跳,比自己接受封赏都要紧张。
         苏良官居监察御史。
         若升迁,自不可能顶替唐介或欧阳修。
         若苏良被调出御史台,去地方委以重任,那夏竦和陈执中绝对要弹冠相庆了。
         即使给苏良个国公,去富庶的应天府或江宁府当主官,他们都没意见。
         赵祯微微一笑。
         他深知苏良在御史台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并且,苏良才不到三十岁,若成了“相公”,很容易泯然于众人。
         这是赵祯绝对不愿看到的。
         “苏景明,此次贝州平乱,你当居次功,朕实在想不出该如何封赏你,你想要什么?”
         “要钱!”
         苏良一脸认真,不假思索地说道。
         这两个字瞬间就将赵祯整乐了,他喜欢苏良的实在。
         满朝文武,除了三司,能提出此等俗气的封赏,也只有苏良了。
         苏良接着说道:“官家,臣曾许诺,百家学院不用于赚钱,臣总不能将曹家之财薅光,那副‘释迦佛捏福字’图,便属于百家之术,故臣恳请官家赏赐一些钱财,将百家学院做大做好,为朝廷效力。”
         听到此话,赵祯心里甚是舒坦。
         “好,朕便赏赐你钱财,这笔钱从朕的内藏库出,至于数量,咱们私下议。”
         “多谢官家恩赏!”苏良心中甚是满意。
         内藏库乃是皇家私库,不在三司管辖之内,赵祯给多少,全凭他的心意。
         众臣看到赵祯与苏良如朋友一般的对话,甚是羡慕。
         ……
         随即,话题再次回到元昊身死的话题上。
         欧阳修率先拱手道:“官家,此乃攻打西夏的大好时机机,西夏国变,内部混乱,正是羸弱之时,我等应乘隙举兵!”
         “臣附议!”唐介也站了出来。
         “臣附议!”包拯站了出来。
         “臣附议!”
         ……
         何郯、赵抃、周元、范镇等台谏官都站了出来。
         “西夏弹丸小国,多次偷袭我朝西北边境,更曾令我大宋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战全输,实乃国耻,此耻当下可报!”吴育也站出来说道。
         这时,翰林待诏丁度开口道:“官家,伐丧非大国所为。是不是……”
         唰!唰!唰!
         丁度刚说出“伐丧非大国所为”,一群台谏官便瞪眼看向他。
         丁度立即改口道:“不过,西夏……向来无耻,我们也不应与其讲什么礼仪,该打还是要打的。”
         “官家,此时绝不可战!”夏竦站了出来。
         夏竦曾在西北执掌军事数年,拥有多次输给西夏的经验。
         “以我军当下之力,可痛击西夏,但却不能使得西夏灭国,无灭国之力,便不可打,否则将造成的是边境持久的动乱,另外辽国也极有可能乘人之危!”
         随即,枢密副使庞籍站了出来,
         “臣认可夏枢相的建议,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辽国趁虚而入,我们将会两面受敌,当下的西夏,只是换了国主,其战斗力还是在的。”
         紧接着。
         刚任参知政事的文彦博站了出来。
         “臣也认为不能打。西夏全民皆兵,打仗向来都是不备粮草,一路烧杀抢掠,我军还没有实力护卫所有的西北百姓,为了百姓性命,此仗不能打。”
         “其次,河北军多年不战,战力堪忧,若辽军趁虚而入,我们取胜的把握并不大。”
         “最后,若我们攻打西夏只是为了报仇,那就更不值得了。西夏多为沙地,百姓贫乏,我们若占领西夏之地,如何对待那些秃头的党项人,是杀还是养,又如何能让那些百姓真心臣服于我们?”
         ……
         众臣听了文彦博的一番话,不由得都点了点头。
         刚才过于兴奋。
         而今细细一想,突然发起战事,确实不稳妥,存在着诸多隐患。
         这时,苏良站了出来。
         “臣也认可文副相的建议,确实不应战,不过趁着元昊身死,我们在庆历四年与西夏的和议理应废除。”
         “臣建议,立即将岁赐取消,我们不打攻城战,但若西夏来惹我们,打防御战乃是我们的强项。
         欧阳修不由得眼前一亮。
         这几年,范仲淹在西北修建大量城堡,建立了一条完整的防御体系。
         打防御战,大宋稳嬴。
         这时,三司使王尧臣突然站出来拱手道:“官家,臣以为苏御史所言甚有道理。”
         要知,当下大宋给予西夏的岁赐有: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
         这笔钱要省下来。
         王尧臣今年上半年就不怕一些衙门堵门要钱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