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481章:赎罪!我等愿重走丝绸之路,将功补过
         宁洮城,城门外。
         罗格勒面带无奈地朝着后面的战士道:“阿柴思任性枉为,逆首领之令,私自外出,杖二十!”
         为了向苏良证明罗格勒部落诚心归宋,罗格勒必须严惩其子。
         旋即。
         他身后的一名战士拿出一根木杖,走向阿柴思。
         阿柴思一脸不服气,却又不敢言。
         就在这时。
         苏良笑着道:“罗格勒首领,你的人若打了少族长,恐怕日后会受到惩罚,让我的人来行刑吧!”
         “听苏中丞的,听苏中丞的!”罗格勒苦笑着说道。
         苏良看向刘三刀,后者立即会意,接过木杖,朝着被按在地上的阿柴思打了起来。
         砰!
         砰!
         砰!
         刘三刀知晓苏良的意思,不能往死里打,但也绝对不能轻饶他。
         故而,前几下直接倾尽全力。
         后面才开始慢慢减轻力度。
         这样打。
         其屁股在前几下时便会皮开肉绽,后面的力度虽然减轻,但会非常疼痛。
         “啊……哎呀……爹……爹……疼死我了!”
         “爹,他……他是要打死我呀!”
         “爹,你快叫他们停手,不然你就没有儿子了!”
         ……
         阿柴思疼得哭爹喊娘。
         罗格勒见后面的动作幅度小了一些,只得把脸扭向一边,尽量不看。
         很快。
         二十杖打完。
         阿柴思已奄奄一息,疼得连叫都叫不出来了。
         苏良看向罗格勒,道:“罗格勒首领,待咱们签订契约后,麻烦少族长还有三位族老的五个孙子和两个女儿也去熙河镇住上一段时间吧!”
         苏良对那三位族老的家庭情况已了解透彻。
         “苏中丞,你……你……你不要太过分,我乃是诚心归宋,并非……”
         苏良还不待罗格勒说完,便打断了他的话语。
         “若真是诚心,他们在熙河镇一定会比这里过得舒服。罗格勒首领,有些话,若让我说得太明白,你恐怕就没有后路了,我好心让罗格勒部落过上好生活,你何必自找麻烦呢?”
         罗格勒想了想。
         “我儿有错在先,带走他可以,其他人不能带走,这是我的底限。”
         “我罗格勒部落也不是吃素的,即使狄青亲来,想要在一个月内穿过安川堡,攻破我的宁洮城,也不可能!”
         罗格勒第一次朝苏良说话说得如此笃定。
         “一个月?罗格勒首领,我真不知伱的自信是哪里来的?”
         苏良扭脸看向刘三刀,道:“三刀,点上一個吧,就在前面城墙的拐角处,那个地方厚实。”
         “好嘞!”
         刘三刀面带兴奋,朝着后面的一名龙羽军士兵招了招手。
         此名龙羽军身后有一个木箱,其骑马快速奔到了前方的城墙拐角处。
         罗格勒的脸上满是疑惑,不知那名士兵到底要做什么。
         一旁。
         罗格勒部落的战士们也都疑惑地望向那里。
         “点火!”刘三刀高声道。
         随即,那名龙羽军士兵拿出火引子点燃了一个圆如成年人脑袋大小的黑球。
         点燃之后,他立即朝着远处奔去。
         而此刻。
         那方城墙拐角处,一百米内,空无一人。
         唯有城墙垛口的罗格勒部落战士,好奇地朝着下方张望。
         “是火器!”有人喊道。
         城墙垛口的战士立马将脑袋缩了回去。
         他们虽没有见过大宋的火器,但却听说过。
         “轰隆!”
         一道巨响传来。
         城墙拐角处,沙土飞扬,周边的土地都跟着震颤起来。
         所有罗格勒部落的人都被这道巨大的爆炸声震懵了。
         数息后,土尘散去。
         城墙拐角处出现一方直径约七尺的浅坑,而城墙上砖石开裂,足足裂开了一道长约近两米的裂口。
         虽然没有将厚实的城墙彻底轰开,但若再有两枚,完全就足够了。
         这要是扔到城楼上,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刘三刀也有些意外,此等破坏力远超过他的意料。
         苏良则是全在意料之中。
         能有此等破坏。
         一则是因宁洮城的城墙看似厚实,其实质量一般,缝隙甚大;二则是因苏良此次带来的风火雷,乃是当下军器监破坏力最强的一批。
         “罗格勒首领,依照我当下的权力,调集一千枚这样的风火雷来攻贵部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想要试一试吗?”
         “不……不……,苏中丞,一切都听你的,一切都听你的,我对大宋绝无二心!”
         罗格勒朝着苏良躬身拱手,后面的战士们也都纷纷低头。
         蕃人粗鲁,但是慕强。
         这一炮,让他们看到了自己与大宋之间的差距。
         苏良把握的度非常好。
         立了威,有了人质,接下来若罗格勒再有异心,那苏良就交给狄青处理了。
         半个时辰后。
         双方签订契约,不日便会有人与罗格勒联系。
         他要做的就是等待大宋来接管此地。
         而后。
         那三位族老的五个孙子和两个女儿以及阿柴思,被苏良命人送往了熙河镇。
         这就是罗格勒部落朝秦暮楚、表里不一的代价。
         待大宋完全占领此地后,主管之官绝对不可能是罗格勒。
         ……
         午后。
         苏良等一行人便离开了宁洮城。
         两日后。
         苏良等人出了安陇寨,彻底离开了罗格勒部落的地盘。
         之后,苏良便调整路线,并没有顺势继续朝着西北,奔向唃厮啰的统管区域,而是转向东北,顺着湟河,奔向黄河区域。
         在湟河与黄河交叉口附近,还有数个部落。
         这些部落距离西夏较近,苏良准备将他们全都拿下,然后再赶往唃厮啰部落。
         到那时,便可向狄青传信,让其率大军出发了。
         ……
         又一日,午后。
         天朗气清,微风阵阵。
         苏良等人沿着湟河边,正朝着东北方向行进着。
         这时。
         一名探查情报的龙羽军士兵从前方急奔而来。
         “头儿,前方五里外那片山坡前有战况,对殴双方约有一百多人,看上去像是抢掠,围攻者约百人,被围者大概四十人,其中被围者,马上挂旗,有一个大大的‘宋’字,但看衣着和打斗动作,却像羌人!”
         “挂着‘宋’字大旗?咱们去看一看!”苏良顿时来了兴趣。
         在河湟区域。
         这种百人以上打斗的场景其实很常见。
         这里没有律法,没有朝廷,一旦产生冲突,那就是谁打赢谁有理。
         ……
         驾!驾!驾!
         不多时。
         苏良等人就来到了山坡上,下面的战况一览无余。
         “嗯?军阵?”
         苏良抬眼一望,不由得一愣。
         山坡下的一片草地上,被围者竟聚合成了一个可攻可防的骑兵阵。
         虽只有四十人。
         但阵型齐整,有人持刀,有人持弩,有人持盾牌……
         攻防兼备。
         不远处,对面已伤亡了十余人。
         这时,军阵中一个身骑白马,马背上挂着“宋”字大旗的汉子,大吼一声:“左列出击!”
         唰!
         顿时,左边一群人齐齐发起进攻。
         默契程度甚高。
         很快就将围攻者打出一个口子,但他们并没有冲出去,而是攻击一波后,再次收缩队型。
         “右列出击!”居中的汉子再次喊道。
         唰!唰!唰!
         顿时又是一波冲杀,围攻者一下子又伤亡了数人。
         ……
         苏良看着看着,不由得乐了。
         人多者,反而不占便宜,且看上去被围者更像围攻者。
         这群被围者极为谨慎,明明靠着少许的伤亡便能冲出去,但他们却甚是谨慎,意在不伤亡一人的情况下,打退对方。
         不多时。
         围攻者的头目便觉察出了不对劲,认为啃不下这块骨头后,高声道:“撤!”
         顿时,围攻者调转马头,迅速朝着南边奔去。
         而这群被围者也并没有追击。
         苏良看出,这些人都有武艺且身怀杀招,但这种招式路数,和大宋禁军完全不同,反而更像是西夏兵。
         “莫非他们是西夏兵?打着我们的幌子做坏事?”独臂乔爷也看出了些许端倪。
         “走,咱们去问一问!”苏良道。
         一伙来历不明的人挂着大宋之旗,苏良自然有责任去问个明白。
         驾!驾!驾!
         顿时,苏良等人迅速朝着山坡下奔去。
         苏良等人一下山坡,下面那些人便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那些……似乎是宋人,看其骑马的姿态,应该还是大宋之兵,这里怎么出现了大宋之兵?”
         那身骑白马的汉子立马将‘宋’字大旗收了起来,然后朝着周边人道:“兄弟们,见机行事,莫要引战,这群人的战斗力绝对不一般!”
         此刻再逃已晚。
         那白马汉子只好站在原地,将兵器攥得甚紧。
         很快。
         苏良等人便来到了他们面前。
         刘三刀骑马站在最前方,瞪眼道:“我刚才看到你们马上的大宋之旗了,你们是宋人吗?”
         “是。”白马上的汉子行在最前方,点头说道。
         “我们乃是大宋禁军。你们既是我大宋之人,便报上你们的身份,以及道明为何出现在这里?”刘三刀问道。
         苏良等人,皆是一身大宋装扮,一眼看去,便知是宋人。
         “我们……我们没有身份,我们属于半个宋人。”汉子解释道。
         “胡说八道!只有是和不是,哪有半个宋人的说法?”
         “我们祖上是大宋之民,然为了生计来到河湟,然后就在这里定居了,我们大多都是汉人和羌人成亲后生出的后代,所以只能称自己是半个宋人!”
         独臂老乔摇了摇头。
         “若你们住在河湟,不可能不知熙河镇正在招收外族入熙河镇,成为大宋之民,你们若想成为大宋之民,为何不去熙河镇?”
         汉子面带无奈。
         “这位老先生,我们去过,但是没有通过。”
         “没有通过?为何没有通过?”
         “因为……因为我们族上不太光荣,曾经去西夏做过官,然后又被赶出来了,所以熙河镇不收我们。”
         唰!
         独臂老乔突然抽出腰间长剑,指向他们。
         “我知道了,你们是那些卖国书生的后代,曾经见西夏强,便去西夏谋仕途,而今见我大宋强,又想回大宋,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你们全是卖国贼!你们不配为宋人,有什么资格打我大宋的旗号!”
         独臂老乔情绪激动,瞪起了眼睛。
         唰!唰!唰!
         顿时,龙羽军士兵们全都举起了手中弓弩。
         对方也都举起了兵器,大战一触即发。
         苏良也听明白了。
         真宗朝与当朝前期,西夏朝廷大肆招揽大宋读书人,一些大宋的落第举子,便选择前往西夏谋取仕途。
         随着很多读书人在西夏做了大官,比如那个曾经叛宋投夏的张元,直接做到了西夏国相的位置,便兴起了一阵“卖国书生西夏热”。
         而后,西夏政策大变,又开始排斥汉人,于是一些人便想更名改姓,偷偷返宋,但凡被抓到者,都是重罪。
         这些人比西夏人还要可恶,被大宋百姓深恶痛绝。
         这时。
         那名汉子扭脸看向后面的人,高声道:“放下武器,全部下马,别忘了咱们发的誓言,绝对不与大宋士兵为敌!”
         顿时,这四十人全部扔掉武器,并跳下马匹,低头站在了原地。
         这让苏良、独臂老乔和刘三刀都是一愣。
         如此做,就是投降了。
         那汉子一眼就看出苏良乃是众人中的主官。
         他拱手道:“这位将军,我们祖上确实不光彩,我们也没有资格假冒大宋的旗号,我们有错,我们认。但今日我们若死在这里,我们心中不甘,我们身后的家人也不甘,我们真心想要回家,想要成为大宋之民,即使日后死在战场上,我们也认了!”
         苏良并没有被他的话所感动,这样的借口,谁都能讲出来。
         “这不就是怕死的托辞吗?大宋并不想要你们这些不诚的家伙!”苏良直接道。
         “我们已经在替祖上赎罪了!今日若能放过我们,日后我们没准儿能给大宋一个奇迹?”
         “以何法赎罪?”苏良反问道。
         “我们去熙河镇被拒后,经过商讨,我们决定去闯西域,像汉时的张骞那样,将我们大宋没有的种子、香料、技术带回来,靠此等功绩,替祖上赎罪,并获得成为大宋之民的机会!”
         此汉子,眼眶含泪,看上去甚是真诚。
         “不是刚想的吧?”苏良看向他。
         当下,丝绸之路已废弃,需要经过西夏、回鹘、黑汗等多国才能闯过去。
         行程甚是艰险。
         甚至可以称得上九死一生。
         苏良曾有想法令人前往,但感觉时机不成熟,还是放弃了。
         那汉子见苏良不相信他,连忙跑到后面,从马背上取了一大堆东西。
         “将军请看,这是我们计划的行动地图,还有一些书籍,另外,我们还准备了药材、茶叶、丝绸……”
         那汉子情绪激动地讲着,非常细致。
         不像是假。
         “我们的先辈做错了事情,但是我们不怂,我们会先赎罪,然后再成为宋人,即使我们死在了前往西域的路上,我们也绝不后悔,这是我们唯一能回到大宋的路……”
         苏良微微点头,觉得可以让这些人试一试。
         他们了解河湟,了解西夏,了解西北的风土人情,成功率远高于其他人。
         (本章完)