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355章:一身硬骨唐子方,台谏正式进入2.0时代!
         一刻钟后。
         苏良朝着垂拱殿奔去。
         他没让欧阳修陪同,更没让欧阳修喊上包拯。
         欧阳修莽撞,包拯刚直,二者都是烈脾气。
         而官家则是个顺毛驴。
         非要倒捋龙须,他肯定恼怒。
         当下。
         唐介犯下的并非是谏言之错。
         作为一名台谏官,以言谏君乃是本职,无任何罪过。
         他犯下的乃是“对上失礼”之罪,此罪实难推脱,依照大宋律法不可能不惩。
         毕竟。
         天子威严,不能冒犯。
         不过,此事发生在垂拱殿,且只有官家、王尧臣、唐介三人在场,还未曾扩及到整个朝堂。
         只要官家愿意既往不咎。
         将此事当作一名台谏官上谏时小小的情绪冲动,依旧可以大事化小。
         苏良现在要做的就是保下唐介,莫让其被贬谪外放。
         而后。
         他才会考虑当下汴京城奢靡之风盛行的问题。
         他对此风气,也甚是不喜,但他还未曾想好如何说服赵祯。
         ……
         苏良来到垂拱殿时。
         文彦博、张方平、吴育、宋庠四位相公正在为唐介求情。
         赵祯将苏良宣进来后,看向苏良道:“又来一个为唐子方求情的!”
         苏良尬尴一笑,拱手道:“官家,您的气已经消了吧!”
         赵祯没好气地说道:“朕不是不知俭约,更不是不知防微杜渐,但任何事情都不能小题大做,夸大其词!年底了,百姓奢侈一些,朕认为无伤大雅,且还能让即将到来的外国使团看一看我大宋的繁华!”
         “唐子方在朕面前摔文书,还骂朕市侩,你们说,朕怎么能忍!”
         赵祯面色铁青,显然还没有消气。
         “官家,唐中丞确实有错,但心在社稷,并无半分私念,不过是情绪过于激动而失态,不至于被贬谪到烟瘴之地,望官家开恩!”苏良继续劝谏。
         “目无君上,狂悖无礼!朕若放过他,皇权的威严何在?若日后有人学他犯上,朕又该如何惩罚?”
         “官家,此事又非发生在大朝会,而今不过只有您知、计相知、唐中丞知罢了,官家心里定然也是不愿将唐中丞外放的。”苏良说罢,看了一旁的四相公一眼。
         赵祯瞪眼看向文彦博四人,道:“你们不知?”
         听到此话。
         文彦博、张方平、吴育、宋庠四人齐刷刷地低头看向地面。
         他们也都想将此事化小。
         有时。
         朝事如家事。
         如何定性?完全看赵祯这位“家主”的态度。
         赵祯如何定性,此事就是什么性质。
         “不行,朕的心中过不去这个坎儿,唐介实在太过放肆,不能不严惩!”
         苏良听到此话,再次拱手。
         “官家,台谏诸官,论敢直言向上者,第一必是唐子方。官家因此事将他贬谪到烟瘴之地,实属令朝廷失才!”
         “此外,自唐中丞总领台事以来,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台谏官皆以其为主心骨,唐中丞俨然就是所有台谏官的胆!”
         “明道年间,唐子方为官家名声,拦龙凤车上谏,官家毁掉龙凤车,引得万民称颂,时至今日,依旧是民间佳话。”
         “庆历五年,外戚张尧佐专权,又是唐中丞,无畏后宫之权,据理力争……”
         ……
         “臣向来慵懒,多亏唐中丞照料,很多杂事琐事,皆为唐中丞为臣所做,若无唐中丞,臣根本无法倾心倾力投入到变法之中,臣曾记得,庆历八年那一晚,已近子时……“
         苏良渐渐聊起了往事。
         言语之中,尽是唐介的好。
         说着说着。
         苏良竟还哽咽起来。
         一旁的张方平生怕赵祯看不到苏良落泪,迅速递上了随身携带的手帕,并安慰性地拍了拍苏良的肩膀。
         不多时。
         赵祯脸上的愤怒便渐渐化为了怜悯。
         一旁。
         文彦博、张方平、吴育、宋庠四位相公一直都在观察着赵祯的脸色。
         当看到赵祯的脸色缓和之后,他们的心情也放松了许多。
         这一刻,他们突然明白。
         为何苏良是宠臣。
         为何官家一直认为台谏不能没有苏景明。
         苏良创造了一种新的谏言方式。
         往昔。
         台谏官谏言皆以“文臣死谏,敢于犯上”为荣,甚至多使用威胁的谏言方式。
         比如:绝食谏、请辞谏、撞柱谏,甚至合班论奏等。
         但是苏良自担任台谏官以来,几乎没有使用过此等激进的方式。
         他的谏言方式。
         总结起来就八个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其中。
         前四个字比后四个字更重要。
         苏良有着唐介的直、包拯的刚硬、欧阳修的莽撞、王安石的拗。
         但“动之以情”四个字。
         将前面的特点完全揉合在一起,使之变成了优点。
         不但是官家,众相公也非常爱听苏良说话。
         正是这个缘由。
         今日,苏良若威胁官家,声称唐介若被贬谪外放,他也跟着走,恐怕官家立马就炸了。
         而这种威胁策略。
         是欧阳修、范镇等台谏官在情急之下,经常使用的方式。
         往往搞得君臣都下不来台。
         苏良“梨花带雨”地讲完后,赵祯无奈一笑。
         他犹豫了片刻后,道:“命唐子方呈递一份认错奏疏,朕先观其认错态度再说吧!”
         听到此话。
         四相公与苏良都不由得大喜。
         这意味着,官家已经准备将此事由大化小了。
         ……
         随即。
         四相公与苏良一起离开了垂拱殿。
         此刻,已是黄昏。
         苏良与四相公告别后,迅速奔向了唐宅。
         官家虽已决定轻惩唐介,但唐介到底会不会撰写认错奏疏还不一定呢!
         ……
         而此刻,唐宅内。
         在范镇和吕诲的一番劝说下,唐介终于答应写下一份认错奏疏。
         其写完后。
         范镇和吕诲一看,差点儿没有被气死。
         整篇认错奏疏,洋洋洒洒六百多字。
         除了第一句“臣对上失礼,实属大不敬,望官家重惩”外。
         其他全都在讲禁止奢靡竞富之风气的必要性。
         范镇一脸无奈。
         “唐中丞,先认错,咱们以后再言抵制奢靡竞富之风的事情好不好?”
         唐介摇了摇头。
         “不好。”唐介语气坚决,不容反驳。
         这时。
         苏良终于赶了过来。
         “子方兄,官家已经答应了,只要你写下一份态度诚恳的认错奏疏,官家便轻判,大概率应是罚半年俸禄或禁足反思数日。”苏良一脸笑容地说道。
         这时。
         吕诲一脸愁容地将唐介的认错奏疏交给了苏良。
         苏良一看,无奈地看向唐介。
         唐介道:“景明,老夫自任台谏官以来,就是这个脾气,你们莫要再劝了,今日之事,我未曾有过半分后悔。”
         “三位,请回吧!待贬谪外放奏疏一出,我便离京,到时无须相送。”
         听到此话。
         苏良有些气愤地说道:“子方兄,今日你若不写下一份令我们都满意的认错奏疏,我们便不走了!”
         “对,我们就不走了!”范镇与吕诲也附和道。
         唐介站起身来,朝着门口的家仆道:“老马,准备酒菜,另外再收拾出三间屋子。”
         听到此安排,苏良三人气得是一点脾气都没有。
         ……
         片刻后。
         四人围坐在一张桌前。
         四道菜,一壶酒,外加一大盘馒头。
         苏良、范镇、吕诲黑着脸,一个劲地喝闷酒,唐介却面带笑容,拿着一个馒头吃了起来。
         不知道的。
         还以为是苏良三人犯了错。
         稍倾。
         苏良还是忍不住开口了。
         “子方兄,今日你还是太冲动了,无论谏何事,都不应置气失态!”
         唐介捋了捋胡须。
         “三位,民间奢侈之风若再不禁止,我大宋恐怕以后将会是以钱为荣、礼崩乐坏。即使官家不听我的谏言,但我因此遭到贬谪,亦然能引得无数人警醒!”
         听到此话。
         苏良、范镇和吕诲都不由得无奈一笑。
         大宋老一辈的台谏官大多都是这种想法,官家若不纳谏,便牺牲自己而换取谏言的影响力。
         如此做,看似是牺牲自己,换取希望。
         实则是两败俱伤。
         吕诲皱眉道:“中丞,御史台不能没有你啊!”
         唐介摇了摇头。
         “不,老夫觉得自己该让位子了,当下,景明才是担任台谏之首的最好人选!”
         苏良正要开口。
         唐介接着说道:“而今的朝堂,群贤毕至,甚是清朗。老夫擅长的是弹劾庸官、脏官,而今这类官员已经很少了。景明擅长的是让官家和各个衙门的官员更加团结,更加有斗志,所以,景明若任御史中丞,定会比老夫更好。老夫也想去外面走一走了,当台谏官,累啊!”
         说罢,唐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苏良为唐介斟满酒,道:“子方兄,此言差矣。咱们两个的职能并不冲突,你若不在台谏,台谏的主心骨就没了,伱必须留下。”
         “至于,民间的奢侈竞富之风,咱们合计合计,日后再寻一个恰当的方式上谏!”
         “对啊!官家已经愿将大事化小了!”范镇也说道。
         唐介想了想,道:“看情况吧!”
         吕诲见唐介的想法有所松动,连忙趁热打铁地说道:“唐中丞,您……今晚将认错奏疏再改一改,将上谏的事情搁置一旁,待明日官家轻惩一番,此事就算过去了,马上就过年了,你总不能去外地吧!”
         “也有道理。”唐介笑着端起酒杯。
         随即,四人一饮而尽。
         ……
         半个时辰后,四人微醺。
         苏良、范镇、吕诲三人将唐介架到了书房,强逼着唐介撰写认错奏疏。
         唐介倒是没有怎么反抗。
         当即,大笔一挥,将他触犯龙颜的事情详细写了出来,并诚恳认错,态度甚是端正。
         苏良三人看过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唐宅。
         ……
         片刻后,马车上。
         苏良、范镇、吕诲三人坐在一起。
         范镇道:“我怎么感觉唐中丞不会将今晚写的这份认错奏疏交给官家。”
         “我也这样觉得。”吕诲也说道。
         苏良看向远方的灯火,道:“无论唐中丞交与不交,我们都要倾尽全力将他留在台谏!”
         二人认可地点了点头。
         苏良已然决定。
         若明日唐介认错态度不佳,那他便再去垂拱殿“梨花带雨”一番。
         无论如何,都要将唐介留下来。
         ……
         翌日,天刚蒙蒙亮。
         御史台台院内,苏良刚坐下。
         吕诲便拿着一迭文书急冲冲地跑了过来。
         “景明,不好了,不好了,唐中丞将昨晚写的那份认错奏疏呈递上去了!”
         苏良看向他,没好气地说道:“大清早,你便喝多了?认错奏疏呈递上去难道不是好事吗?”
         “不是!唐中丞除了呈递给官家,还呈递给了两府三司、连学士院、大理寺、开封府都各送去了一份。”
         “除了认错奏疏,他还写了一份禁奢文书,恳请朝廷禁民间奢侈之风,销毁点翠饰品、鹿胎帽等,并将公然炫富者重惩。”
         “此外,他还主张重惩张贵妃与尙美人,并主张将惩罚结果,公告天下。”
         ……
         说罢。
         吕诲将两份文书递给了苏良。
         苏良看过之后,靠在椅子上,怅然道:“御史台的天,要塌了!”
         他想过唐介不会将认错奏疏呈递上去,但没想过唐介竟然将此事闹得全朝皆知。
         当下。
         此事已经完全捅到了明面上。
         即使官家想要轻惩他,也是不可能了。
         大宋律法,不是摆设。
         唐介被贬外放,已成定局。
         苏良想了想,无奈一笑,道:“这就是唐子方的为官之道,他认为对朝廷有利的事情,官家若不听,就必须死谏,他认为自己是在用正确的方式报效朝廷。”
         ……
         说罢,苏良突然站起身来。
         “不好,欧阳学士和范御史定然会带着台谏官们向官家求情!”苏良迅速朝着院外跑去。
         苏良刚出御史台。
         便见欧阳修、范镇带着韩绛、何郯、周元、赵抃等台谏官正要朝着禁中奔去。
         苏良和吕诲连忙奔了过去。
         欧阳修道:“景明,献可,我以为你们已经去垂拱殿了,你们来的正好,咱们一起合班论奏,恳请为唐中丞减轻惩罚!”
         苏良摇了摇头。
         “诸位,都回去吧!唐中丞对上失礼,已成事实,我们如何求情?”
         “我们可以去支持唐中丞的禁奢主张,而今民间奢靡之风、攀比之心严重,我们支持唐中丞的主张,只要能说服官家,就能为唐中丞减轻惩罚!”赵汴义愤填膺地说道。
         “一事归一事。”
         “此事我们稍后再议,相信我,现在去找官家上奏此事,乃是添乱。”
         “诸位好好在台谏呆着,等我的消息,我能保证的是,唐中丞绝对不会被贬谪到南方的烟瘴之地!”
         众台谏官还欲解释,苏良骤然提高了声音。
         “听我的,行不行?不然越闹越麻烦!”苏良从来没有如此严肃过。
         当即。
         欧阳修道:“听景明的吧,咱们先回去。”
         众台谏官都点了点头。
         ……
         此刻,垂拱殿内。
         赵祯大怒。
         “狂直!固执!愚蠢!朕不听谏,他就非要闹个鱼死网破,既然想外放,就外放吧!”
         而这时。
         范仲淹、富弼、苏良三人请求觐见。
         苏良知晓,他的“哭戏”效果已经大大减弱,唯有范仲淹和富弼才能说的动官家。
         赵祯摆了摆手,令三人入殿。
         ……
         近午时。
         中书省宣告了对唐介的处罚决定:通判潭州。
         相对于遥远的春州而言。
         湖南潭州算是个不错的选择,或许过个一年半载,唐介就会被召回朝堂。
         对这个太结果,台谏官们并无异议。
         这也是范仲淹、富弼和苏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争取过来的。
         与此同时。
         苏良仍将以给事中之职,侍御史兼知杂事的差遣,总领台事。
         他擢升还没多久。
         不可能一下子升任到从三品的御史中丞。
         不过谁都知道。
         年后,苏良必为御史中丞。
         ……
         腊月初六,四更天,漆黑一片,甚冷。
         唐宅门前。
         唐介的马车刚出胡同,便被苏良的马车拦下了。
         二人相视一笑。
         “知我者,景明也。”唐介笑着说道。
         其实,唐介完全可以年后再上任,但这不是他的性格。
         且他不喜欢别人送他。
         于是便骗欧阳修等人称是明日午时才会离开汴京城,然后今早便准备悄悄离开。
         而他的家人,则是年后去潭州。
         苏良全猜到了。
         苏良递给唐介一壶羊羔酒,然后二人就站在胡同里闲聊起来。
         喝罢酒。
         唐介给苏良留下了一句:景明,汝乃我朝最好的台谏官。
         然后,唐介便坐上马车,潇洒而去。
         苏良心中虽有不舍,但也只能安慰自己释怀。
         接下来的台谏。
         将不再有那个直言上谏的唐中丞,但会有一个更加强大、更加理性的苏景明。
         ……
         紧接着。
         苏良准备好好调查一番汴京城的奢靡竞富风气,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此问题。
         官家不是不听谏,而是谏言必须言之有理。
         往昔,台谏官都是死谏,而苏良则认为:死谏无用,必须谏之有道。
         当下。
         官家的想法是,年节之时,百姓奢靡一番,无伤大雅,且还能在外国使臣面前展现大宋的阔气。
         此外,张贵妃和尙美人都是他的宠妃,他从心里不愿意惩罚她们。
         苏良若想上谏禁奢,必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不然,三司使王尧臣第一个都不会同意。
         因为禁奢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商贸的发展,让朝廷少赚钱的主意,王尧臣向来反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